嫦娥五號探月成功,得益於美國28年前斷絕航天領域的合作?

2020-12-19 5樓的男人

1992年,在當年看來是一個很平常的年份,但回過頭來看,這一年對中國航天領域產生重大的影響,可以說嫦娥五號的成功,是從那一年開始的!

嫦娥五號


在1992年前後發生了兩件事:一件大事,一件小事。

單獨來看,這兩件事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是如果追尋歷史的脈絡,卻發現這兩件事改變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走向,還有為什麼美國要以法律的形式,斷絕與中方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關係?

大事

發生在1992年前的那件大事,很大,大到震驚全球,那就是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蘇聯的解體事件。在蘇聯解體前,美國需要一個強大點的中國,以緩解蘇聯在亞洲給他們帶來的壓力。基於此,中美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在那個時候,不要說航天領域的合作了,就是在軍事領域也有眾多的合作,在當時只要中方要,美方基本都會給。

蘇聯解體後給中國航天事業帶來一些影響


但是當蘇聯解體後,中美雙方的關係立即出現了新的動向,之前的隊友,現在被他們視為了對手。很多深層次的合作項目立馬終止,在航天領域雖然有些許合作,但被美國視為高科技結晶的航天領域,怎麼可能讓你如願發展,他們在等待一個時機,直到那件小事的發生。

小事

這件小事發生在1992年12月份,此次事件也直接成為中美雙方在航天領域斷交的導火索。

當時中國「長徵二號E」火箭,搭載澳大利亞的「澳星B2」順利升空,當時的澳洲代表在指揮中心看到火箭的升空過程後,認為衛星已被送到預定軌道,便在合同上簽了字,但後來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就是衛星升空後就失去了聯繫。

長徵二號E,看到上面的三面國旗,可以看出當年合作是多麼緊密


澳方代表在觀看了整個火箭升空的過程後,認為整個發射過程都沒有問題,那麼問題就出在衛星上,而衛星是美國休斯公司提供的,這就把美國牽扯進來了,中方認為是衛星在軌道上出現問題,而美方認為是火箭發射出現問題,雙方經過一番扯皮,都認為問題出在對方身。

後來美國休斯公司提出,要看火箭發射時的遙感數據,進行分析,以判斷到底是不是火箭發射時出現的問題,這個中方沒有異議,把發射的遙感數據提供給了休斯公司,經過他們分析認為是火箭的慣導系統出現問題,中方回去檢測後,發現確實慣導系統存在問題,並做出相應的修改。

斷絕關係

本來是雙方皆大歡喜的事情,休斯公司免於承擔損失,中方勇於承擔責任。但是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種歡喜的局面——弗蘭克·魯道夫·沃爾夫,也正是在他的手裡,中美雙方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大門徹底關閉。他的理由是中方在火箭發射上竊取美國技術,而火箭技術是可以應用到國家的戰略層面上。

正是這個人,徹底關閉了中美航天領域合作的大門


隨後在他的大力推動下,以法律的形式付諸於行動,禁止一切與中方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這道法律有多嚴格呢?用美國航天局僱員的話來說:就是有中方同行來此的話,給他買杯咖啡都不行。甚至當年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術會議,都要把中方代表拒之門外,可見他們做的是多麼的絕情。

這件大事和小事還有個隱形的連接,那就是美國把中方航天領域的大門關閉,由於蘇聯的倒臺,技術外流,中國正是抓住這波機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來。

基於上面的原因,在嫦娥5號成功取得月球樣本返回後,美國媒體問:會不會分一些樣品給美國航天局?中方發言人回道:合不合作,取決於美方的態度。意思很明顯,我給,你敢要嗎?

那麼28年前發生的那件事,對後來中國航天事業有什麼影響,通過一組數據比對,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影響。

【蘇聯】

第一顆衛星上天:1957年10月,斯普特尼克一號,世界首顆人造衛星

人類首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


第一次載人航天:1961年4月,東方一號載人飛船,世界首次載人航天(距離第一顆衛星上天3年多時間)

東方一號載人飛船


第一次月面採樣:1970年9月,月球16號,首次無人探測器取樣成功(距離第一顆衛星上天13年時間,在此之前蘇聯發射5個無人探測器取樣,全部失敗)

蘇聯月球探測器在月面採樣

【美國】

第一顆衛星上天:1958年1月,探險者一號

美國首顆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實際尺寸很小,只有手臂大小


第一次載人航天:1961年5月,自由七號(距離第一顆衛星上天3年時間)

美國首艘載人飛船:自由七號


第一次月面採樣: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世界首次載人登月(距離第一顆衛星上天11年時間,美國直接載人取樣,直到現在也沒有進行過無人探測器取樣)

美國載人登月


【中國】

第一顆衛星上天:1970年4月,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


第一次載人航天: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距離第一顆衛星上天33年時間)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第一次月面採樣:2020年11月,嫦娥五號(距離第一顆衛星上天50年時間)

嫦娥五號飛船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從第一顆衛星上天到第一次載人航天,蘇聯與美國都只花3年多的時間,而我國卻花去了33年的時間,當然這裡面有其歷史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在那一段蜜月期,中方對美在航天領域的一種依賴,當時航天領域人才流失嚴重,最誇張的是每天有小車在航天局的門口去招攬人才。

如果不是發生28年前的那件事,嫦娥五號發射可能還要滯後,如果28年前的那件事早些發生,說不準中國的嫦娥5號,還能提前帶回樣品。

嫦娥5號返回器

正是28年前發生的那件事,給當時中國的航天事業敲響警鐘,讓當時的航天人明白一個道理,人只有靠自己,也正是28年前,美國關閉合作的大門,而中國又抓住了蘇聯倒臺的機遇,可以說時也運也。

從此,中國航天走向了自主研發的道路,11年後,中國就在航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多面開花。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天宮號系列空間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從28年前開始,一切都變得不同了,但是在28年後的今天,相同的一幕卻正在重演,同樣的藉口,熟悉的味道,中國晶片領域碰到28年前航天領域同樣的遭遇,卻不知道晶片領域要多少年?才能發射出他們的「嫦娥五號」?

相關焦點

  • 中國嫦娥五號探月器成功發射,美國陰陽怪氣表態別有用意
    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CG圖最近中國在航天領域內又取得了一項巨大成就,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即將執行中國第一次採樣返回任務,對此各國航天人士紛紛表示祝賀和祝福,但只有美國酸得很,美國NASA表態稱希望中國在獲得月球樣本和分析數據後能將它們向全世界分享,其中意思似乎暗有所指,對此有網友表示,中國嫦娥五號探月器成功發射,美國卻陰陽怪氣表態別有用意,其中原因倒也不複雜,就是看到中國成就後酸了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多國航天人士發來祝賀,只有美國「陰陽怪氣」
    【南方+11月24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哈德菲爾德也在社交媒體上祝賀了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他表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幾乎整個俄羅斯都盛讚嫦娥五號的成功,美國科學家卻陰陽怪氣起來
    嫦娥五號的成功,美俄兩個航天大國表現出的態度截然不同,讓人感到頗有意思。●幾乎整個俄羅斯都盛讚中國嫦娥五號的成功在俄羅斯,俄羅斯人從上至下對中國取得的新成就都持高度的讚揚。俄羅斯總理為此專門向中國發來祝賀: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希望俄羅斯同中國在太空領域繼續合作蓬勃發展。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多國航天人士發來祝賀,美國政府卻開始酸了
    【撰文丨夢想/編輯丨小懶】近日,據報導,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並且在發射成功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訂軌道,準備在地外天體開始採取樣品的工作,這是中國的一個非常重大的突破。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後,多國航天人士都發來了祝賀,但是對於美國政府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 俄專家: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是探月領域的巨大成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無人機實驗室主任亞歷山大·羅金向衛星通訊社表示,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面是探月領域的一項巨大成就。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後俄歐發來賀電!美國已要求工業界對抗中國探月
    根據俄羅斯航天局、歐洲空間局的消息,在嫦娥五號登月之後,歐俄都發來賀電,祝賀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說明俄羅斯和歐洲都希望在嫦娥五號任務中獲得一些合作機會但是美國的態度就不同了,美國這次沒有發出祝賀,反而發布了一則消息:要求工業界研發登月技術,與中國登月、探月形成對抗!出品:兵器瞭望臺(第2947期 頭條獨家)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嫦娥五號已經成功落月,目前已經啟動挖掘計劃,著陸器上的挖掘裝置將在月面進行鑽探,挖出一個2米深的洞口,然後進行樣本採集。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美媒讚嘆:中國航天目標堅定,比美國強!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對此,西方媒體對於我國取得航天成就也作出了可觀的報導。這意味著我國在月球探索開發這一領域,在火箭、太空飛行器、太空對接、深空探測等方面都具有了極高的水平。用《紐約時報》的觀點來說,就是中國雖然是探月的後來者,但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可能會推動更深層次的太空探索領域的大國競爭。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多國航天專家紛紛稱讚
    對於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多位俄羅斯航天領域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均予以稱讚和高度評價。·澤林內,以及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所長阿納託利·彼得魯科維奇都表示,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的背後,長徵五號才是中國航天真正的野望
    這兩天嫦娥五號登月的新聞已經刷爆各大媒體。特別是嫦娥五號攜帶的著陸器已經順利降落月面,並且成功完成了月球土壤的採樣工作。此次探月任務已經成功完成了一半,而如果後半程返回任務也能成功完成,那中國就將成為全世界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月球採樣技術的國家,那無疑將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已經穩穩排在了世界最先進行列。
  • 中國科學家求合作,不準;嫦娥五號回來了,想要,美國也好意思?
    對此,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給出了明確的答覆:能不能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11月24日,在搭載了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之後,NASA的官方社交媒體帳號就迅速對此作出了回應。然而,美國人的這則回應之中並沒有出現哪怕是半個稱賀之詞,反倒還打著「全球科學界」的旗號,要求中國在共享探月工程中所獲得的數據。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會上介紹,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五號任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俄航天集團公司祝賀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
    中新社莫斯科12月2日電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當天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副總裁薩韋利耶夫(Savelyev)代表公司向中方表示祝賀。
  • 嫦娥五號探月,歐洲航天局表態:期待合作,將提供數據傳輸支持
    導語:嫦娥五號探月,歐洲航天局表態:期待合作,將提供數據傳輸支持近日,我國在海南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探月探測器,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這次航天任務非常複雜,中國將首次從月球取回土壤樣本,進行實驗分析。
  • 科技|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作者 | 龐之浩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楊馥溪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圖源:央視新聞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這是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任務,同樣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嫦娥五號歷經三年終於發射成功,是一場歷時16年的收官大作!
    中國航天技術不斷發展成熟,而且中國也在大力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因此,中國的航天事業在國際領域中嶄露頭角,猛追美國。現如今,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中國又一探月工程發射成功。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且順利將探測器送到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歷經三年終於發射成功,是一場歷時16年的收官大作
    中國航天技術不斷發展成熟,而且中國也在大力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因此,中國的航天事業在國際領域中嶄露頭角,猛追美國。現如今,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中國又一探月工程發射成功。根據相關資料表明,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之旅「繞、落、回」三步走的「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場歷時16年的收官大作!
  • 嫦娥五號是迄今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為此我國延期了3年才發射
    延期3年後,「嫦娥五號」更成熟了「中國探月工程」就是我國航天領域的發展史,因為整個過程中所有的儀器設備,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拿這次的「嫦娥五號」來說,也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獨立研發的,同時,「嫦娥五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航天探測器。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儘管載人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更複雜、成本更高,但由於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步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所以用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廣。從阿波羅11號到17號,帶回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總計約381.7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