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券商首席:短期波動是機會不是風險!2021年策略是淡化指數...

2021-01-20 手機鳳凰網

本周以來,「抱團股」出現大幅調整,鬆動端倪初現,關於「抱團現象」的討論日趨激烈。

1月15日,證券時報特邀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做客時報會客廳,為投資者解析12月金融數據,解讀2021年投資機會。

市場流動性充裕,短期波動是機會不是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本周(1月11日-15日)以來,之前連續上漲的一些「抱團股」出現了明顯回調,您認為短期市場出現大幅調整意味著什麼?

張玉龍:1月開始,軍工、光伏、新能源汽車這三個方向漲幅較大,而其他行業表現一般,市場出現了極致的分化。短期市場的下跌,核心原因是目前估值水平相對較高。另外,央行近日頻繁的公開市場操作引發了一定的流動性擔憂。但我們認為,這種波動是機會而不是風險 。

證券時報記者:那您怎麼看這種「抱團」現象?

張玉龍:「抱團」其實是表示大家的認知趨同,投資行為也趨同。公司基本面非常好,才會得到公募基金的一致認可。當出現「抱團」瓦解的時候,一般是公司業績不及預期,或出現了更好的投資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1月15日盤中,「抱團」股依然劇烈波動,銀行股卻迎來大漲,您怎麼看當下銀行股的投資機會?

張玉龍:我對銀行的看法比較保守,認為是一個比較平淡的行業。如果是長期投資者,從股息率角度考慮,投資銀行會有較為穩定的分紅(一般為5-7%),可以當作類固收產品。但如果想要把握成長性,投資還是應該沿著高端製造的方向。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公布的12月的金融數據,新增貸款基本符合預期,M2低於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則大幅低於預期,這意味著什麼?

張玉龍: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貨幣政策相對寬鬆。2021年,假設疫情不會大規模爆發,貨幣政策會重新回歸正常。目前社融數據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拐點。2021年,我們預期,社融增速為11%左右。隨著貨幣政策走向中性,利率抬升,市場將主要由盈利驅動,估值大幅度提升不太可能。

證券時報記者: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貨幣政策不急轉彎,您怎麼理解「不急轉彎」?

張玉龍:從M2和社融數據出現拐點可以看出,政策已經轉彎了。不急轉彎主要是指,要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 增速基本匹配。另外,在去槓桿的過程中,還是要將防風險放在重要位置,有序推進打破剛兌、利率正常化。

證券時報記者:2021年對經濟復甦的預期是什麼?

張玉龍:假設疫情不會重新大規模爆發的情況下(疫情會作為風險點考慮,時刻關注海外疫情及國內疫苗接種率進展等情況),我們預計2021年一季度經濟增長20% ,二季度經濟增長10%,三季度經濟增長6%,四季度經濟增長5.5-6%,全年經濟增長9.5%左右 ,屬於前高后低的特徵。這也決定了企業的盈利改善主要集中在2021年一季度,最好的投資階段是當下,預期上證指數會在3300-3600點區間範圍內波動。

證券時報記者:那麼您預計2021年的市場流動性如何?

張玉龍:這個主要要分析投資者結構。2014年開始,外資不斷流入A股,一定程度上主導了定價權。2020年開始,大規模爆款基金頻發,公募基金成為A股市場上的重要力量,主導了定價權。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宏觀流動性走向中性,但市場流動性是比較充裕的。同時,隨著房地產調控趨嚴,居民存款搬家進入股市趨多。

證券時報記者:在這種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足的情況下,目前估值比較高的新能源、光伏還能繼續維持高估值嗎?

張玉龍:本質上還是要看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和業績增長。這些行業市值空間是存在的,機構投資者發現機會,且有充裕的資金,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推到正確的位置。可以理解為,估值會繼續高位震動,業績會繼續增長。另外,估值不是簡單的看pe,還要結合市場空間、行業地位、競爭力、管理水平等指標進行評估。

2021年全年策略是要淡化指數、強化製造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2021年的投資方向主要是什麼?

張玉龍:2021年全年策略是要淡化指數、強化製造。「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強調科技的自立自強,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在這種背景下,做好高端裝備的投資,對經濟有兩個好處,一是實現高質量供給有利於供給側改革,二是投資會製造需求,在疫情這個戰略窗口期對恢復經濟有幫助。

建議關注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具體包括九大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行業、雲計算、5G通信)、先進的數控工具機及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新能源(光伏)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3D列印技術)、先進農用機械、先進軌道交通、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

證券時報記者:在這九大方向中,更看好哪些細分領域?

張玉龍:軍工、新能源汽車、光伏,這三個方向是比較明確的。

新能源汽車今年在海外市場非常火爆,特斯拉股價漲幅驚人。目前特斯拉核心環節主要集中在中國,尤其是電池動力系統方面。歐洲已經推出了燃油車結束銷售的時間表,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方向非常確定,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大。寧德時代市值超越中石油,標誌著能源行業已經發生改變。

軍工行業,根據「十四五」規劃,建軍100周年實現現代化強軍目標,會繼續加大國防投入。目前的軍事衝突其實是科技衝突,需要更多先進裝備的研發,天花板比較高。

光伏新能源行業,目前發電還主要是火電。光伏發電成本之前高於火電,去年單晶矽技術明顯突破後,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低於火電,既環保又具有經濟性。目前新能源發電在整個電力系統中佔比不足5%,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證券時報記者:1月15日,廣汽集團宣布,其石墨烯電池進入實車量產測試階段。您認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變革和不確定性會不會帶來對投資的影響?

張玉龍:新能源汽車板塊本質上與科技板塊一樣,核心是要把握技術路線。未來電池的最終形態一定是氫燃料電池,它具有燃油驅動和電池驅動的共同優點:補充燃料快、續航裡程高,無汙染,能量大,但真正能實現產業化的過程還很漫長。目前還是鋰電技術相對成熟和確定。氫燃料電池和其他路線,目前都處於能否產業化不確定的階段,短期波動就會比較大,可能會形成泡沫。

證券時報記者:軍工行業的投資邏輯較以往相比是否發生變化?

張玉龍:軍工行業以往更多是關注資產重組、資產證券化的預期,現在軍工企業訂單增加,主要關注的是業績的增長,行業的根本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

我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期,投資要關注公司自身成長性

證券時報記者:您怎麼看金融板塊的投資機會?

張玉龍:券商板塊會有階段性機會,不過波動性比較大,我認為投資機會沒有高端製造業好。券商的業績增長主要依靠投行業務,選擇個股可以側重投行能力較強的公司。

保險板塊在2021年投資機會不大。由於長期國債利率下降,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收益是下降的,保費業務是平穩增長而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證券時報記者:您怎麼看周期股、地產、家電等行業投資機會?

張玉龍:以往,基建行業會伴隨經濟復甦而復甦,單目前我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期,已經不通過拉動基建去刺激增長了。新基建領域則會有一定機會,也會帶動鋰、鈷等稀有金屬上漲。同時我們發現,目前大宗商品漲,周期板塊的股票不漲,這就是說明經濟已經過了靠地產推動的階段,這類公司本身缺乏成長性。

證券時報記者: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尋找投資標的?

張玉龍:不太建議普通投資者自己尋找投資標的,還是建議通過基金進行證券市場投資。

如果自己選擇,要跟蹤企業所處行業的景氣度,分析企業是否具備行業龍頭的格局,是否有較深的護城河,市場地位是否全球領先,還要關注企業的研發投入、盈利能力、管理層能力等。

證券時報記者:那麼在選基金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張玉龍:要選擇好的基金管理人,通過過去3-5年,甚至是10年的業績表現去驗證其長期投資能力 。另外,基金投資切忌追漲殺跌,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

相關焦點

  • 大券商首席高呼「藍籌股泡沫已至」,多個指數估值超2015...
    今日收盤後,國泰君安陳顯順策略團隊指出,A股首次藍籌股泡沫已至,是風險偏好低位、宏觀流動性不急轉彎、微觀交易流動性超預期三維共振的結果。短期抱團難瓦解,但伴隨流動性拐點的出現泡沫將消散。「抱團股」集體大跌 大券商首席高喊「藍籌股泡沫已至」周四,白酒、軍工、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機構抱團板塊接連遭遇重挫,當天再次大跌。
  • 中金2021年策略:新能源汽車、光伏、工程機械股被重點關注
    但隨著不確定性下降,大宗商品實物資產投資以及相關股票資產投資機會將回升。中金首席策略師王漢鋒:不要對指數抱有太大預期。指數牛市有難度,要更多關注結構性和周期性的機會。中金交運物流和基礎設施首席分析師楊鑫:我們的策略就十六個字——航空乘風,航運破浪,快遞物流砥礪前行。2020年,受疫情衝擊,市場波動很大,風險難測。過去一年,該如何總結?備受期望的2021年,「十四五」規劃即將展開,新發展格局下的未來,又有何期待?
  • 中金2021年全行業策略出爐:新能源汽車、光伏、工程機械、航空股被...
    摘要 【中金2021年全行業策略出爐:新能源汽車、光伏、工程機械、航空股被重點關注】2020年,受疫情衝擊,市場波動很大,風險難測。過去一年,該如何總結?備受期望的2021年,「十四五」規劃即將展開,新發展格局下的未來,又有何期待?
  • 機構論市:市場延續抱團行情指數短期面臨方向性選擇
    綜合而言,指數短期面臨方向性選擇,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操作上,在未突破前,無量反彈則逢高降低倉位或調倉換股,回調可擇機分批低吸,短線依然避高趨低,把握好板塊輪動的機會,合理控制倉位。方向上繼續關注農業、降溫概念和新能源方向的操作機會。
  • 相比2014年牛市 2020年的券商股機會還有多大?
    2014年11月20至2015年1月7日,券商股展開凌厲上漲走勢,在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非銀指數上漲96%領漲所有板塊。2020年6月30日以來券商板塊同樣表現強勢,非銀指數上漲28%同樣領漲所有板塊。本文嘗試從多個維度比較兩次券商行情的異同,從而對未來行情演繹進行更好的研判。
  • 新年預言:2021年A股是一頭什麼牛?
    其中滬指突破前期高點3465.73點,創2018年2月依賴的新高;創業板指數創2015年依賴最大年度漲幅;從指數上來看,A股儼然已經邁入牛市,並且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中漲幅居前。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坐上農曆「牛年」悄然而來。對於新的一年,A股將走向何方?
  • 券商:2021年A股牛途可期 看好三條主線
    展望2021年,多家券商表示,A股整體上漲趨勢明確,宏觀經濟修復帶來的盈利好轉以及流動性充裕等因素將共同支撐市場上行。從配置上看,科技、消費、順周期是券商2021年看好的主線。從配置上看,科技、消費、順周期是券商2021年看好的主線。  結構性行情突出  2020年對A股而言無疑是精彩的一年,截至12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年內分別上漲11.94%、36.15%、61.31%,在全球股指中表現名列前茅。
  • 券商:3月不存在連續大跌可能性 震蕩築底不宜悲觀
    摘要 【券商:A股震蕩築底不宜悲觀】近日,各大券商研究機構陸續發布3月投資策略 。券商普遍認為,3月市場不存在連續大跌的可能性。
  • 外資又一個大消息,看富時中國指數變動全名單!附機構2021策略精華
    外資動向和機構策略均是重要的研究資料。 12月2日(周三)晚間,外資又出來一個大消息! 全球第二大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宣布,對富時中國A50指數、富時中國A150指數、富時中國A200指數、富時中國A400指數、富時中國A小盤股指數的季度審核變更。
  • 券商稱周期性板塊有...
    2021年周期復甦?中信證券在2021年周期投資策略中表示,周期復甦,成長可期。疫情逐步可控後全球經濟弱復甦,預計油價抬升將推升通脹預期。周期性行業有望從疫情景氣底部持續修復,供應端尚未全面復甦可能推動相關產品價格較大漲幅,關注周期性行業景氣拐點。
  • 博時基金張存相:2021新形勢下的MOM投資策略
    三是站在當下2021年作為MOM的投資,怎麼樣來安排我們的投資運作。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冠疫情對於全球的生產生活和社會造成了重大衝擊,對於全球的金融市場來講也面臨著階段性衝擊。2020年的上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出現了拋售式的、熔斷式的、無差別的市場下跌。以標普500指數為例,創下了十個交易日四次熔斷的歷史記錄。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讓各位投資者都深刻的感受到風險這種衝擊。
  • ...將重回內生波動,投資要抓三條主線五大主題!中金公司如此展望2021
    日前,中金公司舉辦了2021宏觀策略會,對2021年的投資策略進行了展望。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彭文生指出,新冠疫情作為全人類的災難,在過去的一年中衝擊了很多習慣性認識。展望明年,疫情造成的外生衝擊有望逐步消退,供給創造需求下的乘數效應,可能會將經濟重新推回內生的周期波動軌道。
  • 5月市場策略前瞻:A股納入MSCI臨近傳遞四大信號 機會大於風險
    1中金公司:海外資金有「抄底」跡象中金公司表示,儘管當前市場悲觀情緒瀰漫,對增長、市場前景偏謹慎的觀點佔主導,但當前位置情緒已經較為悲觀,往後看機會大於風險。經濟政策方面,外圍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自身運行規律,不會偏離太大,對A股影響是:短期或有波動,中長期保持震蕩上行。中航證券預計滬指5月月K線收陽,整體表現為震蕩上行格局,主要支撐位:3000點增速關口附近。壓力位:滬指120日均線附近。
  •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年底紅包行情可期!12月滬指有望突破前期高點...
    未來海外新的寬鬆舉措有望推升全球風險偏好,國內經濟繼續穩中向好,政策保持平穩,預計年末機構調倉行為推動順周期板塊行情延續到明年一季度。首先,美國為了應對年底補貼退坡,12月有望擴大貨幣或財政刺激,進一步推升全球風險偏好,加速外資在年末持續增配A股。其次,預計11月經濟數據繼續驗證復甦趨勢,並且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將保持平穩,政策實際收緊最早要到2021年二季度。
  • 十大券商策略:A股磨底進行時 等待更好入場時點
    對於本周A股行情如何走,布局哪些板塊和個股,券商紛紛發表觀點。中信證券認為,本周國內各項經濟數據的落地以及一季報預告披露,預計是市場短期內最後的擾動。海通策略認為,市場處於階段性反彈中,反彈後或還會回落。新時代證券表示,短期不宜追漲,等待更好的入場時點。
  • 「0元策略會直播」白酒翻倍奶茅狂飆,是機構瘋了還是你不懂?
    來源:選股寶APP導讀:「新消費」的投資觀點,中信消費首席分析師——姜婭關於2021年整體投資策略的直播精華,招商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夏0元觀看,有料策略會直播第九場1月7日一個軍工的狂歡日,看過有料策略會直播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天風軍工首席李魯靖在提到的航發動力、中航沈飛,表現都很優秀!
  • A股明年行情怎麼走 三大券商觀點現分歧
    12月2日,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及高盛分別舉行2021年度策略會,就明年A股市場走勢和投資機會發表了各自觀點。三家機構均對明年國內經濟的持續復甦抱有一致預期。不過,就明年A股市場究竟是結構性機會還是多個板塊「百花齊放」,觀點分歧明顯。
  • 瑞銀策略:買龍頭,基金抱團行情短期不會瓦解
    瑞銀證券策略分析師孟磊表示。一方面,個別網際網路公司在指數中的權重過高,另一方面,反壟斷帶來的政策壓力對企業盈利有一定壓力。展望2021年的投資趨勢,瑞銀認為有四大主題:一是周期性的復甦;二是中國居民家庭提高股票、基金的配置,有望助力股市上行;三是行業龍頭強者愈強;四是全面創新,更側重在黑科技層面的突破。劉鳴鏑判斷,今年指數有可能階段性突破多年來的歷史高點。
  • 早間機構策略:市場短期或高位震蕩 關注順周期行業及電子科技行業...
    周三,滬市收盤點位在前高附近,成交量與周二基本持平,預計短期將在前高附近震蕩整理。深市和創業板從盈利預期來看估值依舊處於合理區間,建議關注業績預期抬升後的上漲機會。我們判斷市場中期震蕩向上格局不變,短期內兩市或在前期高點附近橫盤整理,靜待突破,投資者可關注估值合理區間的優質標的配置機會。
  • 2020年港股恆指最牛32300點 各大券商預測點位出爐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 2020年消息,港股各大券商對今年預測點位出爐,大摩最牛看高恆指32300點,多數券商給予恆指目標30000點以上。中信證券認為恆指有10%漲幅(大約在29254點左右);光大證券陳治中表示,恆指的主要波動區間仍將在25,500 ~ 28,000點之間;光大新鴻基溫傑表示,2020年恒生指數全年的目標為30,000點;國企指數全年的目標為12,000點,而上證綜合指數全年的目標為3,400點。國信證券更是表示,港股2020將迎全面牛,以歷史PB計算,恆指有望在2021年站上40000點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