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的知乎想成為下一個B站?

2021-01-13 驅動中國
來源: 驅動號 作者: 劉曠   2020-12-04/09:46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人在紐約,剛下飛機」、「圈子很小,熟人很多」等知乎梗一度火爆網絡。各式各樣的知乎回答配上這些高端語句為開頭,仿佛它是自己「尊貴身份」的告示牌,回答問題的人也好似變成了華爾街大佬亦或是年薪百萬的商業精英。

然而現實很殘酷,飛機或許是現實中的共享單車和地鐵,紐約或許只是四五線的小縣城,年薪百萬也變成了還不完的花唄和房貸。而長此以往,知乎的平臺基調也從專業的知識分享變成博人眼球的工具,越來越多的人從知乎轉向B站等平臺。

內容困境待解

知乎的主要定位是知識共享,用戶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經驗和見解,為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因此,作為國內領先的內容問答平臺之一,內容對於知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隨著各大平臺對知識區域的發力,知乎也陷入了瓶頸,首當其衝的便是其內容困境。

首先,問答模式見頂。由於人們對於新事物的追逐,熱點變成了知乎問答社區博眼球的工具。真正有價值的問題越來越少,知乎的問答模式陷入了瓶頸,難以持續吸引用戶。

其次,內容生產者的出走。在內容平臺賽道的競爭中,內容的生產者無疑是各大平臺爭奪的對象。早在幾年前,就有頭條重金挖走知乎大V的事件,而在後期,知乎再次上演了一波大V出走事件,也讓知乎的內容從根源陷入了困境。

最後,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隨著知乎長期運營,平臺內部的用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這也導致了平臺內容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一些低質量的內容大大了影響用戶粘性和平臺基調,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用戶需要優質內容,平臺也需要優質內容來吸引用戶。

當本應該優質的知識共享體系出現一系列問題,知乎的內容難免陷入桎梏。而在內容困境待解的過程中,知乎的另一個困境也逐漸顯現——變現困境。

變現難題

一直以來,內容平臺變現困難,難以建立自身的商業模式是行業通病,知乎也不例外。但想要持續獲得業績的增長和平臺的長期性,變現卻是不得不走的一條道路。一直以來,知乎都在商業發展上發力,但卻備受阻礙。

基於平臺本身知識分享社區的定位,知乎最早把商業化投向了商業廣告。然而內容平臺廣告頻出會大大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知乎的廣告業務受到了許多用戶的排斥,於是此後的知乎便在廣告業務上較為克制。

後來,由於知識付費浪潮的興起,知乎又將變現的希望寄託於知識付費,但由於自身業務和付費模式的關聯度並不高,知乎的知識付費業務並沒有成為其營收主力。

在付費模式和商業廣告的發展並不理想的情況下,知乎並沒有就此罷手,作為一家已經成立近10年的知識社區,知乎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化道路。

而近幾年,直播、短視頻等成為商業平臺最快的變現模式,急於變現的知乎也不想錯過這個風口。然而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想要進行變現都要進行長期的內容積累,但是知乎在這方面卻同樣面臨阻礙。

在短視頻方面,知乎一直都在積極布局。除了上線視頻製作工具以外,還推出視頻專區,並加大對視頻創作者的補貼,想要將其業務儘快發展起來。但短視頻賽道格局已定。抖音快手雙巨頭之外,西瓜、好看平臺、B站等也在搶奪市場,留給知乎的蛋糕並不多。

除此以外,知乎也在直播方面不斷發力。去年下半年,知乎先是宣布將攜手MCN,然後上線直播功能,通過直播的方式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然而知乎對自己的直播定位並不明確,且缺乏扛起大旗的頭部主播,難以和專業直播平臺一較高下,知乎直播業務的發展並不理想。

不難看出,知乎希望在內容基礎上不斷拓展廣告、付費、短視頻、直播等不同形態的多元生態,並產生內容變現的場景。在不斷的布局中,知乎的變現道路走得並不順利。

內容社區福禍相依

內容和變現的困境並不只是在知乎出現,小紅書、B站等內容社區同樣也需要面對。而對於知乎來說,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便是其特有的社區屬性,這極大的制約了知乎進步的腳步。

經過了多年的積累,知乎的平臺已聚集了數億用戶,內容領域覆蓋了科技、經濟、旅行、教育等多個領域。在長年累月的發展過程中,知乎逐漸從內容平臺發展為內容社區。如果說高質量的問答內容是知乎的第一道護城河,那良好的社區氛圍就是知乎的第二道護城河。

內容社區的建立,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黏性,維護了平臺的內容基調。可以說,知乎的崛起與其良好的社區氛圍有很大的關係,然而正是內容社區的建立,也成為知乎多元化的枷鎖,極大的阻礙其未來的發展。

首先,社區氛圍和商業變現之間存在矛盾。商業變現導致社區氛圍變化而引起用戶的不滿和出走,這是幾乎每一個社區都會遇到的問題。在這點上B站和小紅書也不例外,知乎尤其明顯,因為知乎的業務模式以及平臺基調都成了變現之路的阻礙。

其次,社區模式抑制平臺擴張。小而美一直是內容社區的優勢,然而基於共同興趣和行為模式成長的小眾社區,要麼大要麼死,這在網際網路是一個公認的道理。但小而美與發展壯大勢必無法共存,一旦擴張,內容社區便難以保持「美」的狀態。

不難看出,內容社區的形成是把雙刃劍,它加快了知乎發展的腳步,卻也極大的阻礙了知乎長期多元的擴張之路。對於用戶來說,最好的社區永遠在最初建立的時刻,日後無論如何變化,都會遭遇或多或少的反對之聲。但從長遠來看,具備商業能力的社區才是有價值的社區。

知乎的「圈」該怎麼破

2020即將結束,知乎仍在多元化道路上深耕,並不斷積累著破圈的內在能量。對於知乎來說,破圈之路勢在必行,這既是順應時代發展,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必然行為。但對於屢屢受挫的知乎來說,想要破圈成功,就不能過於激進,應當結合自身做出合適的戰略。

其一,應當持續保證平臺內容質量。內容的質量決定了一個內容平臺的生命力,在「內容為王」時代,知乎應當以內容生產為重心,加大原創和有質量內容的生產。同時加大監管機制,過濾和篩選出低質量的內容產品,強化優質內容的構建。

其二,將社區內容多元拓展。知乎已經從一個小社區逐漸成長,未來應當著力構建具有知乎特色的多元社區生態,也能避免在商業過程中遭遇抵制,從而推動用戶、內容、商業的交互和提升。

其三,商業發展應當精準化。無論是入局電商、短視頻或是自製節目,知乎都應當找到與自己相適配的垂直領域,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商業效果。不然,盲目的入局,想要各領域都橫插一腳,註定竹籃打水一場空。

目前來看,知乎的破圈之路依然漫漫,而同是內容社區的B站今年已經多次破圈。歸根結底,知乎還是過於激進,難以將長期價值與短期價值達成平衡。對於內容平臺來說,破圈一直都是難題,然而破圈成功也將帶來更大的發展。能否保持心態,在多方嘗試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破圈方向,才是知乎目前的著重點。

文/劉曠公眾號

相關焦點

  • B站是否會成為中國的YouTube?
    作為一個老站員來說吧,B站的轉折就是當年的版權之爭。B站的核心就是社區,社區文化主要是由UP主來提供。那個時候B站更多的是像分享網站,大家把自己在網絡上看到的有意思的或者是稀有少見的視頻搬運到B站來,這個時候沒有單單僅限於ACG包括電視劇電影在內都有。且當時B站是提供下載的。
  • bilibili破圈元年,道阻且長,個人up主是如何在b站賺錢的
    特點也很明顯,飯量大加...愛吃蒜,說話也挺sao的,IP很明顯,其實早在粉絲數不多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覺得他會成為大的up主,我也這麼認為,b站的up主賺錢嗎?有粉絲肯定賺錢啊,而且b站的粉絲質量很高!!!忠誠度也很高。
  • B站與知乎的媒體化宿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B站會成為"兩微一抖"後的新一極嗎?》中,我做了一個設問:「兩微一抖」後的新一極會是知乎還是B站?無論是從公共話題的參與能力,還是用戶自發的傳播意願上來看,這兩個社區的傳播外延都在向平臺外溢出。
  • 2021新知青年大會開幕 知乎開啟下一個十年
    作為知乎答主齊聚的盛會,本屆新知青年大會上,「藍大仙人」「laq是只倉鼠」「叔貴K」作為優秀答主代表分享了與知乎共同成長的點滴,並與知乎戰略副總裁張寧共話內容創作。傅首爾、五條人樂隊則作為知乎用戶和特別來賓出席,分享與知乎的奇妙連接。  周源公布知乎長期戰略  大會上,周源發表十年演講。
  • 知乎、果殼、B站等崛起,網絡輿論「外圍地帶」不可不察
    知乎:新的輿論熱點「風暴源」作為一個致力於分享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的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與新聞時政保持著一定距離。相比於微博等平臺的喧囂,此前的知乎很少在社會公共熱點的討論中拋頭露面,而是以專業理性、有一定積澱的信息,對外輻射其影響力。它所生產的高質量帖文,近年來源源不斷地被「搬運」到各類網絡平臺。
  • 知乎為什麼成為了明星們「放飛自我」的後花園
    那為什麼是知乎成為了明星們「放飛自我」的陣地呢?一、  渠道不再為王,學會溝通才是方向在新媒體行業還沒有被資本、營銷手段佔據的那幾年,明星藝人們想要改變、建立自身形象,只能通過作品、傳統媒介來對外講話。一場春晚、一份報紙、一個黃金時段的TVC就能足以俘獲無數人的心。
  • 左右通吃的B站,能成為中國的YouTube嗎?
    B站CEO曾經反問,B站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B站要讓外國人也看中國人的東西。但B站成為中國YouTube的能實現麼?01每年春晚的收視率在逐年下降,而B站上拜年祭的活動卻如火如荼。彈幕質量良莠不齊,而暴露在信息開放及相對自由的文化環境下的這些未成年男女,極易受不良文化的影響,出現「克裡斯」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之前,有人將B站的低齡化作為B站彈幕低質的原因,在第三季度報告中,B站用戶的平均年齡為21歲,新用戶平均年齡為19.8歲。
  • 你真以為b站真是靠愛發電賺錢?
    大會員那點錢,連補上贊助嗶哩嗶哩籃球隊的贊助費都不夠,b站的戰略大方向一直都是把b站打造成中國的acg樂園,靠著更優質更便利的視頻觀影服務,以及得天獨厚的二次元氛圍吸引用戶常駐,然後靠視頻之外的項目實現盈利,這做法既聰明又討喜,b站現在幹的就是如何用這強大的人氣,在視頻之外實現盈利,為此做了很多嘗試
  • b站cv0是什麼意思 b站cv0梗含義出處介紹
    b站cv0是什麼梗?b站cv0是什麼意思?相信許多網友不知道b站cv0是什麼意思?小編給大家介紹下b站cv0是什麼意思 b站cv0梗含義出處介紹,快來了解下吧! b站cv0是什麼意思? cv是b站專欄號前綴,但是不存在cv0,如果你正在播放視頻,點開cv0連結就會讓手機卡頓一下,一直點還可能會黑屏強制退出。
  • 知乎市值接近25億美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站?
    2018年7月,根據資料顯示,中國最大的問答網站知乎已經完成新一輪接近3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盛、騰訊等多家上輪投資方跟投。這次融資之後,知乎的估值接近25億美元,成為了另一個獨角獸企業。在此之前,知乎已經完成了4次融資。
  • 知乎創始人周源: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崛起
    說到知乎,想必有很多人都熟悉這款軟體,很多上班族在上下班坐地鐵的閒暇時間,都會打開這款軟體打發時間,然後還能看看哪些問題能引起了自己的共鳴,很多人都知道知乎這款軟體,但是並不了解創始人周源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為你們講講這裡面的內容。
  • 影視人在知乎 分享疫情下行業如何絕地求生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眾多行業受到重創,影視無疑是其中較慘的一個。據《好萊塢報導者》報導,全球影業已損失了70億美元,如果接下來的四、五月情況還未轉好,那麼損失還將再增加約100億美金,依照目前疫情發展態勢,這筆損失恐怕難以避免。
  • 與大咖一起啟發「思想者洞見」 知乎用「十問」再叩未來之門
    時隔 6 年,當知乎宣布將於近期再次發起全新一季「網際網路十問」時,不免讓人產生期待。要知道,六年前知乎所邀請到的提問嘉賓堪稱豪華。六年後影響力大幅攀升的知乎,將邀請到哪十位重磅嘉賓「以問徵答」?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又將怎樣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思考碰撞?  2012 年,他們給未來開一扇「窗」  當網際網路發展方興未艾,未來的走向充滿著各種可能。
  • 大鵝文化3位創始人加盟B站背後:直播正在拉動B站收入快速增長
    B站非遊戲收入首次超過遊戲收入「小破站」打破了大多數視頻平臺的一個規律——在保持著用戶的高速增長的同時,營收也大幅增長。這背後,直播等新業務的出現和不斷壯大,功不可沒。將直播視為下一個增長點,是B站對外再明顯不過的一個信號。
  • b站的七月新番要來了!其實可能會買哪些,大家早已心中有數
    【動漫資訊】b站七月新番陸續公開我最近追番的數量比之前少了許多,可能是熱情有所衰減。b站前幾個季度提前至少半個月就開始宣傳自家新番了,七月新番的消息來的有點稍晚,難道也是熱情衰減了嗎。官博仍然是以看圖片猜動畫的形式進行互動。
  • 如何在知乎快速啟動一個帶貨IP?
    網絡購物不同於傳統的線下消費,一個消費者,不可能像在線下購物一樣,接觸到多個品牌的實物來親自試用,最後再決定購買哪個商品。那麼為了避免踩雷或者更加詳細的了解想要購買的商品,自然而然就需要查看測評類的內容。
  • b站衛星發射失敗,陳睿:下次一定!有人卻反對
    在6月1號,b站在全站宣揚要給我們發射一道衛星作為兒童節禮物。 鴿了一個月以後,終於在7月10號,b站衛星發射失敗了! 可能預料到了會發射失敗,相比於六一兒童節的全站預告,這次的發射前b站異常低調,很多人都不知道發射日期是7月10日。
  • 知乎完成D輪融資,社區做大的下一步必然是做平臺?
    導火索大概是知乎第一次碰到的產品正面競爭——它推出的付費語音問答產品值乎和果殼推出的功能非常接近的分答「撞車」了。「急了」的知乎在2016年下半年一口氣推出了機構號、知乎Live和知乎書店等新功能和產品。這些產品的概念並不新穎,也都有過商業實踐,但在知乎本身的口碑和知乎龐大的用戶效應下,還是獲得了不少關注。
  • 知乎CTO李大海:謝邀,來分享下內容社區的AI架構搭建與應用
    知乎 CTO 來分享下內容社區的 AI 架構搭建與應用。「在信息爆炸的網際網路海洋中,有價值的信息仍然是稀缺的」。知乎的誕生源於這樣一個非常簡單的初心。而在挖掘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過程中,知乎很好地利用了 AI 技術。
  • b站《後浪》:前浪後浪浪一浪,看誰躺在沙灘上,skr~skr~
    作者:清風自有明月照序言:5月4日青年節前夕,b站在這一天發布了一個名為《後浪》的小片子,由著名60後演員何冰演講。該片旨在於表達他們這一代人給予80後、90後、00後這樣的青年人的厚望。其中,融合b站中的諸多優秀up視頻中的片段,以展現新時代b站1.3億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然而,此片一經播出,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