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探索將「褐雨燕」穿浪雙體船用於水雷戰(圖)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美國《每日防務》2004年4月5日報導,美國海軍水雷戰部隊正在進行裝備(小艇、直升機和無人機)和概念的研究、測試和演示,研究如何用「褐雨燕」號高速雙體船(HSV-2)幫助水雷戰部隊完成其使命。
-
海上無人系統——水面/水下航行器:新能力和新任務
單程水雷反制採用拖曳聲納陣列來探測和識別水雷,然後通過一次性反水雷艇將其摧毀。幸虧部署了遙控「海狐」水雷摧毀艦艇(MDV),FAST也可以被考慮用於完成識別和排雷任務。這種情況下,掃雷控制是通過順路觀測的艦艇或獵雷艇與FAST之間的無線電鏈路,以及「海狐」母艇與FAST的臍帶式纜線來實現的,反之亦然。
-
美國海軍恢復開發自主制導水雷,強大制海封鎖、反潛利器
進展最快,其初步設計將在幾個月內選定,此後將正式籤署開發「錘頭鯊」自導水雷的正式合同。美國海軍計劃是在2021年底之前購買30個試驗性「錘頭鯊」產品,並進行測試,計劃在2023年開始全面批量生產和向艦隊的武器庫供應武器。
-
美軍「雙髻鯊」智能水雷,不會在非戰時開啟,部署方式違背道義
美軍此次計劃將這款水雷部署在國際海域的行為顯然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很大的威脅,尤其是中俄兩國。 不過,美軍方面表示,目前世界上並沒有專門的公約去限制軍方在國際水域部署非武裝性的水雷,而且美軍還保證這款水雷不會在非戰鬥服時候打開引爆裝置
-
美軍在世界最大軍演中派出一種動物!戰鬥力居然超過人類
這就是美軍在2018環太平洋軍演中派出的寬吻海豚,它不但參與了搜索水雷的作戰演練任務,還可以實施非常複雜的偵察任務。美國軍事網報導指出,美國海軍運用海豚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目前美軍一共擁有8隻海豚,在這次世界最大規模的多國聯合演習中,海豚部隊用了十天時間在聖地牙哥軍事基地周邊,演練尋找水底藏匿的水雷。這8隻海豚,是美國海軍長年打造利用智商極高的海洋哺乳動物實施複雜作戰任務的計劃一部分。
-
據美媒報導,中國的「水下滑翔機」被他國漁民打撈
不過,即使是中國的水下航行器(UUV),那又有什麼問題。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是海洋大國探測海洋的「規定動作」罷了,美國在這方面的動作更是無出其右。水下自主航行器,英文縮寫為UUV,俗稱「水下滑翔機」。水下航行器的形狀可以說多種多樣,不過其中絕大多數類似於魚雷,這是因為圓頭、柱身的設計最符合水動力特性,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水的阻力。
-
沒想到除了用來炸船以外,水雷還有這麼多奇葩的用途!
水雷無疑就是「不上鏡」的武器之一,它既沒有鮮亮的彈道,也沒有漂亮的外形,不要說上不上鏡,在戰場上甚至都很難發現它們,然而水雷卻是海上戰爭中不可或缺,又非常難纏的兵器,這種無聲無息,守株待兔的水下伏兵,自從發明以來就是軍艦和民船揮之不去的夢魘。說起來水雷還是我大中華四百大發明中的一種,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火藥被發明的基礎上。
-
潛行的「天龍」,專用水雷戰隊的旗艦,舊日本「天龍」級輕巡洋艦
「吉野」號裝甲巡洋艦早期的魚雷雖然航速較慢,但是得益於水比空氣更不容易被壓縮,所以水下爆炸的魚雷能夠比水面上爆炸的大口徑炮彈給敵人的戰艦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天龍」級輕巡洋艦上同樣安裝有魚雷發射裝置,艦上共安裝有2座六年式三聯裝533毫米重型魚雷發射裝置,分別安裝在中部三座煙囪的前後位置上。
-
它腦容量比人類大20%:冷戰期間,幫了美軍大忙,美軍稱它為MK
1942年瑞典人秘密試驗讓海豹清除水雷,還讓它們帶水雷去炸德軍的潛艇。1959年,美國海軍就開始訓練不同種類的海洋哺乳動物,特別是海豚和海豹。近些年來,美、俄、日等國海軍還專門訓練鯨、海豹、海獅、海豚等海洋動物,不僅讓它們從事導航、偵察、排雷等活動,還讓它們攜載炸彈、水雷,甚至讓它們充當自殺性「敢死隊員」。 在這些海洋動物中,海豚備受青睞。
-
全球水下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
縱觀美國UUS的發展, 體系化、集群化以及對新概念水下航行器的探索成為其顯著特點。其中, AUV62-MR水雷探測系統具有水雷探測、反水雷、遠程作業與高階自主能力, 採用模塊化設計, 可執行多種任務; 多功能水下航行器SUBROV則是一種最新型的遠程操作UUV, 可被任何潛水艇運載發射, 適於21英寸標準級魚雷發射管; 海黃蜂(Sea Wasp)是一種水下非常規爆炸處理裝置, 採用模塊化設計, 具有優異的適航性, 可執行多任務[2]。
-
超級大國也玩不下去,空中雷射炮出現瓶頸,美軍承認很難摧毀飛彈
美軍多年來尋求能夠扛到空中進行發射的雷射武器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早在2002年8月美軍利用波音747貨機改裝的大功率空中機載雷射武器系統的試驗機就開始進行飛行測試。實際上美軍也是全球唯一的雷射武器空中試驗平臺YAL-1在進行了9年左右的試驗後也已經被證明無法達成預期效果。2012年YAL-1飛機試飛活動結束並被美軍封存。美國國防部研究與工程部副部長格裡芬對外稱,作為一種武器系統將大功率雷射發射器安裝在一個飛行平臺飛到亂流較少的平流層高度是不現實的。即便在非常近的距離內,這種平臺也很難摧毀敵方的飛彈。
-
揭秘水雷發展歷程:曾被譽為「窮國的原子彈」
廉價的水雷為何難以清除?各個時期,水雷又有什麼特點?未來發展前景怎樣?本文將為您一一解讀。 木箱做殼、內宿火藥、油灰粘縫、鐵錨墜之、拉火引爆—— 地雷到水雷的演變 可能你並不知道,水雷是最早由中國人發明並用於實戰,而這一靈感,就來源於地雷。
-
磁性水雷
他們在5月28日周二晚上開始正式進行布雷任務,重點是「X航道」周圍的各個點位,水雷繫著降落傘,從飛機上落下,飄到海中。它們可能是浮在水面上的觸發水雷,船一旦碰到水雷的觸角,就會爆炸。磁性水雷深潛在水中,由炸藥和一套相連的磁力裝置組成,一旦有鋼製船體的船隻從頂上開過,就會爆炸。
-
美軍自爆摧毀薩德秘訣:只需一幅谷歌地圖
雖然是為美國政府造勢,但這份報告卻非常誠實地指出了美軍反導系統的問題。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出「斥巨資打造升級版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遭外界普遍質疑,這些質疑也在卡拉科這份報告中被具體指出。
-
殺傷200美軍,一發摧毀坦克,日軍擲彈筒發射方式被神劇扭曲了
日軍認為自己在連排級自動火器上開始落後於美蘇等假想對手,甚至國民黨嫡系精銳部隊在連排級火力上都不亞於日軍,所以對輕便且足以摧毀對方機槍火力點的擲彈筒就尤為熱衷。1921年,日軍最終選定了大正10年式擲彈筒服役,但其有效射程僅175米,而且精度很差,所以日軍認為10年式無法在對方機槍覆蓋範圍外進行支援,因此後來10年式逐步被淘汰,僅被用於預備役部隊。
-
2萬噸級核彈在水下引爆!11艘軍艦瞬間沉沒,200萬噸海水卷向空中
資料顯示,核爆炸的環境有多樣性,比如大氣層爆炸、地面核爆以及水下核爆。1961年,在新地島,蘇聯曾試驗過在大氣層爆炸「核彈之王」。當時,一架圖-95V戰略轟炸機掛載著一顆5000萬噸當量的A602EN氫彈緩緩升空。在上升到11000米時,用特製傘具將這枚「伊萬」炸彈投下,隨後,掛載機和研究人員立馬進入掩體觀察爆炸。
-
美軍新型潛艇公布,號稱是超級隱身!如果碰上我軍有何應對之策?
不過關於更隱秘的技術細節並未被透露,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些潛艇將擁有使潛艇更隱形的新型塗層材料,用於遠程、更準確的海底監視任務的新天線以及新的「安靜」發動機推進技術。另外,在該艦隊中還將建立一支全新的無人水下航行器艦隊,用來摧毀地雷以及進行較低風險的前向監視等任務,甚至還能進行攻擊。
-
穿越對馬海峽突入日本海,二戰美軍潛艇的一次大冒險
每當船上的調頻聲吶儀發出發現水雷的提示音,都會令「溜冰」號潛艇上的每名乘員不寒而慄。「溜冰」號這次要與其他8 艘美軍潛艇一起去執行一項危險的任務,這是一場復仇之戰。兩年前的1943年10 月,「刺鮁」號潛艇在日本海上巡航時被日軍反潛部隊擊沉,艦上人員全體陣亡。
-
美媒:美軍發掘民用潛艇潛在軍事用途
一些軍事組織,比如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正在留意這一情況,因為其中一些民用潛艇具有潛在的軍事用途。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1月8日報導,以「入海者」系列潛水器為例,它重658公斤,長5.24米,寬1.06米,可容納兩人。最高水下時速為45公裡,水面時速則相當於這個數字的兩倍。功率250馬力的發動機可以提供噴水推進和非常準確的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