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間DNA甲基化模式差異大

2020-11-28 科學網

 

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不同人群之間的DNA甲基化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該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期刊上。

 

在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類型的巨大多樣性是由基因表達的可遺傳差異維持的,其中部分是由表觀遺傳學機制調控的,包括組蛋白修飾,組蛋白變異、RNA方面的機制和DNA甲基化。而DNA甲基化或許是目前了解得最清楚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多個CpG位點上,人類DNA甲基化存在種族差異,然而,這些差異的全基因組模式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未知的。此外,DNA甲基化多態性的遺傳控制是否是群體特異性的,也有待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測定了180個細胞系中14,000多個基因的轉錄起始位點附近的DNA甲基化,這些細胞系來自一個非洲群體和一個歐洲群體。他們先用亞硫酸氫鹽處理基因組DNA,再利用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27 BeadChip晶片(Illumina公司)開展定量的DNA甲基化測定。之後,他們還開展焦磷酸測序,證實了PLSCR2和IGSF2啟動子區域的DNA甲基化。

 

他們發現,在所有基因中,超過1/3的DNA甲基化存在群體特異的模式。此外,儘管超過1000個CpG位點的甲基化是可遺傳的,但不同群體之間的遺傳性也存在差異,表明DNA甲基化的遺傳控制存在分歧。

 

為了支持這一點,研究人員對DNA甲基化進行了遺傳定位。結果表明,大部分群體特異性可由群體之間等位基因頻率的分歧來解釋,並且群體之間的遺傳關聯幾乎不重疊。幾百個大腦樣品的DNA甲基化模式支持了這些群體特異的遺傳關聯。

 

研究結果表明,群體之間的DNA甲基化是高度分歧的,而這種分歧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等位基因頻率的差異以及上位或基因與環境的複雜相互作用。

 

由於DNA甲基化是一個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影響了多種疾病及其他表型,而此項研究強調了可影響表觀遺傳修飾的因素間的複雜相互作用。作者認為,這些因素的進一步鑑定將對了解表觀基因組很關鍵。(來源:生物通 薄荷)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AJHG:DNA甲基化水平可能與人類疾病的易感性有關
    研究人員在九月份出版的一個細胞新聞雜誌——《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中報告說:在某些DNA修飾上的不同稱為甲基化,,它在上述情況的發生過程中可能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員對兩個不同物種間的數百億個基因進行了對比,發現他們有著不同的甲基化模式。這些不同的甲基化模式導致表達水平的不同,所涉及的許多基因都與人類特定的疾病有關。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有了這些知識,你就可以用人工甲基化體構建生物模型,模仿你想要引入DNA的菌株的甲基化模式。這樣你可以確保「生存」介紹了DNA,」專家說,本文的第一作者Torbj rn lsh j從導航系統Biosustain詹森。 當科學家們試圖將外來DNA引入宿主生物,例如細菌或酵母時,常常會遇到甲基化的問題。
  • Septin 9 基因甲基化大腸癌檢測適合哪些人群?
    02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 在血緣關係親近的親屬當中,也就是兄弟姐妹和父母有人罹患胃腸道腫瘤,那麼您也就進入到了高危人群。 大腸癌早期,癌細胞Septin9基因被甲基化,釋放到外周血中。通過採外周血,檢測其中甲基化的Septin9基因,可初步判斷受檢者是否患大腸癌,且左、右半結腸癌檢出率無顯著差異,無經驗依賴。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依從性好的特點。早期檢出率顯著高於傳統檢測方法,且無痛無創、採樣方便,是目前大腸癌定期篩查的重要方法。
  • 科學網—新單細胞DNA甲基化測序技術可應用於不同物種
    本報訊 華中農業大學玉米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能廣泛應用於不同物種組織、不依賴於DNA甲基化狀態的單細胞DNA甲基化測序技術
  • AJHG:DNA甲基化模式異常與代謝性疾病相關
    該小組研究來自雙胞胎的脂肪細胞的基因組,發現DNA甲基化模式很可能會從父母遺傳下來,遺傳給孩子。這項研究可以幫助弄清多少DNA甲基化模式的變化是遺傳方面引起的,又有多少是由於環境因素所引發的。雙胞胎從出生時基因完全相同,後期疾病發展出現差異可能是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DNA甲基化是一種表觀​​遺傳變化,往往受到遺傳控制。DNA甲基化的最常見形式涉及添加甲基組到DNA鹼基半胱氨酸上。這個過程對於調節許多細胞過程,如胚胎發育,轉錄和染色質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 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導致基因表達改變的表觀遺傳修飾可能是由許多生物學過程引起的,其中包括研究人員關注的一個生物學過程:DNA甲基化。在DNA甲基化過程中,甲基被添加到DNA分子中。DNA有四種不同類型的核苷酸:A、T、G和C。DNA甲基化發生在真核生物DNA的C鹼基上。DNA甲基化的變化與衰老密切相關。
  • DNA甲基化
    好多讀者說找不到我們公眾號了大家星標一下,下回就能正常看到推送了喲~DNA甲基化在DNA共價修飾中,最主要的就是DNA甲基化。在DNA鹼基上增加甲基基團的化學修飾稱為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在除酵母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多發生於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在哺乳動物中,5mC大多發生於CpG二核苷酸中,而CpG常常在基因5′-端的調控區成簇串聯排列,構成CpG島,大小為300〜3 000 bp。
  • 6mA甲基化-DNA甲基化研究新熱點
    當前6mA的研究技術可大致分為兩大類型:總量鑑定、高通量測序。Nanopore平臺測序基於納米孔的單分子實時電信號測序技術,DNA 雙鏈在馬達蛋白的帶領下與鑲嵌在生物膜上的納米孔蛋白結合併解螺旋,在生物膜兩側電壓差的作用下,DNA鏈以一定的速率通過納米孔通道蛋白,由於 DNA鏈上不同鹼基化學性質存在差異,所以當單個鹼基或 DNA 分子通過納米孔通道時,會引起不同電學信號的變化[6]。
  • 2013諾獎大熱門之DNA甲基化亮點薈萃研究
    了解這一重編程機制,不僅能夠加深人們對發育的理解,還有助於人們解析表觀遺傳學修飾在世代間傳遞的機制。生物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基因組),是DNA序列的差異性表達(基因開啟和關閉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細胞類型。甲基化往往出現在不活躍的基因上,而這項研究首次對原始生殖細胞上的甲基化情況進行了全基因組研究。
  • 【新發現】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導致基因表達改變的表觀遺傳修飾可能是由許多生物學過程引起的,其中包括研究人員關注的一個生物學過程:DNA甲基化。 在DNA甲基化過程中,甲基被添加到DNA分子中。DNA有四種不同類型的核苷酸:A、T、G和C。DNA甲基化發生在真核生物DNA的C鹼基上。DNA甲基化的變化與衰老密切相關。
  • DNA甲基化 |「雙面間諜」或將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思路!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作者:Echo 來源:轉化醫學網在DNA「字母表」中,除了四個主要鹼基A、T、C、G之外,還有「第五」鹼基:5-甲基胞嘧啶(5-mC),其在決定基因和其他DNA元件打開或關閉上起著不同程度的作用。
  • 研究揭示RdDM介導的DNA甲基化與雜種優勢無關
    該研究以模式植物擬南芥為研究材料,發現了RdDM 路徑在F1雜交一代的DNA 甲基化相互作用中起到關鍵作用,並首次明晰該途徑所產生的DNA甲基化並不是調控雜種優勢形成的主要表觀遺傳因子。 雜種優勢是一種普遍而重要的生物學現象,指遺傳結構不同的兩個群體雜交所產生的子代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適應性以及產量、品質等性狀方面超過雙親的現象,已被廣泛應用到作物育種中。
  • 基於DNA甲基化的分子亞型構建發5+分
    文章背景本文研究的疾病是結腸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分析的數據是TCGA-COAD隊列的甲基化晶片數據,RNA-seq數據以及臨床數據。作者想要通過對COAD組織甲基化晶片的分析,根據樣本的甲基化水平將其區分為不同的分子亞型;並且基於COAD患者癌組織甲基化水平建立預後預測模型,以改善對COAD預後的評估。
  • Nat Commun:老化細胞中DNA甲基化扮演關鍵角色
    > 2014年11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儘管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其機體的DNA會一直保持不變,但是科學家們卻知道機體DNA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行使的功能卻並不相同隨著個體年齡增加,機體DNA的甲基化模式會發生劇烈變化,DNA的甲基化模式被認為是機體DNA的第二種遺傳密碼,可以控制基因的開啟或關閉,然而這些改變引發的後果卻依然是一個謎。
  • 甲基化DNA IP(MeDIP)抗體大比拼
    TET家族蛋白可進一步將5-hmC氧化為5-甲醯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兩種修飾,並促進TDG糖苷酶和鹼基切除修復(BER)通路介導的胞嘧啶主動去甲基化過程。使用ELISA方法進行抗體特異性比較針對含有單個未經修飾的胞嘧啶或不同修飾的胞嘧啶(即5-mC、5-hmc、5-cac和5-fC)的不同單鏈DNA寡核苷酸,分別進行抗體滴定法測試,結果如下:上圖顯示,CST5-mC兔單克隆抗體(左圖)與含甲基化胞嘧啶的寡核苷酸具有高度特異性,顯示與含有其他類型胞嘧啶修飾的寡核苷酸的結合可以忽略不計,而來自其它公司的5-mC鼠單抗
  •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線蟲基因組存在DNA甲基化現象
    中新社深圳10月18日電(記者 鄭小紅)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首次證實線蟲基因組中存在DNA甲基化現象,從而改寫了傳統觀念中線蟲中沒有該表觀遺傳修飾的歷史,同時也使以DNA甲基化序列做靶標進行抗寄生蟲藥物研發成為可能,為抗旋毛形線蟲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全新思路。
  • 科學家揭示人類表觀遺傳多樣性模式
    研究人員對來自世界五個不同種群 DNA 甲基化、基因型和基因表達的數據進了分析。研究發現,在人群範圍內的表觀遺傳變化比 DNA 序列的變化快得多。相關研究於今日發表在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期刊,這可能揭示了人類如何通過表觀遺傳學反應來應對環境壓力。
  • 研究發現DNA甲基化的不完全重置
    了解這一重編程機制,不僅能夠加深人們對發育的理解,還有助於人們解析表觀遺傳學修飾在世代間傳遞的機制。 生物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基因組),是DNA序列的差異性表達(基因開啟和關閉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細胞類型。甲基化往往出現在不活躍的基因上,而這項研究首次對原始生殖細胞上的甲基化情況進行了全基因組研究。
  • 北大團隊首次單細胞水平上剖析早期胚胎甲基化動態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父母本基因組差異甲基化等關鍵特徵,研究成果「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2017年12月19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
  • 甲基化晶片數據的差異分析
    /Rdata/step2_filtered_pd_myNorm.Rdata")dim(myNorm)#> [1] 412481     52dim(pd)#> [1] 52  4此處需要補充兩個知識點:beta值的生物學意義beta>=0.6 完全甲基化beta<=0.2 完全未甲基化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