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王釗課題組揭示SPATA4在脂代謝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2021-01-07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王釗課題組在 Aging 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SPATA4 improves aginginduced metabolic dysfunction through promotion of pre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adipose tissue expansion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SPATA4在衰老相關脂代謝失調中的關鍵作用,為衰老相關或其它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幹預靶點。

1、維持脂肪細胞功能是減緩衰老引起的皮下脂肪丟失的關鍵

脂肪組織的異位分布(即脂肪從皮下轉移至內臟器官周圍)是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在內的衰老相關代謝性疾病發生、發展的風險之一。相較於網膜脂肪前提細胞,皮下脂肪細胞具有更高的複製潛能,其也最易受到衰老的影響。維持皮下脂肪細胞分化功能是減緩衰老相關脂肪丟失和體重降低的關鍵。

SPATA4(又名TSARG2)是王釗課題組自主克隆出的生精相關基因,在多個物種中保守表達,前期研究結果提示SPATA4對於細胞分化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研究者構建了SPATA4過表達小鼠模型探究該基因對於機體代謝、細胞分化等生理功能的影響。SPATA4過表達小鼠和野生小鼠在年輕階段體重上無明顯差異,然而在年老階段,野生小鼠體重呈顯著下降,SPATA4過表達小鼠卻可以維持正常體重。解剖後發現,相較於老年野生小鼠。SPATA4過表達小鼠有更多的皮下脂肪(sWAT)分布,相反地,由於衰老過程中肝臟以及褐色脂肪中脂滴過度積累的情況則顯著改善。同時,SPATA4過表達還能夠維持脂肪組織細胞正常形態,這對於維持脂肪細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圖2. SPATA4過表達維持小鼠衰老階段體重、脂肪比重以及各組織器官正常形態結構

2、SPATA4能夠降低脂肪細胞炎症,維持細胞年輕狀態,改善胰島素抵抗

機體在衰老過程中會伴隨著慢性炎症的積累,炎症也會進一步加劇衰老與衰老相關疾病進程。以往研究結果報導,白色脂肪是在衰老個體中最早發生炎症累積的組織,進而促使機體產生胰島素抵抗。研究者發現,SPATA4過表達的老年小鼠白色脂肪組織中(包括皮下脂肪和內臟器官周圍脂肪)炎症因子、細胞凋亡maker、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的表達量均顯著低於野生老年小鼠。糖耐量和胰島素耐受實驗結果顯示SPATA4過表達能提高老年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維持機體代謝穩態。

另外,研究者還構建了SPATA4過表達的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實驗結果顯示,SPATA4過表達對於老年雌性小鼠也具有維持脂肪細胞分化功能、改善衰老相關脂肪異位分布、降低脂肪組織炎症和凋亡反應、保護機體代謝穩態等功能。表明SPATA4改善機體衰老相關代謝功能障礙並未有性別差異。

圖3. SPATA4過表達降低小鼠在衰老階段的脂肪炎症,維持胰島素敏感性

3、SPATA4激活ERK1/2信號通路促進脂肪細胞分化成脂

ERK1/2信號通路的激活是脂肪細胞分化的關鍵環節。研究者通過體外構建SPTTA4過表達的3T3-L1細胞系發現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相較於對照組顯著增加;同時,C/EBPβ磷酸化水平及其下遊PPARγ、C/EBPα的表達水平相應提高。包括Fabp4,Fasn在內的脂肪酸合成相關基因的轉錄水平也有顯著增加。

以上結果提示SPATA4增強了脂肪細胞的分化功能。ERK1/2抑制劑的加入則抵消了由於SPATA4過表達所發生的上述系列變化,進一步證明了SPATA4促進脂肪細胞分化的ERK1/2信號通路的依賴性。

圖4. SPATA4過表達通過ERK1/2信號通路促進脂肪細胞分化

總的來說,該研究首次揭示了SPATA4在衰老相關脂代謝失調中的關鍵作用,為衰老相關或其它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幹預靶點。

SPATA4通過促進前體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肪因子表達減緩衰老階段脂肪異位分布、炎症和凋亡反應以及胰島素抵抗,進而改善衰老相關代謝失調

清華大學藥學院王釗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藥學院已畢業博士生李忠持和2016級博士生徐康為本文第一作者。王釗課題組博士生趙森、郭彥南、陳輝玲也參與了部分工作。此外,藥學院劉清飛副教授、醫學院倪建泉教授給予本課題重要指導。本研究受到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acel.13282

相關焦點

  • 衰老相關脂代謝研究新突破:清華大學王釗課題組揭示SPATA4在脂代謝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SPATA4在衰老相關脂代謝失調中的關鍵作用,為衰老相關或其它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幹預靶點。維持皮下脂肪細胞分化功能是減緩衰老相關脂肪丟失和體重降低的關鍵。SPATA4(又名TSARG2)是王釗課題組自主克隆出的生精相關基因,在多個物種中保守表達,前期研究結果提示SPATA4對於細胞分化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研究者構建了SPATA4過表達小鼠模型探究該基因對於機體代謝、細胞分化等生理功能的影響。
  • PNAS | 清華大學黃善金課題組揭示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PNAS發表了題為Mechanism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該研究發現MRG15作為一個進化上保守的表觀調控因子在調控肝臟組織染色質開放狀態和脂代謝基因轉錄活性的節律性振蕩中行使重要的分子開關作用。研究提示MRG15複合物在肝臟組織感應外界營養狀態,並在營養豐富環境下進行有效能量儲存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營養過剩環境下脂質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
  • 清華大學祁海課題組Nature:「冥想」、「禪修」過程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祁海課題組在《自然》發表合作文章,報導腦-脾神經環路控制疫苗誘導抗體免疫應答的新機制2020年4月29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祁海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胡霽課題組、清華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鍾毅課題組的合作論文,題目是《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
    該文章題為EF4 disengages the peptidyl-tRNA CCA end and facilitates back-translocation on the 70S ribosome,揭示了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  核糖體是蛋白翻譯的工廠。
  • 在突觸囊泡與質膜融合導致神經遞質釋放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SNARE...
    在20S複合體中,NSF在SNAP的幫助下利用水解ATP產生的能量將SNARE複合體解開成單體,使胞內膜融合的過程得以循環進行。20S複合體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分子機器,對其工作機制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胞內SNARE的循環利用機制及膜融合的調控機制,也對揭示AAA+ ATPase酶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問題。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清華大學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 科學家揭示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關鍵作用
    RNA結合蛋白DDX5在體細胞重編程中的關鍵作用和調控機制 1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姚紅傑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NA Helicase DDX5 Inhibits Reprogramming to Pluripotency by miRNA-based
  • 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發文揭示樹突狀細胞PD-L1抑制T細胞活化的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10月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針對樹突狀細胞的PD-L1分子削弱T細胞活化並調控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的應答開展研究並取得成果,成功揭示了樹突狀細胞上PD-L1分子在T細胞活化與腫瘤免疫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 化學學院金長文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多樣性的...
    這項研究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金長文教授課題組與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合作者共同完成。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是最大的一類膜蛋白家族受體,在視覺、嗅覺、味覺以及激素和神經遞質等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也是關鍵的藥物靶標。
  •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清華新聞網8月1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忠軍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田志剛課題組合作在《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自身活化性 SLAM家族受體在NK細胞「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研究揭示H3K27me3去甲基化酶KDM6家族調控人神經發生的關鍵作用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潘光錦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JMJD3 and UTX determine fidelity and lineage specification of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的研究論文
  •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它們在基因表達調控等關鍵生命活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與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以及疾病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其中一類功能重要的小非編碼RNA是microRNA(miRNA),它們長約21~24個鹼基,普遍存在於從線蟲到人類等高等生物中,而且很多miRNA的生物學功能在進化過程中保守。自1993年首次發現以來,已有數以萬計的miRNA被鑑定,其中一些被作為癌症等疾病的診斷標誌物和藥物研發靶點。
  • PNAS/iScience,清華大學黃善金組在花粉管形成中取得進展!
    該論文綜合生物化學、遺傳學和活體成像技術揭示了在擬南芥花粉管中維持微絲成束因子FIM5和PLIM2a/PLIM2b之間的平衡對於產生正常的微絲結構至關重要。黃善金課題組以擬南芥花粉管為細胞學系統研究花粉管生長的調控機制,其中重點解析微絲骨架在控制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一直以來,微絲骨架在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和關注,但微絲在花粉管頂端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爭論。另外,如果花粉管頂端存在微絲,那些微絲從哪裡產生以及在空間上形成怎樣的排布也期待揭示。相關問題的回答將豐富人們對花粉管生長調控機制的理解。
  • ...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
    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22日電 1月17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立功課題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作為一種新型脂肪細胞兒茶酚胺類物質運載途徑並介導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
  •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種研究所的Jane Parker課題組、Paul Schulze-Lefert課題組合作,發文揭示了植物TNL類抗病蛋白RPP1直接識別並結合效應蛋白ATR1、形成抗病小體並作為全酶催化NAD+水解的分子機制。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冠軍課題組發現大量基因組非編碼RNA功能性證據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冠軍課題組發現大量基因組非編碼RNA功能性證據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傳統研究認為,人類所有的生命活動是由約2~3萬個蛋白質編碼基因所支配(約佔人類基因組2%)。而超過95%的人類基因組並不編碼蛋白質基因,而是構成了遺傳物質中的「垃圾」——非編碼RNA。
  • 北京大學瞿禮嘉課題組和清華大學柴繼傑課題組發現CLE家族小肽的...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瞿禮嘉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柴繼傑課題組合作,首先解析了TDIF及其受體PXY/TDR複合物晶體結構。與之前報導的線性肽採取的完全伸展的構象不一樣的是,TDIF結合受體時處於一種「Ω」構象 (圖一A)。保守的PxGPNP基序在這個「Ω」構象中起到關鍵作用。
  • 生命學院葛亮課題組發文報導蛋白非經典分泌過程關鍵步驟
    生命學院葛亮課題組發文報導蛋白非經典分泌過程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4月9日電 4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葛亮課題組在《細胞》(Cell)期刊上在線發表題為「蛋白跨膜轉運調節非經典蛋白分泌」(A translocation pathway for vesicle-mediated unconventional protein secr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