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引力波毫無懸念拿下

2020-12-05 快科技

瑞典皇家科學院今天宣布,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引力波探測計劃的三位關鍵科學家,獎勵他們在「LIGO探測器、引力波探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三位科學家均來自美國LIGO、義大利Virgo引力波合作組,其中獎金的一半授予Rainer Weiss,另外一半由Barry C.Barish、Kip S.Thorne分享。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是由質量所引發的時空扭曲所造成的,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加速運動都會對周圍的時空產生影響,作用的形式就是引力波。

引力波無處不在,但是非常微弱,只有像超新星爆發、中子星與黑洞相撞、黑洞合併,才會產生足夠強烈的引力波。

早在1957年,人類就開始了引力波探測,但一直沒有得到直接證據。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Russell A.Hulse、Joseph H.Taylor曾經發現脈衝雙星而獲得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間接證據。

美國從1995年啟動了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LIGO,義大利、法國合作搞了Virgo,此外英國、德國、日本、中國頁都有引力波研究項目。

2015年9月14日,通過LIGO計劃,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由質量分別相當於29個、36個太陽的兩個黑洞合併時發出。二者形成了一個21倍太陽重量的旋轉黑洞,大約與太陽相當的物質轉化成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來。

2015年12月26日,高新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Advanced LIGO)的兩個探測器再次記錄到了新的引力波信號,併合的兩個黑洞質量分別相當於8個和14個太陽,形成了21倍於太陽質量的旋轉黑洞。

2017年1月4日,LIGO第三次探測到引力波,依然由兩個黑洞併合產生,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2倍和21倍,而形成的新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9倍,進一步證實了超過2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黑洞的存在。

這不僅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為了解雙黑洞系統的成因提供了線索。

2017年8月14日,位於美國華盛頓和路易斯安娜的LIGO引力波天文臺、義大利的Virgo引力波天文臺同時探測到了新的引力波。還是一次雙黑洞合併,距離地球約18億光年。兩個黑洞質量分別為太陽的31和25倍,合併後的黑洞質量為太陽的53倍,損失的3個太陽質量轉化成了引力波,在宇宙泛起一波漣漪。

得益於義大利Virgo引力波天文臺的加入,科學家第一次使用三角定位法,比較準確地確定了這次引力波事件發生的位置,而之前三次都只能在太空中模糊地指定一片弧形區域。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預測:發現引力波
    當談到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會花落誰家時,芝加哥大學阿貢實驗室(Argonne Lab)前主任Peterl Littlewood對第一財經記者脫口而出:「Ligo!"引力波最初的發現是在2015年底,2016年初宣布,不過沒有來得及趕上當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 201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三人因引力波獲獎
    10月3日消息,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在今天正式公布,他們分別是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通過Ligo(雷射幹涉儀)首次探測到引力波,初始的LIGO設備僅僅是在麻省理工的一個課堂練習,由Rainer
  • 外媒:美國三位引力波學者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考消息網10月4日報導外媒稱,諾貝爾獎主辦方3日稱,美國科學家雷納·魏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因在引力波探測中發揮的先鋒作用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據路透社10月3日報導,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曾首次預言時空結構中的波動,即引力波。在去年初科學家宣布引力波被首次發現後,它引發了天體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首先向因新冠疫情而無法現場報導的媒體表示歉意,並解釋這一延遲是因為與獲獎者聯繫。隨後他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
  •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3名科學獎因引力波研究獲獎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韓萌 朱敏)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年諾貝爾的開獎已經在10月2號正式拉開帷幕,北京時間昨天下午,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該獎授予三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用以表彰他們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引力波到底是什麼?諾貝爾獎為何青睞於它?對它的探測究竟有何意義?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下同)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其中有6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去年是引力波,今年會是凝聚態物理嗎?
    北京時間今天(10月2日)下午17時45分,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 日前,有6位科學家獲得了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睿唯安物理學領域「引文桂冠獎」。其中,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大衛·奧沙隆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阿瑟 C·戈薩德,由於觀測到了半導體中的自旋霍爾效應,獲得了該榮譽。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引力波,它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預言,為人類...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和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以表彰他們構思和設計了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新華網香港10月4日消息,3名美國科學家因在發現引力波上的貢獻而奪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引力波領域有重大發現
    文章發於2017年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記者 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們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和發現引力波所作的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霍金本應有姓名
    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半,由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特·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格茲獲得,而格茲也是歷史上第 4 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簡單來說,他們所做的,就是找到了黑洞的存在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引力波探測研究方面的成就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記者 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們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和發現引力波所作的貢獻。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引力波研究獲獎
    引力波不負眾望斬獲本年諾獎!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點50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3位科學家雷納維斯,巴裡巴裡什 基普索恩,用以表彰他們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三人將共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38萬元)。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人類能否時光穿梭?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46期)諾獎很少如此沒有懸念。去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組織的3位主要成員: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和雷納·韋斯(Rainer Weiss),以表彰他們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盤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北京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獎。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發現,相對論的一般理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