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谷歌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人工智慧(AI)實驗室,以延攬中國技術人才,加強在中國這個業務規模有限市場的影響力。
據《華爾街日報》北京時間12月14日報導,谷歌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人工智慧(AI)實驗室,以延攬中國技術人才,加強在中國這個業務規模有限市場的影響力。這是谷歌針對中國市場採取的一系列舉措中的最新一項,被一些人視為旨在重回龐大的中國市場。
谷歌AI中國中心在周三成立。谷歌稱,該中心將為工程師進行基礎研究提供服務,目的是在這個全球競爭激烈的領域吸引中國頂尖人才。
「我們需要承認中國在科技和AI領域所創造的機遇及其展示出的領導力,」谷歌雲業務高管、新AI實驗室聯席主管李飛飛表示,「通過在這裡開設實驗室,我們希望展示我們的誠意,讓中國了解我們願意傾聽,與他們合作。」
李飛飛稱,谷歌已經在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聘請了「少量」頂尖研究人員,並計劃聘請其他專注於計算機視覺的研究人員。李飛飛還是史丹福大學AI實驗室的主任。谷歌拒絕披露該AI中心未來會發展到多大規模。
回歸中國爭奪AI人才
這是谷歌實施的一系列舉措的最新一項。一些人認為,它表明谷歌正在努力回歸中國這個龐大但又難以捉摸的消費者市場。
自2010年以來,谷歌的搜尋引擎一直無法在中國使用。這也限制了谷歌在中國提供谷歌雲等其它服務、新款智能機以及和個人數字助理的能力。
與此同時,科技行業熱門領域的人才爭奪戰不斷升溫。人才是中美企業爭奪的重點,兩國的企業都在對方的後院開設研究實驗室。
招募平臺Paysa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4月至9月,美國公司在招募AI人才上花費了13.5億美元。谷歌是這一領域的第四大僱主,位於亞馬遜公司、微軟公司以及蘋果公司之後。研究顯示,谷歌在此期間招攬了142名AI工程師,在AI人才上投資3360萬美元。
中國AI戰略諮詢委員會成員餘凱表示,中國是部分全球最成功網際網路公司的所在地,這裡的年輕AI人才越來越多。他表示,北京實驗室能夠讓谷歌接觸到渴望進入AI領域的中國年輕數學家。餘凱是中國計算機晶片和自動駕駛軟體創業公司——地平線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兼CEO。
今年9月份,谷歌為中國制定的AI計劃初露端倪。當時,谷歌在其北京招聘網站上發布了至少四個與AI相關的職位。
而且,儘管中國業務有限,但是兩大谷歌高管今年已經在中國公開亮相。今年5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Schmidt)造訪烏鎮,觀看谷歌AI圍棋程序AlphaGo與柯潔的對決。本月,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Pichai)也在烏鎮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發表演講。
谷歌AI中國中心的成立也正值中美競爭加劇之際。中國把使用AI改善國家安全、衛生和教育等領域作為了國家重點。上月,中國還挑選了四家公司來領導AI發展,他們是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公司、百度公司以及科大訊飛公司。這些中國公司全都已經或者正計劃在美國開設研究實驗室。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