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復甦範圍正在擴大

2020-12-06 環球網

新華社紐約12月1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衡量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分別攀升至3年和8年來最高水平,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復甦範圍正在擴大。

3月18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中國有關機構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

文章指出,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工業部門一直引領中國經濟復甦。11月製造業數據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及新出口訂單指數等分項指數均表現強勁。隨著新冠疫情在中國境內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中國民眾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這有助於中國經濟的另一個主要部門--服務業迎頭趕上。

文章援引摩根資產管理全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的分析稱,未來幾個月中國製造業強勁勢頭有望持續。朱超平認為,一些指標顯示庫存正在耗盡,這可能會引發一波補充庫存潮;此外,就業指數小幅上升也令人鼓舞,這表明工廠正在僱用更多員工以滿足需求。

相關焦點

  • 《華爾街日報》文章:2021年美國市場走向撲朔迷離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華爾街日報》文章:2021年美國市場走向撲朔迷離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19日發表該報投資版編輯詹姆斯·麥金託什的文章,題為《(美國)市場預測:2021年將難以預言》。
  • 華爾街日報:中國通脹上升對世界是好事
    2013年10月18日圖表:9月份中國CPI同比漲幅突破3%。 新華社記者 陳琛 編制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的通貨膨脹正在加速。說到底,這對整個世界來說是件好事情,儘管在較短的時期內它完全可能導致某些零散的痛苦。
  • 多項經濟指標數據回暖 夜間燈光透露經濟復甦跡象
    □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運行帶來了擾動,但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工業製造、交通物流等行業復工復產加快,經濟運行正加速向正常水平回歸。□ 在夯實經濟發展基礎中,要注重消費市場的復甦,努力擴大國內消費需求,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復甦。
  • 數據:中國航司正在引領經濟復甦嗎?
    報導截圖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4日消息:據Aerotime報導,當2020年1月中國爆發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時,全世界都天真地視而不見。兩個月後,疫情演變為全球大流行。疫情對航空業衝擊明顯,中國的航空公司首當其衝。但同時中國航司也是最早在2020年3月出現復甦跡象的國家,當時世界其他地區正經歷最嚴格的旅行限制。中國航空業的復甦來得比較突然。繼2月份陷入最低點後,隨著旅行限制逐步放開,3月中國航空業開始回溫。儘管人們普遍感覺歐洲和亞洲正在逐步重新開放和復甦,但遠不及中國。歐洲和亞洲航空業4月份觸及的低點幾乎一直延續到6月份。
  • 美媒稱中國在美國還有個「強大夥伴」,華爾街
    (觀察者網訊)「中國在美國還有一個強大的夥伴:華爾街」,當地時間2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在首頁醒目位置的一份長篇報導中,使用了這樣的標題。文章認為,在川普破壞中美關係的4年間,一批華爾街人士扮演了促進溝通、盡力為矛盾降溫的角色,可謂中方的「夥伴」。
  • 外媒: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原標題:外媒: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外媒稱,衡量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分別攀升至3年和8年來的最高水平,標誌著在冠狀病毒開始傳播近一年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跡象不斷擴大。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
    大部分國際機構與國際媒體也認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學人》雜誌評論說,中國在2021年的增長將達到8%,這不會讓人感到驚訝,一些經濟學家還認為這個數據可能會超過9%。《財富》雜誌舉例說:「當迪士尼表示將在美國解僱3.2萬名員工時,香港或上海迪士尼樂園並沒有任何解僱員工的消息。」這印證了西方世界為危機做準備的時候,中國經濟正在加速發展。
  • 越南經濟呈現 J型復甦態勢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可以說越南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成為世界上實現經濟正增長並保持相對較快增速的國家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越南高度重視,及時採取有效防控措施,最大程度限制與各國人員交流。同時,動用整個社會體系,部門與地方聯動,及時採取全方位防控措施。通過早發現、早隔離,及時追蹤病人軌跡、加強檢測、擴大隔離範圍等諸多手段,取得了較好的防控效果。
  • 德銀首席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復甦將「令人印象深刻」_《參考...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導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6月8日刊載題為《德意志銀行:中國經濟復甦可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但美國是絆腳石》的報導稱,德意志銀行一名經濟學家說,中國經濟正在改善,可能會出現「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增長——但美國是可能破壞這種復甦的最大風險。
  • 香港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經濟日報這兩篇文章說清楚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9月26日和27日,經濟日報連發兩篇述評,詳細分析了香港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其中上篇著重闡釋香港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成因,下篇則介紹香港在歷史上發展的背景、經歷的波折並指出其未來發展方向。請看全文。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開出「藥方」
    「中國最有能力實現獨立自主地發展,最有底氣不依靠外力發展。但中國依然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中國人的戰略心胸和遠見。」他說。應對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
  • 華爾街日報:英語在中國逐漸失去光環?
    新華社發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近來中國就長期以來是否過度重視英語教學掀起了一場大討論,專家們說,這場爭論可能會掀起對中國人為何學英語、如何學英語的反思。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7日報導指出,瑪麗娜·王(音)曾在杭州一家英資企業工作,那時她每天都會用到英語。
  • 華爾街:流動性危機更可怕 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性日益加大
    周四午盤,美股一度大幅拉升,道指從跌逾2000點收窄到900點,因紐約聯儲將進行5000億美元3個月期回購操作,且購債範圍擴大到國庫券之外,但隨後三大股指跌幅再度拉大。截至收盤,道指下跌2352.60點,報21200.62點,跌幅為9.99%,創史上最大單日點數跌幅,以及1987年美股「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當時該指數收盤暴跌22%以上。
  • 全球貿易復甦面臨挑戰:區域差異明顯,中國亮點顯著
    2020年,全球貿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未來復甦前景將面臨波折,並將呈現較大的區域差異性。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有望持續助推全球貿易回暖。亞太經社會補充說,預計整個2021年外國直接投資將保持在危機前的水平以下,未來前景取決於危機的持續時間、刺激投資政策的有效性以及社會經濟從這一大流行病的影響中復甦的程度。區域差異明顯目前全球貿易復甦呈現明顯的區域不平衡性,亞太地區率先反彈,而歐美國家仍未擺脫頹勢,在近期的疫情影響下,差異可能繼續拉大。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日前,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6位獲獎CFV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視頻對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進行了前瞻。他們普遍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實現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重要因素之一是消費等需求的拉動。隨著經濟穩步復甦,貨幣政策將逐漸常態化,並維持穩健。
  • 「點石成金」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
    正如南朝劉勰所說:「隨事立體,貴乎精要。」精要就是刪繁就簡。唐朝的沈括說:「見簡即用,見繁即變,此乃通術也。」本周新聞熱點本周,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這將取決於資本能否「脫虛入實」。為此,既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又要鼓勵資本擴大生產投資,以增加就業崗位。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從目前全球經濟的各項指標來看,美元指數正在走弱,黃金價格開始暴漲顯示出了市場的避險情緒,股市的震蕩和起伏則是投資者信心受挫的表現。全球疫情的情境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不斷攀升的感染數字與地緣政治疊加在一起,「逆全球化」的聲浪此起彼伏,民族主義情緒將全球經濟置於「囚徒困境」,經濟復甦前景黯淡。短期內經濟「V型」復甦的可能性非常小,全球經濟甚至會出現超預期衰退。
  • 華爾街日報披露中國賣家操縱亞馬遜排名,謀取不法利潤
    2018-12-19 11:16 據《華爾街日報 據悉,《華爾街日報》發布了一條長達8分鐘講述亞馬遜賣家操縱排名的視頻報告。在這段視頻裡,一位名為Howard Thai的亞馬遜「大師」(Professor of Amazon),為記者講解了亞馬遜賣家提升排名、上首頁、做Best Seller的操作,其中很多都違反了亞馬遜規則。
  • 擴大救助範圍 規範救助管理 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評估...
    原標題:擴大救助範圍 規範救助管理 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評估認定辦法出臺   近日,市民政局印發了《家莊市
  • 圍觀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外媒羨慕了……
    中國擔當。 在新冠疫情擾亂全球社會和經濟秩序的大背景下,迎難而上的中國接連交出一份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 不少外媒驚嘆,隨著經濟強勁復甦,中國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積極貢獻,推動世界經濟儘快走出疫情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