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消防員為何沒受到輻射?只因喝了一口伏特加?

2020-12-05 科技爆發點

車諾比的消防員為何沒受到輻射?只因喝了一口伏特加?

33年前的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的爆炸隨著一部美劇的播出,又喚醒了躺在人們深處的記憶,一些曾經參與過車諾比救災的小夥子們,他們並沒有受到核輻射的影響,當問及為什麼的時候,他們的回答是我們當時喝了非常多的伏特加。這個不是遊戲裡面的橋段,曾經住在西爾諾貝利附近的居民,卻是他們都會嘗試使用伏特加保命,對於他們來說伏特加可以抵擋這些輻射,對於隨時都可以喪命的輻射區域伏特加成為了他們的救命良藥。

在潛行者遊戲裡面,伏特加有一定的減輻射的能力,在曾經的一部電影《寡婦製造者》當中當一艘核潛艇,靠近反應堆發生事故之後,他們爭分奪秒的搶救避免了一場核災難的發生,車諾比的消防員為何沒受到輻射?只因喝了一口伏特加?在這部電影裡面就有這樣的片段,船員們和伏特加來防止核輻射,那么喝了伏特加之後真的可以防止核輻射嗎?

在紀錄片當中,當時車諾比發生爆炸之後,每天他們都供應100毫升的伏特加給當時參與救援的消防員,當時是所有人的救心丸和救命藥,對於受到長期核輻射影響的居民來說,伏特加是他們最常飲用的藥物,即使是在生活當中不小心吞食了其他的物品,他們也會來喝一點伏特加。

後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表示,這種像伏特加一樣的高純度的酒精確實是可以幫我們去除身體裡面的自由基,但是卻非常小程度的幫我們抵擋輻射,並且向這樣的高強度輻射對於我們人體造成的DNA損傷是沒有辦法修復的,即使喝了幾千毫升的伏特加也是於事無補的。

喝了伏特加之後,它只能夠減緩輻射的過程。所以高濃度的酒精可以消除車諾比的輻射,到目前都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在某些情況之下酒精和輻射這兩者是不會互相兼容的,車諾比生存法則:喝伏特加防輻射,科學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在某種程度下酒精只會加重輻射的影響,酒精也會降低這些消防員的免疫功能,所以伏特加可以防輻射,從頭到尾就只是一個幌子而已。

或許說喝伏特加可以消除輻射,只是為了安慰當時的一些消防員或者是受難的群眾而已,伏特加成為了他們的救心丸,在車諾比事故發生的時候,很多人被告知可以喝伏特加減少帶來的輻射,現在想來酒精只不過是讓他們在面臨這種災難的時候會變得更加的冷靜,但是卻並不會保護自身,讓輻射遠離你。伏特加只是讓你在身體飽受折磨的時候,減少你的痛苦。對於喝伏特加來治療設備裡的輻射,成為了生存的基本,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核汙染禁區小麥釀出伏特加,喝了會變異麼?
    就比如著名的車諾比禁區,三十多年過去依然有輻射籠罩這片土地。這樣的事故現場本應該少有人涉足,但最近,一支科學團隊不僅在核爆炸事故現場禁區中種起了黑麥,甚至還釀出了一瓶伏特加,並取名為Atomik。……而小編認為,不管這個酒到底能不能喝,你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車諾比。
  • 車諾比突發大火,消防員要穿著防化服救火
    (人類禁區——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大火)據悉,火災勢頭極其猛烈,且有可能危及車諾比的舊廠房,所以烏克蘭的消防員"臨危受命",第一時間衝上去救火。但此次的滅火工作可能和以往有些不同,因為車諾比即使到今天,核心地區的輻射劑量仍然遠超正常閾值上限,蓋格計數器顯示的數值甚至是正常輻射量的數十倍,所以消防員只穿耐高溫的隔熱服是無法滿足防護條件的。
  • 9.3萬人喪生,27萬人被癌症折磨,這部劇揭開了車諾比大火的謊言...
    原標題:HBO新劇《車諾比》大火背後,美國|謊言|真相HBO新劇《車諾比》的大火,大概連HBO自己也沒想到。這部幾乎與萬眾矚目的《權力的遊戲》最後一季同時推出的5集迷你劇。身處核電廠內部的泵房管理員隻身進入核反應堆艙查看,發現燃料棒都已經炸沒了,石墨飛舞,出來後命已經沒了;算上後續毫不知情就衝上前線滅火的幾十個消防員,幾百名扔沙包的飛行員,幾千名為了防止核滲漏加固核電站底部的礦工,幾萬名填埋和清理現場的軍人……在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描述中,消防員暴露在核輻射中半小時後
  • 車諾比事故現場,年輕飛行員從容赴死:請給我1500克伏特加!
    1986年4月26日當地時間凌晨1點24分,一聲巨響從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傳來,該電站第4發電機組發生事故。電站的工程師們在進行一項停電測試時,拿走了遠超安全標準數量的控制棒,反應堆急速運行,產生大量水蒸氣,終於擠爆了反應堆的冷卻劑管道,瞬間炸飛了反應堆上2000噸的上蓋。
  • 山火燒到車諾比,烏克蘭消防員為何不敢去救火?|百家故事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車諾比附近的普裡皮亞特鎮居民。他們沒來得及和自己的家好好告別,就成為了這場災難中難民。
  • 車諾比事故核心地首次開放:最多待5分鐘
    不過,由於這個控制室的輻射水平仍然超過正常水平4萬多倍,為此人們待在裡面的時間最多限制在5分鐘,而且必須穿上防護裝備,並帶上頭盔和口罩。之後,參觀者需要接受兩次放射檢查,以測量他們暴露在其中的輻射水平。這是前往車諾比旅遊的典型流程,在旅程開始、中期和結束時,人們都需要通過輻射檢查站。遊客不允許獨自遊覽,由於存在持續的輻射問題,他們必須與旅遊團待在一起。
  • 因大火持續燃燒 車諾比局勢極度惡化 其附近1萬公頃範圍成禁區
    但令人心酸的是,消防員身著的隔熱服根本不能隔離核輻射,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會遭遇當年蘇聯消防員相同的命運。 然而,在那次車諾比的反應堆爆炸中最糟糕的情況是,沒人意識到可能出現核洩漏的危險。仍在沉睡的普裡皮亞季小鎮,就這樣在無知無覺中暴露於核輻射之下,長達兩天之久。 但事實上,根據當時的相關報導,在爆炸幾個小時後,當晚在河邊釣魚的幾名漁夫開始感到極度噁心和不舒服,胸口灼熱,眼皮刺痛,頭疼欲裂,不斷嘔吐,黎明時皮膚已經變成黑色。
  • 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之際 超千名烏消防員在禁區撲救火災
    來源:海外網圖源:美聯社【海外網4月27日編譯報導】4月26日是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紀念日。在當天,烏克蘭有超過1000名消防員正在受到輻射汙染的車諾比禁區內努力控制燃燒多日的森林大火。據德國新聞社、德國之聲等媒體26日報導,自從4月初森林大火爆發以來,烏克蘭消防員們就一直在與這場主要在車諾比核電站附近封鎖區域內肆虐的大火搏鬥。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中心在聲明中指出,消防員們26日正集中精力控制兩處火點中正在緩慢燃燒的樹木和灌木。
  • 車諾比燃起大火:輻射塵埃飄向整個歐洲
    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報導,從4月5日開始,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地區就發生了森林火災,目前大火已經持續燃燒了9天時間,儘管烏克蘭方面已經向當地派遣了大量的消防員以及國民警衛隊前往滅火,然而火勢仍然沒能獲得有效控制。而普裡皮亞季地區正是曾經轟動世界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發生地。
  • 揭秘丨《車諾比》角色大多有原型,取景立陶宛核電站
    它落在河流上,讓水變得像苦艾一樣苦,很多人喝下這樣的水後都死了。這顆星名叫「苦艾」,「車諾比」在烏克蘭語中正是「苦艾」的意思。《聖經》當然不可能精確預言到幾千年後發生在蘇聯的這場核事故,這更像是誤譯導致的巧合。然而對於那場災難的親歷者來說,「車諾比」絲毫不亞於《聖經》裡的「世界末日」。
  • 車諾比核事故,消防員沒有穿防護服,用腳踩燃燒的石墨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連串的巨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車諾比核電廠四號反應爐發生大爆炸,反應堆巨大的上蓋被直接炸飛。反應堆上空,放射性元素髮出特有的藍白色光線,照亮了上方的夜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核浩劫拉開了序幕。
  • 《權遊》爛尾之後,《車諾比》還能挺住嗎?
    參與滅火的消防員在十幾天後皮膚潰爛悽慘死去。而比起這些令人驚懼的死亡,造成死亡的原因和蒙在上面的謊言更令人毛骨悚然。爆炸發生之後的第一時間,面對著員工匯報的「堆芯沒了」的消息,副工程師卻不願意相信反而斥責下屬,解決方法就是叫來消防員。
  • 34年前的車諾比,告訴我們說真話有多重要
    反應堆爆炸是最糟糕的情況,沒人意識到這種可能性,也沒人願意相信。包括車諾比在內的核設施的安全性幾乎無可置疑,它被形容為可以建在紅場上的「茶壺」,甚至曾有人建議把核電站就建在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20公裡處。  但安全只是個神話。在車諾比事故之前,蘇聯可考的核電站事故已達11起。
  • 車諾比:消防員有怎樣的故事?那位不願離開的奶奶後來怎樣了
    《車諾比》除了那些為這場災難付出貢獻的英雄之外,還有著許許多多生活在普裡皮亞季的老百姓成為了這場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例如消防員的妻子柳德米拉,還有那位不願離開車諾比的奶奶,她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柳德米拉是真人嗎?她有著怎樣的故事?
  • 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嗜酒如命,就算臨死前也要喝一口伏特加!
    如果說世界上最愛喝烈酒的民族,很多人會想到天寒地凍的北歐或西伯利亞,在這些常年低溫的地方生活,烈酒似乎是每個人都賴以生存的「飲料」。而其中最能喝伏特加的俄羅斯人,更加令人瞠目結舌。俄羅斯人喜歡伏特加是不分年齡性別的,上到走路蹣跚的老人,下到剛剛成年的大學生,幾乎沒有幾個人是不喝伏特加的。曾經歐洲健康數據網對俄羅斯人的酗酒程度做過報導,他們通過對超過30萬名俄羅斯成人的調查得出結論:俄羅斯平均每天要喝26.4盎司的伏特加。
  • HBO迷你劇《車諾比》:因為「真實」,所以恐懼
    《車諾比》第一集裡還原了核反應堆爆炸那一刻的場景那天晚上我聽到聲響,探頭望向窗外。他看到我就說:「把窗戶關上,回去睡覺。反應爐失火了,我馬上回來。」我沒有親眼看到爆炸,只看到火焰。所有東西都在發亮。火光沖天,煙霧瀰漫,熱氣逼人。他一直沒回來。……到了七點,有人告訴我他被送到醫院了。
  • 豆瓣9.7,你們對輻射一無所知
    而幾乎所有人,其中包括被疏散的難民,只要是核洩漏在場的人,一生都要遭受放射線輻射的折磨。在第2集結尾,為了避免反應爐中的核燃料與下面水槽中的水接觸,產生二次爆炸。時任車諾比核事故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勒加索夫院士需要三個人去反應爐下面開閘放水。
  • 車諾比消防員妻子:為了擁抱受輻射的愛人,我失去了女兒
    【編者按】本文摘自S·A·阿列克謝耶維奇著《車諾比的祭禱》,孫越譯,中信出版社,2018年8月。本文口述者為柳德米拉·伊格納堅科,是在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犧牲的消防員瓦西裡·伊格納堅科之妻。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現標題為編者所擬。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說死亡還是說愛情?
  • 這樣烈的「生命之水」伏特加,你怕了嗎?
    不過我們經常喝的伏特加酒精度大約在37.5~50%,像這種低酒精度的伏特加是完全沒有消毒效果的! 而網上熱銷的消毒用伏特加酒精度大都在75度以上,甚至最高達到96度!
  • 車諾比一日遊
    她對記者解釋,兩日遊意味著要在禁區裡的酒店住上一晚,身體受到的輻射也會增多。考慮到那場震驚世人的災難,這種擔心並不是個例。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蘇聯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8噸多的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湧而出,隨著大火進入大氣之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發生了。33萬多人被迫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