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 Med桂林度假 在喀斯特地貌中「發育」(2)

2020-11-24 新京報

  (上接D10版)

  ■ 對話

  在桂林探尋全新的休閒度假方式

  新京報:亞布力club med開業標誌著club med集團正式進入中國,今年又選址桂林開啟中國的第二家,為什麼會選擇桂林?

  Olivier HORPS(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大中華區執行長):Club Med 桂林度假村擁有46公頃,50個山頭的自然風光美景。這個度假村的開幕是對桂林的重新詮釋,我相信很多人都來過桂林旅遊,但只是來看景區。現在來到桂林,可以呆在club med度假村裡,享受山水美景的同時享受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桂林探尋全新的休閒度假方式。

  通常Club Med 選擇度假村都會有以下標準:優美的自然地理環境;度假村的佔地面積一般來講是我們同行業競爭對手的2.5倍(當然佔地面積將成為我們選址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擁有一片未經人工雕琢的自然之地 ;擁有開展各項運動的自然條件(如各項海上運動,滑雪,高爾夫等);不少於兩個遊泳池,其中一個是專為成人設置的靜池。

  不少於2個餐廳,一個是以自助餐形式的主餐廳,另一個是專為客人設置的點餐餐廳。

  另外,我們選擇的這個度假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介於陽朔與桂林之間,離機場僅45分鐘車程。

  新京報:桂林club med的前身是愚自樂園,為什麼會選擇這裡?

  Olivier HORPS:愚自樂園本身的度假村就非常吸引人。擁有非常多的人文藝術和自然的結合,整個院子裡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設計製作的雕塑150餘件,擁有很好的藝術氛圍。我們希望進駐桂林後,能改變人們對桂林原有的印象,將桂林打造成一個非常時尚和高端的旅遊度假目的地。

  新京報:桂林club med區別於其他club med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Olivier HORPS:Club Med 素以陽光沙灘和高山滑雪聞名,但是桂林度假村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一個自然探索的度假村,適合各種人群前來度假。

  新京報:接下來club med集團在中國還有哪些發展規劃?

  Olivier HORPS:Club Med 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將在2015年之內在中國至少打造5座度假村。除了傳統度假村以外,我們還計劃在大城市的周邊開設度假村,為短途休假提供新的選擇。

  D10-11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靜

  D10-11版圖片(除署名外)

  由受訪者提供

  ■ 度假村亮點

  兒童主題樂園

  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度假的樂趣:一起親近大自然,一起滑雪遊泳,一起探尋全新的異域文化,一起享受饕餮美食。Club Med在1967年就「發明」了「迷你俱樂部」和專門照顧兒童的G.O.。在桂林度假村裡,同樣也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準備了不同主題的俱樂部,這裡甚至有專門為2-3歲孩子準備的小小俱樂部,牆面上手繪的灕江、竹筏和桂花撲面而來,如同置身桂林的自然山水中。要是在室內遊戲乏了,室外的噴泉遊樂場就是最好的撒歡兒處,噴泉隨著音樂變換著有趣的節奏,巨大的遊樂設施隱藏其中,不同膚色的孩子們在裡面穿梭追趕,笑著,跳著,跑著,大人看了也忍不住鑽進去與他們嬉鬧一番,渾身溼透才算盡興。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美的喀斯特地貌, 不是桂林, 但會比桂林更壯美!
    2018-08-03 13:17:41 來源: 萌寵也搞笑 舉報   說起喀斯特地貌
  • 說到桂林山水只知道喀斯特地貌?千萬別忽略這些丹霞盛景
    桂林山水,是巖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從小學就耳熟能詳 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水聞名的桂林 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 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古往今來,桂林山水一直因其奇俊秀美、獨一無二的山川與江湖而聞名於世。而陽朔十裡畫廊,更是一步一風景,觸目皆畫面。騎車漫遊於這條位於陽朔月亮山的長約十裡的山徑,遊人們將欣賞到沿途如詩如畫,秀麗奇異的風景,仿佛置身於偌大的自然美術館中欣賞一幅幅傳世畫卷一般。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Kar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謂,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 2021國考行測備考: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嗎?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也有一個過程,在不同發育階段,我們會看到不同的地表景觀。   (2)2億6千萬年前,地殼運動使石林抬升成為陸地。石灰巖受到擠壓,產生破裂。抬升成為陸地的同時,石灰巖中發育了最早期的石林地貌。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鬥。
  •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國家有很多地形都是喀斯特地貌,那麼喀斯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鹽類巖石地區,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澱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
  • 喀斯特地貌
    ↑ 「地質論壇」 ↑↑關注本公眾號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溶巖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碳酸分解出H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H離子與CaCO3反應 ,從而使CaCO3溶解。
  • 中國十大最美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嗎?
    灕江自桂林至陽朔83公裡水程,她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於萬點奇峰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迴,奇峰倒影、深潭、噴泉、飛瀑參差,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百裡灕江、百裡畫廊」是廣西東北部喀斯特地形發育最典型的地段。
  • 喀斯特地貌解說
    喀斯特(KARST)就是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
  • 高考地理小專題——喀斯特地貌
    棉花堡(下圖)位於土耳其西南部山區,處遠近聞名的溫泉度假勝地,此地不僅有天然溫泉,更有好似棉花一樣的山丘。棉花堡的溫泉中含有石灰質,經過校長時間形成了一片片階梯狀的石灰質鈣化堤。棉花堡知名度高,當地溫泉旅館眾多。由於免費開放使用,棉花堡鈣化堤不斷變窄。隨著溫泉水量不斷減少,棉花堡的鈣化堤部分變「黃」。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
  • 壯美喀斯特
    有人去過雲南石林,被其壯美的風景所震撼,有人看過桂林灕江,被其甲天下的山水所折服,這些地貌景觀雖然在不同的省份,卻有著相同的地貌名稱——喀斯特。這種像被「刀」切過一樣的地貌,它的形成需要什麼地質條件呢?
  • 中國最美5大喀斯特地貌,去過3個,你就是人生贏家!
    更有讓世人稱奇的諸多喀斯特地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欣賞一番我國最美的5大喀斯特地貌。第一、桂林喀斯特地貌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為什麼呢?除了有清澈見底的灕江水之外,最值得稱道的便是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這裡的山都是那種不高不矮差不多100米海拔左右的一個個秀峰,山峰與山峰之間雖然獨立存在,但整個桂林地區,這種小山卻連成了一大片。
  • 我國貴州省的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類型的喀斯特景觀?
    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巖溶地貌」,主要是通過外力中的流水作用,對於可溶性巖石,主要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也就是通過化學反應溶解石灰巖,從而進行侵蝕,這種地貌最初發現於歐洲克羅埃西亞伊斯的利亞半島北部的喀斯特高原,所以命名為「喀斯特地貌」,由於全球地表的可溶性巖石的分布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
  • 天坑:喀斯特地貌獨特景觀
    形成於碳酸鹽巖中的喀斯特天坑,可分兩種基本類型,即塌陷天坑和侵蝕天坑。塌陷型天坑,係指可溶性巖層中被溶蝕、侵蝕集中發生在某一地下深處,大量物質為強大的地下水動力系統(主要是地下河)所輸出。初看,天坑似乎像另一種喀斯特景觀——漏鬥,人們有時也將其稱為大型漏鬥或大型塌陷漏鬥,然而,天坑與一般漏鬥卻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在喀斯特景觀中,漏鬥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地表喀斯特形態。其主要特徵,是呈從上部向底部逐漸收縮的漏鬥狀或碟狀。喀斯特漏鬥主要發育於可溶性的碳酸鹽巖和蒸發巖中。根據漏鬥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的差異,漏鬥被分為溶蝕漏鬥,塌陷漏鬥,埋藏漏鬥等6種類型。
  •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可以概括為哪幾個階段?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可以概括為哪幾個階段?此階段地殼上升後長期穩定,地表發育石芽、落水洞等,形成獨立洞穴系統,地下水位高低不一。階段2:洞穴、地下河階段。此階段獨立洞穴系統逐漸合併為統一系統,地下水位趨於一致。地下水位之上出現幹溶洞,地下水位附近發育地下河,地面成為缺水的蜂窩狀。
  • 【專題歸納】關於巖溶地貌你應該掌握的地理知識
    廣東:肇慶七星巖有七座石灰巖山峰形如北鬥七星,山前星湖瀲灩,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種奇特的溶洞堆積地貌。  廣西:桂林山水和陽朔風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橋等地表喀斯特景觀著稱於世,並且是山中有洞,「無洞不奇」。
  • 廣西喀斯特,究竟藏了什麼驚天的秘密?
    因其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後人就將「喀斯特」作為巖溶地貌的代表我國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上廣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最初是在淺海等沉積環境中形成的石灰巖在喀斯特地貌發育前期隨著流水溶蝕作用的不斷加強溝槽不斷向地下侵蝕到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中期
  • 中國的喀斯特:上天入地,風光無限
    喀斯特地貌,以斯洛維尼亞的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國,廣西桂林就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區。供圖/圖蟲構思喀斯特,水刻畫大地上貌喀斯特即巖溶,是水遇見可溶性巖石,發展到一定階段構成的一系列地貌。數億萬年前,比現在的太平洋還大的古地中海,橫貫歐亞大陸的南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