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蘋果不叫「蘋果」,而有一個很唯美的名字,日本仍在使用

2021-01-11 騰訊網

在日常生活中,蘋果算是比較常見的水果之一,許多女性都比較喜歡吃蘋果,很多女性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晚餐就用蘋果來代替!

而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下,許多國人對國外的聖誕節都比較熱衷!

聖誕節前夕的平安夜,大家都會相互送蘋果,吃蘋果,意欲平安的意思!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蘋果並不是叫「蘋果」,而有著另外一種名字,日本現在仍然保留著!

據史料記載,蘋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經長達兩千多年,我國原產的蘋果名叫綿蘋果,綿蘋果在秦漢時代便有相關記載!

西漢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司馬相如就有一篇《上林賦》,其中有描寫都城長安附近的上林苑,訴說其中的壯麗景象!

《上林賦》:

於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梬棗楊梅,櫻桃蒲陶,隱夫薁棣,荅遝離支,羅乎後宮,列乎北園。

其中一句「楟柰厚樸」,這裡的「柰」就是我國古代綿蘋果最早的叫法!

據史料記載,我國古代栽培的蘋果最初名叫「柰」和「林檎」,據相關學家考證,「柰」為梵語意為端好之意;

「林檎」則代表眾多飛鳥聚於林中,經歷了眾多農務學家的核查,柰就是綿蘋果古代的叫法!

「柰」是我國北方人民自古以來人工栽培的大蘋果品種,至今仍在我國甘肅的河西走廊、山西的陽高、河北的懷來等地,均有少量的栽培!

《群芳譜》 :

綿蘋果果實大而光滑,熟時半紅半白或全紅,「光潔可玩愛、香聞數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又沙爛不堪食用,唯八九分熟者最美」。

現如今,陽高一帶的大紅袍、柳葉青、白糖玉等各種不同的品系,很有可能就是古代農書所記載的赤柰、青柰、以及白柰!

西晉時代的郭義恭在《廣志》中也曾記載道:

《廣志》:

西方多柰、家家收切曝幹為脯,數十百斛為蓄積,謂之頻婆糧。

因此到了唐朝時期,綿蘋果又被人們稱作為頻婆果!

「頻婆」乃是梵語bimba的音譯,在印度是指一種葫蘆科植物----紅瓜!

因紅瓜成熟的時候顏色紅潤光亮,在佛經中便常常用來作為紅亮物體的比喻!

《華嚴經》:佛祖「唇口丹潔,如頻婆果」。

紅瓜雖然在我國華南地區也有野生,但是在中原地區則十分的罕見,因此便把「頻婆」這個名字附會到中原以及周邊植物之上的運動就這樣開始了!

因為「頻婆」的本義是相思,南方產的紅豆便率先暗用頻婆果的典故,成了相思的象徵,不僅因此有了「相思子」的別名,還因為王維的名詩《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而家喻戶曉。

為了讓廣大佛教教徒理解這個頻婆果是個什麼果子,僧人慧琳在《一切經音義》中說道:

「其果似此方林檎,極鮮明赤者。」

意思便是若想知道頻婆果有多麼紅亮,看看中原地區栽培的林檎就知道了!

然而,同時期的鄭常則誤以為頻婆果就是林檎,他在《洽聞記》一書中直接把這個名字用到了西域傳來的一種柰的新品種上。從此,綿蘋果就有了張冠李戴的「頻婆果」之名。後來,不給植物名稱加個草字頭就不舒服的好事者又給「頻」字加上草字頭,頻婆果便成了「蘋婆果」(漢字簡化後寫成「蘋婆果」)。「蘋果」則是「蘋婆果」之省。

我國唐朝時期的文化曾深深地影響了日本,綿蘋果也因此傳入了日本,名叫「林檎」,至今為止世界上著名的「蘋果公司」則是被日本人稱作為「林檎公司」!

晚清時期,西方的文化逐漸的傳入了我國,對我國影響深遠,而西方人也帶來了他麼的西洋蘋果!

綿蘋果則被稱作為中國蘋果,綿蘋果的果肉綿軟易爛,而西洋蘋果則比較清脆!

根據煙臺的地方史料記載,1871年美國長老會成員約翰·倪維思帶著他的妻子重返山東,帶來了西洋蘋果、洋梨、美洲葡萄、甜櫻桃等果蔬品種!

後來西洋蘋果在我國普遍種植,替代了綿蘋果,蘋果一名也被大家所接受,林檎則逐漸消失!

但現今在我國南方地區,番荔枝也名叫「林檎」,模樣與蘋果完全不同,通過被製作成果醬、果酒等,它的根部還能用作瀉藥!

相關焦點

  • 蘋果在古代不叫「蘋果」?古人取了非常唯美的名字,被日本沿用至今
    還有哈密瓜,很有可能很多人也會想到康熙皇帝等等。然後在眾多水果當中,有一款水果的人氣值也比較高,那就是蘋果。那麼古代的蘋果和現代的蘋果叫法會一樣嗎?肯定不會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蘋果的歷史也有2000年之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蘋果的理解和蘋果的叫法,自然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而關於古代的蘋果的名稱,其實說起來還比較唯美呢。蘋果是一種薔薇科植物,擁有很多的營養元素。
  • 古代的蘋果不叫「蘋果」,古人取了個很唯美的名字,日本沿用至今
    蘋果(apple),一種極其常見的水果,在我國遼寧、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常見栽培,蘋果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蘋果酸還能代謝熱量,防止肥胖,如此好吃又健康的水果,誰會不愛呢?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常見的水果,你知道它在古代叫啥名嗎?
  • 蘋果在古代叫什麼?古人取了一個很唯美的名字,日本至今還在沿用
    蘋果是一個很常見的水果,蘋果也能代謝熱量防止肥胖,營養價值極高,那麼這麼常見的水果,在古代叫什麼名字呢?明朝以前,可沒有蘋果這種說法。距離2000多年的西漢時期,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曾經描寫了一段水果的,其中就有一個柰(nài)」字,說的就是我們今天的蘋果,因為柰有「花紅」的意思,而蘋果表皮也是深紅色的,而且在漢朝時期,不用種類的蘋果都受到了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的喜歡,後來李時珍還將其入藥,但是這時候,蘋果換了一個名字,林檎(qín)。
  • 蘋果在古代不叫蘋果,有一個非常寫意的名字,日語裡仍然保留著
    中國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伴隨著時代的變換,有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很好的保存了下來,追溯到中國的古代時期,對於人們如今隨處可見的"蘋果",還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發展歷史。而如今司空見慣的蘋果在古代卻是一種漂洋過海流傳到中國的外來水果。 古代時期,中國境內是沒有蘋果這種水果的,當時的百姓對此也是毫無所聞,距離中國最近的蘋果產地是當時的高加索南部及波斯一帶,之後中外文化交流,這種奇特的水果才從西北傳到了中國,而那時的蘋果並不叫做"蘋果"。 蘋果在傳入中國的時候,被稱之為"柰"。
  • 蘋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歷史演變過程非常有趣
    蘋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歷史演變過程非常有趣文:花木君蘋果大家都認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水果之一,並且我國如今是蘋果最大的產地,佔到世界上蘋果產量的65%以上。可是您可知道,我國其實並非是蘋果原產地,而是從中亞引種過來的。另外,如果見到蘋果、沙果、林檎、海棠等等這些水果,您能分辨清楚嗎?
  • 掠食者日誌 | 532_原來蘋果也不叫蘋果,林檎也不是林檎(1)
    說起來有點複雜,林檎現在確是兩種或者更多水果的名字。其一就是蘋果,就是日常我們吃的那種蘋果,其二是我們眼前的這種叫做番荔枝的東西。說起林檎這個名字,便有一個漫長的故事需要說的。其實原來蘋果也不叫蘋果,而林檎也不是林檎。(樟林村附近種植的林檎(番荔枝))薔薇科蘋果屬裡面大多數都可以吃,比如花紅、楸子、山荊子什麼的,這些一概都可以吃的。
  • 蘋果是木本類,但為啥沒有像桃、梨那樣用木字旁?說下蘋果的轉變
    但是,我國古代是有蘋果的,只不過不叫蘋果,叫「柰」,是一種原產於我國西北的一種果子,唐朝以前已經有好幾類品種,比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這樣說:白柰,出涼州野豬澤,大如兔頭。那麼,這個柰是個啥?怎麼斷定它不是蘋果呢?
  • 掠食者日誌 | 533_原來蘋果也不叫蘋果,林檎也不是林檎(2)
    總之,漢晉時期之間「林檎」已經從蘋果屬中的很多「柰」裡面獨立出來了,成為了「好吃的蘋果」的代名詞。同時隨著佛經的流傳,魏晉南北朝至唐「頻婆果」也逐漸開始並行在使用了。不知道是不是念起來實在拗口,最終「頻婆果」也就成了「蘋果」,這種變化大約是在元代的時候發生,到明清才基本確定下來「蘋果」這種名稱。所以,傳統上說來「林檎」就是「蘋果」,這幾乎就是毋庸置疑的過程。
  • 尋物 | 蘋果、三星、馬自達、杜蕾…這些品牌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
    名牌為什麼叫名牌?出名的品牌就叫名牌。可見名稱對於品牌來說有多重要。一家公司幾十年上百年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品牌深入人心的程度和它的質量、服務當然是成正比的,同時,起一個朗朗上口、好記、有親和力的好名字,也常常可以使事半功倍,很容易讓人記住它,為品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 每天一個蘋果很容易先傷胃後傷腸
    五穀才是最重要因為可以養精中醫的飲食講是,五穀為養,五穀是我們最基本的食物,可以養精;五畜為益,錦上添花,有血有肉,要吃點肉;五菜為充,在沒有糧食吃,鬧饑荒的時候,吃點菜來充飢;後面一句話叫,五果為助,所謂助,就幫助,吃五穀、吃肉以後幫助消化,所以它絕對不是一個主角,它是個配角
  • 日本的準天頂系統好在哪裡,讓蘋果寧願不用北鬥,也要堅持使用它
    ,就算在世界上也是排的上名次的,但是蘋果不願意使用北鬥系統,日本的準天頂系統好在哪裡,讓蘋果寧願不用北鬥,也要堅持使用它。反而使用日本的準天頂,眾做周知日本的準天頂系統不如我們國家的北鬥系統,目前導航系統使用最普遍的是我們熟知的GPS,其次是北鬥系統然後才是日本的準天頂系統,據悉GPS可以使用20年,目前GPS在全球範圍內有四十多顆衛星,我們國家的北鬥系統目前已經發射了三十九顆衛星,據了解我們國家將發射四十三顆衛星完成整個北鬥系統,除此之外就是日本的準天頂系統
  • 9個殺入我國市場的進口蘋果中,哪一個智商稅收得更狠?
    雖然紐西蘭火箭蘋果在全世界經常自我吹噓是「世界上第一個商品化的小蘋果」,但是個頭小的蘋果,在國內早已經有了。拋開蘋果的親戚—沙果不談,畢竟沙果不算是蘋果。在20多年前,我國已經有一個比較流行的小蘋果了。
  • 菠蘿的英文為什麼叫「pineapple」?跟蘋果有什麼關係嗎?
    不過最近吃著菠蘿的本豆,突然陷入了詭異的沉思:想必大家都知道鳳梨的英文叫「pineapple」,然鵝把這個單詞拆開看,一個是pine「松樹」,一個是apple「蘋果」,跟「菠蘿」有啥關係?這個水果的英文名是怎麼來的?然後豆豆就查了一下,發現裡面大有來頭。原來菠蘿的原產地在巴西的南部和南美洲的巴拉圭。
  • 日本蘋果純度148元一個,中國遊客:比國內2塊錢的難吃
    而每年春節,大家的家裡一定少不了蘋果。家裡來人切個果盤,出門走親戚送一箱,蘋果總是必不可少的。而要說最出名的蘋果,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想起的便是日本的紅富士,便宜又好吃。可日本還有一種蘋果,很多人說它是世界最貴的蘋果,叫做「世界一號」,一聽名字就知道很高大上了。
  • 看了蘋果這些子公司的名字,才知道蘋果還有這麼多種類
    BI中文站 8月15日報導對於旗下某些子公司,美國蘋果公司通常會用各種不常見的蘋果來命名。蘋果是一家龐大的公司,擁有數百家子公司,並在全球多國進行運營,但是一些以各色蘋果命名的公司格外引人注目。蘋果在產品命名上此前也使用過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其電腦產品Macintosh就是以一種蘋果來命名的。
  • 蘋果Time Machine的使用說明
    蘋果電腦在Leopard作業系統中自帶了一個叫時間機器(Time Machine)的軟體,用於蘋果電腦數據備份恢復。既然70-80%的用戶都不做備份,為什麼蘋果要在Leopard中隆重推出蘋果時間機器這個新功能呢?況且,在Mac OS X上本身就已經有了不少備份工具。
  • 中國蘋果歷史悠久,但現在我們吃的蘋果竟然是西洋蘋果
    吃了這麼多蘋果,你知道它的原產地與名字由來?蘋果,屬薔薇科、李屬的一種落葉果樹。中國蘋果主要是指中國原產的綿蘋果,早期被稱之為「柰」、「來禽」、「林檎」、「頻婆」、「蘋婆果」等。名「來禽」者,據說熟時就引得飛鳥來偷食,故名。「林檎」者,飛鳥來集之意。稱「蘋婆果」者,據說出自佛經《採蘭雜誌》云:「燕地有蘋婆果,味極平淡,夜置枕邊,極有香氣,即佛書所謂蘋婆,華言於思也」。
  • 臉書與蘋果較勁,不允許使用蘋果手機,原因究竟是什麼?
    近日,扎克伯格疑似被蘋果高層激怒,要求臉書團隊不要使用蘋果手機而改用安卓手機。這突如其來的規定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懵頭懵腦的。小編最近了解了一下情況,大家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原來扎克伯格與蘋果的梁子是這麼結下的:前不久,蘋果高層庫克接受採訪時委婉的批評臉書在販賣客戶隱私。之後,扎克伯格就開始下禁止使用蘋果手機的規定,這樣一看的話,像是臉書對蘋果的反擊,但據臉書的官方回應說:"我們只是覺得安卓手機覆蓋的用戶更廣而已。"這種說法十分含糊,更讓人認定該做法其實就是為了針對蘋果。
  • 蘋果拒絕使用中國北鬥系統,用日本準天頂系統,網友:不要後悔!
    而之前國人最喜歡的手機品牌是蘋果,認為是質量最過硬的手機品牌,但是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影響擴大,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佔有份額就開始下降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美國會在貿易中保護本土企業,而中國政府雖然不怎麼管,但是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可是一直在燃燒的呀。但是即使如此,這也不是主要的原因。
  • 蘋果公司(8)—蘋果的幾個小故事
    經過7期的介紹,我們對蘋果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來進行蘋果的最後一期,介紹關於蘋果的有意思的小故事。蘋果名稱的由來第一個故事 ,就是蘋果名稱的由來。關於蘋果的名字,其實有很多版本,有的說是伊甸園裡夏娃偷吃了智慧樹的果實,完成了人性的啟蒙。或者牛頓在蘋果樹下被砸到,發現了萬有引力。還有的說是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吃了一個毒蘋果自殺的,賈伯斯為了紀念他。其實這都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