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最貴的。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蘋果生產國。蘋果的年產量和種植面積均在美國、歐盟、土耳其、印度、伊朗等全球主要蘋果栽培國家和地區之上。
2018—2019產季,我國的進口蘋果總量為7.5萬噸,僅佔全世界蘋果進口總量的1.28%。如果與我國6000—7000萬噸的蘋果年產量相比,每年7.5萬噸的進口蘋果,在我國的蘋果市場上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世界一號蘋果
在消費者眼中,對進口蘋果最突出的印象莫過於一個「貴」字。無論是紐西蘭的火箭蘋果,還是美國蛇果,亦或其它,只要帶「進口」二字,幾乎沒有不貴的。
以至於很多消費者笑稱:「進口蘋果是在收智商稅!」
筆者並不完全認同這個觀點。
嚴謹一點說,有些進口蘋果的確是在收智商稅,而有些確實是物有所值,哪怕是收點智商稅,智商稅的多少也是所不同的。
有的收的狠,有的收的輕,有的則很冤枉。
我們這次就來聊聊,這12個殺入我國市場的進口蘋果,哪個智商稅收得更狠?
「老而不死」的美國蛇果
作為一個原產美國的蘋果品種—美國蛇果,進入我國市場的時間可以說在眾多進口蘋果之中算是最早的一批了。
剛剛進入我國的時候,美國蛇果以它獨特的外觀,常常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誤認為「美國蛇果不是蘋果!」一些商家也推波助瀾,誤導消費者,將美國蛇果給「非蘋果化」了。
這導致很多消費者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這種「吃起來是蘋果,但又不叫蘋果」的美國蛇果。
美國蛇果
至今,還有一些人在爭論「蛇果是不是蘋果?」、「美國蛇果是不是花牛蘋果?」
對這些問題,持否定態度的朋友,建議可以多交點智商稅了。
美國蛇果與我國的花牛蘋果是完完全全的同一品種的蘋果,兩者大多數都是元帥系中的新紅星蘋果品種。這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蘋果品種了,國內很多地方都種過。後來,由於地理和市場因素,就只剩下甘肅天水市花牛村及周邊區域種植了。
故此,很多消費者就漸漸地把它叫成「花牛蘋果」,且把它誤認為是一個品種名,實際上,「花牛」是一個地名。
而美國蛇果的名字來歷與車釐子更相似,都是音譯衍變過來的。美國蛇果,最早叫Red delicious(紅元帥),被音譯成了「紅地釐蛇」蘋果,後簡化成了「蛇果」。
在前五六年的時候,美國蛇果能賣50—80多元/斤,智商稅收得頗狠。不過,這些年好情況多了,隨著花牛蘋果的大範圍銷售以及大家對蘋果品種認知度的提高,美國蛇果的售價已經降下來了。如今,零售價格也就在10元/個左右,很少有太高的了。
當然,如果與花牛蘋果相比,這個價格還是高得太離譜。比精品級別的花牛蘋果至少還得高個2—3倍。畢竟人家是進口的,成本高,貴些也在理。
「不講武德」的紐西蘭火箭果
紐西蘭火箭蘋果
「年輕人不講武德!」用這句話來吐槽紐西蘭火箭果再合適不過了。
紐西蘭火箭果進入我國市場大致在6、7年的時間吧,時間不算早。在眾多的進口水果中,紐西蘭火箭果算是一個年輕人。
但是,這個年輕人是真的「不講武德」。一上來,就賣到100多元一小筒,一小筒僅僅有5個比雞蛋還小的蘋果。合著20多元買一個小蘋果。在當時,這個價格一個蘋果能換一斤豬肉了。對比起美國蛇果來,紐西蘭火箭蘋果才算是「蘋果中真正的名媛」。
右為紐西蘭火箭果
紐西蘭火箭蘋果是2010年正式推出的,它也是由紐西蘭育種學家從嘎啦蘋果中選育出的一個新的蘋果品種,典型特點就是個頭小。
雖然紐西蘭火箭蘋果在全世界經常自我吹噓是「世界上第一個商品化的小蘋果」,但是個頭小的蘋果,在國內早已經有了。拋開蘋果的親戚—沙果不談,畢竟沙果不算是蘋果。在20多年前,我國已經有一個比較流行的小蘋果了。
123小蘋果
這個小蘋果叫「123小蘋果」,又叫「金紅蘋果」,是我國吉林農業研究所選育的。以前也是在蘋果市場上叱吒江湖,只是這些年很少見了。它的個頭也非常小,吃起來酸酸甜甜。可能80、90的消費者對這個蘋果還有印象。
在小蘋果中,紐西蘭火箭蘋果果嚴格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後來者。
紐西蘭火箭蘋果
不過,火箭蘋果的包裝設計真的是「一針見血」,它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讓孩子來催促父母購買。如果僅僅是成年人自己吃,可能不會買這麼貴的蘋果。但如果去水果店,正好讓孩子看到這樣新奇的包裝,很多兒童將「一發不可收拾」。這是紐西蘭火箭果一個很獨具慧眼的營銷定位。
如今紐西蘭火箭蘋果的價格已經下滑了,大約50多一筒了,還是5個裝。單單論蘋果價值,10元/個的單價還是有些貴,但加上包裝、設計、營銷等成本,比起美國蛇果來,它的智商稅交的還算是比較低的。
樹上的紐西蘭火箭蘋果
花錢買個紐西蘭火箭果給孩子玩,至少還能讓孩子開心一下。花大價錢買美國蛇果,買到的也不過是花牛蘋果的味道。
所以,筆者認為,紐西蘭火箭蘋果的智商稅沒有美國花牛蘋果那麼高。
智商稅收割機—皇家加力果
紐西蘭皇家加力果是如今市場上突然竄出來的一個貌似是新品種的進口水果,都說這個水果是紐西蘭進口過來的。
它的原品種的的確確是紐西蘭選育的。但是不是進口過來的,「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皇家加力果,這個洋氣的名字,讓這個蘋果聽起來就很「清新脫俗」,想必不是泛泛之輩。
皇家加力果
但實際上,所謂的紐西蘭皇家加力果就是「嘎啦蘋果」,更準確一點來說,是嘎啦中的「皇家嘎啦」品種。這個品種老得不能再老了,不是什麼新品種。在我國陝西很多地方都早就種植過,風味與普通嘎啦基本上沒啥大的區別。
為什麼要叫它「紐西蘭皇家加力果」呢?估計因為如果叫它「紐西蘭進口嘎啦蘋果」就沒消費者花高價來買了。嘎啦蘋果已經成了一個很大眾的蘋果,名字裡也帶著平民化的氣息,叫嘎啦蘋果肯定沒辦法收智商稅,所以就有了「紐西蘭皇家加力果」。
對比起,美國蛇果、紐西蘭123小蘋果,皇家加力果收智商稅是一點誠意也沒有,除了改了個名外,沒看到與國內嘎啦蘋果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好的一方面是,「皇家加力果」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家賣的價格不貴,四粒裝的皇家加力果也就15元左右,一個4塊錢。當然了個頭小點,但也比紐西蘭火箭果大多了。
這智商稅收的也不能算太狠。
「一計不成又一計」的姬娜果
姬娜蘋果
紐西蘭進口皇家加力果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另一個紐西蘭進口姬娜果已經是「早有蜻蜓立上頭」。
細心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紐西蘭皇家加力果與紐西蘭進口姬娜果,長得很相似。而實際上,這兩種蘋果,壓根就是同一個蘋果品種。
都是皇家嘎啦蘋果品種。除了名字不一樣外,其它都一樣。一些電商在賣姬娜果的時候,會創建兩個商品,一個取名叫姬娜果,一個取名叫加力果。兩者的圖片、介紹則完全一樣。
姬娜果、佳麗果,名字真的很好聽。看來從取名上下了大功夫。
像美國蛇果、紐西蘭火箭蘋果,還有可介紹的地方,這個名字改來改去的姬娜果,真找不到什麼亮點可以幫它圓一下了......
宮鬥家族—紐西蘭愛妃蘋果
愛妃蘋果是紐西蘭紅玫瑰蘋果系列中的一員,除了愛妃蘋果外,還有一個叫「皇后」的紐西蘭蘋果。
愛妃蘋果是紐西蘭從「皇家嘎啦」和「 布瑞本」選育出來的一個蘋果品種。在紐西蘭的官方介紹上,愛妃蘋果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不會氧化的蘋果」。
當你把一個普通的紅富士蘋果切開,放在空氣中,蘋果的切開面會很快地泛黃,這就是氧化作用的結果。
而紐西蘭愛妃蘋果會延緩這種氧化,在10個小時代,切開的蘋果不會泛黃。這是它的一個品種特性。
紐西蘭愛妃蘋果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紐西蘭愛妃蘋果不是靠這個來收智商稅的。它主打的賣點是「浪漫之果」、「愛情之果」,也編了很多肉麻的愛情故事,來配合著對這個蘋果進行營銷。
「戀愛中的男女,如果女孩喜歡吃蘋果,那麼男孩就一定要堅持買紐西蘭紅玫瑰給她,這會讓女孩幸福得掉淚!」
這是紐西蘭愛妃紅玫瑰蘋果的一句宣傳語。可能女孩子比較喜歡這種風格吧?
宮鬥家族——紐西蘭皇后蘋果
同為紐西蘭紅玫瑰系列的一員,紐西蘭皇后蘋果與紐西蘭愛妃蘋果並不是同一個品種。紐西蘭皇后蘋果是從皇家嘎啦蘋果和Splendor蘋果中選育出來的。
紐西蘭皇后蘋果
愛妃和皇后,這兩個蘋果名字取得真的很女性化,它倆的外觀同樣也是非常符合女性化審美的外觀。
但,當這兩個蘋果在一起的時候,我總能想起「宮鬥大劇」。如果是要給女朋友買蘋果的話,請問是愛妃好呢,還是皇后好呢?比較糾結的一個問題。
書歸正傳,紐西蘭紅玫瑰系列的這兩個品種,在收智商稅上,還是很良心的。至少要比什麼姬娜果、加力果強上100多倍吧。
紐西蘭皇后蘋果
無論從外觀,還是從風味上,兩種蘋果都有著獨特性。而且故事編得也很用心,沒有隻改個名字就草草了事。
進口的愛妃蘋果可能比皇后蘋果要貴一些,大約6-10元一個吧。皇后蘋果,大約價格也就4元一個吧。在進口蘋果的零售價上,算是性價比較高的了。
(不要問我為什麼皇后比愛妃要便宜?我不懂!)
說這兩個蘋果收智商稅,是有些冤枉了。哪怕是收,人家也是很用心地來收。
愛妃蘋果的哥哥——爵士蘋果
爵士蘋果也是紐西蘭選育的,它的親本與愛妃蘋果一樣,都是嘎啦和布瑞本。爵士蘋果實際上是這個品種的商品名,它的品種名叫「Scifresh」。
爵士蘋果
爵士蘋果吃起來香脆多汁,個人感覺味道與紅玫瑰中的愛妃和皇后相對比,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不過,進口爵士蘋果的價格有些貴,零售價格大約在50多元一斤,不知道憑什麼賣這麼貴。
以這個價格,吃什麼爵士蘋果,吃愛妃或者皇后蘋果不香麼?也有可能是這個爵士蘋果的名字比較霸氣吧,更能引起購買的衝動?
至於它的品種特性,沒有發現,或者是我才疏學淺,沒有找到。
紐西蘭的蘋果品種還是挺多的,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出口也多。在營銷這塊,紐西蘭水果是比較用心的。
就算是收智商稅,紐西蘭蘋果也是在「用心收智商稅」,比起其它幾個要強很多。
「品種不重要」的日本王林蘋果
王林蘋果,這個品種不僅僅是一個老品種,而且在我國也較有規模地種植過,至今還有不少果園在用王林蘋果樹來當其它品種的授粉樹。
可以說,王林蘋果在我國是一個被紅富士蘋果淘汰掉的蘋果品種。
進口的日本王林蘋果
但從日本進口來的王林蘋果,一個王林蘋果的零售價格能達到30多元錢。作為一個被我國淘汰掉的老品種,還能賣到這麼多錢,也是真心不容易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年王林蘋果可是自詡是「世界第一美味」的蘋果。在我國淪落到只能給其它品種授粉的地步,也是「稀罕事」了。
這個品種我國雖然種植的不多了,但買還是能買到的,價格也不貴。國內種植的王林蘋果與日本種植的王林蘋果區別有多大呢?
進口的王林蘋果
價格差別大是第一方面,畢竟日本什麼水果都貴。另一個是,日本挑選蘋果的時候,都喜歡打造「精品蘋果」,所以能拿出來賣的商品果標準比較高。
從品種角度來說,從日本進口的王林蘋果是收智商稅最狠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日本進口的王林蘋果收智商稅收的很有原則,人家不會亂改一個名字,然後拿來忽悠消費者。王林蘋果就是王林蘋果,哪怕國內的王林蘋果賣10塊錢一斤,人家照樣賣30塊錢一個,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至於品種,那不重要,講的是「匠心情懷」和「商品標準」!
「比國內蘋果還便宜」的雙色蘋果
2017年的時候,當時波蘭雙色蘋果要進入我國市場,在蘋果種植行業圈裡,可以說「一石驚起千層浪」。很多果農都擔心,這個波蘭雙色蘋果會不會打壓國內蘋果市場。
與其它進口蘋果不同,波蘭雙色蘋果沒有任何打算收智商稅的意思,售價甚至比國內蘋果還要便宜。一斤波蘭雙色蘋果進入我國市場的價格才1.3元/斤。
這個價格估計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進口蘋果。
波蘭雙色蘋果
當時,筆者也寫了一篇文章,觀點是認為波蘭雙色蘋果競爭力非常強。但後邊很快被狠狠地打臉了。波蘭雙色蘋果僅僅在我國1年的時間,就成功地讓自己混不下去了。原因在於,大家都沒有想到,波蘭往我國賣蘋果居然都不挑一下品種的,搞了一些酸口的蘋果來賣。
東西方飲食習慣是不同的,在蘋果上,西方有很多酸蘋果,用來加工製作美食的。但我國消費者沒有這個飲食習慣,我們是喜歡鮮食。波蘭弄來的這批雙色蘋果,完全沒有適應我國消費者口味的意思。
後來,這個雙色蘋果就風平浪靜,無人問津了。
這個雙色蘋果是一點智商稅也沒有收,而且可能還有點缺智商。
「與牛頓無關」的牛頓蘋果
牛頓蘋果,是這些年進口蘋果中的一個新品牌。除了名字中有「牛頓」兩個字外,與砸牛頓腦袋的那個蘋果,沒有任何的關係。
牛頓蘋果是我國從南非進口的,它的品種名,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婦孺皆知。它就是——紅富士。
左邊是南非牛頓蘋果,右邊是我國產的紅富士
牛頓蘋果就是從南非進口的紅富士蘋果。與我國大多數紅富士蘋果相比,它的特點是,沒有套袋、個頭非常小、也沒有鋪反光膜上色,顏色比較差。
吃起來的話,比較甜和硬。
整體上而言,風味和外觀都更像鹽源醜蘋果(也是紅富士品種)。不過,比鹽源醜蘋果要漂亮一些。價格上,我買的是3塊多一個,不算太貴吧。
品種沒亮點,但不套袋這個還是可以鼓勵一下的,畢竟不套袋的蘋果風味比較濃鬱。也就不吐槽智商稅的事兒了。
結尾
除了這9個進口蘋果(姬娜果和加力果算1個)外,我國還有一些「假進口蘋果」,就是那種「明明是國內種植的,反而說是國外進口」。
進口蘋果有一些是在收智商稅,而那些「假進口蘋果」就是在欺詐了。我們以後有時間了再聊。
最後,你認為哪個進口蘋果智商稅收的最狠呢?
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