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食者日誌」欄目為我們過往工作記錄,和最新時間可能不一致。您可以關注「賞金掠食者」微信公眾號,獲得最新消息。
既然來到了林檎的地裡,我們真的需要明白我們這次來看的這種水果是什麼。按照知乎的規則就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說起來有點複雜,林檎現在確是兩種或者更多水果的名字。其一就是蘋果,就是日常我們吃的那種蘋果,其二是我們眼前的這種叫做番荔枝的東西。說起林檎這個名字,便有一個漫長的故事需要說的。其實原來蘋果也不叫蘋果,而林檎也不是林檎。
(樟林村附近種植的林檎(番荔枝))
薔薇科蘋果屬裡面大多數都可以吃,比如花紅、楸子、山荊子什麼的,這些一概都可以吃的。雖然這些果子現在吃起來不怎麼地,要麼酸要麼綿,要麼又酸又綿,但是在眾多不好吃的東西裡面,已經算是很好吃的了。
(蘋果屬麗江山荊子 胡君)
秦漢以前沒有什麼植物分類學家在的,所以統統叫做「柰」。現在逼著小孩背《千字文》「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裡面的「柰」就是這一堆雜七雜八的蘋果屬可以吃的東西。柰這個玩意,估摸著和現代蘋果口感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是這種事情不能穿越回去看,拿著機槍和無限子彈的回到古代的網絡爽文故事而已。
(蘋果屬花紅 劉基男)
值得注意的是同時期原生於中亞和新疆一帶的新疆野蘋果(綿蘋果)並不在這個「柰」裡面。直到西漢時期,經過長時間的通西域的結果,新疆綿蘋果才逐步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總之,品種更豐富了,口感更好了。果子這個東西,從來都是招鳥的,畢竟野外好吃的東西不多,成片的果林鳥不來是不大可能的。朱斌每天弄點二踢腳半天空放煙花也不是為了讓鳥不啄他的梨子麼?櫻桃最早叫做鶯桃也是因為招鳥啊。
(現代蘋果來源之一的新疆野蘋果 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遲建才)
所以,好吃的那部分果子就叫「來禽」,後來慢慢演化就叫做「林檎」了。總之就是瞎叫,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在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我們為了一種大約叫做「冰壺」的櫻桃南南北北奔了好多趟,到現在依然真的沒明白那玩意真的叫啥,只能隱隱約約的根據一些特徵靠上一個「紅蜜」的最大可能的品種名字而已。這種事情對我們來說太正常了,所以除了接受或者接受,似乎沒有什麼太好的選擇。
至於後來林檎被叫做更接近我們現代語音意義上的蘋果,是佛教進入之後的事情,大約是在魏晉南北朝以及之後。佛經中誇耀佛陀,說他「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果」。意思就是佛陀顏值真高,牙齒比牙膏廣告裡面的牙齒還閃亮,唇膏的色號就像一種叫做「頻婆果」的顏色。翻譯上面那段像廣告詞一樣句子的,叫鳩摩羅什,到現在還出現在影視劇中,深受人們喜愛。
(現代影視作品中鳩摩羅什的形象 圖片來源:97版《天龍八部》電視劇)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 一譯「鳩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拜涼國國師,博通大乘小乘。與弟子譯成《妙法蓮華經》《佛說阿彌陀經》《中論》《百論》等。所譯經論影響巨大,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為中國古代與玄奘、真諦齊名的佛經翻譯家,他翻譯的佛學經典在中國譯經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https://baike.baidu.com/item/鳩摩羅什/381383?fr=aladdin「頻婆」是梵語「bimbara」,是一種很好看的果子,有人說是葫蘆科苦瓜屬的,也有人說是葫蘆科紅瓜屬的。不管bimbara是啥吧,只要放進來一個嘰裡咕嚕你搞不懂的玩意,就充滿了無限的神秘氣息,這跟現在總要在漢語裡面加上一兩個英語單詞顯得自己要更高人一等並無不同。總之需要這個佛陀的嘴唇如同加了亮片的唇彩,卟呤卟呤閃閃發光,整個人都感覺不同了。
(葫蘆科紅瓜屬 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徐曄春)
但是中土的人們搞不懂這種沒見過的也聽不懂的bimbara的玩意究竟有多Niubility,所以在後面佛經解釋裡就說「其果似此方林檎,極鮮明赤者」。既然你們這些中土土鱉搞不懂「頻婆」這種厲害得不得了的色號究竟是什麼,我來跟你們描述一下,就像你們見過的最好看的林檎一樣。
(《一切經音意》唐/圖片來源於網絡)
至於寫《一切經音意》(唐·釋玄應、釋慧琳)的哥們究竟見過那種苦瓜屬的植物沒有,Who care?一句話:別問,問就是骨骼清奇。Niubility就行了!
看《掠食途片》系列讀圖
了解我們的產品和旅程
▽
關注賞金掠食者微信公眾號
持續了解我們的更新消息
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繫我們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