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眾多水果中佼佼者,深受我們大家喜愛,不僅物美價廉,而且蘋果口感也好。在民間還流傳著一種廣泛說法:「一天一個蘋果,疾病遠離我」,蘋果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享有「健康水果」美譽。
清朝末期我國引進蘋果,具有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蘋果是在清朝末年從西方國家引進的,當時最早選擇了山東煙臺進行種植,其實關於蘋果這個品種,我國古代史料就有相關記載,它不叫蘋果而是叫「奈」或者「林檎」,起源於新疆,林檎因味道甘甜,果實近球形而深受古代先人喜歡,因為當時沒有「蘋果一詞」,所以被稱之為「林檎」。
1、蘋果藥用價值
李時珍曾說:林檎的果實小而圓。其中關味酸的是楸子。其它還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都是用其具有的色和味來命名的。另有顏色像紫柰,到冬季才結果的,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蘋果有止瀉的功效。
在清末時期,優良的「蘋果」從西方引進,因其品種更加優良,逐漸取代了此前的林檎,在種植過程中,這種品種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其味香濃,藥效極好,營養價值也是很高,因為獨有的極高價值,深受當時慈禧的喜愛。很多地方官員為了巴結慈禧,每年都會為她進貢蘋果,據不完全統計慈禧每年都要消費近15萬多個蘋果,因為蘋果口感極好,慈禧長期服用後,皮膚也逐漸變好。因為蘋果富含蘋果酸和酒石酸,它有助於促進消化,尤其是消耗身體中的高油脂食物,與此同時蘋果還可起到了排毒養顏的作用,驅除腎臟中多餘的毒素。
2、蘋果營養價值
蘋果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水果,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蘋果有很多品種,常見的有:紅富士、嘎啦、紅將軍、喬納金、紅星、秦冠、黃元帥等等,蘋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特別是果膠等成分含量比較高。吃蘋果除了可以補心益氣和益胃健脾等功效,蘋果也是美容養顏最佳產品,不僅可以是減肥代餐的絕佳食品,還可以促使皮膚嫩滑柔嫩,因為它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所以在愛美人士中蘋果具有極其高的營養價值。
蘋果中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其中它富含的銅、碘、鋅、鉀等元素是心腦血管的「保護神」被科學家們譽為「全健康水果」,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每天應該攝入適當的蘋果,不僅利於促進腸道蠕動,而且還有利於身體中的廢物排除,清除我們身體中的血液垃圾,促進新陳代謝。
在歷史中,有很多文人墨客、愛國將領都非常喜歡吃蘋果,比如馮玉祥,是蘋果的忠實粉絲,當初因為他喜歡吃蘋果,還不遺餘力的推廣栽種蘋果。國共分裂後,馮玉祥隱居在山西的一個小山村裡,因為他愛吃水果,還特意派人到煙臺等地購買蘋果樹苗,在山西推廣栽種,在馮玉祥眼中,這樣做法不僅他自己能吃到蘋果,很多山西後人也會吃到蘋果,正所謂前人栽樹,為後人造福!
此外,文學作家徐志摩喜歡吃蘋果,對蘋果情有獨鍾。據沈從文先生回憶,徐志摩有一次上課遲到,來不及吃早飯,就順手帶了一個很大的蘋果,邊吃邊對學生說:「中國東西並不都比外國的差,咱們蘋果就很好。」
學貫中西的文史大師陳寅恪先生有「教授中的教授」之美譽。晚年的陳寅恪身體脆弱,患有慢性胃病,經常會出現消化不良,朋友馬肖雲知道了他的情況後,專程託人從山東空運煙臺蘋果,供應給陳寅恪,而陳寅恪也非常喜歡吃這種果實,他的胃病有一段時間日漸好轉。
那麼蘋果渾身都是寶,它的蘋果籽到底有毒沒毒呢?
蘋果是水果之王,它渾身上下都是寶,包括它的蘋果皮,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發生。可在幾年前,網絡中報導過一篇這樣的新聞:在重慶,一個一歲多的小寶貝因喝了半碗新鮮榨的蘋果汁,出現了食物中毒嘔吐不止。為此有網友不禁會問道:「蘋果籽真的有毒嗎?」是的,蘋果籽是不可以吃的,因為蘋果籽會導致氫氰酸的生成,非常容易造成人們食物中毒。,蘋果籽裡的苦杏仁苷,遇水分解後就會產生氫氰酸,它是有毒的,能夠導致人類呼吸困難威脅生命出現死亡高風險。
大家聽了這樣的說法會不會有這樣的感慨:「吃了三十多年的蘋果,頭一次聽說它的籽有毒!」那麼到底蘋果籽中的氫氰酸到底是什麼呢?提到氫氰酸,估計有不少網友會不禁聯繫到一些諜戰劇,如果行動暴露,氫氰酸可以幫助自己瞬間殞命自殺,不用遭受敵人的摧殘。氫氰酸到底是誰研究發現的呢?
發現氫氰酸的人叫舍勒,他屬於自學成才,小的時候,舍勒的家庭非常富裕,可後來父親的公司破產了,舍勒就從富二代變成了窮人家的孩子,中途還被迫輟學打工。舍勒是勤奮好學的孩子,即便是輟學了也會自學,他自學了製藥,對製藥非常感興趣他特別擅於鑽研其中的化學知識。經常會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不按常理出牌的精神,他建立了自己的學習體系,一定要經過實驗來驗證化學原理。由於舍勒長期刻苦勤奮好學,讓他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只有小學文憑時,舍勒被選為瑞典科學院院士。在研究螢石(氟化鈣)的時候,舍勒發現了氫氟酸,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大量製取氫氟酸的人。
氫氰酸這種氣體到底毒性有多大呢?這種氣體可以直接傷害人的肺部和眼角膜,尤其是它的液態,會造成人類的組織細胞膜壞死,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高濃度的氫氟酸會造成身體神經系統中毒,皮膚接觸到160平方釐米左右,就會因心臟停止而導致死亡。在《名偵探柯南》的動畫片中,很多殺人兇手都會利用氰酸鉀來殺人滅口,這種氰化物都帶有劇毒,人只要接觸後,死亡機率會非常大。由於舍勒多次實驗,經常提取這種毒素,最後讓他英年早逝!
蘋果籽低劑量服用,會導致生病,不會出現死亡
有網友會質疑到:「我平日裡吃蘋果,也會吞咽蘋果籽,怎麼會安然無恙呢?」吞咽蘋果籽,沒有出現異常,這並不代表蘋果籽沒毒,要知道一克蘋果籽含有苦杏仁苷的數量是3毫克左右,當然這也視蘋果品種而定,從1克蘋果籽中提取的氰化合物的數量非常少,被咀嚼後,可釋放0.06毫克左右的氰化物,因此偶爾誤食兩三個蘋果籽是無礙的,但是如果將整整500毫升的蘋果籽榨汁就會出現致命的危險。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數窮則變,此理之常也。」事物都有兩面性,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我們吃蘋果同樣也要有度,尤其是蘋果籽,一旦誤食過多對我們來說是致命風險。
蘋果還有另外一個隱形潛在殺手:「催紅素增色」
如今在飯後茶餘之際,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人抱怨的說:「現在吃蘋果是一點沒有蘋果味了。」
要知道,很多水果在生長過程中,果農們為了一絲己利,開始不斷使用催長素,這種催長素猶如雞場的養殖人員為雞仔注射的大量催生素,讓它們提前出欄。同理水果被過量注入催紅素或者是催長素後,就會誤導消費者「以貌取勝」,要知道這種毒素對人類身體健康威脅是非常大的。很多果農為了蘋果外形個大紅彤彤,開始把催長素和催紅素共同注入其中,這樣的蘋果長出來後都是非常大,鮮紅,雖然賣相是極其好看,但是如果人們長期服用,肝臟會受損,腎臟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有些老人勤儉節約,對於爛蘋果,捨不得扔,把其中爛掉的地方去除掉,接著食用,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爛掉的部分被切掉,但是整個蘋果都已經被黴菌感染了,此時如果我們吃下去,很可能會出現急性中毒,發燒、腹痛、嘔吐、厭食等身體上的不適,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
由此可見,蘋果雖然是有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水果之王,但是它的籽是有毒的,不能大量服用,而且對於爛掉的蘋果,我們千萬不要捨不得扔掉,每天餐後,不要著急吃蘋果,這樣很容易被先吃下的食物阻滯於胃中,出現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在飯後兩個小時左右,再吃蘋果比較好。吃蘋果時,我們要注意細嚼慢咽,這樣不僅有利於消化,更重要的是保持口腔衛生,對於愛美減肥人士,可以把蘋果當作最佳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