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水果的人,對於水果店的老闆來說,多數都是常客,往往貨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水果種類供進店的顧客挑選。
對於比較傳統的人而言,把夏有西瓜、冬有橘作為一種常識和認知,這些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隨著上市的果品,是經年日久刻印到人們腦海的「固定貨」。
雖然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進口水果大大滿足了人們一年四季對果品的需求,在國內市場和大眾的生活中也佔據了不可小覷的一席之地,縱然如此,你會發現,有一種水果始終牢牢的彰顯著自身的存在。
它就是蘋果。
蘋果深受大眾的喜愛,為什麼要把吃剩的果核丟棄?
熟透的蘋果果肉呈米黃色,拿進鼻尖,會聞到一股特有的清香。青蘋果果皮青青,呈現著它生長的青澀,吃進嘴裡會發出脆生生的聲音。蘋果的口感可酸可甜,或者酸甜可口。
除了符合大眾味蕾的口感,蘋果還因為它所富含的營養物質為人們所愛。人體中多種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都離不開蘋果,比如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儘管如此,大家吃蘋果的時候,常常會避開果核部分,不吃蘋果核。
很多人都如此,最後將吃剩下的果核丟入垃圾桶,只知道果核有毒不能吃,蘋果含有的營養物質對人體這麼好,為什麼要把果核丟掉?難道真的是果核有毒?事實是怎樣的呢?
蘋果核不能吃,吃了就中毒?
蘋果核吃了就中毒這話未免危言聳聽,生活中之所以認為蘋果核不能吃,是因為果核裡蘋果籽的存在。蘋果籽被譽為「生命之庫」,營養成分高於果肉的10倍以上。其富含大量植物性荷爾蒙,很好的雙向調節人體內分泌,對促進細胞微循環,提高細胞活性等都有益處。
蘋果籽裡的植物性荷爾蒙對人體這麼有好處,為什麼不能吃呢?因為蘋果籽中還含有有毒性物質氰苷。該物質遇到酸或者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化學反應水解後的產物是劇毒物質氫氰酸。因為一個蘋果的籽含量只有幾克,換算成相應的氫氰酸最多不過幾毫克,這與導致人中毒的劑量約每公斤2毫克左右而言,未免顯得不值一提。
所以如果只是少量誤食了蘋果籽,遠遠未達到致人中毒的劑量,這個時候也沒必要驚慌。但是,日常使用蘋果還是要注意規避果核部分。
有些人喜歡喝果汁,那些喜歡喝蘋果汁的人要適時給您提個醒,如果您愛好喝自己親手榨的新鮮品果汁,請一定要在將洗淨的蘋果放入榨汁機前,先把蘋果的果核部分都剔除掉,這樣就可以避免其中的蘋果籽被食用,大膽放心地享用美味甘甜的鮮榨果汁了。
總之,蘋果果核裡的蘋果籽含有有毒性物質氰苷,這個才是大家所說的不要吃的關鍵。蘋果含有較多的鉀,能與身體內多餘的鈉鹽化學反應,使之排出體外。當然蘋果還還有磷和鐵元素,人體吸收後具有補腦養血、寧神安眠的作用。
常吃蘋果好處多多,食用時儘量規避掉蘋果核部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