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內開始蔓延,世界各國也紛紛進入了緊急狀態,部分疫情嚴重的國家,甚至也效仿中國經驗,開始抗擊「疫情」。
義大利媒體報導稱,該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正考慮把米蘭國際展覽中心(FieraMilano City)改造成一個可容納600個床位的大型醫院,這種醫院類似於中國武漢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不過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設立不僅是中國基建的奇蹟,更是一套系統性「抗疫」協作的工程,各國在借鑑中國「抗疫」經驗的同時,同樣需要作出全局規劃。
出色的基建構建了雷神山醫院的軀體,要想保證醫院快速實現接診,保障診療安全,除了進駐醫療設備,對醫院的正常診療,患者病情的管理還需要實現信息化建設,給雷神山醫院賦予神經網絡,才能讓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起到定海神針一般的作用。
雷神山醫院設計床位1300張,同時還需要滿足醫院對肺炎患者的醫療服務,以及醫院內部管理等需求,醫院的信息系統等才能開診,如果採用傳統信息化建設方式,採買伺服器,進行網絡的安裝部署,系統調試等等操作根本無法保證短時間就讓醫院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要與疫情賽跑,滿足醫院業務快速開通的上線需求,醫院上雲是最契合的建設模式。
為了保障新建醫院業務系統能夠快速、穩定的上線使用,武漢市衛健委最終決定採用中國電信天翼雲資源部署業務系統。天翼雲方面對環球網科技表示,「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系統部署的挑戰在於兼容性和資源問題,如果醫院專用軟體與雲平臺無法兼容,醫院的很多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天翼雲早期對於醫療行業的工作積累起了很大作用,天翼雲可以提供很多已經做完兼容測試的服務,前期就與國內最大醫療核心業務系統廠商東華醫為完成業務上雲POC兼容性測試,測試內容包括HIS系統上雲測試、PACS系統上雲測試、API雲管平臺接口測試,為此次醫院核心系統上雲做好了鋪墊。這也是在開始確定方案時,東華醫為就建議將醫院的系統放在天翼雲,而沒有選擇本地的廠商或省內的醫衛的原因。」
「雲資源方面,由於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選址在武漢的遠郊區,雲資源相對不足,中國電信使用了武漢專屬雲資源,為醫院建設做保障。從2017年開始,中國電信就在全國範圍內架構了2+31+X的資源布局,形成一省一池,超過100個IDC和雲資源池已經通過數據中心互聯(DCI)實現高速互聯。在武漢部署了超10萬核計算能力的資源池,並且通過了公安部的等保三級認證,為了抗擊此次疫情,天翼雲武漢節點,緊急劃撥一批伺服器,作為醫療專區,供此次抗疫專用。」
接到了建設命令,天翼雲公司總經理胡志強指示雲公司和湖北省公司雲團隊必須全力以赴,精心設計技術方案,加快啟動雲網資源開通,安全加固等工作,力爭以最快速度、最優質量交付。
天翼雲專家團隊制定了整體方案,為了保障醫院業務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採取專屬雲+公有雲的方式進行部署,專屬雲分為DMZ區和內網業務區;公有雲主要為安全產品部署區域。雷神山技術難點在於如何保證與火神山在資源配置,安全等方面的一致性,且更快速的上線,最終決定在網絡和安全策略方面:在雷神山搭建與火神山一致的環境;數據複製方面:採取系統盤製作鏡像並共享到雷神山安裝。數據盤通過對等連接打通與火神山內網區的數據,在雷神山起臨時VPC並創建所有虛機由廠家進行複製,隨後以子網為單位,卸載數據盤刪除虛機並在早已搭建好的對應子網中創建與火神山在各項參數均一致的虛機,最後掛載數據盤實現全數據轉移。2月5日雷神山雲網融合信息化系統建設全面完成,提前3天順利完成交付。
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性強,近距離接觸極易造成患者與醫護人員交叉感染,中國電信的遠程醫療雲平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天翼雲專家對環球網科技介紹,「遠程醫療雲平臺充分發揮了中國電信網絡、雲資源和服務優勢,遠程會診系統連通各地專家,實時會診給予指導和支持,不僅提高診療效率,還降低人員流動導致的病毒傳染風險。影像遠程會診通過醫療影像雲平臺病人在基層醫院檢查就診的檢查信息,將被存儲在專屬的雲空間上,一方面患者可以隨時隨地的查看自己的各種檢查報告和全部影像資料;同時,對於診斷醫師來說,由於影像膠片都是高清的原始圖片,可任意放大或縮小,能夠方便上級醫院的醫生更好的做出準確診斷,以便及時有效的指導基層醫院開展治療。
網際網路醫院為公眾提供線上免費掛號諮詢服務,降低醫院內傳染的機率。防疫監控系統基於中國電信天翼雲和魔鏡慧眼平臺,採用網際網路+功能雲化方式,通過部署在定點醫院等疫情防控重點區域的 110個全高清攝像頭,實時採集高清視頻畫面通過5G網絡傳輸,供疫情防控部門、醫療機構及時了解疫情動態,為疫情防控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以SaaS模式為全國疫情定點醫院提供遠程診斷、移動閱片、遠程醫學教育等遠程醫療服務,方便醫生在線會診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