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防疫效仿火神山 別忘了複製神經大腦

2021-01-13 環球網

【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內開始蔓延,世界各國也紛紛進入了緊急狀態,部分疫情嚴重的國家,甚至也效仿中國經驗,開始抗擊「疫情」。

義大利媒體報導稱,該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正考慮把米蘭國際展覽中心(FieraMilano City)改造成一個可容納600個床位的大型醫院,這種醫院類似於中國武漢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不過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設立不僅是中國基建的奇蹟,更是一套系統性「抗疫」協作的工程,各國在借鑑中國「抗疫」經驗的同時,同樣需要作出全局規劃。

出色的基建構建了雷神山醫院的軀體,要想保證醫院快速實現接診,保障診療安全,除了進駐醫療設備,對醫院的正常診療,患者病情的管理還需要實現信息化建設,給雷神山醫院賦予神經網絡,才能讓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起到定海神針一般的作用。

雷神山醫院設計床位1300張,同時還需要滿足醫院對肺炎患者的醫療服務,以及醫院內部管理等需求,醫院的信息系統等才能開診,如果採用傳統信息化建設方式,採買伺服器,進行網絡的安裝部署,系統調試等等操作根本無法保證短時間就讓醫院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要與疫情賽跑,滿足醫院業務快速開通的上線需求,醫院上雲是最契合的建設模式。

為了保障新建醫院業務系統能夠快速、穩定的上線使用,武漢市衛健委最終決定採用中國電信天翼雲資源部署業務系統。天翼雲方面對環球網科技表示,「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系統部署的挑戰在於兼容性和資源問題,如果醫院專用軟體與雲平臺無法兼容,醫院的很多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天翼雲早期對於醫療行業的工作積累起了很大作用,天翼雲可以提供很多已經做完兼容測試的服務,前期就與國內最大醫療核心業務系統廠商東華醫為完成業務上雲POC兼容性測試,測試內容包括HIS系統上雲測試、PACS系統上雲測試、API雲管平臺接口測試,為此次醫院核心系統上雲做好了鋪墊。這也是在開始確定方案時,東華醫為就建議將醫院的系統放在天翼雲,而沒有選擇本地的廠商或省內的醫衛的原因。」

「雲資源方面,由於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選址在武漢的遠郊區,雲資源相對不足,中國電信使用了武漢專屬雲資源,為醫院建設做保障。從2017年開始,中國電信就在全國範圍內架構了2+31+X的資源布局,形成一省一池,超過100個IDC和雲資源池已經通過數據中心互聯(DCI)實現高速互聯。在武漢部署了超10萬核計算能力的資源池,並且通過了公安部的等保三級認證,為了抗擊此次疫情,天翼雲武漢節點,緊急劃撥一批伺服器,作為醫療專區,供此次抗疫專用。」

接到了建設命令,天翼雲公司總經理胡志強指示雲公司和湖北省公司雲團隊必須全力以赴,精心設計技術方案,加快啟動雲網資源開通,安全加固等工作,力爭以最快速度、最優質量交付。

天翼雲專家團隊制定了整體方案,為了保障醫院業務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採取專屬雲+公有雲的方式進行部署,專屬雲分為DMZ區和內網業務區;公有雲主要為安全產品部署區域。雷神山技術難點在於如何保證與火神山在資源配置,安全等方面的一致性,且更快速的上線,最終決定在網絡和安全策略方面:在雷神山搭建與火神山一致的環境;數據複製方面:採取系統盤製作鏡像並共享到雷神山安裝。數據盤通過對等連接打通與火神山內網區的數據,在雷神山起臨時VPC並創建所有虛機由廠家進行複製,隨後以子網為單位,卸載數據盤刪除虛機並在早已搭建好的對應子網中創建與火神山在各項參數均一致的虛機,最後掛載數據盤實現全數據轉移。2月5日雷神山雲網融合信息化系統建設全面完成,提前3天順利完成交付。

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性強,近距離接觸極易造成患者與醫護人員交叉感染,中國電信的遠程醫療雲平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天翼雲專家對環球網科技介紹,「遠程醫療雲平臺充分發揮了中國電信網絡、雲資源和服務優勢,遠程會診系統連通各地專家,實時會診給予指導和支持,不僅提高診療效率,還降低人員流動導致的病毒傳染風險。影像遠程會診通過醫療影像雲平臺病人在基層醫院檢查就診的檢查信息,將被存儲在專屬的雲空間上,一方面患者可以隨時隨地的查看自己的各種檢查報告和全部影像資料;同時,對於診斷醫師來說,由於影像膠片都是高清的原始圖片,可任意放大或縮小,能夠方便上級醫院的醫生更好的做出準確診斷,以便及時有效的指導基層醫院開展治療。

網際網路醫院為公眾提供線上免費掛號諮詢服務,降低醫院內傳染的機率。防疫監控系統基於中國電信天翼雲和魔鏡慧眼平臺,採用網際網路+功能雲化方式,通過部署在定點醫院等疫情防控重點區域的 110個全高清攝像頭,實時採集高清視頻畫面通過5G網絡傳輸,供疫情防控部門、醫療機構及時了解疫情動態,為疫情防控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以SaaS模式為全國疫情定點醫院提供遠程診斷、移動閱片、遠程醫學教育等遠程醫療服務,方便醫生在線會診辦公。」

相關焦點

  • 大腦部分功能被複製研發 納米材料代替神經成為可能
    科研領域關於人類大腦的研究尤為重要,人類一直立志於人工再造大腦,引其無比複雜而無法完全進行模擬再造。近日科學家們宣布已可通過納米材料進行部分大腦神經元的複製。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辦手續、填單子、協調人員、說明情況……經過多方聯繫,正月初三上午,孫燕芳終於拿到返漢通行證,立刻奔赴1280公裡外的火神山,次日清晨7點就來到「戰場」。「工地開工,我一刻也不想耽誤。作為一名黨員和紀檢幹部,能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出一份力,我覺得很有意義、很踏實。」
  • 火神山醫護人員用手語舞鼓勵患者,把春天「複製」到病房
    春風拂面, 嫩芽新吐, 在醫護人員宿舍的「後花園」裡, 火神山醫院的護士們 合著輕盈歡快的音樂節拍, 在青翠的草地上, 跳起了手語舞......
  • 陳根:自己消毒的同時,也別忘了給手機防疫
    從病毒生命力到離體傳播病毒不同於細菌,病毒本身缺乏獨立的代謝機制,自身不能複製,只能在活細胞內利用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通過核酸複製和蛋白質合成,再進行裝配的方式簡單來說,病毒複製還缺少你的手機防疫了嗎新冠病毒在光滑無孔的物體表面存活時間更長,與之對應的,能破壞其結構穩定性的因素則導致其滅活。
  • 別擔心別緊張,這是你的大腦在保護你!
    總是忘事 是一種心理自我保護 如果時間久了,忘了一些事情,別擔心。據報導,瑞士巴塞爾大學研究發現,人們遺忘一些事情,可能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進化過程中,大部分人會形成自然遺忘的能力。人腦會自動清空不重要的記憶,如果這個機能受影響,大腦功能反而會出現紊亂。
  • 火神山醫院送餐機器人開始上班了!
    火神山醫院送餐機器人開始上班了! 2020年02月10日 12:3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火神山醫院2月3日開始接受患者
  • 火神山速度讓國外網友驚呼:上帝7天創世,上帝是中國人吧?
    今日,經過連日奮戰,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開始接診患者。火神山醫院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築面積34000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將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十天建成一所醫院是什麼概念?
  • 計算神經生物學:給機器一個大腦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
  • 馬斯克:未來想要將人類大腦中儲存的記憶複製到U盤中
    最近他把腦機注入到豬的腦子中,從而發現了豬腦神經活動的信息,由此他推想,如果把腦機注入到人的腦子中去,同樣也可以獲得人腦的活動信息。這個研究有什麼作用呢?如果有朝一日真的成功了,那麼很有可能改變莘莘學子們十年寒窗苦讀的命運。
  • 「火神山」「雷神山」如何建成?聽這群建設者來深情講述
    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這其中都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聽中建集團這群建設者來講述這背後的故事——11月29日下午,由中建集團主辦,中建長江(西南區域總部)承辦的「建證力量」中建集團抗疫先進事跡巡迴宣講會在成都中建大廈舉行。
  • "計算神經生物學"研究:給機器人一個"大腦"(圖)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  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  「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
  • 神經形態晶片可以幫助人進行大腦的逆向工程
    其神經網絡的不斷適應和自組織在其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神經形態工程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末,是神經科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和其他一些領域的跨學科綜合體,它首先試圖了解大腦如何操縱信息,然後在計算機晶片上複製同樣的過程。
  • 他們創造了火神山雷神山建設的奇蹟!
    他召集工友用三天的時間趕製出火神山醫院所需要的暖通風管……1月25日,火神山醫院激戰正酣,武漢市決定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中建集團獨立承建,開啟「雙線作戰」模式。「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專家表示,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按照常規建設至少要2年,搭建臨時建築都得1個月,更何況還有一個兩倍於火神山醫院體量、工期卻與之相當的雷神山醫院。
  • 火神山記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當天,火神山醫院最後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 範顯海攝地理坐標:東經114°09′,北緯30°53′。歷史坐標:庚子年春。這裡,是國外媒體稱之為「史詩級工程」的地方,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橋頭堡」和「生命方舟」——武漢火神山醫院。這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地標。
  • 神經幹細胞再生機制揭示:細胞「形狀」靈活性對大腦至關重要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哺乳動物的大腦在形成時,神經幹細胞可以靈活地再生「形狀」。這一機制的發現,揭示了細胞不為人知的行為。動物大腦發育過程中,產生神經細胞(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稱為「放射狀膠質」。
  • 美發現新冠病毒恐感染大腦細胞,3天後數量複製10倍
    美國科學家首度發現直接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可能感染人類腦部,並在腦細胞內進行複製。新冠病毒讓患者產生的神經症狀,至今專家所知仍不多,最新發現讓人們更加憂心。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公衛系教授Thomas Hartung及同事,將少量新冠病毒「Sars-Cov-2」注入人類幹細胞培養出來的微型大腦(mini-brain)後,發現病毒通過ACE2蛋白感染了微型大腦的神經元。ACE2是新冠病毒入侵細胞所需結合的受體。
  • 可以感知觸覺的假肢:複製神經反饋迴路,讓截肢者行走更容易
    可感知觸覺的假肢這個假肢試圖複製神經系統的反饋迴路問題:雙腿行走的正常人依靠神經和大腦之間不斷的反饋來走動。但使用假肢的人沒有這種腦-足循環反饋迴路,這會讓他們更難自信地走路。該系統的工作原理:研究人員將四個微型電極植入截肢者大腿剩餘的神經。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算法,將假體「膝蓋」和鞋底傳感器的數據轉換成電信號。讓大腦接受並翻譯這些信號,從而幫助用戶相應地調整他們步伐。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但男性在其他方面,例如在性 意識方面卻比女性更為強烈,因為男性大腦中的相 關控制區域要比女性大一倍。近十年以來,神經科學不斷宣布的關於大腦性 別差異研究的新發現,促使女性主義學者認真地思 考大腦的性別差異問題。2014年,有文獻報導說:英 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經過20多年的神經科學研 究發現,男女的大腦的確存在差異,這主要體現在大 腦的結構和容量方面。
  • 小學科技節上孩子們找到了「智造火神山」的奧秘
    楚天都市報12月4日訊(記者國倩 通訊員沈麗莎)「火神山醫院的布局形似『魚骨』,大家猜一猜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近日,在武漢市江岸區瀋陽路小學的雲端科技節上,中信設計院科普講師萬珺怡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科普+建築+思政」的線上課程——「智造火神山」,給大家揭開了火神山醫院的神秘面紗。「火神山醫院形似魚骨,每一根『魚刺』為單獨的護理單元,中軸的『魚骨』則是醫護工作區。患者從『魚刺』的外圍通道通過直達病房,醫護人員則從中軸的『魚骨』進入病區,經過層層防護後,再進入病房。
  • 科學家在「3D晶片大腦」上建模 還要複製人體系統
    實際上,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也做了一項努力——開發一款 3D 晶片大腦(brain-on-a-chip),捕獲體外培養活體腦細胞的神經活動。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這款三維晶片大腦基礎上建模,方便對體外腦晶片上形成的神經元網絡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