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氦閃聽說要幾十億年後爆發,《流浪地球》設定在400年後?

2020-12-03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太陽在膨脹為紅巨星的過程中,確實會有一個瞬間完成的過程,但它卻不是膨脹成紅巨星,而是正在膨脹成紅巨星的太陽一個「情緒發洩」!而這個過程也是《流浪地球》為什麼要給地球安上行星發動機逃離太陽系的真正原因!

它就是0.8倍到2.0倍太陽質量之間的恆星氦閃,這個過程發生在氫元素即將耗盡但內核所積累的溫度尚未到達氦元素燃燒的階段,正在外層向中心坍縮慢慢累積溫度,一旦到達氦元素聚變的溫度,中心部位積聚的大量氦元素將會發生短暫而又劇烈的燃燒過程!這個其實有點像超新星爆發,但其能量又不足以炸散恆星外層氣殼,可以說類日恆星中最為劇烈的太陽活動了!當然它的能量釋放也比不上超新星爆發,但足以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太陽的氦閃大約發生在其離開主序星約12億年後,從太陽的發展過程我們也能了解到,紅巨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會經歷一個逐漸升溫的過程,氦閃過後最終太陽外層氣殼在內核劇烈的氦元素燃燒超強的輻射壓力下,將會經歷極度的膨脹!

太陽的紅巨星直徑大約會到達地球附近甚至超過地球的軌道,但各位並不需要擔心地球會被太陽吞沒,因為太陽的質量分散之後密度降低,地球也將逃離到更遠的軌道,但地球逃過了被吞噬的命運卻逃不過被高溫炙烤的結局!

從整個過程來看《流浪地球》設定的氦閃的時間似乎早了一些,當然科幻小說如此邏輯已經非常難得了,畢竟如果沒有這些一些列的條件,咱也沒如此宏偉場面的大片可看是不?試想各位欣賞過的好萊塢大片中,評價極高的《超時空接觸》也是存在一系列的邏輯問題,但這並影響我們對於它的評價,在人類學習、認知、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這些都是非常意義的思想火花,它將引導一大批潛在的星辰大海理想者為之努力與奮鬥,這就是此類科幻片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積極意義!

相關焦點

  •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在宇宙混沌之時,星雲裡面物質包含最多的就是氫,然後氫和其他物質再凝集成各種天體,年輕的恆星就是藉助氫的核聚變來發光發熱。那麼氦閃究竟是什麼呢?由於恆星裡面的氫數量也有限,如太陽經歷幾十億年的燃燒都是氫在進行核聚變,待到氫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接著就是氦,而氦元素在聚變成碳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爆炸,釋放出強大的能量,這個過程便是氦閃。質量是太陽的0.8至2倍的恆星躲不過氦閃的命運,紅矮星燃燒完後則會悄悄熄滅,而8至30倍之間的恆星就會爆炸成中子星,再大於30倍的就會塌縮成黑洞。
  • 《流浪地球》能成真嗎 太陽多久會氦閃 科學家表示慢慢等吧
    不知道在春節期間,大家有沒有抽空去上一趟電影院,看一看最近大熱的《流浪地球》這一部代表了目前,中國科幻電影最高成就的電影,當然這只是暫時的,誰也不能保證之後會不會有更加優秀的科幻電影出現,《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劇情方面雖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今天在這裡,我們不討論電影和小說的問題
  • 太陽進入氦閃時代和紅巨星時代後,人類會從太陽手中救下地球嗎?
    一般落到地球的隕石,可能是來源於太陽系內任何一個地方,同時也會比太陽要年輕少許,但歲數不會相差太過懸殊,通過檢測發現其中最老的已經存在了49億年。由此科學界一致認為如今的太陽年齡大致在44億到50億歲之間,屬於剛剛跨過恆星的中年階段,據推測還有五六十億年才會熄滅,變成一顆死星。
  • 太陽氦閃會摧毀地球生態,但人仍可生活在地球上,只是要移居地下
    氦閃是一種劇烈的天體活動,在太陽氦閃發生的一瞬之間,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過去2500萬年所釋放的能量總和。地球並不會因為這樣而被摧毀,但是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是承受不了這種強光的,地球的生態會在氦閃發生的一瞬之間走向崩潰。
  • 萬字長文深度剖析《流浪地球》 讓地球「逃亡」的氦閃到底是什麼
    由於懼怕太陽氦閃爆發引起的災難,人類決定組成聯合政府,並給地球裝上發動機,通過動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在宇宙中流浪,找尋新的星系作為人類的家園。這個流浪計劃的實施時間長達2500年。   氦閃,這個概念乘著《流浪地球》的東風開始成為眾人討論的話題。
  • 太陽氦閃,用流浪地球電影中的方法能拯救人類嗎?
    《流浪地球》劇情前提設定是太陽將發氦閃,但實際上這一事件的發生應該還需要30~50億年的時間,在氦閃發生的一刻,太陽將於一瞬間釋放相當於數百萬年中的核聚變能量,這樣的能量爆發是地球無論如何都承受不起的,它會於一瞬間把地球的海洋全部蒸發,地面都燒成熔巖,遑論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和生命物種了。
  • 讓地球「流浪」的太陽氦閃,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太陽什麼時候會發生氦閃?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壽命長達百億年,在《流浪地球》中,太陽進入末期時發生了氦閃,這種災難危及了地球。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是,在氦閃發生前,地球就必須離開了,這是因為在太陽發生氦閃之前,太陽的體積會膨脹到很大,那個時候的水星和金星都已經被吞噬,地球受到的威脅首先是表面膨脹的太陽所帶來的溫度考驗,之後才是考慮氦閃的時候。
  • 我流浪到了五十億年後,見證了太陽的死亡
    我流浪到了五十億年後,見證了太陽的死亡 我乘坐時光機 流浪到五十億年後 身體跌落在乾涸僵硬的土地上
  • 《流浪地球》,在災難面中地球派和飛船派的激烈鬥爭
    《流浪地球》這樣的小說只有中國作家才能寫出來。按照流浪地球中的設定,太陽即將要發生氦閃爆炸,包括太陽系在內的所有行星都會被氣化。而這個時候,人類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死危機!那就是太陽系就要覆滅了,這個時候人類該怎麼辦?
  • 如何摧毀太陽,然後帶著地球流浪
    太陽氦閃首先是這個大背景:太陽突然要爆炸,地球必須要流浪。恆星演化研究算是比較成熟的,太陽命運基本都被算命先生定好了,沒有外來因素,很難發生意外。太陽氦閃這麼重大的事情,自然早在日程表上了。如果恆星質量低於0.8倍太陽質量,那麼這個高壓鍋就永遠這麼的了,俗稱白矮星,因為成分是氦,也叫氦白矮星。如果恆星質量高於2.0倍太陽質量,那麼在變成高壓鍋之前,內部壓力就足夠把氦原子擰成碳原子。一旦提前發生氦聚變,能量得到補充,恆星就會停止收縮,這一輪氦閃就算躲過去了。若干年後繼續挑戰下一輪碳閃,挑戰失敗就成為一顆碳白矮星,大名鼎鼎的磚石星就是此類。
  • 氦閃是什麼?太陽會發生氦閃嗎?太陽發生了氦閃地球會怎樣?
    要想對氦閃釋放的能量有一個具體的認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來進行說明。以太陽為例,太陽是我們最熟悉的恆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氫核聚變。以人類現在的能源消耗水平來計算,太陽氫核聚變一秒鐘所釋放的能量可以供全人類使用25萬年。而我們在地球上能夠收集到的太陽能量可以說是無限趨近於零。
  • 太陽和地球都有壽命,那麼到時候人類怎麼辦?躺著等死嗎?
    《流浪地球》逃離太陽系的原因是太陽在300年後將發生氦閃,而在氦閃來臨之前,太陽將變得極為暴躁,輻射增加,太陽風暴威脅近地軌道衛星運行!誠然這一切都是靠譜的預估,但這個300年還是太短了,科幻片基於劇情需要可以隨意修改數據,但科學卻不容忽悠,如果太陽真的只有300年就要氦閃,人類估計只能造一艘飛船跑路!
  • 《流浪地球》中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哪些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近大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擺脫太陽引力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小說中有一個設定就是當地球推力到達一個值時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推力達到這個值在現實中可行嗎
  • 《流浪地球》劇情起因於太陽將發生氦閃,這種事件的威力咋那麼大
    太陽和中等質量的恆星,屬於恆星赫羅圖中的黃矮星,這樣的恆星晚年時期體積就會變大,變成為紅超巨星,紅超巨星的演變時間通常不會超過1億年,但是太陽在向著紅超巨星的演變之前會經歷一次氦閃現象,這是一種劇烈的恆星能量爆發事件,其一瞬間就會釋放太陽幾百萬年核聚變中釋放的能量,所以在那一瞬間他就可以摧毀附近的很多星體
  • 《流浪地球2》將拍,後續的故事很有意思
    2019年,郭帆執導、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上映,隨後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斬獲了46.5億的票房,甚至被譽為國內第一部成功的科幻片。目前,《流浪地球》第一部雖然結束,但是它的故事並沒有完結,地球將去往何處、人類的命運將如何走向,成為最大的看點,也備受網友的期待。
  • 科學家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和Kumar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該發現解開了上述謎題。2020年7月6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天文期刊《自然·天文》。鋰通常用於現代通訊設備和運輸行業。手機、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都使用鋰電池供電。
  • 太陽死亡後木星可能替代太陽?每顆行星都將有環,但地球再無機會
    太陽未來將成為紅巨星,這一點《流浪地球》中已經科普到路人皆知,但太陽為何會變成紅巨星,地球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死亡過程,也許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下面來簡單分析下太陽和地球的未來會是一個如何的發展過程。《流浪地球》中描述的氦閃和紅巨星有什麼關係?
  • 《流浪地球》背景設定太未來,1953年的吳孟達演99年出生的韓子昂
    《流浪地球》是一部極具未來感的電影,太陽的爆炸將會威脅地球存亡,全球人類制定了讓地球逃離太陽系的計劃,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流浪地球》到底是什麼年代的故事,答案來了,電影背景設定在2075年。《流浪地球》核心角色是韓子昂,劉啟,韓朵朵,Tim,以及CN171-11小隊成員們,在這些人中,只有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曾經見證過沒冰封前的地球,因為他的出生設定是1999年。1999年這條時間線是與現實接軌的,韓子昂住過高樓大廈,見過藍天綠樹,經歷過生態破壞後肆虐的海難,也住過陰暗的地下城。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和庫馬爾(Kumar)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等,最新研究揭曉類太星恆星與鋰之間的謎題: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和庫馬爾(Kumar)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等,最新研究揭曉類太星恆星與鋰之間的謎題: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