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0 0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城市「泥石森林」裡活動久了
是否也渴望回歸大自然?
痛痛快快到田園撒個野?
蓬江就有這樣一個合適的地方
距離市區不到半小時車程
能給你不一樣的體驗時光~
來到這裡
不僅能體驗摘吃瓜果的田園樂趣
還能嘗到各種新鮮地道的田園美食
更能參加各類戶外拓展運動
爬山、爬樹、野炊、射箭等等
總而言之,好玩!
來到這裡
能輕鬆實現你的田園夢~
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
農業興、百業旺,鄉村才會有活力。近年來,蓬江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培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了村民增收,促進了農業經濟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依託「新技術+新模式」,以智慧農場為著力點,融合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特色農業等發展模式,目前正致力打造成為田園綜合體,助力鄉村振興。
引入新技術 廢石場變智慧農場
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位於蓬江區杜阮鎮松園村鳳山南側的一片山谷,背靠龍舟山森林公園、群星公園等風景區,內含智慧農場、農莊餐飲、戶外拓展、研學實踐四大活動版塊內容,也是蓬江區文廣旅體局針對省、市內遊客所推介的美麗鄉村旅遊線路的其中一個景點。
豐富的體驗項目吸引了不少親子家庭和食客慕名而來,每到周末,這裡的人氣都會翻倍。
而在6年前,這片山谷還只是一個廢棄多年的爆石場,人跡罕至。直到水木甜園城市智慧農場選址於此,才有了如今的「蝴蝶效應」。
水木甜園城市智慧農場入口處。劉淑君 攝
該農場從2014年開始運營,最初定位為大棚有機種植,以蔬菜、石斛為主;2016年開始積極響應國家農藥化肥雙控的部署,利用工廠生產的有機水肥,對土壤進行深度改良,同時引進外國的先進生產品種,聯手香港科技公司,將智能傳感技術應用在種植生產上。
目前,該農場建有5個共計13畝的高效栽培種植大棚,所有大棚均配有水體一體化設備,可實現自動化灌溉,手機聯網監控溫溼度、光照、基質土壤EC值、水分含量、EC值等指標,形成了以土培、基質培等結合的種植模式。
水木甜園城市智慧農場內全部採用大棚種植。劉淑君 攝
江門市傑士養生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研發人員鄭小紅告訴記者,農場目前主要以種植日式網紋甜瓜為主,前後共花了3年時間進行培育,其中不乏以物聯網為特徵的智能環控和標準化栽培等技術亮點,為有機基質種植,是不施加農藥的無公害農產品,味道清甜,頗受市場歡迎。
水木甜園城市智慧農場所種植的網紋甜瓜。劉淑君 攝
引入新模式 打造田園綜合體
相對成熟的種植技術及可觀的經濟效益,為水木甜園城市智慧農場吸引了不少農業機構、農戶前來學習交流經驗,也為下一步轉型奠定基礎。2017年,農場正式對外開放,遊客可進場採摘瓜果,與此同時,農莊餐飲、戶外拓展、研學實踐等項目也在這片山谷漸漸發育起來。
遊客參觀了解農業種植過程。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一開始是希望朋友來這玩了以後,能有個歇腳的地方,順便吃點東西,補充體力。」江門市傑士養生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遊先生說起了養生谷休閒農莊的建立初衷。
養生谷休閒農莊一角。劉淑君 攝
如今,該農莊不僅提供由水木甜園城市智慧農場種植出來的有機蔬果,還結合杜阮鎮特色,出品系列特色農家菜。冰鎮杜阮涼瓜、荔枝菌蒸雞、魚茸粥等都是該農莊的夏日熱銷菜。
農莊部分熱銷菜。劉淑君 攝
如果說,智慧農場和農莊餐飲撐起了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的「半邊天」,那麼,戶外拓展和研學實踐兩大模式的引入,則是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成功建立起來的直接因素。智慧農場、農莊餐飲、戶外拓展、研學實踐四足鼎立,彼此互相影響、相互促進。
2019年下半年,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大力推進研學營地建設,升級改造了一批基礎設施,擴展了運營、教練團隊,豐富了戶外拓展和研學體驗項目。
學生到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參加戶外拓展項目。資料圖(受訪者提供)
今年年初,該基地被認定為「江門市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管理後,基地積極與我市各大旅行社加強溝通,根據不同遊客的需求制定差異化體驗項目,親子家庭著重親子互動、學生群體則著重鍛鍊其獨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
「緊跟國家的政策號召準沒錯!」遊先生說,國家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興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是趨勢所在。接下來,團隊還將緊跟「民宿經濟」和「夜經濟」浪潮,努力把養生谷自然研學基地打造成田園綜合體,進一步豐富遊客體驗、延長遊玩時間。
原標題:《農場「變身」研學基地,蓬江這片山谷輕鬆實現都市田園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