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書,乍一聽,可能很多人以為自己不熟悉,事實上它卻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本書。在這裡,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降低一下陌生感。「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都是出自其中。怎麼樣,是不是很熟?
按照歷史記載,此書距今應該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內容主要是由戰國時期列子、及其弟子所著的相關作品組成。在我國古代文學史、思想史和道家文化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一本非常偉大的先秦典籍。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者認為《列子》是魏晉時期(220-420年)所做,並非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我看來,500年左右的歷史差,並不能抹殺《列子》一書的價值和重要意義,因此,這些研究者將《列子》說成「偽書」是不可取的。
在這裡,我主要從三個角度講述一下《列子》全書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古代文學的角度來看,書中的寓言故事饒有趣味、包羅萬象、廣為人知,寓意深刻。千百年來,這些寓言故事一直激勵著華夏子孫前赴後繼,百折不撓。
讀《列子》,我們最初可能是被其中的寓言故事所吸引,因為《列子》的寓言故事極具趣味性,深入淺出,小孩子都能懵懵懂懂的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夸父逐日」都是《列子》一書中的名篇。
以「愚公移山」來說,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鴻先生,就曾以這個寓言故事,創作了巨型中國畫《愚公移山》。我曾有幸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近距離欣賞過此畫,其中體現出的中國人的力量是非常讓人震撼的。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
當然,只有將愚公的上述語句,放在徐悲鴻先生創作此畫的年代(1939-1940),我們才能感受到其中表達的決心和毅力。
在今年(2020年)疫情期間,我們對抗冠狀病毒,靠的何嘗又不是這樣的精神呢?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仔細體會都是如此。
從我國古代思想史的發展來看,《列子》一書包括了深邃的哲學內容。
愚公移山,表達了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矢志不渝、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杞人憂天,凝結的則是我們傳統文化中,一種淡泊,不畏生死的坦蕩,在漫長的文化進程中,對於完全不必要的憂慮和擔心,逐漸演化成了一種人們會覺得非常可笑的態度。
兩小兒辯日,孩子們對於自然的觀察,並且按照自己的邏輯思路據理以爭,而孔夫子則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仔細讀其中的辯證邏輯,已經不是燒腦那麼簡單。
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與智叟,從短期利益來看,一個愚一個智,從長期的結果來看,結果卻是恰恰相反。其中,蘊含的是哲學思想辯證法、矛盾論。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辯日,從邏輯學、辯論學上來說,兩小兒各執一詞,均可謂無懈可擊。哪怕現代人以科學來解釋,都需要很豐富的知識才能解決。其中至少需要包括人體科學(大腦,眼睛視覺原理)、地球大氣物理學、光學、天文學等等很多學科知識才能正確解讀。
從我國道家文化的角度來看,此書不僅是重要的道家經典,更是《道德經》的解讀和進一步延續,是《道德經》到《莊子》的重要中間節點和銜接內容。
從道家文化傳承來看,《列子》是一本道家經典典籍,也就是說這是一本講修行,如何修道的書。
在內容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的養生、修身養性無所不包,是道家典籍的一個重要特點。舉例來說,在天文學上有「天體運動說」,有「地動說」,可謂精彩。再比如,杞人憂天的故事,其實是對當時的流星雨,以及隕石從天而降的真實歷史記錄,當時的杞國,就是現在山東的落星村。其中的養生說,更是比比皆是,其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與《黃帝內經》一致無二。
提起道家文化,我們一般馬上會想到《道德經》,然後是《莊子》,《列子》這本書似乎不那麼吃香。其實在歷史上,本書曾經有段時間非常流行,並被奉為道家經典,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本書詔稱為《衝虛真經》。拋卻李隆基的荒唐不羈不談,皇帝的詔稱還是能說明一定問題的,這本書一定是有重要的道家傳承在其中。
從內容來看,《道德經》最為簡練、深奧,章節排列和文字內容排列至今爭議最大,《莊子》在三本著作中講述的內容顯得最為容易理解一些,而且邏輯清晰;而《列子》一書的內容則顯得雜亂,並與《莊子》的部分內容有所重合,按照學術界的考證,其中至少有17個章節完全重合。也就是說,《道德經》理解起來難度最大,《莊子》最容易,而《列子》的難度位列中間。受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再舉例論述了,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的頭條。
當然,從三人在世的生平年代來考證,老子(約公元前571年-約公元前471年),列子(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列子在老子與莊子之間。三者的文化傳承性,也能得到佐證。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古代文學、思想哲學和道家文化三個角度,講述了《列子》一書的內容。從古代文學的角度來看,是豐富有趣的寓言故事;從古代思想史的角度來看,其中的包含的則是極其深邃的哲學內容;若從道家文化來看,則是道家典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歷史,無所不包,修行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