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說有一個東西貫穿自然界食物鏈,生命沒有開始也不會結束!

2020-12-05 思文享樂

列子的《天瑞》一文不僅闡述了宇宙是怎樣形成的,而且還對宇宙作為一個整體,內部是如何運行做了說明,列子說: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然則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地不是萬能的,聖人也不是萬能的,世界萬物並不是都有用,天的職責是包裹宇宙萬物,大地的職責是承載萬物,聖人的職責是向民眾傳授知識,萬物的職責是各司其職,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人也會犯錯誤,萬物也有變化的時候。

所以物質之所以有生命,有形狀,有聲音,有色彩,有味道,都是各有各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生命可以死去,但是創造生命的機制卻不會死,有形狀的東西可以變成真實的物質存在。

但讓這個變化發生的自然法則卻不會變,而這些世間的形態都不是它們自己要這樣,而是一個看不見的自然法則賦予了它們這樣的屬性。

列子把整個宇宙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背後有一個自然法則在約束和支配每一個部件,甚至天和地也只是構成整個系統的一個部件而已。

自然法則賦予了每一個部件相應的功能和屬性,我們不要輕易改變它,,一旦改變,後果是會很嚴重的,因為你解決了老問題,又會冒出新問題。

比如轉基因農作物,通過基因編輯手段,你解決了病蟲害和產量的問題,但是新的問題如同定時炸彈一樣隱藏在那裡,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以上是列子的宇宙觀,下面是列子的生死觀。

列子在去衛國的途中,看到路邊一副骷髏,他指著骷髏對學生百豐說,只有我和他知道生命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你是不是會因為死亡而憂傷,為出生而喜悅,這句話說的很突兀,也很玄,什麼叫生命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呢。

列子接著舉了一個生命在不同生物體內循環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明生命的真相,他描述了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和植物構成自然界的一個完整的食物鏈,表面上它們相互之間互為食物。

但在列子看來,那是生命在不同的生物體之間不斷轉換,列子認為生命一直存在,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人只有在死亡之後才會明白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道家人物除了老莊,就屬列子,出自《列子》的三個成語,真智慧!
    列子如同《老子》《孟子》一樣,是很多故事和成語的出處。1.餘音繞梁出自《列子》。餘音繞梁的故事講的是古代有一個善於歌唱的女子韓娥,她在去齊國的路上,由於半路上沒了糧食,就在雍門賣唱乞食,後來韓娥離去後,歌聲依然「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後來這個成語「餘音繞梁」,被用來形容歌聲的美妙動聽,讓人難以忘懷。
  • 「兩小兒辯日」僅是小兒科,《列子》一書的哲學思想,何止燒腦
    我是在讀《莊子》一書後,才知道有列子這麼有趣的一個人,才知道有《列子》這麼有趣的一本書。《列子》中有許多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有我們熟知的,不熟的,也有我們自以為知道卻實際上只讀過一半的。比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餘音繞梁、高山流水、杞人憂天等等。
  • 小學科學《食物鏈和食物網》說課稿
    食物鏈和食物網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食物鏈和食物網》。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過渡:首先我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二、說學情五年級的學生在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的認識。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認識變得順理成章。
  • 讀《列子》有感:影子裡的「秘密」
    類似於我們平常說的沙盤推演。一個人回頭看影子就懂得人生了,影子的變化,是因為身形的變化而形成的,身形是因,身影是果的顯現,身影的變化是由身形的變動而來的。《老子》裡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個人的影子是個自然現象,所以《列子》這一段,是借用影子這個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人的影子裡埋藏著我們效法的人生大道理。
  • 人類是否有天敵?為什麼在自然界中,沒有以人類為食的動物?
    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毫無疑問,人類已經是食物鏈的最高捕食者,在生態系統中,即使是兇猛的獅子老虎,也都有天敵。如果這些動物向人類發起攻擊,人類有沒有勝算呢?人類在自然界中是否有天敵呢?但實際上人類並沒有天敵。我們已經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高處,如果有天敵出現,以人類為食,不用多長時間,這些以人類為食的動物馬上也會滅絕。
  • 化學是變化的科學,讀完列子,才知道化學在古代並非煉丹那麼簡單
    當然後來讀完《列子》之後我才理解,愚昧無知的其實是我。  列子所講的變化之學,今天看來其實是有機化學,也許說是生物化學更準確,是我國古代的自然科學  《列子》一書的開篇,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都在講這種變化之學。  燕之為蛤也,田鼠之為鶉也。——列子  《列子》一書,變成蛤蜊的不是麻雀,而是燕子。
  • 《列子》這本神書,講的是什麼?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思想史和道家文化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一本非常偉大的先秦典籍。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者認為《列子》是魏晉時期(220-420年)所做,並非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我看來,500年左右的歷史差,並不能抹殺《列子》一書的價值和重要意義,因此,這些研究者將《列子》說成「偽書」是不可取的。
  • 非洲草原象在食物鏈處於什麼位置?公象真的是無敵的存在嗎?
    非洲草原象幾乎在非洲大陸上都有分布(沙漠和森林除外),而它的生存空間與非洲的獅子、鬣狗、花豹等食肉動物都有重合。但是,由於體型差距,以上這些非洲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沒有敢拿成年雄性非洲象當獵物的。 從這一點上看,雄性非洲草原象是沒有野生環境下的天敵的。
  • 薩古魯:生命如何結束,死亡如何開始?
    Dr.Rajasekaran:薩古魯,你談到生命,而它引發了醫生們對於生命的一個很大疑問。如今他們說,我們體內有數以萬億的細胞,而每個細胞都是獨立存在的。並且你說一個病患死亡時,只有大腦在兩三分鐘後會死去,但他身體的大部分依舊存活著。他的皮膚、他的肌肉、他的骨骼會繼續存活數小時。所以當我們死去的時候,是什麼死了?
  • 美國科學家提出一種觀點:人死後生命沒有結束,而是永遠活下去
    文/聚鑫老師(現/貨、外/匯、分析師帶你穩健盈利交流ccd89757)來自美國的再生醫學領域的科學家羅伯特曾經出過一本著作叫《生物中心論》,他書中有這樣一種觀點:人死後生命沒有結束,而是永遠活下去此書一出立馬引起了民眾的熱議。
  • 生命結束是否意味著「終結」?
    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它跟暗物質一樣,是目前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東西。任何生命都有一定的意識,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也不管是簡單的生命體,比如細菌病毒等,還是人類這樣的高級生命體,它們都有意識的存在,只不過意識的強弱不同。
  • 自然界中有沒有以病毒為食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生物都有天敵,不同物種間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平衡且完整的生態。簡單的說就是老鼠吃糧食,貓吃老鼠,這樣的遞進關係。但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科學界並沒有發現能夠以病毒為食的生物。病毒是一種靠寄生才能生存的類生物,因此,它可能存活於任何有生命的地方。
  • 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了蜜蜂(食物鏈中的秘密)|大象真白
    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了蜜蜂,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一些變化?蜜蜂是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植物結出果實的唯一辦法是傳粉受精,蜜蜂會給70%的植物授粉。這些植物供養了地球上0%的生命。換句話說,你消費的三分之一的食物源自蜜蜂授粉。那麼假如蜜蜂滅絕了會怎樣?
  • 食物鏈中為什麼沒有出現資源耗盡的情況?
    但是根據生物圈的規律,一定會保持一個動態平衡。簡單的來講,如果獵物的數量夠多,就是會導致捕食者的數量增多,因此食物多了,繁衍的生物就多了起來。捕食者多了導致被捕的獵物多了,造成種群的數量減少,捕食者的繁育也會減少,達到了生態的相對平衡。再比如舉個例子:在生物課中,老師或許告訴我們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根據這一簡單的循環,可以看出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
  • 在自然界中,能夠單殺老虎的物種有哪些?網友說有這五個
    老虎在大自然中是位於食物鏈的頂端,除了人類,幾乎沒有任何物種是它的對手。食肉動物大部分沒它厲害,比它厲害的大多是食草動物,野性不夠,即便是遇到實力相當的陳年老豬,兩者也是井水不犯河水,所以環境因素才是導致老虎變少的原因,而不是天敵。那麼在大自然中有哪些物種能夠單殺老虎的呢?
  • 大部分生物都有天敵,為什麼人類沒有?
    在19世紀中葉達爾文遠航回家後經過整理提出了進化論,該理論認為生物是進化而來,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核心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有物種都處在一個食物鏈中充當著重要角色,吃其它物種或者被其它物種來吃。
  •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設計
    明確食物鏈的正確寫法。2.通過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繫、並能正確書寫食物鏈,經過討論分析的活動過程,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3.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繫,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重要性,樹立生態平衡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建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並會畫食物鏈。
  • 杞人憂天:憂天者、憂人者和列子,三種哲學觀念的碰撞
    戰國前期著名道家學派思想家列子,與弟子以及其後學彙編了《列子》(又名《衝虛真經》)一書,對後世哲學、科技、文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就包含了諸如「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 生命的起源,是來自撞擊嗎?科學家:可能來自一個小東西
    生命的起源,是來自撞擊嗎?科學家:可能來自一個小東西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令人煩惱的事,明天會不會下雨,我買的快遞怎麼還沒到,樓上那家的小孩又在鬧騰了,明天起床還要上班。每天都是重複的生活,不僅想起這樣的生活意義在哪裡?還會思考起生命的真諦。那麼生命是什麼呢?
  • A股食物鏈如何吞噬散戶
    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自然界中的大魚吃小魚之間的關係。「食物鏈」也非常簡單。但是要使「大魚」能夠維持正常生存,就應該使「小魚」保持足夠多的數量。那麼A股食物鏈如何吞噬眾多散戶的?股市中機構投資者與散戶之間的關係,就是自然界中大魚和小魚之間的關係,「食物鏈」也非常簡單。要使「大魚」能夠維持正常生存,就應該使「小魚」保持足夠多的數量。A股食物鏈如何吞噬散戶相對於自然界的食物鏈,中國股市更多的是人造的食物鏈。看清楚這一生態圈裡各個投資者所在食物鏈的環節,對於理解股市、認識自己、構建自己的投資體系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