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沒有以病毒為食的生物?

2020-11-29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生物都有天敵,不同物種間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平衡且完整的生態。簡單的說就是老鼠吃糧食,貓吃老鼠,這樣的遞進關係。但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科學界並沒有發現能夠以病毒為食的生物。病毒是一種靠寄生才能生存的類生物,因此,它可能存活於任何有生命的地方。而且病毒有非常強大的繁殖能力(複製),所以一旦病毒找到了宿主開始繁殖,對於宿主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那麼,病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有沒有天敵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病毒

病毒是一種神秘的物質,之所以說它神秘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病毒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出現的?究竟還有多少種未知的?而之所以說它是種物質,是因為它的結構簡單到了連個最簡單的細胞都算不上,它本身是由蛋白質包裹的一個核酸分子組成的非細胞體,而且它本身必須依靠寄主才能夠通過複製來繁殖。因此,它連生物都算不上,只能說是一種類生物。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如此微小的物質,卻能給生物帶來滅頂之災。人類最早發現的病毒是寄生在菸葉上的一種病毒,它是由荷蘭微生物學家和植物學家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在1899年發現並命名的,從此人們知道了有一種比細菌還小的物質,它的破壞力甚至超過了細菌。

▲上圖為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

病毒學的發展幫助人類揭開了許多死亡的謎題,越來越多的病毒也被人類發現,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發現的病毒已經超過了5000種。不過,大多數的病毒只是在同類的宿主間傳播,比如一些病毒只在植物之間傳播,而傳播的途徑大都是靠以植物為食的動物,而這種病毒對動物沒有作用,但是當攜帶病毒的動物再去啃食其他植物時,被啃食的植物就會被感染。

而一些病毒也只在動物間傳播,比如攜帶著病毒的蝙蝠和蚊子會通過接觸或者叮咬的方式把病毒傳給其他的動物。

病毒被發現的越多對我們人類來說是越有益的,畢竟你發不發現它,它都在哪裡,但是如果提早的發現就給了研究疫苗提供了時間,而疫苗的誕生顯然在人類對抗病毒時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曾經席捲全球帶走了無數人生命的天花病毒,在當下有疫苗的前提下,它們已經被人類徹底消滅。

病毒的天敵?

在自然界中,萬物相生相剋,病毒也不例外。雖然目前沒有發現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但是自然界中卻存在能夠殺死病毒的存在,這就像獅子殺死鬣狗,不一定要吃掉,是一個道理。那麼,病毒的天敵有哪些呢?

01 紫外線和高溫

病毒固然強悍,但它也有自己的弱點,大多數的病毒超過50℃的環境下幾十分鐘內就會失去活性,比如新冠狀病毒在56℃的環境下30分鐘就可以滅火。除了高溫外,紫外線也是能夠殺死病毒的,尤其是uv-C波紫外線,它的波長在250nm左右,是一種廣譜性的滅病毒和細菌的紫外線,因為它會直接破壞病毒內的DNA。

02 機體的免疫系統

病毒往往在進入機體後會偽裝成蛋白質,騙過機體的「識別系統」成功的入侵,在機體被病毒入侵後,它們會迅速的通過複製來繁殖,而此時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機體本身的免疫系統了。就拿我們常見的流感病毒來說吧,當流感病毒進入體內開始繁殖後,我們的免疫系統先是會用流鼻涕和打噴嚏的方式讓病毒儘可能的脫離我們的身體。之後,在身體內部的病毒還需要進一步的應對,此時免疫系統會分泌大量的帶有穿孔素的免疫細胞與病毒作戰,在第一輪的較量中,如果免疫細胞勝利,那麼病毒就會消失,如果只是滅殺了一部分,免疫系統會再次調動白細胞讓體溫升高來對付病毒,體溫升高後,病毒的活性減弱,複製能力下降。之後,免疫系統會放出T、B兩種細胞,這是兩種具有極強殺傷力的細胞,會大量的殺死病毒。

最後,這些細胞會有一部分成為記憶細胞,那一次這種病毒再想入侵就不會騙過免疫系統了。

總結

病毒雖然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和繁殖能力,但是在沒有宿主的情況下,它們只能存活很短的時間。而且雖然沒有主要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但是機體本身的免疫系統是能夠殺死大量的病毒的。當然,對於一些從來沒有入侵過機體的病毒,它們很容易通過偽裝進入機體,所以,那些未知的病毒才是最具殺傷力的。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有沒有哪種生物能夠專門以病毒為食?
    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特殊物質,嚴格意義上來說,病毒並非生物,只是在擁有宿主寄生環境之後,才具有複製和繁衍的生物活性。從目前的認知來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生物專門以病毒為食。病毒的組成結構非常簡單,只擁有一種核酸物質(DNA或者RNA),外層包裹著一層蛋白質外殼,在通過特定的途徑傳播進入宿主體內後,其外層的膜蛋白就會與之相匹配的宿主細胞膜中的糖蛋白發生融合,從而突破細胞的封鎖進入細胞內部,然後利用細胞中的物質來能量,通過形成的合成酶推動完成自我的複製。
  • 病毒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科學家至少找出了三種
    但是,就是這個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有機物質,讓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都捉摸不透。我們說自然界的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中有沒有天敵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雖然病毒的種類繁多,但是從目前來看,對人有威脅只有200多種,而大部分的病毒只對自然界中的某些生命體有威脅或者以某些生物為寄主(對該生物沒有表現出傷害性),比如蝙蝠身上雖然攜帶著多種病毒,但是蝙蝠並沒有症狀的表現。
  • 人類是否有天敵?為什麼在自然界中,沒有以人類為食的動物?
    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毫無疑問,人類已經是食物鏈的最高捕食者,在生態系統中,即使是兇猛的獅子老虎,也都有天敵。如果這些動物向人類發起攻擊,人類有沒有勝算呢?人類在自然界中是否有天敵呢?僅僅是城市中的流浪貓流浪狗,也可以輕易的制服人類。但實際上人類並沒有天敵。我們已經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高處,如果有天敵出現,以人類為食,不用多長時間,這些以人類為食的動物馬上也會滅絕。
  • 病毒在自然界沒有天敵?
    似乎病毒才是這個星球的主宰,統治地球近 40 億年,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幾乎能感染和殘害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但反觀自然界茫茫數以億計的物種,似乎發現不了任何一種其他生物的食譜包含病毒。如此在某種意義上,小小的病毒才是地球的霸主。
  • 科學家找到了噬食病毒的生物
    據研究估算,世界上病毒的數目大約是1031,比宇宙中的恆星總數還要多1億倍,總重量則與250億人的體重相當。幾乎所有的物種,都會被病毒感染。但有趣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從未找到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食物鏈之外,只顧感染並蠶食生物,而不會被生物當成食物。這看上去不合常理。因此,生物學家一直在尋找噬食病毒的生物。
  • 為什麼沒有以人類為食的生物,未來會有嗎?以前曾有過
    是啊,我們根本不需要進行複雜的思考,也能夠確認這一點,沒有什麼生物能夠以人類為食,因為我們太過強大了,強大到拿著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在盒子光滑的表面划來划去就可以閱讀這篇文章。不過,人類不是從一開始就站在了如此的高度,曾幾何時,人類也只是自然界中一種弱小的生物,那個時候很多食肉動物都能夠對人類造成威脅,甚至存在著以捕食人類為主的生物。當然,那個時候的人類還並不能算是人類,準確地說應該是人類的祖先,現在我們將這些祖先稱為「南方古猿」,而捕食它們的生物則被我們稱之為「恐貓」。
  • 科學家發現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 使其進入經典食物鏈
    我們都知道,海洋中存在藻類—原生生物—魚類的經典食物鏈,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經典食物鏈之外,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 我們都知道,海洋中存在「藻類—原生生物—魚類」的經典食物鏈,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經典食物鏈之外,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從而讓病毒進入了經典食物鏈。據媒體報導,在美國緬因州的海灣和地中海裡,研究人員共採集了1698個原生生物樣本,並對這些樣本進行了DNA序列分析。
  • 病毒在自然界有天敵嗎?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結構的生物,結構極其簡單,只有小片段的核算鏈和蛋白質外殼,並且其自己無法獨立完成代謝活動,離開宿主細胞,正常生命活動即停止。病毒這種東西很難描述!它是邊緣生物,你可以說他有生命也可以認為沒有。
  • 以病毒為食:這個首次發現的現象,終於填上了生態圈的空缺
    病毒體型微小,但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無處不在。據研究估算,世界上病毒的數目大約是1031,比宇宙中的恆星總數還要多1億倍,總重量則與250億人的體重相當。幾乎所有的物種,都會被病毒感染。但有趣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從未找到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食物鏈之外,只顧感染並蠶食生物,而不會被生物當成食物。
  • 自然界中有沒有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
    按理說,現存的生物都有著明確的生物學分類,動物就是動物界內所有生物的總稱,而植物則是植物界下所有生物的總稱,所以理論上說不存在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但是,神奇的大自然總是不缺少驚喜和意外,所以自然界中不但有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也有具有明顯的植物特點的動物以及既像動物又像植物的生物。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介紹幾種。
  • 以病毒為食:這個首次發現的現象 終於填補了食物鏈的空缺
    但有趣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從未找到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食物鏈之外,只顧感染並蠶食生物,而不會被生物當成食物。這看上去不合常理。因此,生物學家一直在尋找噬食病毒的生物。就在最近,他們終於在兩類原生生物的體內,找到了它們食用病毒的證據。
  • 生物都有天敵相剋,那病毒有沒有天敵?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人類似乎也沒有什麼天體?但是大自然卻留了一手,給所有的生命都準備了一種「邊緣生物」,那就是病毒。人類的生存進化史其實是一個與自然界鬥爭的發展史,這個故事可以追溯到我們遠古的原始人類祖先,他們坐在黑暗的篝火旁,害怕夜晚的捕食者。
  • 食腐動物到底有什麼用?
    可能你會覺得,食腐動物也沒什麼了不起,沒有它們的存在,微生物照樣可以分解獅子和老虎,地球生物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而是照樣運轉。 如果你這麼想,那麼代表著你不了解食腐動物的作用。 首先我們知道,微生物分解老虎和獅子的屍體速度非常慢,僅靠微生物分解最快也需要1個月左右,甚至能達到1-2年。
  • 人類或首次發現以病毒為食的微生物
    儘管這些單細胞生物中有一些並沒有緊密的親緣關係,但在這兩個類群的許多成員身上都出現了相同的DNA序列。這些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是第一個被證實以病毒為食的生物。單獨的細胞和病毒序列檢測,很難回答這些病毒顆粒是如何進入細胞的問題。Griebler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證明這些原生生物如何以及是否吞食病毒,如果是這樣,它們從這些微小的零食中獲得了多少營養?他指出,有細胞核保存DNA的原生生物,即真核生物,在過去已經被證明攜帶病毒DNA。然而,科學家們並不清楚細胞最初是如何吸收病毒的。
  • 它們以病毒為食?居然改寫了海洋食物鏈
    它們以病毒為食?「藻類—原生生物—魚類」的經典食物鏈,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經典食物鏈之外,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從而讓病毒進入了經典食物鏈。
  • 人類或首次發現以病毒為食的微生物
    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是第一個被證實以病毒為食的生物。科學家們從緬因州灣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海岸附近的地中海的表層海水中撈出了這些被稱為原生生物的生物。他們發現大量的病毒DNA與兩種不同的原生生物有關,分別是choanozoans和picozoans。儘管這些單細胞生物中有一些並沒有緊密的親緣關係,但在這兩個類群的許多成員身上都出現了相同的DNA序列。緬因州畢格羅海洋科學實驗室的生物信息學家Julia Brown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她說:「這些生物體之間的遠親關係就像樹木和人類一樣,甚至比這還要遠。」
  • 病毒真的超越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嗎?以病毒為食科學家首次發現
    但是病毒這種是生物非生物的的物種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認為它好像完全獨立在生物圈之外,它似乎不在食物鏈當中,但是卻感染蠶食著生物圈中的生物,科學家們以往並沒有找到任何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這看上去非常不符合常理,要知道我們人類有時候也無能為力,比如面對病毒,多數時候我們真的拿它沒辦法!
  • 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食腐動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以腐肉為生的動物。與腐肉相對應的就是新鮮的肉,腐肉的成因主要就是因為存放的時間太長,肉已經腐爛,已經開始散發出屍臭的腐敗味道了,並且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和鬣狗等,它們一般就吃獅子、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剩下的肉。但是這些剩下的肉在自然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比如肉毒桿菌,對於人類來說吃生肉尚且意味著可能感染寄生蟲,更不說生食這些已經腐爛的肉了。那為什麼食腐動物並不怕肉中腐爛所帶的這些細菌和病毒呢?
  • 為什麼沒有以人類為食的動物?人類為什麼沒有天敵?
    地球上許多動物都有天敵,就連兇猛的老鼠、獅子等都有人類獵殺,既然如此,那人類有天敵嗎?人類的天敵是什麼?人類的天敵其實人類並沒有天敵,而且按照食物鏈的能量流動關係,人類也不應該有天敵。如果地球上真的有一種動物以人類為食,並且專門以人類為食,那它們將會很快而滅絕。
  • 為什麼沒有以人類為食的動物?人類為什麼沒有天敵?
    如果地球上真的有一種動物以人類為食,並且專門以人類為食,那它們將會很快而滅絕。我們知道,人類是動物,動物屬於異養生物,不能憑藉光合作用生成能量,只能從植物中獲取能量。但是,植物在光合作用時,能夠生成的能量有限,不同的植物憑藉光合作用生成的能量不同,大約是太陽能的5%-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