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生物都有天敵,不同物種間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平衡且完整的生態。簡單的說就是老鼠吃糧食,貓吃老鼠,這樣的遞進關係。但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科學界並沒有發現能夠以病毒為食的生物。病毒是一種靠寄生才能生存的類生物,因此,它可能存活於任何有生命的地方。而且病毒有非常強大的繁殖能力(複製),所以一旦病毒找到了宿主開始繁殖,對於宿主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那麼,病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有沒有天敵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病毒
病毒是一種神秘的物質,之所以說它神秘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病毒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出現的?究竟還有多少種未知的?而之所以說它是種物質,是因為它的結構簡單到了連個最簡單的細胞都算不上,它本身是由蛋白質包裹的一個核酸分子組成的非細胞體,而且它本身必須依靠寄主才能夠通過複製來繁殖。因此,它連生物都算不上,只能說是一種類生物。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如此微小的物質,卻能給生物帶來滅頂之災。人類最早發現的病毒是寄生在菸葉上的一種病毒,它是由荷蘭微生物學家和植物學家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在1899年發現並命名的,從此人們知道了有一種比細菌還小的物質,它的破壞力甚至超過了細菌。

病毒學的發展幫助人類揭開了許多死亡的謎題,越來越多的病毒也被人類發現,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發現的病毒已經超過了5000種。不過,大多數的病毒只是在同類的宿主間傳播,比如一些病毒只在植物之間傳播,而傳播的途徑大都是靠以植物為食的動物,而這種病毒對動物沒有作用,但是當攜帶病毒的動物再去啃食其他植物時,被啃食的植物就會被感染。
而一些病毒也只在動物間傳播,比如攜帶著病毒的蝙蝠和蚊子會通過接觸或者叮咬的方式把病毒傳給其他的動物。
病毒被發現的越多對我們人類來說是越有益的,畢竟你發不發現它,它都在哪裡,但是如果提早的發現就給了研究疫苗提供了時間,而疫苗的誕生顯然在人類對抗病毒時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曾經席捲全球帶走了無數人生命的天花病毒,在當下有疫苗的前提下,它們已經被人類徹底消滅。
病毒的天敵?
在自然界中,萬物相生相剋,病毒也不例外。雖然目前沒有發現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但是自然界中卻存在能夠殺死病毒的存在,這就像獅子殺死鬣狗,不一定要吃掉,是一個道理。那麼,病毒的天敵有哪些呢?
01 紫外線和高溫
病毒固然強悍,但它也有自己的弱點,大多數的病毒超過50℃的環境下幾十分鐘內就會失去活性,比如新冠狀病毒在56℃的環境下30分鐘就可以滅火。除了高溫外,紫外線也是能夠殺死病毒的,尤其是uv-C波紫外線,它的波長在250nm左右,是一種廣譜性的滅病毒和細菌的紫外線,因為它會直接破壞病毒內的DNA。
02 機體的免疫系統
病毒往往在進入機體後會偽裝成蛋白質,騙過機體的「識別系統」成功的入侵,在機體被病毒入侵後,它們會迅速的通過複製來繁殖,而此時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機體本身的免疫系統了。就拿我們常見的流感病毒來說吧,當流感病毒進入體內開始繁殖後,我們的免疫系統先是會用流鼻涕和打噴嚏的方式讓病毒儘可能的脫離我們的身體。之後,在身體內部的病毒還需要進一步的應對,此時免疫系統會分泌大量的帶有穿孔素的免疫細胞與病毒作戰,在第一輪的較量中,如果免疫細胞勝利,那麼病毒就會消失,如果只是滅殺了一部分,免疫系統會再次調動白細胞讓體溫升高來對付病毒,體溫升高後,病毒的活性減弱,複製能力下降。之後,免疫系統會放出T、B兩種細胞,這是兩種具有極強殺傷力的細胞,會大量的殺死病毒。
最後,這些細胞會有一部分成為記憶細胞,那一次這種病毒再想入侵就不會騙過免疫系統了。
總結
病毒雖然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和繁殖能力,但是在沒有宿主的情況下,它們只能存活很短的時間。而且雖然沒有主要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但是機體本身的免疫系統是能夠殺死大量的病毒的。當然,對於一些從來沒有入侵過機體的病毒,它們很容易通過偽裝進入機體,所以,那些未知的病毒才是最具殺傷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