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真的超越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嗎?以病毒為食科學家首次發現

2020-10-06 科普乎

在我們的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都在一個完整的生物鏈當中相互的關聯,彼此物競天擇或者互惠互利。就連我們人類也逃不出這個天然的法則,因為自然法則伴隨著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過程。

但是病毒這種是生物非生物的的物種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認為它好像完全獨立在生物圈之外,它似乎不在食物鏈當中,但是卻感染蠶食著生物圈中的生物,科學家們以往並沒有找到任何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這看上去非常不符合常理,要知道我們人類有時候也無能為力,比如面對病毒,多數時候我們真的拿它沒辦法!

但是病毒卻沒有任何天敵,這太不可思議了,所以生物學家一直在尋找吞噬病毒的生物,最近終於有了突破,生物學家們終於在海洋找到了兩種原生物體,並且找到他們吞噬病毒的證據。

科學家在大洋表面找到了噬食病毒的浮遊生物

病毒是我們已知的最小的生物,並且它無處不在,在我們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都被病毒感染過。據生物學家估算,病毒在地球上的數量大約是10的31次方,比宇宙中的恆星總數還要多,總重量有250億人的體重總和。

想要龐大複雜的生物圈中找到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並不容易,生物學家們最終選擇了海洋中漂浮的浮遊生物。

在美國的緬因州和地中海裡,研究人員分別採集了1698種原生生物樣本,並對這些樣本進行DNA序列分析,其中檢測結果顯示51%緬因州和35%地中海的海水中原生生物體內都存在病毒DNA。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皮膽蟲和一種聚胞動物這兩種原生生物樣本中,發現每一個個體體內都含有病毒DNA。

雖然有一些原生生物可能以細菌為食,而噬菌體則會寄生在細菌中。病毒從而這樣成為了這些原生生物的晚餐。

噬菌體

但是隨後發現皮膽蟲體內擁有非常多的病毒DNA,但是卻很少有細菌的DNA,並且皮膽蟲的進食器官並不足以吞噬細菌,但是吃下微小的病毒綽綽有餘,加上之前的研究,我們現在終於有證據表明吞噬病毒的生物確實存在。

這個發現填補了生態圈的空缺,也證明了病毒並沒有獨立於生物圈之外。自然還是按照其制定的法則運行著,連最簡單的病毒都逃脫不,對此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喜歡就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病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怎麼分呢,1886年,德國的生物學家海克爾提出了一個三界學說,把生物分成三界: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隨著人類的認知不斷擴充,這樣的分類法逐漸不夠用了。那麼,病毒是哪一界的呢?不管是三界還是五界,病毒都不在裡面。它就像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一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為病毒,確實不好分。
  • 科學家發現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 使其進入經典食物鏈
    我們都知道,海洋中存在藻類—原生生物—魚類的經典食物鏈,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經典食物鏈之外,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 我們都知道,海洋中存在「藻類—原生生物—魚類」的經典食物鏈,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經典食物鏈之外,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從而讓病毒進入了經典食物鏈。據媒體報導,在美國緬因州的海灣和地中海裡,研究人員共採集了1698個原生生物樣本,並對這些樣本進行了DNA序列分析。
  • 以病毒為食:這個首次發現的現象,終於填上了生態圈的空缺
    病毒體型微小,但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無處不在。據研究估算,世界上病毒的數目大約是1031,比宇宙中的恆星總數還要多1億倍,總重量則與250億人的體重相當。幾乎所有的物種,都會被病毒感染。但有趣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從未找到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食物鏈之外,只顧感染並蠶食生物,而不會被生物當成食物。
  • 人類或首次發現以病毒為食的微生物
    發現大量的病毒DNA與兩種不同的原生生物有關,分別是choanozoans和picozoans。儘管這些單細胞生物中有一些並沒有緊密的親緣關係,但在這兩個類群的許多成員身上都出現了相同的DNA序列。這些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是第一個被證實以病毒為食的生物。
  • 以病毒為食:這個首次發現的現象 終於填補了食物鏈的空缺
    來源:環球科學圖片來源:pixabay科學家在大洋表面找到了噬食病毒的浮遊生物。這項「改寫生物書」的發現,或許能為海洋生態研究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式。但有趣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從未找到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食物鏈之外,只顧感染並蠶食生物,而不會被生物當成食物。這看上去不合常理。因此,生物學家一直在尋找噬食病毒的生物。就在最近,他們終於在兩類原生生物的體內,找到了它們食用病毒的證據。
  •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孫悟空說了一句話:「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得長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壽與天齊,至於為何還會被寫入生死簿,暫且不表,本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中的「三界」是什麼。道教認為在「三界」和「五行」範圍之外可以超脫生死,達到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境界。
  • 人類或首次發現以病毒為食的微生物
    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是第一個被證實以病毒為食的生物。科學家們從緬因州灣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海岸附近的地中海的表層海水中撈出了這些被稱為原生生物的生物。「這些病毒能夠感染我們發現的所有生物體,這是非常、非常不可能的。」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之後,Brown和她的同事們得出結論,原生生物很可能把這些病毒當作食物吃掉了,而不是偶然吸收了它們的DNA或者被它們感染。他們的發現在線發表在9月24日的《微生物學前沿》雜誌上。
  • 科學家找到了噬食病毒的生物
    據研究估算,世界上病毒的數目大約是1031,比宇宙中的恆星總數還要多1億倍,總重量則與250億人的體重相當。幾乎所有的物種,都會被病毒感染。但有趣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從未找到一種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食物鏈之外,只顧感染並蠶食生物,而不會被生物當成食物。這看上去不合常理。因此,生物學家一直在尋找噬食病毒的生物。
  • 它們以病毒為食?居然改寫了海洋食物鏈
    它們以病毒為食?,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從而讓病毒進入了經典食物鏈。>這在業內被譽為是「改寫海洋食物鏈」的發現。那麼,什麼樣的生物以病毒為食,科學家是如何發現的,病毒為什麼對它們沒有傷害呢?
  • 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
    > 此前只被發現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
  •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海水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
    來源網易號:全球每日趣聞據英國《每日郵報》當地時間10月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們首次在海灘水樣本中發現了「可檢測到的」新冠病毒。雖然沒有證據表明病毒可以通過湖泊或海灘水傳播,但它可能包含病毒如何在整個社區傳播的線索。
  • 《中國科技網》病毒中首次發現朊病毒 我科學家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
    《中國科技網》 2019年1月23日  記者22日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許曉東副教授團隊通過對杆狀病毒表達因子LEF-10多年研究,確定其為一個病毒編碼的朊病毒,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帶來曙光,其相關科研成果以《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為題,於1月21日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
  • 食腐動物為什麼吃完腐肉後安然無恙?它們真的不怕細菌病毒嗎?
    大自然真的是一位神奇的造物主,他除了創造出我們人類之外,還創造除了千奇百怪的各種各樣的動物,這些動物們為了能活下去都找到了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 病毒是生命嗎?也許不該這麼問
    哲學教授Carol Cleland出版過幾本關於自然和生命起源的書籍,她就認為,生命可能不是「自然類」,這意味著生命的意義是由人定義的,而不是獨立於人類判定之外的。這就像是不將蝙蝠與哺乳動物歸為一類,而將它們與鳥類歸為一類,只因它們都有飛行能力。
  • 三界主宰是玉皇大帝,三界之外是不是歸鴻鈞老祖管?
    也就是說三界中地位最高的神仙就是玉皇大帝,但是書中又說「不在三界之內,跳出五行之外」,也就是說在三界之外還有神仙,但是他們不歸玉皇大帝掌管,那麼三界之外的神仙又是歸誰管呢?很多讀者說是鴻鈞老祖,因此玉皇大帝乃是鴻鈞老祖的門徒。
  • 敢吃病毒的生物你見過嗎?科學家:它們將改寫海洋食物鏈
    科學家通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發現海洋裡普遍存在「海藻-原生生物-魚類」這樣的食物鏈。這條食物鏈雖然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它濃縮了複雜食物鏈的精華。但如果你有仔細思考的話,就會發現病毒被排除在該食物鏈之外,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沒有哪種生物膽敢以病毒為食。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自然界還真的存在以病毒為食的生物。
  • 敢吃病毒的生物你見過嗎?科學家:它們將改寫海洋食物鏈
    但如果你有仔細思考的話,就會發現病毒被排除在該食物鏈之外,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沒有哪種生物膽敢以病毒為食。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自然界還真的存在以病毒為食的生物。根據外媒報導,近期《微生物學前沿》期刊上出現了一篇微生物領域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美國一個微生物研究團隊在美國緬因州的海灣地區進行樣本採集工作。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重點弱點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弱點-----水。他們說:"只是普通的常溫水,不過開水的效果更好。"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怎麼是水呢,中國科學家辛辛苦苦研究10個月了,俄羅斯一句水,而且是普通水。下面我們看看究竟。俄羅斯研究結果是,室溫水二十四小時以內可以殺死百分之九十的新冠病毒顆粒。
  • 生態系統失衡,病毒出現更頻繁?科學家:亞馬遜是病毒庫
    作者:文/虞子期在如今全球爆發病毒的時候,不少人也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消息,那就是隨著氣候的變化,未來我們可能面臨更多病毒的影響,因為科學家們在冰川之中或者永久凍土之中發現了許多我們人類都未知的病毒,而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這些病毒似乎隨著「冰融化」加劇而不斷的釋放出來,所以這就成為了一個令人比較擔心的問題。
  • 食屍鬼傳說,與跨越300年的朊病毒
    若吾愛葬於地下,則不免為地底蟲蟻所食,若吾愛曝於高臺,則恐為蠅蛆所噬,不如落入親友腹中,以示其愛重,慰其憂思。所有的臨床表現都是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加上該病在當地的廣泛流行,很容易讓人想到是否是微生物作祟,但很遺憾,在患者身上並未查找到致病性的細菌或者病毒,對患者進行屍檢,也沒有檢查到腦部的炎性病變。那麼是否是當地的飲食有問題呢,他仔細檢測了當地的土壤和水源,仍然一無所獲。 難道真的是某種人類無法理解的力量導致的嗎?蓋杜謝克無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