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在太空中打掃廁所並不比在地球上打掃廁所有趣,但它能帶來更多有趣的驚喜。舉個例子: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ISS)的廁所裡發現了四種從未見過的耐抗生素細菌。
在11月23日發表在《BMC微生物學》(BMC Micro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加利福尼亞州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團隊分析了2015年從國際空間站收集的幾個細菌樣本。其中包括來自廁所廢物和衛生隔間的四個細菌樣品。在這四個太空廁所的樣本中,加上一個從抗阻訓練運動設備的腳踏板上採集的樣本,研究人員發現了五種以前未知的腸桿菌菌株——一種對抗生素具有高耐藥性的細菌,這種細菌經常感染免疫系統受損的醫院病人。
「為了弄清楚國際空間站上存在的是哪種細菌,我們使用了各種方法來詳細描述它們的基因組,」該研究的合著者、噴氣推進實驗室生物技術和行星保護小組的高級研究科學家卡斯圖裡·文卡特斯瓦蘭(Kasthuri Venkateswaran)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發現,5種國際空間站腸桿菌菌株的基因組在基因上與地球上新發現的3種菌株最為相似。」
研究小組將新發現的國際空間站細菌的DNA與此前在地球上收集到的1200多種腸桿菌菌株的DNA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國際空間站新發現的菌株最類似於bugandensis腸桿菌,這種細菌最近在地球上的三家醫院(非洲、華盛頓州和科羅拉多州)被發現,它們顯示出了可以在人類中引發疾病和抵抗多種抗生素的能力。
研究人員說,雖然國際空間站上新發現的腸桿菌菌株包含了100多個此前與毒性、疾病和抗生素耐藥性有關的基因,但這些細菌目前對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沒有威脅。
同樣來自噴氣推進實驗室生物技術和行星保護小組的首席研究作者尼廷·辛格(Nitin Singh)在聲明中表示:「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在國際空間站上發現的菌株沒有毒性,這意味著它們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積極威脅,但(仍)需要受到監測。」
通過計算機分析,研究人員預測,這些新發現的太空細菌菌株有79%的可能進化成致病細菌,有可能會使未來執行任務的太空人生病。然而,科學家們只有在太空中的活體中研究這種細菌,他們才可以完全了解這種細菌。太空中的生命是奇怪的,即使是微生物也不例外。獨特的環境條件(包括微重力、輻射以及和人類持續的相處)可能會對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產生重大影響。研究人員說,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這些影響到底是什麼。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