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房行走 走進南大人的書房
我的三個書房 | 周嘉昕
對於一位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來說,書房是工作乃至整個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我很幸運自己有三個書房。在這裡,我與整個世界相遇了。
學者介紹
周嘉昕,男,1982年生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荷蘭國際社會史研究所訪問學者(2015-2016),並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江蘇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出版著作5部,參編著作4部,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周嘉昕教授的書房名為「嘉業齋」
第一個書房是我將自己在南大和園陋室的客廳「霸佔」下來,改造而成的。為此,我的妻子還曾戲稱:感覺我們一家好像都住在我的「studio」裡,缺少了一點點家的溫馨。隨著家中小妹妹的到來,我的這個書房開始逐漸為各種各樣的童書和玩具所「蠶食」、佔據。我也一點點地繳械投降,把那些最常用的圖書資料轉移到了哲學樓的工作室,把這裡無可奈何地當作了自己的書庫。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意外的驚喜,當小傢伙兒突然有一天咿咿呀呀對我嚷著「馬克思」的時候。我想這裡如果能夠成為他們文明精神、野蠻體魄的地方,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被童書和玩具「蠶食」的書房
咿咿呀呀嚷著「馬克思」「的小傢伙
第二個書房是自己在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工作室。非常感謝學校和院系的發展,現在哲學系每一位年輕老師都有了自己獨立的工作室。只不過,院系所配發的書架早已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安置圖書資料的需要。為了節省空間,我在這個書房裡塞進了各種各樣的架子,甚至是工廠倉庫用的置物架。儘管看起來不那麼美觀,甚至會因此被同事嘲笑自己的審美,但是這一切卻是那麼的趁手。輕輕移步,即可遍覽學術春秋。稍稍挪動,便能滿足思想饕餮。此外,令我頗感自豪的是:機緣巧合,系樓裡掛著歷代哲人的肖像,在我這第二個書房的門口,恰恰就是卡爾·馬克思。歡迎大家「按圖索驥」,到我的工作室來做客。
周嘉昕教授在南京大學哲學樓的工作室
周嘉昕教授在南京大學哲學樓的工作室
第三個書房是南京大學圖書館所提供的「數字書房」。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拓展和細化,經常需要查閱各種各樣的文獻資料,不僅有圖書,有期刊,還有大量的文獻檔案。非常感謝圖書館所提供的大量資料庫,使得今天查閱這些文獻資料變得越來越簡單!幾年前在IISG做訪問研究時,曾經專門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掃描《德法年鑑》1844年原版的全文,並為此竊竊自喜。然而,這個寒假封閉在家,卻利用圖書館電子資料庫,直接下載到了同一版本的電子文獻。這又是怎樣的一種驚喜!今天,我開始憧憬這樣一個書房:陽光灑滿室內,一部電腦、一臺印表機、一杯清茶、一把舒適的椅子。
個人藏書(從左至右)
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卡爾·馬克思1818—2018:生平、著作、時代》紀念畫冊、愛琳娜·馬克思編輯的《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和《帕麥斯頓勳爵》英文版初版、阿多拉茨基主編《馬克思生平事業年表》1971年再版
周嘉昕教授推薦書單
1. 馬克思:《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馬克思的壯麗人生——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9年版)
5. 以賽亞·柏林:《馬克思傳》(譯林出版社2019年版)
6. 阿爾伯特·赫希曼:《欲望與利益:資本主義勝利之前的政治爭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7. 羅納德·米克:《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
(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8. 孫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9. 張一兵:《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張亮、周嘉昕、孫樂強:《理解馬克思——卡爾·馬克思的生平與核心著作導讀》(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策劃 | 程章燦
統籌 | 史梅
執行 | 翟曉娟
編輯 |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