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此次疫情改變了很多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很多以線下購物為主的用戶,開始在家裡通過線上渠道來購買生活必需品,包括生鮮等。這個變化使得線上購物需求加速增長,商流的增長帶動了物流業務量的持續上升,給即時配送行業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在11月21日的2020(第十八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期間(以下簡稱年會),美團配送首席戰略官洪鍇對經濟觀察網如此表示。年會期間,他也發表了「新基建、新生態和新格局」的主題演講。
據經濟觀察網了解,此次年會,共有中國外運、順豐集團、京東物流、蘇寧物流等500多家物流及相關企業參加。年會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聯合主辦。
對於疫情後即時配送行業的發展空間,洪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從供給端看,即時配送提升了本地商家的服務半徑,擴大了本地覆蓋人群的範圍,能夠為其現有業務提供增量。同時,本地商家數位化意願加強,線上營銷訴求也進一步提升,且數位化有利於優化經營管理效率;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加速了消費者線上化進程,中青年消費群體成為消費的主力,習慣於「想要即達」的消費行為,即時配送服務則提供了更高的品質保障。
在演講中,洪鍇介紹了美團的4種運力網絡模式——一是最基本的巡遊模式,2020年夏天,這種模式每天可以支持四千萬的訂單量;二是星系模式,即騎手採用駐店方式服務客戶,客戶包括零售商、大型餐飲企業和品牌企業等,客戶數量每年增長的非常快;三是前置小倉+配送的「倉配一體模式」,包括美團買菜、跟屈臣氏的合作等,每天近十萬訂單量通過這種方式配送出去;四是配送+智能末端的「智能末端模式」,其中的重點是智能取餐櫃。目前在特別繁忙的寫字樓裡,60%的餐飲定單都是通過入櫃方式配送出去的。
與此同時,洪鍇表示,配送行業仍在快速變化中。
洪鍇表示,當前,消費者變化非常明顯,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其次,配送行業已經不僅僅送傳統的餐,而是越來越多的向非餐類品類拓展,包括日常用品等。非用餐時間段的定單量,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也急速上升。
對於美團配送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演講中,洪鍇表示,未來可能會跟更多的產業生態夥伴攜手良性發展。美團配送目前逐漸往產業兩端拓展合作,包括金融、傳統物流、充換電設備等合作夥伴。未來幾年內,這樣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和顯著。
洪鍇同時在演講中表示,美團配送的配送品類現在拓展的越來越多。不僅僅是餐飲,基本上大家可以想到的東西美團配送現在都能通過半小時或者一小時送到消費者手上。下一代消費者也已經逐漸在養成使用即時配送的習慣。比如剛剛過去的七夕,鮮花訂單差不多同比增長了170%。
會議期間,洪鍇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今年,美團配送開放戰略再升級,使得配送網絡覆蓋的品類範圍更廣、也更高效。舉例來講,4月8號華為發布了P40手機,一般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下單後,最快也要一天後收到商品。而華為在美團外賣上線後,北京一位消費者當天下單,28分鐘後她就拿到了新款手機。生態產業鏈的協同,也將會更好地幫助解決商家的配送痛點,推動商流生態中物流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