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抗已經開始,由於傳統的諜報手段已不能滿足現實要求,所以蘇聯方面最另西方忌憚的彈道飛彈,潛艇,轟炸機,核武器等重點國防計劃漸漸淡出西方的視野,為獲取蘇聯方面的最新國防計劃,美軍必須採取一種新的情報搜集手段,於是新型高空偵察機的研製工作提上日程。
進入噴氣時代之後,飛機的飛行高度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從原來的幾千米升限提至上萬米,甚至能達到兩萬米以上,而普通防空炮的有效射程也就在幾千米至一萬米之間,最高不會超過兩萬米,因此每個國家的高空區域防空任務基本都由高空截擊機來完成。
為了獲取第一手的情報,美軍必須躲過被偵查國家的高空攔截機,藉此,美國歷史上的一代名機——U-2高空偵察記應運而生。
U-2偵察機,外號「蛟龍夫人」,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空軍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高空偵察機,能夠全天候的在高空執行偵察任務,在和平時期、危機、小規模衝突和戰爭中為決策者提供重要情報。
U-2的研製時間比較早,進度也很快,1954年開始批准研發,次年第一架原型機就開始試飛,第三年首批4架U-2進入空軍服役,並在同年開始執行偵察任務。雖服役至今已有60年之久,但奈何自身能力強大,可替代品不多,期間也有很多衍生型號,所以U-2至今仍廣泛活躍於前線。
U-2在氣動布局上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隱身的觀念, 且主要執行高空偵查任務,並不追求高速,因此屬於比較傳統正常的那種,採用了全金屬懸臂中單翼,機身比較細長,為圓截面全金屬半硬殼薄規格蒙皮結構,後機身兩側有液壓操縱阻力板。
雖說U-2在外觀上比較普通,但因其機身比較細長,且飛行高度很高,速度也比較慢,在雲間穿梭,如蛟龍戲海,身姿輕盈從容,因此獲「蛟龍夫人」的美譽。
能獲得如此美譽絕非浪得虛名,自身過硬的本領是其驕傲的資本,她身懷兩大絕技:飛行高度和超級電子偵查裝備。
U-2的實用升限是24000左右,而最大巡航升限竟達到驚人的27430米,這絕對是一讓人嘆為觀止的高度,因為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飛機能達到這個高度,這已經深入大氣層中的平流層,接近了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臭氧層,這已經達到人類生命承受的極限。
而為了對抗這種極限高度,U-2飛行員都要進行特殊選拔,美國還為此專門研製了2萬米高空的荷壓服,類似於太空衣,用於維持生命體徵。
憑藉著絕對的高度優勢,服役初期的U-2可以大搖大擺的進入蘇聯領空,長驅直入,然後閒心漫步的進行各種偵察活動,順便欣賞著機腹下面狂吼亂嚎的蘇聯飛機,等任務完成之後,再姿態高傲的慢慢離開,真不愧是一位高貴的「夫人」,臨危不懼,從容鎮定。
U-2的另一項絕技就是其高超的偵查手段,上面裝有高解析度攝影組合系統,能在4小時內、在15000米高空,拍下寬200千米、長4300千米範圍內地面景物的清晰圖像,並衝印出4000張照片用於情報分析。那圖像到底有多清晰呢?在18000米的高空,地面人員的活動可以清晰地顯示出來。上面還可以安裝合成孔徑雷達,穿透遮障偵察淺層的地下設施。此外,還可以安裝全景攝影、多光譜分析儀,以及能接收雷達信號、通信信號的電子偵察設備等。
這可真是厲害了,就好像現在的偵察衛星一樣,將地面的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真乃「天空之眼」。
U-2在最初幾年憑藉著技冠全球的兩大絕技,風頭一時無兩,它是整個美國的驕傲,地球就是美國的後花園,想去哪就去哪,全世界都處於其偵視之下,而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對其無可奈何,包括美國的死對頭蘇聯。
淹死的都是會水的,嚇死的都是膽大的,盲目的自大早晚會自掘墳墓,而美國就因此而付出了代價,U-2成了可憐的犧牲品。
雖說當時沒有任何一型飛機可以奈何的了U-2,但不代表它就可以肆意在別國領空橫行無阻,最起碼蘇聯絕對不會聽之任之,U-2也有自己的命中剋星,那就是防空飛彈。
雖說防空飛彈在當時作為國家的高級機密,其研製進展及參數不為外界所知,但這不代表它就對U-2無可無奈何。
1960年5月1日,美國CIA所屬的U-2偵察機在對蘇聯進行例行偵查時,被蘇聯薩姆-2地對空飛彈進行了迎擊,U-2被擊落,飛行員加裡-鮑爾斯在逃生時也被蘇聯所俘虜。
自此,U-2不可被擊落的神話被打破,其神秘的面紗也在一瞬間被徹底撕開。
關於這架飛機被擊落還產生出一系列謠傳,最有名的是因為這架飛機被蘇聯的特工在儀錶盤上做了手腳,飛行的高度未達到2.5萬米,但儀錶盤卻顯示達到飛行的高度已達2.5萬米,最終被蘇聯的薩姆-2防空飛彈擊落。
不管是什麼原因被擊落,但事實已既定,而自首次被擊落以後,前後又陸續有多架U-2被擊落。其中,我國擊落次數當屬最多,前後共五架,這對當時的美國和臺灣當局產生了巨大威懾,使其再也不敢對我領空進行肆意偵查。
至此,U-2也徹底被從神壇上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