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球氣候變化智庫論壇「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最新進展」舉行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下稱「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辦的「第七屆全球氣候變化智庫論壇—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最新進展」在COP25「中國角」召開。 夏賓 攝

中新網馬德裡12月12日電(夏賓)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12月2日至13日在馬德裡舉行。期間,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下稱「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辦的「第七屆全球氣候變化智庫論壇—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最新進展」在COP25「中國角」召開。

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致辭中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理念逐漸融入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趙英民表示,氣候變化不僅是自然學科的重要領域,也與經濟學的研究密切相關。一方面,全球氣候變化會給世界各國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災難;另一方面,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實現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並成為經濟新的增長動力。在氣候變化問題日益急迫的當下,氣候變化的經濟帳應該怎麼算是社會公眾和決策者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歐盟氣候行動司前司長Jos Delbek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Nicholas Stern、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氣候變化與能源經濟學主任Antonio Soria、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管理學院教授Robert Stavins、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分別就「氣候經濟學與歐盟能源轉型」「緊迫性、規模性與變化的經濟學」「應對氣候變化的本質」「全球脫碳路徑:應急戰略的基礎要素」「碳稅與碳交易政策措施的比較研究」「經濟增長的新邏輯」發表主旨演講。

帝國理工學院教授Jim Skea、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美國環保協會高級副主席Nathaniel Keohane、中國科學院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等專家學者分別就「氣候變化問題的經濟帳應該怎麼算」「低碳發展如何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討論和交流。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徐華清主持論壇。(完)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4-16日,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暨202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承辦,以「氣候變化與後疫情時代的綠色復甦」為主題,共來自6大洲、13個國家、47所國內外高校的220餘名師生參加。
  • 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呂婷 李華山)11月14-16日,第二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暨202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埃斯皮諾薩,聯盟聯合主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米努切沙菲克,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聯合主席、聯盟學術委員會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黨委副書記過勇等嘉賓出席論壇。
  • 管理全球共同體:氣候變化經濟學
    早期的著作研究了「資源的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所有物質流量都是不變的(即在這種狀態中,人口、排放、濃度和氣候變化都維持在其穩定狀態上),雖然由於節約資源的技術在改變,真實收入可以增加。隨後這項研究著重分析了在資源穩定狀態時的最優控制戰略。一種氣候變化經濟學的完全分析應該認識到,在氣候和經濟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反應中,存在著極長期的滯後。
  • ...國際沙漠論壇諮委會會議在京舉行 聚焦治沙生態價值應對氣候變化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來自聯合國有關組織、中國外交界、企業界、金融界、科技界的代表就第八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主題、分論壇議題和會議方案進行研討。會議認為,應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將第六屆、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賀信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更高水平辦好第八屆論壇,聚焦治沙生態價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向「一帶一路」沿線推廣中國治沙經驗,推動全球沙漠生態價值創造與減貧、荒漠化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與低碳減排等國際合作。
  • 環境經濟學者談諾獎冷門:氣候變化經濟學為何能獲獎
    201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其中一半獎金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以表彰諾德豪斯將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相結合。氣候變化經濟學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算冷門嗎?氣候變化經濟學是什麼?為什麼本屆諾獎頒發給威廉·諾德豪斯?
  • 氣候變化經濟學:諾貝爾獎來得恰逢其時
    氣候變化經濟學:諾貝爾獎來得恰逢其時   這一經濟學界的至高榮譽,首次被授予了一個充滿爭議和不確定性、伴隨著大國間的政治博弈而不斷成長起來的經濟學分支——氣候變化經濟學。  作為中西部化石能源利益代表的共和黨,其在美國氣候政策上的保守並非一朝一夕。即便如此,當2017年6月1日川普宣布美國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氣候協定》時,還是引起了美國政界、知識界乃至普通民眾的憤怒。  川普的理由,與16年前小布希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時的理由相似。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 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 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氣候變化經濟學的貢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謝林在擔任美國經濟學聯合會會長期間,所做的會長講演的主題即為《全球變暖的若干經濟學問題》(Schelling,1992)。謝林對溫室效應成因、氣候變化不確定性、氣候變化的經濟後果、降低碳排放的全球治理手段等方面的分析,成為氣候變化經濟學文獻的重要組成。
  •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今年綠皮書的年度主題聚焦氣候變化風險。《氣候變化綠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的專家聯手國內氣候變化研究學一線學者聯合編撰、匯集國內外氣候變化最新科學進展、政策、應用實踐等的權威性年度出版物。主報告專門就全球氣候風險的概念認知、發生機理、影響範圍以及中國防範策略進行全面闡述;專題評價篇、國際篇、國內篇以及專論篇,分別就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氣候變化專題研究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附錄收錄2018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能源及碳排放數據,以及全球和中國氣候災害的相關統計數據,並增加了「一帶一路」區域氣候災害數據供讀者參考。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 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 提升氣候行動力要正確認識氣候風險,統籌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減排承諾■ 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
  • 中國「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
    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12月2日至13日在馬德裡舉行。大會期間,中國「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主題邊會在氣候大會的中國角召開。該邊會由科技部社發司和21世紀中心聯合主辦。主辦方供圖中新網馬德裡12月11日電 (夏賓)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12月2日至13日在馬德裡舉行。大會期間,中國「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主題邊會在氣候大會的中國角召開。該邊會由科技部社發司和21世紀中心聯合主辦。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19》指出,氣候變化,相關的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乾旱等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發,以及氣候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等環境風險日益突出並將繼續發展,未來氣候將持續變暖並可能造成全球風險加劇,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改變,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 徐冠華: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對策
    全球變化指的是什麼?當前的人類會走向何方?如何面對當前全球變化給人類帶來的挑戰?4月20日,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徐冠華院士在西安向陝西省第十九屆「科技之春」宣傳月領導幹部科技報告會的聽眾做了一場《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對策》的科技報告。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李志青:全球氣候變化的幾個經濟學常識
    「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以下是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教授的文章《全球氣候變化的幾個經濟學常識》。
  • 疫情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意外影響?專家估算:一季度全球二氧化碳...
    9月6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戰略合作的第四屆太和文明論壇在線上拉開帷幕。自2017年首屆論壇召開後,每一屆太和文明論壇都是四海賓朋齊聚之地,多方思想碰撞之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將本屆論壇的與會嘉賓分隔在了屏幕兩頭,但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仍舊圍繞全球治理的熱門話題展開了熱烈的探討。9月12晚,在本屆論壇的青年對話分論壇上,圍繞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外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觀點。
  • 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邀您探討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
    2020浦江創新論壇 – 未來(科學)論壇 氣候變化研究中的創新、共治與合作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場疫情讓碳排放量短暫下降,這是否會成為遏制全球變暖的一個轉折點?在全球為抗擊疫情開展合作的氛圍下,各國是否能開啟合作預防氣候變化災難的新時代?或是目前的轉機僅是曇花一現,各國在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下,可能轉向廉價的化石燃料,繼而引起排放的猛增,加速全球變暖? 關於氣候變化的話題大家並不陌生。
  • 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
    生態環境部21日消息,2019年10月21日,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分論壇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主持分論壇會議,致辭並作會議總結。他指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自2013年第二屆中太論壇正式啟動環保合作以來,通過邀請來華參加環保培訓等方式,幫助太平洋島國提高自身環境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年底前,中國還將舉辦兩期氣候變化培訓班,生態環境部歡迎太平洋島國有關官員和專家來華參加。
  •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舉行學術會議並發表重要聲明
    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 9月16至17日,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GAUC)舉行公開活動和學術會議。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大臣、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26)第26屆締約方會議主席阿洛克·夏爾馬,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為本次會議致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第26次締約方會議之友」斯特恩勳爵主持活動,聯盟9所成員學校的十幾位專家學者在本次會議上發言。
  • 拜登請克裡出山助美恢復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全球領導地位
    氣候變化問題特使是一個以外交政策為重點的職位,該職位的人選也將成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一員。拜登團隊認為,克裡與世界各國領導人熟悉,可能有利於定於未來數月舉行的全球氣候談判的前景。
  •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將於2021年11月舉行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將於2021年11月舉行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徽。中新社柏林5月28日消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28日宣布,原定於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此前因新冠疫情宣布延期後,現已定於2021年11月1-12日舉行。COP26即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位於德國波恩的公約秘書處當天公布了上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