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當地時間早8:30,周鵬從纜車站出發,一個半小時到達路線起點,三個半小時單人(solo)完攀南針峰北壁的馬洛裡線路(Mallory Route),線路高差1500米,並安全返回。
因為山在那裡
「
「因為山在那裡!」——1924年,
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George Mallory)回答《紐約時報》「你為什麼要攀登
珠峰」時的一句話,至今仍激勵著無數的登山者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喬治·馬洛裡或許是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他的失蹤,書寫了登山史上一段悲歌。而他留給後來登山者們的,不僅是珠峰的探索,還有現代登山運動發源地
阿爾卑斯勃朗峰山域的開拓。
從霞慕尼往南望去,除了白雪皚皚的勃朗峰,還有一連排直插雲端的尖峰,aiguille是法語中「針」的意思,於是這片群峰被稱為霞慕尼群針峰(Aiguilles de Chamonix)。
對一個現代登山者而言,攀爬這樣陡峭的針峰遠比勃朗峰簡單路線更有吸引力。
美國登山者Mark Twight(《極限登山》作者)和英國的Andy Parkin就曾因開闢其中的Aiguille des Pelerins北壁的新路線獲1992年金
冰鎬獎提名。
1955年,一條纜車連通了霞慕尼小鎮和南針峰頂;從海拔1000米直達3800米,它至今依然保持著海拔提升的紀錄。離勃朗峰最近的南針峰(Aiguille du Midi)是這片群針峰中最高也最著名的一座。
從纜車中間換乘站向上眺望,一公裡寬的南針峰北壁上,並列著幾條Spur(山壁上的巖柱或支脊,比較形象的俗稱叫「山鼻子」)和Couloir(溝槽)。其中喬治·馬洛裡(George Mallory)和哈羅德·波特(Harold Potter)在1919年開闢的一條路線,是南針峰北壁最早期的線路之一,難度定級AD+(即「有相當難度」,同級別的有
馬特洪峰東北山脊常規路線)。
向傳奇致敬
阿爾卑斯山域今年較往年乾燥,降水量少使得大喬拉斯北壁的攀登條件一直不理想,在偵查和尋找其攀登可能性的往返中,幾次乘坐纜車使得周鵬可以仔細觀察南針峰北壁,並在北壁西側發現了這條馬洛裡線路(Mallory Route)。
儘管從大學時代就開始接觸登山,並成功開闢
么妹峰、小
貢嘎、嘉子、勒多曼因等多條新線路,但周鵬卻從沒有真正意義上嘗試過單人獨攀(solo)中高海拔技術型
山峰。
處女座的他,對於攀登一向有著嚴謹的態度,每一次攀登前都希望可以做到計劃周全,並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範圍內。在纜車上,馬洛裡線路90%的狀況都可以觀察到,其AD+的定級也完全在他的能力範圍內;而阿爾卑斯山域更有著完善的
高山救援系統,危急時刻還可呼叫直升機擺脫困境;經過細緻地規劃,周鵬決定以單人獨攀的方式嘗試這條線路。
10月20日是這一輪好天氣周期的最後一天,之後高海拔會有比較強的降雪,隨後狀況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就是一個未知數。
早上6點40起床,在纜車站買了早餐,因為現在是淡季,排隊等候的人並不多,所以他很容易就搭乘上頭班纜車。8點半,從中間纜車站下纜車,走過破碎的冰砌接近線路。
雖然是solo獨攀,周鵬還是穿上安全帶,掛上一套巖塞、一根冰錐、幾條扁帶、幾把鎖,以及包裡攜帶一條30米長的6mm輔繩。「穿上安全帶,攀爬巖石的時候,可以把冰鎬掛在安全帶上;如果感到不行還可以倒攀;難度大的話,就用輔繩下降一點。」
沿著雪槽往上,起步有一段非常薄的冰,隨時可能會垮掉。周鵬沿著冰的邊緣,一隻冰鎬入冰,一隻冰鎬掛巖石,非常小心地攀爬,因為脫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隨後,進入非常好的硬雪,速度也快了起來。
根據路書描述,看到一塊大石頭以後向右上方攀爬。但是那塊石頭太大了,覆蓋的面積也很大,「我有點迷糊了,到底應該從哪裡往右。結果拐早了,進了一片巖石區。第一段是斜縫,第二段是六七米的寬縫和小煙囪,難度5c的樣子,雖然有的地方很光滑,暴露感很強,但手點腳點很明顯。」
當周鵬通過這片巖石區,站在雪槽的頂端時,往下看去才發現路書中描述的線路,,「左下方的雪槽很明顯,如果沿著雪槽攀爬的話,也就需要十多分鐘;這段巖石我用了1個小時,也就說我大約浪費了四十多分鐘。」
隨後就是線路中的難點部分,但相對他攀爬錯誤的路段,這一段要簡單許多。接著是一段硬雪坡,雪況非常好,可以放開速度攀爬。翻過一段山脊後,雪變得有膝蓋那麼深,速度也慢了下來。「硬殼雪出現了,腳踩上去,或者冰鎬放上去,很大一片都在震動,這是可能會引發雪崩的雪況,被衝下去一點遮擋都沒有,可能直接到山下了。我像貓一樣爬得非常輕,非常小心。」。
這種雪況一直持續到橫切路段。橫切地形很陡峭,大概有55度,雪況依舊沒有改善,必須注意左右腳的腳印不能連在一起,否則切斷雪層容易引發雪崩。
橫切後,雪況如舊,周鵬決定不再按照路書中描述的線路往上, 而是選擇直接攀爬一段硬冰, 「我對自己的
攀冰技術還是比較自信的,雖然小腿累一點,暴露感強一點,但總比在雪層上安全,雪況太恐怖了。硬冰攀登大概六七十米後就到達山脊,這裡距離纜車站冰洞也就30米左右了。」
此時,李爽已在纜車站等待,在周鵬攀登的同時,她不停地乘坐纜車反覆上下觀察和拍攝。這不是她第一次全程「圍觀」周鵬攀登,但與以往在線路下方不同,她的觀察角度第一次從「仰望」換成了自上而下「俯視」。
作為生活及攀登夥伴,李爽和周鵬相處多年,彼此極為了解。自周鵬有了solo的想法,兩個人更是一直在溝通,分析線路、確定線路、選擇時機,以及整條線路攀登的細節。所以,在纜車上,她每次都可以很快找到周鵬。
因為使用通票,多次上下纜車,纜車上的工作人員開始和她攀談起。對纜車工作人員來說,看到有人solo這條線路已經司空見慣,甚至在冬天一些極限
滑雪者還會選擇這條線路滑降。而同車的遊客看到在獨攀的周鵬時,則大多發出「omg……」之類的驚訝與讚嘆。這時,李爽就會微笑地告訴他們:「This is my husband」。
從線路起點出發,3個半小時後,周鵬回到了纜車站。當他整理裝備時,不時有人上前對他表示祝賀。登山者們在南針峰上,經常會收穫傾佩和讚賞的目光。
橙色為路書中線路,紅色為周鵬實際攀登線路
對話周鵬
攀爬錯誤的那段路線,有沒有給你帶來麻煩和風險?
那一部分帶來更強的暴露感,難度也更高了,但總體難度與風險都在我的控制範圍內。
這條線路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從上次降雪到現在有將近十天的好天氣周期,但是3300米以上的積雪完全沒有沉降,風險很大,讓人爬得很焦慮。我想這是最大的困難。
這條路線是否值得向國內登山愛好者推薦?如果自主攀登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經驗基礎?
這條路線值得向國內登山愛好者推薦,高度差足夠大,也有技術路段。
如果自主攀登,體能、技術、心理,單項不一定要很強,但都不能有短板;傳統
攀巖、攀冰以及暴露感強的雪坡行走等技術,必須綜合全面且操作熟練,如果不熟練,就會拖延攀登的速率;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必須具有攀爬的動力。
撰文/陶瓷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