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就在那兒。」周鵬3個半小時SOLO馬洛裡線路

2020-12-04 戶外資料網

10月20日,當地時間早8:30,周鵬從纜車站出發,一個半小時到達路線起點,三個半小時單人(solo)完攀南針峰北壁的馬洛裡線路(Mallory Route),線路高差1500米,並安全返回。


因為山在那裡

「因為山在那裡!」——1924年,

英國登山

家喬治·馬洛裡(George Mallory)回答《紐約時報》「你為什麼要攀登

珠峰

」時的一句話,至今仍激勵著無數的登山者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喬治·馬洛裡或許是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他的失蹤,書寫了登山史上一段悲歌。而他留給後來登山者們的,不僅是珠峰的探索,還有現代登山運動發源地

阿爾卑斯勃朗峰

山域的開拓。



從霞慕尼往南望去,除了白雪皚皚的勃朗峰,還有一連排直插雲端的尖峰,aiguille是法語中「針」的意思,於是這片群峰被稱為霞慕尼群針峰(Aiguilles de Chamonix)。


對一個現代登山者而言,攀爬這樣陡峭的針峰遠比勃朗峰簡單路線更有吸引力。

美國

登山者Mark Twight(《極限登山》作者)和英國的Andy Parkin就曾因開闢其中的Aiguille des Pelerins北壁的新路線獲1992年金

冰鎬

獎提名。



1955年,一條纜車連通了霞慕尼小鎮和南針峰頂;從海拔1000米直達3800米,它至今依然保持著海拔提升的紀錄。離勃朗峰最近的南針峰(Aiguille du Midi)是這片群針峰中最高也最著名的一座。


從纜車中間換乘站向上眺望,一公裡寬的南針峰北壁上,並列著幾條Spur(山壁上的巖柱或支脊,比較形象的俗稱叫「山鼻子」)和Couloir(溝槽)。其中喬治·馬洛裡(George Mallory)和哈羅德·波特(Harold Potter)在1919年開闢的一條路線,是南針峰北壁最早期的線路之一,難度定級AD+(即「有相當難度」,同級別的有

馬特洪峰

東北山脊常規路線)。



向傳奇致敬

阿爾卑斯山域今年較往年乾燥,降水量少使得大喬拉斯北壁的攀登條件一直不理想,在偵查和尋找其攀登可能性的往返中,幾次乘坐纜車使得周鵬可以仔細觀察南針峰北壁,並在北壁西側發現了這條馬洛裡線路(Mallory Route)。


儘管從大學時代就開始接觸登山,並成功開闢

么妹峰

、小

貢嘎

、嘉子、勒多曼因等多條新線路,但周鵬卻從沒有真正意義上嘗試過單人獨攀(solo)中高海拔技術型

山峰


處女座的他,對於攀登一向有著嚴謹的態度,每一次攀登前都希望可以做到計劃周全,並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範圍內。在纜車上,馬洛裡線路90%的狀況都可以觀察到,其AD+的定級也完全在他的能力範圍內;而阿爾卑斯山域更有著完善的

高山

救援系統,危急時刻還可呼叫直升機擺脫困境;經過細緻地規劃,周鵬決定以單人獨攀的方式嘗試這條線路。



10月20日是這一輪好天氣周期的最後一天,之後高海拔會有比較強的降雪,隨後狀況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就是一個未知數。


早上6點40起床,在纜車站買了早餐,因為現在是淡季,排隊等候的人並不多,所以他很容易就搭乘上頭班纜車。8點半,從中間纜車站下纜車,走過破碎的冰砌接近線路。


雖然是solo獨攀,周鵬還是穿上安全帶,掛上一套巖塞、一根冰錐、幾條扁帶、幾把鎖,以及包裡攜帶一條30米長的6mm輔繩。「穿上安全帶,攀爬巖石的時候,可以把冰鎬掛在安全帶上;如果感到不行還可以倒攀;難度大的話,就用輔繩下降一點。」



沿著雪槽往上,起步有一段非常薄的冰,隨時可能會垮掉。周鵬沿著冰的邊緣,一隻冰鎬入冰,一隻冰鎬掛巖石,非常小心地攀爬,因為脫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隨後,進入非常好的硬雪,速度也快了起來。


根據路書描述,看到一塊大石頭以後向右上方攀爬。但是那塊石頭太大了,覆蓋的面積也很大,「我有點迷糊了,到底應該從哪裡往右。結果拐早了,進了一片巖石區。第一段是斜縫,第二段是六七米的寬縫和小煙囪,難度5c的樣子,雖然有的地方很光滑,暴露感很強,但手點腳點很明顯。」


當周鵬通過這片巖石區,站在雪槽的頂端時,往下看去才發現路書中描述的線路,,「左下方的雪槽很明顯,如果沿著雪槽攀爬的話,也就需要十多分鐘;這段巖石我用了1個小時,也就說我大約浪費了四十多分鐘。」



隨後就是線路中的難點部分,但相對他攀爬錯誤的路段,這一段要簡單許多。接著是一段硬雪坡,雪況非常好,可以放開速度攀爬。翻過一段山脊後,雪變得有膝蓋那麼深,速度也慢了下來。「硬殼雪出現了,腳踩上去,或者冰鎬放上去,很大一片都在震動,這是可能會引發雪崩的雪況,被衝下去一點遮擋都沒有,可能直接到山下了。我像貓一樣爬得非常輕,非常小心。」。


這種雪況一直持續到橫切路段。橫切地形很陡峭,大概有55度,雪況依舊沒有改善,必須注意左右腳的腳印不能連在一起,否則切斷雪層容易引發雪崩。


橫切後,雪況如舊,周鵬決定不再按照路書中描述的線路往上, 而是選擇直接攀爬一段硬冰, 「我對自己的

攀冰

技術還是比較自信的,雖然小腿累一點,暴露感強一點,但總比在雪層上安全,雪況太恐怖了。硬冰攀登大概六七十米後就到達山脊,這裡距離纜車站冰洞也就30米左右了。」



此時,李爽已在纜車站等待,在周鵬攀登的同時,她不停地乘坐纜車反覆上下觀察和拍攝。這不是她第一次全程「圍觀」周鵬攀登,但與以往在線路下方不同,她的觀察角度第一次從「仰望」換成了自上而下「俯視」。


作為生活及攀登夥伴,李爽和周鵬相處多年,彼此極為了解。自周鵬有了solo的想法,兩個人更是一直在溝通,分析線路、確定線路、選擇時機,以及整條線路攀登的細節。所以,在纜車上,她每次都可以很快找到周鵬。


因為使用通票,多次上下纜車,纜車上的工作人員開始和她攀談起。對纜車工作人員來說,看到有人solo這條線路已經司空見慣,甚至在冬天一些極限

滑雪

者還會選擇這條線路滑降。而同車的遊客看到在獨攀的周鵬時,則大多發出「omg……」之類的驚訝與讚嘆。這時,李爽就會微笑地告訴他們:「This is my husband」。



從線路起點出發,3個半小時後,周鵬回到了纜車站。當他整理裝備時,不時有人上前對他表示祝賀。登山者們在南針峰上,經常會收穫傾佩和讚賞的目光。


橙色為路書中線路,紅色為周鵬實際攀登線路


對話周鵬

攀爬錯誤的那段路線,有沒有給你帶來麻煩和風險?

那一部分帶來更強的暴露感,難度也更高了,但總體難度與風險都在我的控制範圍內。


這條線路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從上次降雪到現在有將近十天的好天氣周期,但是3300米以上的積雪完全沒有沉降,風險很大,讓人爬得很焦慮。我想這是最大的困難。


這條路線是否值得向國內登山愛好者推薦?如果自主攀登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經驗基礎?

這條路線值得向國內登山愛好者推薦,高度差足夠大,也有技術路段。


如果自主攀登,體能、技術、心理,單項不一定要很強,但都不能有短板;傳統

攀巖

、攀冰以及暴露感強的雪坡行走等技術,必須綜合全面且操作熟練,如果不熟練,就會拖延攀登的速率;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必須具有攀爬的動力。



撰文/陶瓷蝦

相關焦點

  • 《攀登者》吳京沒有講完馬洛裡的故事,8.7分BBC紀錄片給出了答案
    因為喜歡並二刷了《攀登者》,影小妹最近觀看了多部以攀登珠峰為題材的影片。以紀實文學《進入空氣稀薄地帶》改編的電影《絕命海拔》記錄了1996年商業登山隊的慘烈山難。馬洛裡把左腿疊在受傷的右腿上以減輕痛苦,之後他很可能在半小時以內就因為受傷或失溫而死去。在整理馬洛裡遺物的時候,安克發現,馬洛裡妻子露絲的照片不在他的身上。75年前,馬洛裡曾經承諾把露絲的照片留在珠峰山頂,這是否意味著他當年登頂成功了呢?
  • 喬治 馬洛裡1922年登珠峰使用的冰鎬值多少
    而他的那一句「因為它就在那兒。」(「Because it's there.」)卻成為登山者們至今仍經常引用的名言。近日,馬洛裡在1922年攀登珠峰過程中使用的一支冰鎬在英國克裡斯蒂拍賣行競拍,估價在1.1-1.3萬美元之間。
  • 失蹤的馬洛裡
    1999年5月1日馬洛裡遺體和遺物的發現徹底地揭開了1924年馬洛裡的失蹤之迷。多年以來西方人一直對我國1960年首次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的事實有所質疑。他們認為英國人在中國1960年攀登珠峰之前曾幾次攀登珠峰,馬洛裡很可能是第一位越過第二臺階甚至於從北坡登頂成功的人。只是在下撤途中馬洛裡與同伴歐文遇突發事件罹難。
  • 尋找馬洛裡
    英國人曾多次宣稱,如果能證明馬洛裡和歐文已登上世界最高峰,人類高山探險的歷史就要改寫!然而,也有人認為他們不可能越過第二臺階,也就不可能登上珠峰。  因此,馬洛裡、歐文的失蹤,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馬·歐之謎」。70多年來,人們一直為揭開這個謎而努力。
  • 因為山在那,我們要去攀登,今日登頂珠峰熱點
    今天,我和大家討論了一個話題「山在那」。「人類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壯舉的有記錄的1953年5月29日著名登山家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蕊以及尼泊爾的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但是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裡,卻留下了一個登珠峰的高度。馬洛裡在回答《紐約時報》記者提問『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他回答道『因為山就在那裡!』,令人無不欽佩,也成為登山界的名言;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他在1924年6月8日第二次登頂珠峰峰頂時壯烈犧牲。」
  • 這具骸骨,居然是馬洛裡!
    1999年5月,馬洛裡失蹤的第75個年頭。美國著名登山家康納德加入了一支珠峰遺體搜索探險隊。搜尋過程中,他無意中離開了隊伍,走出了搜索範圍。「康納德,你已遠離搜索區域,請回到高處。」無線電裡傳來了命令,但他卻沒有轉身,反而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驅動,直到目光落到了一處與周圍白雪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 馬洛裡的照片能告訴我們答案嗎?
    從常人的角度來說,馬洛裡確不應該和登山掛鈎,他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著名公學查特豪的書院長,還是英國皇家地理學院的成員,甚至,他還長著一副英俊的面龐,簡直是當代偶像因素的綜合體,以至於當時美國記者在採訪他時都忍不住問:你為何還執著於攀登珠峰?馬洛裡淡然的說:因為山在那裡(It`s there)。
  • 馬洛裡,1921,珠峰探險元年重溯
    大衛·布裡謝斯和奧黛麗·索科爾德合著的《最後一次攀登》以大量影像資料補足了公眾對於馬洛裡生前事跡認識的不足。海拔6858米的營地馬洛裡首攀珠峰時留下的關於珠峰北坳的全景圖像今年秋天造訪倫敦的旅行者,將有機會以另外一種方式重溯這位非凡登山家的榮耀之路——由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舉辦的攝影展「珠穆朗瑪峰:一次偵測」(Everest- A Reconnaissance),以1921年馬洛裡的初次珠峰探險為主題,披露了當年遠徵隊留下的原始底片以及一系列使用鉑金衝印技術衝印
  • 馬洛裡是登上珠峰第一人?只有相機才能解開謎底
    馬洛裡失蹤75年後屍體重新被發現  他最先登上珠峰?  今年3月23日,一支由13 人組成的名叫馬洛裡-歐文的美國登山隊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啟程奔赴珠穆朗瑪峰北坡,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找尋傳說中於1924年失蹤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的屍體,以最終揭開是誰最先登上珠穆朗瑪峰這個謎。
  • 回溯馬洛裡1921年首次珠峰
    1921年6月,馬洛裡給他的妻子露絲寫信說他們即將「離開地圖範圍」。  據「泰晤士報」報導,當這座山終於出現在眼前時,他寫道:「它的巨大山脊和冰川顯現的問題開始形成,並困擾思緒。」  這張照片的標題是「像蜘蛛一樣攀登的馬洛裡」  這些照片由比利時的Salto Ulbeek工作室為英國皇家地理學會修復。
  • 爬梧桐山最詳細的線路,17條線路全在這兒
    本次,芒果妹妹給你帶來史上最全、最詳細、最實用的爬梧桐山線路攻略指南,趕快收藏起來吧。深圳的童鞋們不可不知到的鵬城第一山——梧桐山!梧桐山自西南向東北漸次崛起,主要山脊線上分布著三大主峰(小梧桐692米、豆腐頭706米、大梧桐943.7米)。其中大梧桐是深圳第一高峰。
  • solo什麼意思中文,solo是什麼意思,了解一下什麼是solo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solo這詞,很多人在玩遊戲的時候,就會看到隊友打字不服solo,那麼solo究竟是什麼一下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solo這詞有很多意思,一般在遊戲中如果有人給你說solo,那就是電競遊戲中的專業術語,單挑的意思,例如我要跟你打solo賽,就是我要跟你單挑打比賽, 我要去solo小龍怪獸等,就是自己要去單挑怪獸,不需要大家幫忙,所以很多電競遊戲玩家放在嘴邊的話就是"不服solo"。
  • 母胎solo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母胎solo一詞怎麼來的與詞意解釋
    最近有個詞叫母so,這個母so是什麼意思呢?小編很是好奇,百度裡面的解釋也似乎很少。  詞意解釋:母so,原詞母胎solo,形容單身20年以上從來沒有戀愛的人母胎solo,年齡=單身時間。  那這麼說來,出生沒有早戀的話每個人都很可能母胎solo,這個詞感覺有點貶意啊。  下面給大家一點點母so常用語:  1.一直等一直等有個人出現,等二十年也沒等到。  後來就習慣了,覺得一個人也很好。  一個人看電影,逛街,去嗨,都覺得可以肆無忌憚。
  • 保山高黎貢山西南絲綢之路二天徒步穿越線路
    3-4月份天氣好的話,一件單衣也可以,但不要在山頂過夜。  所需裝備:個人裝備:登山鞋、登山包、頭燈(含備用電池)、手套、登山杖、頭巾或太陽帽、排汗襪、小dao、哨子、垃圾袋、個人藥品、餐具、個人救生卡、手機、證件、防水袋、爐頭  集體裝備:GPS、地圖、指北針、氣罐。
  • 誰是周鵬和丁彥雨航空公司的第一中國第一小前鋒?
    之前,周鵬和丁彥雨航空公司是中國男籃小前鋒位置上實力最強的兩名球員,他們有自己的特點,都在自己的CBA俱樂部,這個團隊顯示出一定程度的統治地位,在關鍵時刻,無論是周鵬還是丁彥雨航空公司都可以挺身而出,為他們的團隊得分。
  • 雄鹿小公主:馬洛裡·埃登斯,一襲抹胸加油打氣,可惜輸球了
    雄鹿小公主:馬洛裡·埃登斯,一襲抹胸加油打氣,可惜輸球了 北京時間3月7月周六早上,NBA迎來了雄鹿和湖人的重磅大戰
  • 大眾藝術網:舞蹈攝影師的水下視界 —— 美國洛杉磯女攝影師馬洛裡 · 莫裡森(Mallory Morrison)主題攝影作品
    大眾藝術網已經走進第四個年頭,感謝不離不棄、棄而走之的新老朋友們,愛也好,嫌也好,藝術本身就是一種信仰、教育和奉獻,是人生的一種責任,是人生的一門功課,是人生的精神世界,是人生的共同財富。大眾藝術網盡藝術的天職,胸懷世界,為您開啟世界之窗,為藝術執著而奮鬥的藝術家們點個讚!感謝一路有您,大眾藝術網不會孤單,才有動力!
  • 微電子學院周鵬團隊實現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技術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周鵬團隊針對具有重大需求的3-5納米節點電晶體技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採用多溝道堆疊和全面柵環繞的新型多橋溝道電晶體乘勢而起,利用GAA結構實現了更好的柵控能力和漏電控制,被視為3-5納米節點電晶體的主要候選技術。現有工藝已實現了7層矽納米片的GAA多橋溝道電晶體,大幅提高驅動電流,然而隨著堆疊溝道數量的增加,漏電流也隨之增加,導致的功耗不可忽視。
  • 福建男子上山採藥,被3米長蟒蛇纏住腳,1個半小時後……
    「這條蟒蛇可能有3米長,手臂粗,現在只是纏著我的腿,沒有咬到我,我嚇得半身都麻了,你們快點來,我就在施坪山洋坑半山腰上,附近有條水溝。」19日17時許,柳城派出所接到報警,一男子帶著驚慌的語氣說道。「你有被蛇咬到嗎?身上有受傷嗎?電話先不要掛,描述一下周圍的環境,我們一定能找到你。」民警耐心勸慰驚慌的蔡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