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入局音頻賽道,近5年期刊內容將實現「有聲化」

2020-12-01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蒲香琳)繼經典IP電影化、動漫化之外,國內老牌幻想類期刊《科幻世界》在文創領域又出新動作。

記者日前獲悉,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幻世界」)與成都萬物聲學數字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萬物聲學」)已於近期達成期刊版權合作協議,將以近5年期刊內容為基礎,共同開展「有聲雜誌」業務合作,打造科幻文創新模式。

科幻文學作品「有聲化」,前景何在?如何保證這一創新產品的質量?近日,記者對科幻世界和萬物聲學相關人士進行了採訪。

科幻+「有聲」,雙加速賽道

為何會有這次合作?「不管科幻還是『有聲』,都是新興的、極具潛力的市場。」萬物聲學CEO王冠華表示。

近年來,科幻文化領域的消費需求不斷上漲。據《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2018年中國科幻閱讀市場產值總和為17.8億元,同比上漲83.5%。2019年,科幻閱讀產值持續增長,上半年總量就接近13.8億元,達2018年全年的77%。

以去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為例,總票房高達46.44億元,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三,2019年更因此被譽為「中國科幻元年」。

與此同時,音頻產品的市場表現也不容小覷。以有聲閱讀為例,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8年有聲閱讀市場發展較快,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4.8%,2017年便已超過30億元,預計2020年用戶群體將增至5.59億。

科幻世界雜誌社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這一年,以電影為代表的國產科幻作品既觸碰過某種高度,也跌落到某種低谷,而這種矛盾所暴露出來的,除了商業視角的資本運作之外,也有文化視角下,什麼是好的科幻作品、如何創作好的科幻作品、科幻文化產業應向何處去等諸多問題。「音頻產品,是我們在考慮科幻文化乃至當代文化產業發展時難以忽視的一個部分。」該負責人表示。

相比電影、動漫等產品,音頻產品有何競爭力?王冠華認為,音頻產品具有陪伴性特點,無需受眾鎖定視覺注意力,適合當前「多線程、碎片化」的數字文化消費場景。並且,由於其生產成本、工序、周期相對更加可控,也給生產對象的選擇、產品數量及質量留出了更多優化空間。「不同於已比較成熟的北上廣,在西南地區,『有聲』市場的發展空間還將更大。」王冠華說。

科幻世界相關負責人則認為,有聲雜誌是實現紙質雜誌的多維化,打造超脫於二維的『平行世界』,給讀者聽覺以至於通感的美,可以帶來新的體驗。

經典科幻內容+專業製作團隊,雙重加持

《科幻世界》系列,國內科幻迷不會陌生。1979年在成都創刊以來,四十年間培養出王晉康、劉慈欣、何夕等大批科幻作家,《三體》《流浪地球》等多個為大眾所熟知的作品,便首刊於此。

記者了解到,此次合作將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近5年共120期的期刊內容為基礎。首批內容以《科幻世界》期刊的經典欄目為主,包括國內科幻標杆性獎項「銀河獎徵文」、「封面故事」、「驚奇檔案」、「世界科幻」等,知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的《天圖》、何夕的《浮生》、寶樹的《與龍同穴》等均在其中。

內容基礎上,如何保證聲音本身的質量?

萬物聲學首席內容官吳煒表示,事實上,相較於其他題材,科幻有聲雜誌的製作過程更加複雜。一方面,創作中要先使用「聲床」來鋪墊整部作品的基調,再根據具體需求來製作特殊音效來營造整體質感,包括但不僅限於機械、有機物、宇宙音效等。「普通素材庫一般無法達到要求,需要更多地搜集和優化。」他說。另一方面,科幻題材的架構更加多變,需要創作者開更大「腦洞」去構建,對創造力、想像力是極大考驗。

由此,專業的團隊加持便極為必要。

吳煒介紹,目前萬物聲學團隊擁有32位經驗豐富的配音演員、18位資深音頻後期剪輯師、10餘間專業錄音棚及配套專業設備。團隊主體為95後年輕人,思維活躍,且本身就是科幻 「重度」用戶。「在西南地區,我們應該是最專業的團隊之一。」他表示,此次產品總體將呈現電影級的音效製作水平及專業配音能力。

「我們希望,這不僅是傳統書籍的有聲閱讀,也是對科幻作品的『二次創作』,能助力形成新的科幻品牌IP。」王冠華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打造有聲雜誌 國內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5月「出聲」
    人民網成都4月29日電 (王軍)國內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將於今年5月首次推出「有聲科幻雜誌」業務——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期刊為基礎,通過專業的有聲演播和音效包裝,形成廣播劇、語音閱讀、多人播音等聲音產品,打造科幻文創新模式。
  • 《科幻世界》將發有聲雜誌,5月初上線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國內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將與成都萬物聲學數字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首次推出「有聲科幻雜誌」業務——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期刊為基礎,通過專業的有聲演播和音效包裝,形成廣播劇、語音閱讀、多人播音等聲音產品,打造科幻文創新模式。
  • 超脫二維閱讀世界 聲音產品帶來科幻新體驗
    記者4月27日獲悉,國內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將首次推出「有聲科幻雜誌」業務——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期刊為基礎,通過專業的有聲演播和音效包裝,形成廣播劇、語音閱讀、多人播音等聲音產品,打造科幻文創新模式。
  • 喜馬拉雅牽手小米,音頻市場競爭或將步入新階段
    事實上自2015年起勢,到2020年荔枝FM成為國內市場的行業第一股,也意味著音頻平臺已經從小眾,逐步發展成為了內容消費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喜馬拉雅方面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喜馬拉雅FM的平臺激活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行業佔有率高達75%;截至2019年5月,其付費會員數突破400萬,1年內會員數增長了11倍,年複合增長率超1100%;付費率增長了近8倍。
  • 半年新增5000檔播客,內容創作者要入局嗎?
    2020年,播客似乎又迎來了春天。行業網站ListenNotes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11月初已有近1.5萬檔播客節目,而在2020年4月底,這一數字還只有1萬檔出頭。小宇宙APP上超過1000人訂閱的播客節目中,有97個是今年新誕生的。《隨機波動》是其中之一,也是成長速度最快的播客圈頂流。
  • 《科幻世界》入選2020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
    近日,為響應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號召,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組織開展了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試點工作。經過層層篩選審核,最終評選並公布了50種科普期刊進入2020年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
  • 科幻世界精品有聲劇正式上線,開啟「科幻有聲時代」!
    隨著近兩年我國科幻產業爆發式增長,科幻文創產品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除了以傳統出版、電影、動漫等為主導的科幻文創產品外,以「聽覺」為主導的音頻產業似乎已經成為了傳統出版轉型的一個新風口。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8年,有聲閱讀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4.8%。從較近幾年有聲閱讀產品收聽人群的擴大趨勢來看,在2020年,該人群將增至5.59億,這意味著有聲閱讀在文化消費市場中的巨大潛力。愈發便捷的硬體和軟體讓消費者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更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
  • 聚焦耳朵經濟 酷我暢聽帶來音頻破圈新思路
    「在劇變的世界中,尋找時代的價值。」 11月18-19日,中國領先商業新媒體機構「三聲」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召開。文娛和消費領域近百位大咖現身這場年度盛會,企業家、投資人、研究員在大會上分享著對行業的最新觀點,也探討著行業的困局、創新和變革。
  • 2020年進入倒計時,音頻內容生態全場景化愈發明顯
    眼看2020年接近尾聲,而音頻內容的發展還在高歌猛進,更多豐富多元的垂類內容出現,並且正在往構建全場景內容分發的生態方向大邁步。此外,超五成的活躍用戶為80後,他們在收聽休閒放鬆類節目的同時也關注商業財經,從音頻中實現信息獲取。男性用戶傾向於通過音頻了解頭條資訊等實時內容,女性用戶更關注與情商、人文風俗相關的教育類欄目。
  • 喜馬拉雅注資增加近3倍 將持續發力音頻生態
    喜馬拉雅所屬公司註冊資本增加近3倍據了解,自2018年開始喜瑪拉雅就曾多次被傳IPO消息,不過均被其內部否決喜瑪拉雅方面此前曾公開表示,現階段尚未有明確的IPO計劃,目前公司的重心依然聚焦在整個音頻生態的建設,專心為我們的用戶和主播做好服務。喜馬拉雅將持續聚焦音頻生態的建設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喜瑪拉雅未曾有明確IPO計劃,但是其一直在不斷地擴充音頻領域的內容。
  • 《科幻世界》旗下雜誌停刊 自認奇幻期刊已落幕
    《科幻世界》旗下雜誌停刊 自認奇幻期刊已落幕 2013年05月22日07: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第三賽道
    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無論從哪個維度看,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出版小年,從倫敦到紐約、從東京到莫斯科,幾乎所有書店都一片蕭瑟,中國也未能倖免。開卷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零售整體下降約10個點,尤其實體店渠道同比下降近5成。
  • 音頻大佬入局 輕量化時代來臨!2020外設市場年終總結
    01音頻大佬入局電競外設元年隨著電競市場的擴大,遊戲用戶的數量急劇膨脹,巨大的市場讓相對安逸的專業音頻廠商也開始蠢蠢欲動。音頻巨佬森海塞爾在今年開始整體入局遊戲耳機市場,對旗下遊戲耳機進行全面布局。真正的音頻大佬入局遊戲耳機市場,一定會讓整個遊戲耳機的環境為之改變,不過傳統的遊戲耳機廠商也在探索全新領域。
  • 每年近3億人為內容買單 蜻蜓FM、喜馬拉雅FM接連推付費音頻
    每年近3億人為內容買單 蜻蜓FM、喜馬拉雅FM接連推付費音頻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3 20:57:50
  • 喜馬拉雅針對音頻內容創業者 啟動億元扶持計劃
    9月1日下午消息,在今日新榜大會上,喜馬拉雅副總裁周曉晗正式公布「萬人十億新聲計劃」,公司在未來一年將投入三個十億,從資金、流量及創業孵化三個層面全面扶植音頻內容創業者,幫助創作者變現。周曉晗表示:「針對中腰部音頻內容創業者的現實需求,我們推出了這個扶植計劃,目標是孵化出1萬個收入破萬元的創作者,其中收入破百萬的不低於100人。」
  • 四十歲的《科幻世界》,期待一個怎樣的未來?
    被科幻熱潮籠罩的豬年春節期間,「科幻世界」一詞的百度搜索熱度,達到了自 2011 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峰值,是 2015 年 8 月《三體》獲雨果獎時的近兩倍。曾將《科幻世界》視作精神食糧的科幻迷們,激動地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本又一本刊載《流浪地球》小說的 2000 年陳年雜誌,感慨出身四川盆地、卻又是中國科幻多年來唯一高地的《科幻世界》,終於以前所未有的存在感走入大眾視野,終於熬出頭了。
  • 喜馬拉雅的2020:音頻生態經濟體成熟,延展更多可能性
    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50多家博物館將文化大餐搬上喜馬拉雅,「雲逛博物館」系列收聽量突破400萬;423聽書節期間,喜馬拉雅發起「有聲圖書館計劃」,為300多家傳統出版社與機構創造新機遇,喜馬拉雅平臺上的內容品類從328類增長至393類,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開始陪伴你我成長。
  • 網際網路健康這條賽道,百度健康做得怎麼樣?
    說是最壞,則是在於網際網路健康賽道在近10年的發展中,幾經潮水漲退,大量創業企業還沒等來行業曙光,便已消失在時代的激流中。根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上千家網際網路健康企業倒閉。這背後在於,目前整個行業的利潤還比較微薄,商業模式有待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