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劉家莊三村:成立合作社 訂單種植貓薄荷一年收入10萬元

2021-01-08 半島網官網

文/圖 半島記者 李春燕

「一年中這一茬的畝產量最高,種好了能達到4000多斤,公司回收1元一斤,一畝地一茬的收入就有4000多塊。」看著地裡長勢茂盛的一片綠油油的薄荷,即墨區段泊嵐鎮劉家莊三村種植戶蘆新國高興得合不攏嘴。據悉,村莊採用訂單種植薄荷,由當地政府引進青島克洛奇國際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直接地頭收購,收割好的薄荷進行加工處理製作寵物飼料。據悉,薄荷一次種植可以連收3到4年,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全村種植面積已有50餘畝,隨著該公司烘乾能力的提升,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種植戶的收入也更可觀。

蘆新國在地裡收割薄荷。

記者了解到,2019年,克洛奇公司落戶段泊嵐鎮劉家莊三村,作為一家寵物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銷售企業,需要在當地種植原材料貓薄荷。而劉家莊三村是省級貧困村莊,有著強烈需求帶領村莊群眾增收致富的村黨支部,與企業一拍即合。 7月29日,記者來到劉家莊三村種植戶蘆新國薄荷地裡探訪,還未走近,一股清香的香氣撲面而來,只見地裡一片蔥鬱,一米多高的薄荷在雨水的澆灌下,長勢喜人。「它叫貓薄荷,種植要求比較高,不能使用除草劑,必須人工除草,還要有豐富的水源,每年在小麥收割完以後就可以種植。」蘆新國告訴記者,貓薄荷一次種植可以連收3~4年,一年又可以收4茬,溫度高的話影響生長,所以第一茬和第四茬產量最高。如果開花貓薄荷就不生長了,必須要把花割去。但是貓薄荷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因為他有獨特的氣味,所以不招蟲子,不用打藥,管理比較方便。

因為沒有經驗,從沒有種植過貓薄荷的村民對此無人問津,2019年,劉家莊三村黨支部書記韓初成和蘆新國帶頭示範試種了兩畝。「一開始書記找我的時候,說實話我心裡也沒底。」蘆新國告訴記者,後來村莊組織他們出去學習參觀薄荷種植,看到他們都是訂單種植,地頭收購,技術和銷路都有保障,他心裡就有底了,回來立馬說服家人開始薄荷種植。就在蘆新國滿懷欣喜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殘酷的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第一年種植的時候費用比較大,不能用機械,只能僱人栽苗和收割,這樣勞動力增加,種植成本也相對較高。

薄荷豐收,蘆新國笑得合不攏嘴。

「第一年除掉成本,頭一茬薄荷4畝才收了800元。」蘆新國說,他們全家人忙活了一大頓,最後連成本都收回不來,這讓一開始就不是很支持的妻子天天跟他吵架。「別人能幹好,我不相信我比別人差。」蘆新國不信這個茬,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看到蘆新國面臨的困境,段泊嵐政府立即聯繫相關的農業專家,前來地頭對他進行技術指導。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蘆新國一畝地一茬就收割4000多斤,克洛奇公司按照每公斤2元的價格收購,這一年三畝地能收三茬,總共能收入近5萬元。薄荷豐收了,蘆新國更有信心了,他妻子的態度也轉變了,他們準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爭取明年種植面積翻倍。

「看到良好經濟效益的村民紛紛跟進,今年我們劉家莊三村種植面積超過50畝。」韓初成告訴記者,村莊在段泊嵐政府的支持下,還成立了青島劉三村貓薄荷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黨建引領、抱團發展的路徑,把分散農戶納入企業規模經營,待克洛奇公司烘乾加工能力提升後,將進行大面積種植推廣,讓周邊農民都富起來。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貓薄荷的種植小技巧
    估計大家在看到這個名字會不懂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實際上貓薄荷是一種屬於唇形科的植物,它也是一種適合在家種植的植物,並且貓薄荷可以為你的花園和陽臺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香氣,它的檸檬氣味會讓人著迷。除此之外,貓薄荷也屬於癒合植物,可以用自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呼吸問題和感染以及抗菌的作用。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村合作社免費給我們提供種子、農藥、化肥、技術,在銷路上也不用發愁,『村社合一』發展模式給我壯了膽。目前,一共產了9噸多的瓜,按市場價格每斤1元收購,收入就能達到將近1萬元。」甘肅瓜州縣瓜州鎮三工村種植戶吳永太說,2011年開始,他就響應政府號召開始種植蜜瓜,通過政策的支持和自身不斷努力,讓自家的日子過得紅火了起來。
  • 搭建「三個平臺」!即墨藍村縱深推進「清廉村社」創建
    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在「清廉村社」創建過程中,樹立「平臺」思維,分別搭建「共同富裕」平臺,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搭建黨員全員參與的鄉村治理「平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搭建志願者服務「平臺」,創新為民服務新模式。
  • 貓薄荷,一種因貓而出名的植物,貓薄荷種植小方法
    是一種非常好的調劑品,但是貓薄荷可不一樣,我們聞起來沒有什麼味道,但是貓卻喜歡的不行,吃了一時爽,一直吃一直爽,又要有貓薄荷,貓這種生物就成了只會打滾求吃的生物,因為其催吐效果,所以很多養貓的朋友們都養一些貓薄荷來讓貓吐,因為貓經常舔毛,所以會把毛吃進嘴裡,長期積壓對貓的健康不太好,隨意給吃點貓薄荷,讓它把這些東西吐出來。
  • 駐村亮靚點:也克鐵熱克村刺繡合作社促婦女就業
    42歲的薩裡曼·伊力亞斯坐在刺繡合作社裡,手上不停的擺弄著自己的刺繡作品。   刺繡合作社的全稱叫黑孜葦絲路吉道手工藝品產銷合作社,當初是想讓更多的婦女就近就地就業,新疆能源集團公司「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便積極推動,於2014年11月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黑孜葦鄉也克鐵熱克村18名婦女組成的農業合作社。法人代表、董事長由村婦女主任帕麗丹·吐爾幹拜克擔任。
  • 現代農機合作社引領小農戶邁向大農業
    (一)  讓新興村今非昔比的力量,來自於村裡15年前成立的農機合作社——新興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新興合作社」)。新興合作社位於齊齊哈爾市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是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  早在2003年,我省探索大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路子,在克山、海倫、呼蘭、富錦4個縣(市)18個村建設農機合作社試點,每個試點投資100萬元。
  • 種植中草藥開致富「良方」
    我在這裡做鋤草、施肥、刨根這些活兒,每年大約有4000多元的收入。」村民辛昌臉上掛著笑容。辛昌是西豐縣涼泉鎮勤廉村貧困戶,2009年患腦瘤,為了治病欠下10萬多元的債務,是典型的因病致貧建檔立卡戶。自從村裡辦起了中草藥合作社,他便在這裡務工,增加了增收渠道。目前,辛昌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自建了三間磚瓦房,日子越來越好了。
  • 久旱之村「來」水啦 即墨區檢察院駐村「第一書記」紮根鄉村扶貧
    近日,青島市即墨區張官莊村順利打下三眼機井,一舉解決幾十年缺水問題。曾經自來水接的是鄰村西尖村的水井,但是西尖村也供應不上了,不得不又遠遠接移風店鎮的水源。因為缺水,只能種植玉米、花生等較為耐旱的作物,村裡老百姓收入極低,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看到別的村莊都靠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發了財,張官莊村人也種起了蔬菜。
  • 什麼是貓薄荷?貓薄荷和薄荷的區別
    貓薄荷是什麼?其實貓薄荷最重要的一點說屬於貓草,也就是常說的貓薄荷草,用貓薄荷可以對貓科動物產生興奮刺激的作用,引起貓科動物神經興奮,下面我們來看看貓薄荷和薄荷的區別。貓薄荷是什麼貓薄荷學名叫荊芥,也被稱作樟腦草,分布在我國新疆、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各個地區,貓薄荷是一種藥草,常大量種植供藥。那麼貓薄荷有什麼用?首先貓薄荷曬乾後還可以用來沏茶;其次貓薄荷可以治療感冒、反胃、降溫、頭痛及頭皮癢等症狀。再者貓薄荷有薄荷味,有驅鼠和甲蟲,栽一些在家周邊,效果很好。貓薄荷是一種具有幻覺功效的草藥,貓吃了會產生幻覺,因此才叫貓薄荷。
  • 貴州鎮寧:訂單種植不愁銷 小黃姜喜獲大豐收
    2020年,鎮寧小黃姜種植總面積達15.15萬畝。王康 攝「技術有人教,銷售不用愁,自從種上小黃姜,我們的生活越變越好。」看著正在採收的小黃姜,家住貴州鎮寧縣丁旗街道桂家湖村姜農韋厚明心裡別提多高興。按照今年小黃姜的收購價格,他家種植的6畝小黃姜至少能賣到9萬元以上,收入是過去種玉米的好多倍。
  • 修文,5個困難村的變遷|獼猴桃|龍山村|天生橋村|修文縣|三合村|龍...
    短短幾年時間,龍窩村發展了起了一個又一個鄉村產業:經果林2000畝,食用菌基地15畝,3個養雞場規模15000隻,養牛基地2個,有400頭牛……村民以土地入股園區,沒有租金,但卻佔股10%,一畝地一年保底收入1000元。2019年,縣供銷集團給了村裡第一批分紅——53萬元,其中,31.8萬元分給了149戶村民,每一家分紅都在2000元以上。
  • 連貓咪都喜歡的貓薄荷,種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你也可以種哦
    貓薄荷別稱樟腦草、涼薄荷、小薄荷等,為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對氣候、土壤等種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我國南北各地均可種植,有時栽培供藥用,但不是常用荊芥的正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貓薄荷種子價格及種植方法吧!貓薄荷種子多少錢一斤?
  • 河北武邑專業種植合作社打造扶貧「強引擎」
    記者周國梁攝河北新聞網11月19日訊 今天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鮮亮的紅梨外觀可人,酥脆清甜;擁有幾百年歷史的黃口大棗,使用古法種植,結出的果實色澤光亮、棗香濃鬱;千畝韭菜採用先進物理除韭蛆技術,不施農藥,綠色無公害……不久,這些新鮮的果蔬將通過電商銷售到京津冀各地。
  • 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00多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000多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萬多個縣級農業龍頭企業,並且帶動成立鄉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近4萬個,創辦村社合一合作社1萬多個。在榕江縣三鑫天源蔬菜種植基地,群眾正採摘豌豆尖。
  • 渝北成立首批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
    將著力整合土地規模經營、破解銷售融資難題  1月20日,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渝北三社融合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
  • 興農棉花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效果好
    原來,老李是高唐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種了6畝雜交棉,去年,老李拿著雜交棉種植合同從合作社貸出了5萬元互助金,補上了兒子買樓和購農資的資金缺口。  憑合作社種植合同貸款,是該合作社的一項內部資金互助探索。  合作社收購棉花缺資金,社員有生產生活資金需求時貸款難,如何變這「兩難」為「雙贏」?成立於2007年的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積極探索。
  • 「黨建+」疊加效應顯現 雲南祿勸縣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5萬元
    2020年以來,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堅持「紅色領航」,充分釋放「黨建+」聚合、輻射、引領的疊加效應,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路徑,全縣19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5萬元。築牢基層「主陣地」,夯實發展根基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找準基層黨建與集體經濟的結合點,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
  • 他回鄉創業,建合作社、建山莊...讓3000多位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妻子體弱多病,加上撫養三個孩子,家裡欠了10多萬元的外債。為了讓吐爾遜家擺脫貧困,陳耀平全身心地投入,堅持七年多,用養兔子幫吐爾遜家脫貧致富,讓吐爾遜一家走出了貧困的低洼。在他的帶動下,阿熱蘭幹村現在已經有30多戶養起了兔子,陳耀平義務給他們提供幫助,譜寫了一曲熱心幫扶的動人篇章。陝西省淳化縣的大槐樹村地處渭北高原,乾旱少雨,溝壑縱橫,老百姓主要靠種小麥和果樹為生。
  • 黃河岸邊的笑聲 | 鹼櫃村:產業飄出「幸福味」
    「現在種地,從種到收全部是機械化,一年用在種地上的時間沒多少。就拿我家來說,今年種的24畝青貯玉米,以前收割僱上兩三個人也要一個多月,現在我一上午就全收完了。」正在地裡指揮收割機收割玉米的蒙西鎮鹼櫃村一社社長趙雲介紹說:「村民們現在用在種地上的時間少了,身子活。村民們都搞起了特色種養業或在周邊打工掙錢,收入都非常不錯。今年,我家只我一個人種這24畝地,收入也近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