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寧:訂單種植不愁銷 小黃姜喜獲大豐收

2020-11-24 金臺資訊

眼下正是生薑的採收時節,走進貴州省鎮寧縣各鄉鎮街道村寨,隨處可見成片的小黃姜綠意盎然。利用近期晴好的天氣,姜農紛紛走到田間地頭,拔生薑、砍姜葉、打包裝箱……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2020年,鎮寧小黃姜種植總面積達15.15萬畝。王康 攝

「技術有人教,銷售不用愁,自從種上小黃姜,我們的生活越變越好。」看著正在採收的小黃姜,家住貴州鎮寧縣丁旗街道桂家湖村姜農韋厚明心裡別提多高興。按照今年小黃姜的收購價格,他家種植的6畝小黃姜至少能賣到9萬元以上,收入是過去種玉米的好多倍。

農技人員正在對姜農進行生產技術培訓。王康 攝

據了解,早在民國時期,鎮寧境內就有姜農種植小黃姜習慣,其品質以其辣味濃香、品質優異而知名於鄰近各縣。只是由於技術和銷路制約,產業一直處於「小打小鬧」的狀態,不成規模。2019年,該縣利用青島對口幫扶的契機,因地制宜把小黃姜作為主導產業之一,通過用壩區水稻田和原來種植玉米的土地進行輪種,不僅有效調減了低效作物種植面積,還充分利用了土地,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壩區畝產值8000元以上。

鎮寧小黃姜。王康 攝

「小黃姜的效益好,不僅因為有農技人員在技術上把關,還因為縣裡引進了生薑加工企業,讓所有小黃姜實現了訂單銷售。」鎮寧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支引蘭告訴記者。

為讓全縣村民生薑種得出、賣得好,鎮寧縣不僅引進了小黃姜的生加工企業,同時利用青島對口幫扶資金320餘萬元,完成了1條生薑加工生產線和1000立方地窖等基礎設施建設。此外,該縣還投入158萬元,在176個行政村通過信息進村入戶項目建起益農信息社,小黃姜通過「益農信息社」實現了線上銷售。

鎮寧小黃姜喜獲豐收。王康 攝

在鎮寧縣工業園區,貴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線正在全線啟動加工生產。「今天姜價在4塊左右,平均每天要收10萬斤。」總經理夏應書告訴記者。2016年,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招商引資落戶。此後,該公司在鎮寧投資了近2億元,目前已建成年產2萬噸的加工廠房和年產8千噸飲料生產線,建成標準的小黃姜種植基地5000餘畝。公司主營姜原材料的培育、種植加工、相關產品的研發等業務,讓鎮寧的小黃姜深加工得到了極大的突破。

鎮寧小黃姜喜獲豐收。王康 攝

「我們村合作社種植的600畝長勢非常好,畝產至少在5000斤以上,現在已經和黔棠姜公司籤了產銷合同,新姜平均每斤3.2元,每畝收益至少在1.5萬元以上。」丁旗街道雨窩橋村趙大海說,公司的入駐使農戶發展小黃姜種植信心大增,發展模式也從過去從單打獨鬥逐漸往品牌化、規模化發展,2019年還獲批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20年,鎮寧縣生薑種植總面積15.15萬畝,佔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的47.33%,預計總產量33.65萬噸,預計總產值可達12.15億元,生薑種植成為了該縣一產增收的主渠道,成了助推當地脫貧致富的「黃金姜」。

相關焦點

  • 鎮寧小黃姜大豐收
    今年,「鎮寧小黃姜」開始進入採收期,全縣種植的15萬餘畝生薑喜獲豐收,銷售單價相比去年每斤2.4元提高了2到3元左右,達到均價3.5至5.8元每斤。自「鎮寧小黃姜」在2019年獲得「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後,小黃姜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種植生薑正成為鎮寧助農脫貧致富的「黃金產業」。
  • 臺商助力貴州脫貧攻堅 小小生薑串起一條產業鏈
    記者來到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丁旗鎮雨窩橋村,看見村民正忙著採收小黃姜,現場分工有序,有的負責刨姜,有的負責清理,有的負責裝運。  「刨姜不是力氣活,卻是細緻活。鋤頭不能太用力,要看準,否則會挖壞生薑,有些只要輕輕一刨,就能整株拔出。」盧斌一邊刨姜一邊向記者介紹說,今年由於採取新的輪種方式,生薑的產量大幅提升,畝產達到8000斤,比3年前翻了一番。
  • 貴州櫻桃甜得像初戀,貴州人的「櫻桃病」,不去鎮寧治不好
    鎮寧之前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它是華為老總任正非的故鄉,離黃果樹景區非常近,鎮寧是貴州蠟染之鄉,是美食波波糖之鄉。鎮寧這個縣城看上去不大,卻人傑地靈。你坐車在進入鎮寧之前,就能在山上看到一個大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鎮寧櫻桃,甜得像初戀」。這是我這些年來看到的最有意思的廣告語,它一點也不含蓄地把櫻桃的味道比喻成「初戀」,不過細想一下,還真的很形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區桃花湖村:「小黃姜」迎來大豐收 姜...
    >村民正在採收小黃姜 餘蘭 攝 11月17日,在平壩區齊伯鎮桃花湖村小黃姜種植基地裡,數十位村民正緊鑼密鼓的拔姜、打包、過稱等,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村民正在採收小黃姜 餘蘭 攝 據悉,該項目覆蓋利益聯結農戶200戶左右。基地種植小黃姜500餘畝,畝產2000-3000斤。
  • 聚焦出口43個國家的小黃姜 「雲嶺小康展畫卷」直播全網閱讀過2億
    羅平縣生薑站高級農藝師張萬坤介紹,羅平縣氣候溫和溼潤,雨水調勻,土壤沙質,最適宜種植生薑。小黃姜每年5月種植,11月左右便可採收,具有辣味充足、色澤鮮美、芳香濃鬱等特點,深受海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在日常生活中,小黃姜不僅有作為調料用來去腥、調味的功能,還有健胃、驅寒、祛溼、止嘔的藥用價值,民間還流傳著「早上吃生薑,賽過喝參湯」的諺語。
  • 貴州高海拔生薑產區山地測產表現優良
    日前,由貴州大學、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油料(香料)所、貴州師範大學、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到盤州市保田鎮雙鎖山村,對當地高海拔生薑產區開展山地測產。經專家組現場採用隨機取樣方法測產,保田二黃姜和優選「五苗姜」畝產分別為1797.9公斤、3027.8公斤;按地頭價每公斤7元計算,畝產值分別為1.26萬元、2.12萬元。優選「五苗姜」表現優良,較主栽的保田二黃姜增產1229.9公斤,增收0.86萬元。
  • 羅平小黃姜進入豐收季 地裡姜農忙
    11月7日羅平小黃姜開始進入豐收季。在羅平縣板橋鎮玉馬村委會大法郎村後海子的壩子,湛藍的天空下,姜農們在田地裡高興地忙碌著:有的拔姜、有的割葉子、有的裝箱、有的稱重、有的裝車,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洋溢著豐收的氣息。
  • 羅平小黃姜走向世界,出口43個國家、直播超2億圍觀……
    近年來,羅平縣積極發展小黃姜產業,1.6萬戶、6萬多名農民依託種植小黃姜走上致富道路。2020年,羅平縣生薑總產量預計30萬噸左右,農業產值預計超18億元。  除登上央視外,11月20日,《鏡頭裡的故事·雲嶺小康展畫卷》大型主題系列直播走進曲靖市羅平縣,看羅平小黃姜如何種出大文章。據悉,本場直播全網閱讀量957萬,系列直播全網閱讀量累計超過2億。
  • 「鎮寧櫻桃節」即將開放,鎮寧的人們真誠地邀請您體驗初戀的滋味
    「鎮寧櫻桃,新鮮得無法形容,好吃得無與倫比,甜得像初戀!」你忘了網際網路上「鎮寧櫻桃哥」的叫聲了嗎?因為「櫻桃哥」的叫聲,瀑布鎮鎮寧的櫻桃聞名於世!特別是最後一個音「甜得像初戀」生動地表達了鎮寧櫻桃的味道,現在,很多人直接叫cherry「初戀」。當鎮寧櫻桃在網際網路上流行之後,鎮寧縣開始關注櫻桃產業的發展,現在鎮寧縣全縣有幾十個採摘櫻桃的果園,但是鎮寧縣的櫻桃種植規模和櫻桃口味是馬場鎮最好的!
  • 「小黃姜」變「小皇姜」,蛟壟村如何完成轉身
    居於深山的蛟壟村種植黃姜已有700餘年的歷史,曾經受制於傳統的勞作與運營模式,蛟壟黃姜的生產銷售長期處於「粗放式」經營。2018年起與安廚合作,小黃姜從品質規格、產品安全檢測、設計包裝、倉儲保鮮和物流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打造了「蛟壟小皇姜」村級品牌。
  • 「我的扶貧故事」構建四級交通網絡 擴大鎮寧「朋友圈」丨鎮寧自治...
    我叫羅挺,是鎮寧自治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我始終堅信「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6月23日召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提出「交通建設項目要儘量做到向進村入戶傾斜」的要求後,貴州省立即部署了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我們也隨之投身到大決戰中。
  • 生活中常調味的小黃姜,不僅可以藥用,還有一用處很多人都不知道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一種植物就是小黃姜。小黃姜也是生薑的一種,早在中國的古文化中就有著很多關於姜類的故事。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生薑有著諸多妙用。據說曾經在神農嘗百草的時候,有一次神農在吃到一種草藥之後產生了昏厥,在期間醒了的時候,隨手抓到手邊的草,塞到最裡邊吃了一些,後來肚子開始疼起來,並伴隨有些腹瀉,但是在腹瀉之後,沒想到自己身體竟然沒事了。
  • 揚州大學研支團為鎮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兒童送來抗「疫」知識
    「小朋友們,你們今天洗手了嗎?有哪一位同學可以給大家演示一下正確的洗手方法?」 「大家知道什麼是新冠病毒嗎?舉起你們的手,和老師一起用粘土製作『白衣天使』吧!」 5月10日,共青團鎮寧自治縣景寧小區團支部志願者攜揚州大學研支團一行到鎮寧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景寧小區四點半課堂開展「新市民追夢橋愛心陪伴行動」志願服務活動,為當地搬遷兒童們送去學習用品,並帶領他們從遊戲中學習感受抗疫小知識。 活動以「青春築夢,童心抗『疫』」為主題,分為送教助學、摺紙傳情、七步洗手、以麵塑「醫」四個部分。
  • 貴州中藥材產業...
    目前,全省中藥材(不含石斛、刺梨)總面積542.85萬畝、總產量127.52萬噸、總產值108.83億元。中藥材種植帶動16.42萬戶貧困戶、52.61萬貧困人口增收。  中藥材產業逐漸成為我省扶貧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大健康產業,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新路。
  • 黃姜,不但是重要食材,也是印尼人心目中的抗疫「神」品!
    「變黃因黃姜,變黑因黑炭」,這是印度尼西亞一句有名的諺語,意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逾1.7萬座島嶼組成的印尼自古以來便因盛產香料而被稱為「香料王國」。香料在印尼菜中牢牢佔據了不可或缺的位置,而在這其中,黃姜有著特殊的地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它也成了印尼人搶購的對象。
  • 累累碩果,豐都東西扶貧項目馬鈴薯喜獲大豐收,最大的單個重2.2斤!
    {"title":"累累碩果,豐都東西扶貧項目馬鈴薯喜獲大豐收,最大的單個重2.2斤!"fengduxinwen/2019-06-25/d6c39bc059b5e3fc509eca30b3bebc9f.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1705626", "classid":"892"} 累累碩果,豐都東西扶貧項目馬鈴薯喜獲大豐收
  • 黃姜:清熱排毒,吃過的都該長大大人了吧,丨地表當家野味系列丨
    圖片來源:網圖-侵刪上圖是黃姜「年輕的時候」呈現的是綠色的藤蔓和葉子,相信在老家小鄉村有過生活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年復一年,黃姜的生命力是很強的,年份越久的黃姜下面長著的是很壯實的黃姜果實,軟糯甘香,小編作為
  • 安龍:電子產品「訂單式」生產前景好
    ,所以說銷路跟這個訂單這一塊是沒有問題的。在位於小微企業創業園內的貴州凡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是一派繁忙的工作場景,為滿足客戶訂單的需求。截止目前,安龍電子產品深受市場歡迎,產品遠銷歐州等地,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
  • 廣西靈川鐵皮石斛種植:同樣種鐵皮石斛,為啥他不愁銷
    廣西靈川鐵皮石斛種植:同樣種鐵皮石斛,為啥他不愁銷 【頭條號】農家之友2018-07-12 16:10:49 閱讀(9895)
  • 貴陽市農投集團助力貴州貧困縣脫貧摘帽綜述
    貴州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88個縣中有66個貧困縣。貴陽市農投集團作為國有企業,在這場輸不起也不能輸的脫貧攻堅戰中奮勇擔當、主動作為,率領旗下企業帶著團隊、資金、項目、技術、服務,紮根苗嶺深處、烏蒙山麓、麻瑤腹地,發展特色產業,開展消費扶貧,以實幹實績踐行使命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