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告訴你,閱讀和不閱讀的孩子腦功能區別有多大!

2020-12-03 樂朗樂讀

樂讀君推薦| 作者:蘭紫

閱讀和不閱讀,大腦會呈現不一樣的變化!

說這話的人,是樂讀君非常喜歡的一位教育領域專家--蘭紫。

蘭紫在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領域深耕10年,長期致力於小學生學習問題研究,曾受CCTV、騰訊教育等數十家媒體專訪報導,也是中國教育學會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教研員。

她認為,閱讀能力決定了學習能力,優秀的孩子都注重發展自己的閱讀腦!

什麼是閱讀腦?為什麼很多人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卻偏偏不愛閱讀?我們聽聽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專家蘭紫怎麼說。

文盲腦和閱讀腦發展差異,兒童不愛閱讀的原因找到了!

文|蘭紫

1

大腦不為閱讀而生

打造閱讀腦需要10年之久

首先,閱讀是複雜的腦認知活動。

腦神經科學的專家告訴我們:兒童的大腦不會主動發展為「會閱讀的腦」,未加幹預和訓練的大腦,閱讀區域激活和整合能力幾乎為零.

只有在漫長的、經過十年以上的訓練,才能發展成為閱讀腦。並且,這種發展需要多個腦區參與。

兒童閱讀時,腦加工漢字激活了由多個腦區構成的神經網絡,大腦神經網絡具有刺激相關的動態重組。

因此,視覺辨認漢字時會引起負責視覺字形 、語音 、語義的多個皮層神經系統的激活和整合。

簡單來說,就是聽說讀寫的全面刺激。

腦科學家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分別找到不識字的文盲兒童13人,閱讀能力較好的在校小學生13人,年齡都在十歲左右。

滿足健康、右利手 、母語為漢語 、韋氏智測(WISCC-R) 大於80 、視力正常等條件, 做高頻、形音相近的四年級水平漢字測試。

他們的大腦,利用事件相關功能磁共振成像腦功能區激活圖像如下:

從圖中可看出:

具有讀寫能力的兒童大腦,可改變語言加工的神經網絡聯結模式 ,從而進化為閱讀腦。不識字的文盲兒童,大腦呈灰色,幾乎沒有變化。

進一步說,通過訓練,腦區的神經網絡,會成為一條一條寬闊的馬路和內存強大的數據指揮中心。

因此,學霸們的閱讀腦,像高級電腦處理器,有序高效,在視覺區感受到文字後,又迅速把處理結果分發到各知覺、感覺、運動區。

實驗也說明,閱讀需要各腦區合作才能完成,包括視覺、語言、注意力、記憶力、感覺腦、甚至運動覺等配合。

但最開始,這種合作是不存在的。

所以,優秀的閱讀腦,需要長達10年以上、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夠應對在學業上越來越複雜的閱讀任務,形成正向循環。

閱讀越優秀,在校時間越長,能夠取得更高的學歷;

閱讀越落後,在校時間越短,不容易有成就;

2

閱讀能力需培養

小學閱讀能力決定一生成績

在閱讀腦的訓練初,腦神經的閱讀分工是粗糙的。比如多個神經元執行同一種分辨工作。

通過學習和訓練,粗糙會逐步向精細過度。讓每個神經元對有限範圍的刺激做精確反應。最後,再通過相關神經元的協同工作,掌握快速閱讀和理解文字信息的能力。

優良的閱讀教育和訓練加上孩子努力,這項腦改造工程也需要長達十年以上。

整個小學階段的,是大腦最後的改造機會,學校、家庭、孩子通力合作,才剛剛勉強能完成這項巨大的大腦改造工程。

因此,小學時期,大腦所具備的閱讀能力,決定他一生的成績。

按照大腦發展規律的普遍認知,沒有任何訓練表明,小學以後人類的閱讀能力會有所提高。

建國以後全國範圍內的掃盲取得了斐然成績,但是當時的訓練者,都只停留在應對日常的簡單文字理解和閱讀,未見有案例,能訓練成人文盲成就更高學歷獲得者。

通俗解釋,就是小學就是閱讀能力提高的最後機會,初中以後改善都微乎其微。

由於人類的大腦並非天生為閱讀而設計,閱讀腦的改造是個長期的過程,更大的好消息是,只要學習,大腦終生都可以建立新的聯結。

八、九十歲高齡還腦袋清醒並非天賦異稟,其實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只是絕大多數人過早地放棄了學習。

閱讀腦在發展過程中,既不可能發生基因突變一夜成形,甚至也不可能加速推進,唯一不變的法門就是每天閱讀,不斷刺激,不斷訓練。

每天閱讀!每天朗讀!

每天閱讀!每天朗讀!

每天閱讀!每天朗讀!

3

閱讀能力培養

從詞彙量開始

早期刺激孩子閱讀有用嗎?

腦科學家也有答案:早起詞彙量刺激對大腦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我們再看另一組實驗:研究者通過耳機將聽覺刺激呈現給文盲兒童和閱讀兒童,漢字為小學五年級水平內隨機挑選的高頻且語音相近的語音,

根據發音配對成相同組和不同組 36 對,其中有9對是韻母音調均相同,聲母不同,9對是聲母韻母相同,音調不同。

我們看看兩組孩子的實驗數據:腦功能磁共振成像腦功能區激活圖像,結果顯示顳葉主要是聽覺感覺區,也是執行控制的中心,是人腦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腦成像結果:閱讀腦(非文盲組)激活了一個由多個腦區參與構成的漢字語音加工處理網絡:

看圖通俗解釋:就是閱讀腦(非文盲組)在語音刺激下大腦活躍區域更多。

當孩子們聽到更多,更豐富的詞彙,閱讀腦的處理網絡就開始建立了。

重點:聽到更豐富的詞彙!更豐富的詞彙!豐富的詞彙!

怎麼幫助孩子們呢?

1)儘早戒掉或者不說兒化語言

直接給予豐富詞彙的交流,我們要相信大腦在刺激下,才會發展;

不說:吃飯飯!喝水水!

要說:我們現在吃晚飯,今天有紅蘿蔔和豆腐。

2)為孩子朗讀圖書

圖書的豐富詞彙對與兒童早期刺激至關重要,圖書呈現的文字語言豐富高於入場口頭交流的詞彙量。

3)更多的口語反饋刺激聽說,正常的回答孩子的問題

每次回答都是正向刺激,你的詞彙量反饋就是孩子的腦發育程度,回答煩了也沒辦法,沒有其他捷徑。

參考文獻:

1《功能磁共振觀察兒童文盲與非文盲語言加工相關腦區 》劉 娜1,範國光1於兵

2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漢字讀音判斷時非文盲右腦活動特徵的 fMRI 研究 》李修軍 1,李奇 1,郭啟勇 2,吳景龍

3.長春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文盲與非文盲漢字字形和語音加工的腦機制》楊菁菁1 楊家家2 郭啟勇3 吳景龍2長春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腦信息學研究室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

解鎖更多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技巧?

蘭紫老師在線為您支招

相關焦點

  • 想要全腦閱讀和照相記憶?腦科學告訴你想多了
    許多家長在看到上面兩則報導後,都對照相記憶、全腦開發等名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覺得自己沒有搭上的這趟高鐵,無論如何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坐上去。於是四處尋找能夠培養孩子類似超能力的培訓班,很多培訓課程也應運而生。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英國有句諺語,叫做「閱讀對於智慧,就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短短一句話說明了閱讀對於開發鍛鍊頭腦的重要性,狄德羅也曾說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從古至今,閱讀一直被看之為重要獲取知識增長和智慧的來源。在教育孩子中,讓孩子愛好閱讀、學會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為閱讀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提升智力的有效方法。
  •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來自臺灣的兒童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認為: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主動地學習效果最好;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要將錯誤轉換成經驗,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 腦科學揭示「屏讀」和「紙讀」差異,影響孩子深度閱讀的是思考
    有記號的書通常是經過思考的書。最後,記號可以幫助你記住你的想法,或者作者表達的想法。這是讀者與文本互動的最佳體現。人們在日常語言中,仍然使用各種重要的身體動作進行交流,如手和手指的運動、面部表情、感嘆、語調,微笑與笑聲。還有一個例子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閱讀發展的漫長過程,那就是書的導航功能。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腦科學冷知識告訴你:根源在於記憶力太差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抱怨過自家孩子在學習上不開竅,替孩子輔導功課時,父母常常會懷疑人生:"為什麼自家的孩子會這麼笨?"豆豆媽媽和豆豆爸爸都是名校的高材生,按理說對學習這方面總是得心應手的,卻對輔導豆豆這個三年級的小朋友功課這件事情,兩人常常爭執不下。
  • 腦科學實驗揭不愛閱讀的真相:「讀書人」的大腦與普通人截然不同
    幾乎人人都知道閱讀對學業很重要、對成長很重要,但現實生活中真的喜歡閱讀的人仍然是少數,喜歡閱讀的孩子就更是鳳毛麟角。為什麼?認知腦神經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人的大腦並非為閱讀而生,把原生態大腦改造成閱讀腦需要長達十餘年、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完成。
  • 很少閱讀VS經常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閱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智者對話,它會教給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在你焦慮疲憊的時候治癒你的心靈。無論對孩子還是大人,書都是最好的營養品。你知道嗎?認知心理學家通過試驗得知,同性別的孩子,接受不同頻度的閱讀刺激,胼胝體的厚度存在明顯差異,經常閱讀的孩子胼胝體會增厚。2、左側枕-顳區更活躍度不同經常閱讀的孩子,會在大腦左側枕-顳區打造一個活躍的閱讀區域,當書本上的信息傳遞到這個專屬區域,由於經常得到鍛鍊,它處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會更快,而那些不經常閱讀的孩子,這個區域活躍度不高,工作能力也較弱。
  • 專家告訴你,從小聽音樂的孩子為什麼聰明
    經常會聽別人說,學音樂的孩子相對聰明,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為「語言腦」; 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為「音樂腦」。
  • 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來改變大腦結構?
    今天這本《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方法》告訴我們,只要運用恰當的讀書方法來磨練我們的語言能力,就能夠實現改造大腦的目標,從而讓我們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艱難挫折。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茂木健一郎,日本著名的腦科學家。
  • 閱讀專家推薦給孩子的12本好書
    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當今的閱讀環境,也為青少年閱讀提供了更為複雜、豐富的土壤。面對資訊時代下的多樣選擇,究竟什麼樣的閱讀才是真正的有質量、有價值的閱讀,是值得思考的。「在書籍選擇上,應充分尊重孩子的喜好,並加以一定的引導和限制。」
  • 神奇的腦科學,快來看看你有多大潛能
    因為我發現很多人學習的時候,出現畏難情緒,不是因為自己做不到,而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前兩天我的朋友米粒跟我訴苦,說她上三年級的兒子看書速度特別快,還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米粒是一位老師,特別注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看到兒子的這種讀書的方式,讓她很生氣。可是小朋友卻能夠把書裡的內容複述地八九不離十。於是米粒開始猶豫,孩子的這種行為到底要不要幹預呢?
  • 閱讀成效「多重打折」 「淺閱讀」侵佔孩子閱讀空間
    現在孩子們的閱讀出了什麼問題?詩人雪野認為,現在青少年的閱讀成效面臨「多重打折」,閱讀時間難以保證,被各種補習班和作業充斥著,難以培養閱讀習慣和興趣。在記者採訪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當中,他們的閱讀渠道可歸為課堂與手機,但課文比較枯燥,而網絡小說比較有趣。雖說很多學生沒有讀過《賈伯斯傳》,但有不少人讀過《甄嬛傳》。
  • 從腦科學看孩子閱讀:改變大腦結構和思維,「對話式閱讀」是關鍵
    因此閱讀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需要從小培養的好的愛好,甚至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閱讀足以貫穿他們的整個人生。很多家長都知道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卻不知道應該怎樣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閱讀方法。之前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也想從小培養他閱讀的好習慣,但也許是性格使然,讓他很難靜得下心來去讀一本書。
  • 臺灣腦科學和心理學家洪蘭: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
    關於孩子的大腦開發,關於愛的科學與藝術,洪蘭教授告訴大家:逼迫式學習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人生是馬拉松,跑到終點才是贏家;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她說,孩子是上天給你的福賜。
  • 英語啟蒙:《閱讀的力量》和「自由閱讀」
    在苗苗上幼兒園期間,我帶她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和新華書店。每次去圖書館的時候,我都會選一本書,坐在那裡隨心翻閱,等孩子慢慢地尋找她喜歡的書。有時候,她也會拿一本書,坐在我身邊,自己閱讀。同時,在苗苗的臥室裡,總共有三個書架,一個大書架,兩個小書架。在我的書房裡,也有一個大書架。隨著幾年的積累,如今,所有的書架都已經堆滿了書,還有許多書就擺在了沙發上。
  • 孩子要做閱讀的「雜食動物」(組圖)
    另一方面,我反對家長在孩子閱讀過程中過多幹涉,這對孩子也是一種約束,比如認為卡通對孩子將來沒多大用處,就人為的封殺,其實有很多優秀的卡通,孩子也能從當中獲取足夠多的知識。成人在引導孩子閱讀之前,一定要判斷自身是否有協助能力,這很關鍵。  羊城晚報:家長應該怎樣為孩子選擇讀物?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用這20種方法,讓孩子從此徹底愛上閱讀!
    經常有家長和同學問老師,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提高,老師的回答無非是多讀課外書,但是仔細想來,還是有些泛大而全看似敷衍,今天就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各位家長們,如何通過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做閱讀題的能力及分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讀書水平。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增強孩子大腦腦力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閱讀
    你覺得我們的智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整體腦力等是一成不變的,還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 正確的答案是:不管我們年齡有多大,都可以做一些事情來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尤其是孩子。
  • 孩子閱讀困難,記憶差,專家揭露:跟孩子的大腦記憶工作原理有關
    三、巧用幾個技巧,幫助孩子記憶1.運用重複性記憶記憶的大敵就是遺忘,有一個著名的關於記憶的規律,叫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個曲線告訴我們,遺忘也是有規律的,而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會很快,但是後續速度就會有所減慢,而到了相當長的時間之後
  • 孩子一翻書就犯困?時常被忽略的「前閱讀」,是趕走瞌睡蟲的關鍵
    都是需要經過長期的文字刺激和訓練,讓我們的大腦結構發生改變,從而使我們的大腦升級為"閱讀腦"。這樣孩子才會愛上閱讀。02人的大腦又分為"閱讀腦"和"非閱讀腦"科學研究表明"閱讀腦"和"非閱讀腦"的大腦在生理結構上存在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