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塞貝克效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2021-01-15 學術幫

塞貝克(Seebeck)效應,又稱熱電效應,是指一種材料中存在溫度梯度時,會產生相應的電壓差的現象。塞貝克效應和材料的電子結構密切相關,其大小和隨外界條件的變化反映了材料費米能附近電子態密度的非對稱性結構。除了基礎物理方面的研究意義以外,目前國際上對塞貝克效應的關注更多地集中在其應用價值上,即熱電材料的應用。利用溫度差和電勢差的相互關係,熱電材料可以應用在溫差發電或固態製冷方面,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材料正在受到廣泛的關注。為了進一步提高材料的塞貝克係數,該領域當前的研究主流是以能帶計算為基礎,尋找能帶結構更合理的新型材料和低維材料。

重費米子材料的巨大熱電效應一直被認為是該類材料裡電子關聯下粒子有效質量高度重整化的結果。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孫培傑長期研究重費米子體系的異常輸運現象,曾發現電子局域近藤散射和巨大熱電現象的直接關係【Phys. Rev. Lett. 110,216408 (2013)】。

最近,通過把該項研究成果推廣到一般材料,孫培傑和碩士生韋貝佩、張佳浩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一個和近藤過程類似的新型熱電輸運機理。當材料中電子馳豫過程隨溫度發生顯著變化時(反映在電子遷移率或粒子壽命的溫度變化上),材料會產生一個額外的,不依賴於費米面狀態的塞貝克信號。這個效應的符號和大小與能帶結構沒有直接關係,其物理來源是電子馳豫過程的溫度非對稱性。這一點和重費米子材料中近藤散射過程的能量非對稱性很相似,更具有普遍意義。他們將這個新型機理應用於方鈷礦結構的CoSb3等幾個典型的材料,很好地解釋了這類材料裡很難理解的異常熱電現象。該工作的意義主要反映在以下兩點:一、能夠解釋大量材料裡和電子異常馳豫過程對應的異常熱電信號的來源。二、為設計新型熱電能源材料提出了全新的思路。譬如,可以通過人工異質結構,或構建不同遷移率材料的複合連結來設計電子遷移率的梯度,以提高熱電轉換效率。

相關結果發表於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該研究是與維也納技術大學Tomczak、約翰尼斯堡大學教授Strydom、馬普固態化學物理研究所教授Steglich以及奧胡斯大學教授Iversen合作共同完成的,並得到了科技部量子調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和百人計劃項目的支持。

原文:Large Seebeck effect by charge-mobility engineering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625/ncomms8475/full/ncomms8475.html

關注學術,關注科研,請加微信:xueshubang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

聲明:本文發表僅是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瓦爾登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強磁場下ZrTe5的反常熱電效應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研究員張警蕾、研究員田明亮,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盧海舟,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王春明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穩態強磁場裝置,研究了拓撲材料ZrTe5在強磁場下的反常熱電效應,相關研究成果以Anomalous thermoelectric effects of ZrTe5 in and beyond
  • 科學家將「自旋塞貝克效應」放大千倍
    熱電循環需通過「塞貝克效應」來產生熱,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1日報導,俄亥俄大學找到了一種新方法,能將「自旋塞貝克效應」放大1000倍,將其向實際應用推進了一大步
  • 超聲神經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獲進展
    超聲神經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獲進展 2019-12-1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據悉,基於物理場的神經調控技術,如電、磁和光遺傳技術等是近年來推動神經科學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並為治療腦疾病提供了新方法。基於超聲的無創神經調控技術,被認為是最具有臨床轉化前景的下一代神經調控技術之一,它具有無創、大穿透深度、高時空分布率等優點。其調控效果在神經元、線蟲、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等多種尺度目標上得到了驗證。
  • 長春光機所在鈣鈦礦光敏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新型鈣鈦礦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材料之一,其相關研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製備工藝簡單,易於大面積加工製造和集成到經典的電子器件中。但是,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仍然較少,已報導的工作存在載流子遷移率較低、傳輸機理不明等問題。
  • 瓦爾登(Walden)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納米片增強複合塗層腐蝕機理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 物理所在自旋塞貝克效應與反常能斯特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其中,自旋塞貝克效應(SSE)、自旋依賴的塞貝克效應(SDSE)、反常能斯特效應(ANE)等與自旋相關熱電效應,因其背後撲朔迷離的物理機制,而備受關注。Uchida等人【Nature 455 (2008) 778】首先在NiFe/Pt雙層膜體系中報導了橫向SSE。Kikkawa等人【Phys. Rev.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2015-03-30 11:02: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我國在伊波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應的研究中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武漢10月14日電(記者李偉)伊波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對人類最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機理尚不清楚。
  • 合肥研究院細胞質輻射誘導的旁效應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輻射生物醫學研究室在細胞質輻射誘導的旁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輻射旁效應被認為與二次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細胞核和細胞質均是輻射旁效應產生的重要靶位點。但長期以來,在誘導輻射旁效應方面,細胞核與細胞質間的關係一直缺乏定論。輻射生物學家猜測,細胞質需要通過細胞核才能誘導旁效應,但因缺乏實驗數據,難以證實。細胞質能否獨立誘導輻射旁效應,還是要依賴於細胞核發揮作用,一直困擾著輻射旁效應的機理研究。
  • 金屬所P型FCC-Zr形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金屬所P型FCC-Zr形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2020-10-12 金屬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對於B型FCC相,研究人員認為,肖克萊不全位錯在{0001}基面上的滑移導致α→FCC相變。然而,對於P型FCC相的形成機理,目前存在較大爭議,尚無模型被廣泛認可。
  • 鎢晶界合金元素強化界面機理研究獲進展
    不同晶界結構中合金元素的強化能與元素金屬半徑之間的關係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研究員劉長松課題組與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在鎢晶界合金元素強化界面作用機理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 自旋霍爾效應研究新進展
    自旋軌道耦合是影響常見的半導體材料自旋調控和弛豫的重要物理機理, 因此是半導體自旋電子學器件應用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國際上關於半導體中自旋軌道耦合引致的各種新奇的物理現象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如本徵自旋Hall效應等。這些研究為在半導體中產生自旋流提供了新的途徑,並為未來的全電操縱的自旋電子學器件提供了物理基礎。
  • 力學所基於流體粘彈性效應的生物顆粒微流控分離研究獲進展
    力學所基於流體粘彈性效應的生物顆粒微流控分離研究獲進展 來源:力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8-03   今日/總瀏覽:4/1521
  • 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研究獲進展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進展 自旋塞貝克效應與反常能斯特效應
    (a)樣品截面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圖像;(b)自旋塞貝克效應的物理圖像;(c)塞貝克效應測量布置;(d)熱電信號測試結果;(e)樣品的平面霍爾效應;(f)各向異性測電阻和(f)當分別在A條或C條或同時在A條和C條施加加熱電流時,熱電信號與磁場的關係。
  • 可壓縮湍流邊界層馬赫數效應研究獲進展
    採用新變換後的平均速度剖面具有全剖面馬赫數無關性,經典的van Driest變換僅在局部區具有馬赫數無關性。Lett. 109, 054502, 2012),報導了佘振蘇教授研究團隊在可壓縮湍流邊界層馬赫數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該研究豐富和發展了可壓縮湍流邊界層的經典Morkovin假設,提出了改進的van Driest新變換,對今後實現可壓縮湍流邊界層平均場的理論預測和航空航天飛行器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 【熱電資訊】新一代塞貝克係數/電阻測量系統-ZEM-3連續成功落戶...
    熱電轉換技術是利用材料的塞貝克效應與帕爾貼效應將熱能和電能進行直接轉換的技術,包括熱電發電和熱電製冷。這種技術具有系統體積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汙染物、適用溫度範圍廣等特點。近期,我司在西湖大學理化公共實驗平臺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連續成功交付使用了新一代塞貝克係數電阻測量系統-ZE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