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神經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獲進展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超聲神經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獲進展

2019-12-1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超聲神經調控團隊與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孫雷課題組合作,在離體細胞實驗中證明了機械敏感通道Piezo1在超聲神經調控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發現低頻低能量超聲可以打開Piezo1引起鈣離子內流,從而觸發下遊信號通路激活。研究成果以Th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Piezo1 significantly mediates in vitro ultrasonic stimulation of neurons 為題,發表在iScience上(iScience 21, 448–457, 2019)。香港理工大學丘志海、郭景慧等為共同第一作者,鄭海榮和孫雷為共同通訊作者。

  據悉,基於物理場的神經調控技術,如電、磁和光遺傳技術等是近年來推動神經科學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並為治療腦疾病提供了新方法。基於超聲的無創神經調控技術,被認為是最具有臨床轉化前景的下一代神經調控技術之一,它具有無創、大穿透深度、高時空分布率等優點。其調控效果在神經元、線蟲、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等多種尺度目標上得到了驗證。它可以調控深部腦區,如丘腦等神經活動,從而成為可能治療帕金森症、癲癇、抑鬱症等腦疾病的治療方法。

  然而,超聲神經調控作用基礎機理尚未明確。其中最有可能的一種假設是超聲作為一種機械波,可能與神經系統中的生物機械敏感單元,如機械敏感通道、細胞骨架等相互作用,從而將機械波能量轉為神經電化學信號。其中考慮到已經報導的超聲誘發的即時響應速度,以及較低的超聲能量等,機械敏感通道被認為很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前研究顯示,兆赫茲超聲波及其激勵微泡振動的情況下可以在非神經細胞等體系中打開一種生物機械敏感單元Piezo1。本文主要研究可以透過顱骨的低頻超聲(500kHz)是否可以打開Piezo1,並誘發神經元活動。該研究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對超聲的效果進行檢測,得到了相互印證的結果。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支持。

  論文連結

  圖1 在293細胞上表達的Piezo1可以被低頻低強度超聲打開,引起顯著鈣內流。E) 驗證293細胞上Piezo1的功能性過表達;F)在超聲刺激下,Piezo1過表達的293細胞具有顯著的鈣離子內流

  圖2 低頻低強度超聲刺激可以引起神經元鈣內流和c-Fos 的激活,此效應可以被Piezo1的抑制劑GsMTx-4抑制;在超聲刺激下,原代培養神經元會對其產生響應,引發鈣離子內流以及下遊信號通路激活,可以引發c-Fos表達,此效果可以被GsMT-4抑制

  圖3 低頻低強度超聲可以引起一系列Piezo1依賴的下遊信號通路激活。神經元細胞系CLU199具有功能性表達Piezo1,在超聲刺激下c-Fos, p-CamKII, p-CREB明顯上調,Piezo1敲低細胞對超聲的敏感度顯著低於正常細胞系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超聲神經調控團隊與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孫雷課題組合作,在離體細胞實驗中證明了機械敏感通道Piezo1在超聲神經調控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發現低頻低能量超聲可以打開Piezo1引起鈣離子內流,從而觸發下遊信號通路激活。研究成果以Th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Piezo1 significantly mediates in vitro ultrasonic stimulation of neurons 為題,發表在iScience上(iScience 21, 448–457, 2019)。香港理工大學丘志海、郭景慧等為共同第一作者,鄭海榮和孫雷為共同通訊作者。
  據悉,基於物理場的神經調控技術,如電、磁和光遺傳技術等是近年來推動神經科學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並為治療腦疾病提供了新方法。基於超聲的無創神經調控技術,被認為是最具有臨床轉化前景的下一代神經調控技術之一,它具有無創、大穿透深度、高時空分布率等優點。其調控效果在神經元、線蟲、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等多種尺度目標上得到了驗證。它可以調控深部腦區,如丘腦等神經活動,從而成為可能治療帕金森症、癲癇、抑鬱症等腦疾病的治療方法。
  然而,超聲神經調控作用基礎機理尚未明確。其中最有可能的一種假設是超聲作為一種機械波,可能與神經系統中的生物機械敏感單元,如機械敏感通道、細胞骨架等相互作用,從而將機械波能量轉為神經電化學信號。其中考慮到已經報導的超聲誘發的即時響應速度,以及較低的超聲能量等,機械敏感通道被認為很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前研究顯示,兆赫茲超聲波及其激勵微泡振動的情況下可以在非神經細胞等體系中打開一種生物機械敏感單元Piezo1。本文主要研究可以透過顱骨的低頻超聲(500kHz)是否可以打開Piezo1,並誘發神經元活動。該研究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對超聲的效果進行檢測,得到了相互印證的結果。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支持。
  論文連結
  圖1 在293細胞上表達的Piezo1可以被低頻低強度超聲打開,引起顯著鈣內流。E) 驗證293細胞上Piezo1的功能性過表達;F)在超聲刺激下,Piezo1過表達的293細胞具有顯著的鈣離子內流
  圖2 低頻低強度超聲刺激可以引起神經元鈣內流和c-Fos 的激活,此效應可以被Piezo1的抑制劑GsMTx-4抑制;在超聲刺激下,原代培養神經元會對其產生響應,引發鈣離子內流以及下遊信號通路激活,可以引發c-Fos表達,此效果可以被GsMT-4抑制
  圖3 低頻低強度超聲可以引起一系列Piezo1依賴的下遊信號通路激活。神經元細胞系CLU199具有功能性表達Piezo1,在超聲刺激下c-Fos, p-CamKII, p-CREB明顯上調,Piezo1敲低細胞對超聲的敏感度顯著低於正常細胞系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2017-11-28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生化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IIP4與次生壁合成的頂層關鍵調控因子NAC29/NAC31互作,抑制其下遊所調控基因、如MYB61、CESA4、CESA7、CESA9的表達,從而幹擾次生壁合成。
  • 973計劃「光合作用分子機理研究」項目進展順利
    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立新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的973計劃重大項目「光合作用分子機理及其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基礎研究」,主要從光合作用中光能有效傳遞和分配的調控機制、光能高效轉化的分子遺傳基礎、碳代謝的遺傳控制規律,光合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的動態銜接與調控、光氧化和光保護的分子機理五個方面開展基礎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農作物光能利用的效率,提高作物產量。
  • 超聲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出現的超聲神經調控新技術也開始了臨床前研究。本文就近年超聲治療CNS疾病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報導如下。 研究表明空化效應在超聲神經調控的作用機制中起主導地位,可能超過熱效應和聲輻射力效應的作用。目前臨床上應用tcMRgFUs的MR過程獲取的圖像來引導聚焦超聲波的發送,達到破壞靶區腦組織的目的,從而治療CNS疾病。
  • 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科學網—瓦爾登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天津工生所等厭氧微生物氧還感應蛋白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天津工生所等厭氧微生物氧還感應蛋白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2014-12-15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該研究通過對RSP和Rex結構的比對,發現了厭氧和好氧微生物氧還感應蛋白獨特的分子結構和調控序列,闡述了厭氧微生物中氧還感應蛋白調節生理過程的分子機理,為對其進行改造,提高乙醇發酵水平提供了理論基礎。
  • 遺傳發育所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遺傳發育所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單分子力譜定量解析泛素修飾對基因調控研究獲進展
    人類基因組包含大約31.6億個DNA鹼基對,線性DNA分子作為龐大遺傳信息的載體一般都比較長(人類一條染色體的DNA長度約為2米),生命通過組蛋白將DNA分子有序組織壓縮形成微米級別的染色質存儲到細胞核中。核小體是染色質的結構和功能的最基本單元,其中DNA纏繞在組蛋白巴聚體周圍約兩圈,完成對DNA的第一次組裝壓縮。
  • 上海有機所等在分子伴侶調控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研究中獲進展
    在疾病條件下,蛋白質相分離調控的紊亂會直接導致蛋白的液-固相轉化和不可逆的蛋白致病聚集。該過程與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密切相關。然而目前,學界缺乏關於蛋白相分離穩態在不同無膜細胞器中如何被精密調控的研究。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中心劉聰課題組、方燕姍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類維持無膜細胞器中蛋白穩態的關鍵分子伴侶Hsp40。
  • 調控微生物-昆蟲共生關係動態變化信號分子研究獲進展
    調控微生物-昆蟲共生關係動態變化信號分子研究獲進展 2017-12-01 動物研究所 【字體在這種共生體系中,微生物與昆蟲的關係處於動態變化中,但是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調控這種動態變化的信號分子的相關研究報導還不多。  紅脂大小蠹是一種源自美國的重大林業外來入侵害蟲。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吳躍進課題組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合作,前期通過重離子誘變獲得一個轉錄因子調控的水稻脆稈突變體cef1,研究表明cef1的脆性是由轉錄因子OsMyb103L功能缺失造成的,通過調控纖維素合成來影響細胞壁結構(Plant Molecular Biology,2015)。
  • 研究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文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蛋白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通過調控次生代謝產物合成適應環境變化的新機制。植物雖然不會移動,但也能像動物一樣感知環境的變化並精準應對。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抵禦環境脅迫的強大武器就是產生種類豐富的次生代謝產物。
  •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2019-04-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方法為研究小分子-膜蛋白受體分子識別和結構調節機制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質譜分析新方法,有望應用於靶向小分子藥物的篩選、評估和優化。
  •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2017-06-06 18:24 來源: 科技日報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為推動更大範圍植物離體快繁、生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植物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莖端、根端和形成層,莖端幹細胞通過不斷分裂與分化形成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端幹細胞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外源施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誘導植株再生,是德國科學家Skoog和Miller在1957年的重大研究發現。
  • 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4的結構及功能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學頂級期刊《細胞》
  • 揭示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分子機理
    植物開花的過程受到內外源因素、各種信號網絡及眾多基因的綜合調控。此前研究表明,除了傳統的開花誘導途徑之外,植物激素茉莉酸信號途徑也參與了開花誘導過程;然而,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的分子機理仍不清楚。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和植物環境適應性研究組聯合研究發現,茉莉酸激活的轉錄調控因子MYC2, MYC3和MYC4(MYC2/3/4)協同調控了擬南芥的開花誘導。表型分析表明,myc2/3/4三突變植物的開花時間明顯比野生型提前。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GlnR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同時正負調控固氮類芽孢桿菌中固氮基因的表達。有2個GlnR-binding sites分布於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hesAnifV)啟動子上下遊。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12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 分子振動對化學反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被最為廣泛研究的分子。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對H/D/F/O/Cl/OH+H2/HD/D2等反應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化學反應本質機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