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

2021-01-15 YOU成都

我,成都生活美學助手小都,吃了二十多年毛肚,從來沒質疑過毛肚從屬「肚科」的屬性。黃喉就是喉管,毛肚就是肚子,菌花就是切成花的郡肝,有啥好聊的?

然而最近,點進一條名叫「毛肚原來長這樣」的熱搜後,我的世界觀崩塌了。

圖裡的毛肚,不是一片,而是一群↓

要耐心順著紋理可以切下來↓

再改成小片,才是長在我們知識點上的毛肚的樣子↓

簡單來說,牛作為一個休息時仍在嚼吧嚼吧的反芻動物,擁有四個胃,更重要的是,每一個都能吃。

毛肚、千層肚及金錢肚就分別對應其中的瘤胃、網胃及重瓣胃,按吃貨的思維來看,即火鍋、冒菜、滷菜。

▲以上分別為毛肚、金錢肚、千層肚,圖源/網絡

認毛肚

毛肚通常和火鍋掛鈎,甚至榮登火鍋必吃菜的榜首,首先申明,這裡的火鍋特指紅油火鍋。不論紅油火鍋源自「重慶碼頭」或是「自貢鹽場」,第一個get到毛肚正確涮法的人,都值得所有火鍋愛好者獻上膝蓋。

發現毛肚靈魂吃法的,並不是某位鑽研美食的大家,據李劼人在其所著的《風土什志》所述,是來自重慶對岸江北周邊,挑擔子賣食物的攤販,消費對象則是橋頭賣勞力的工人。

▲九十年代的重慶碼頭,圖源/網絡

水牛內臟,便宜,經得起吃,工人們就圍著擔子,就著擔子一頭泥爐上滾開的麻辣湯底下料。那時的流動的攤子,已有重慶九宮格老火鍋的雛形,泥爐上的大洋鐵盆已分好格,各自認領面前的這塊格子煮肝、肚等牛內臟,攤主就在一邊按數計錢。

當然這種吃法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民國二十三年,才有精靈的商家將其搬進飯館內,將沸騰的一鍋麻辣由擔子搬到餐桌上,改鍋具,再輔以各式配料做蘸碟,重慶火鍋自此飄進了尋常街巷間。

▲九十年代街頭的火鍋,圖源/網絡

那時,毛肚吃得比現在講究。

先下蒜苗提味增香,後涮毛肚,七上八下之後,撿起煮好的蒜苗同食,辛香麻辣,味道資格。現在,且不說蒜苗,毛肚上桌不趕緊拈一筷子涮,轉眼就被一桌子人分食乾淨了。

火鍋店毛肚不便宜,動輒二三十起價,要是前面打上「大刀」「現剪」「極品鮮」幾個字,價格還要翻個倍。想吃大口吃毛肚,可選擇自行購買處理。

▲火鍋店中的鮮毛肚,圖源/網絡

但夏日在家中吃火鍋,不算是討巧的選擇。開著空調,厚重的牛油味久久難散,關了空調吃,一身熱汗越吃越燥,不如直接去火鍋店裡點餐來得撇脫。

在家更宜用毛肚做涼拌菜,最大限度保留毛肚的爽脆口感之時,運用好輔助食材除腥去味即可。

買毛肚

購買毛肚,可直接外賣下單,想買個放心,就去實體超市或菜市親手挑選。前往連鎖超市,在海鮮區周邊,就能發現毛肚;在場子稍大的菜市,通常也能找到,順帶還能將黃喉、魷魚等菜色一併掃走。

毛肚通常有兩種品質可選,分別為水發毛肚與鮮毛肚,價差20元乃至更高,口感上自然鮮毛肚更爽脆,貴有貴的道理。

部分火鍋店裡就搞過現剪鮮毛肚的花樣。整張處理乾淨但未經裁剪的毛肚跟盤上桌,服務生依據客人需求,現場使剪子剪成小片,以示新鮮。

拿夾子撿起鮮毛肚看,也是完整的一張,水發毛肚則因存放問題,預先剪小了些,但買回家還得再改兩刀。思來想去,小都摳索地選了幾張普通的水發毛肚——萬一失敗了,還能及時甩甩鍋。

千層肚也順道撿了幾根,稍作嘗試。為保證色彩統一,專程挑了黑千層肚。記得上稱前,盡力抖一抖,瀝瀝水分,少些斤兩。

做涼菜,還得選些素菜打底,黃瓜、金針菇或綠豆芽都可增加咀嚼感,按自己口味挑選即可,小都便就近買了一把綠豆芽。基本的調味也可順手購得,蔥姜蒜二荊條小米辣,怎麼爽辣怎麼來。

燙毛肚

到家可先處理配菜,綠豆芽清洗好,取小鍋將水燒開後過水燙煮,斷生即可撈出墊在碗底。

後處理毛肚及千層肚。清水反覆洗淨,切成適量大小,考慮到過水縮水,可適當切大片一些。在剛剛焯過豆芽的水中加入適量料酒及薑片,若是清洗途中聞見明顯的腥氣,可酌情加量。

在火鍋店涮煮毛肚講究七上八下即收手,進香油碟,裹上蒜泥、香菜一同入口,方能品到口感之脆爽,入味之豐富。

▲火鍋店中,燙好毛肚後,通常在香油碟中裹一圈蘸料入口,圖源/網絡

但在家時,可用肉眼觀察法,將毛肚入鍋,燙到毛肚變卷變小撈出過冰水,保持彈脆度。由於使用的是水發毛肚,變小變卷的幅度不大,可適量加些時間,半分鐘至一分鐘都在可控範圍內。

全數斷生過冰水後,即可鋪開在打底素菜上。

接下來,調味。為壓住腥氣逼出辣味,將二荊條切圈後,還入鍋煸過,加入蒜末、花椒、小米椒,澆一瓢熱油上去——有點油潑辣子的意思。後加入生抽、鹽、糖、醋調味,攪拌均勻後蓋在毛肚上,一碗涼拌毛肚便基本到位了。

為便於入味,可靜置片刻,期間備好其他菜色。等到正式開飯時,拌開,將綠豆芽與毛肚充分混合即可享用。

夾一片毛肚入口,脆,比在火鍋中七上八下十來秒的涮毛肚更爽脆彈牙。長時間燙煮的毛肚,出鍋後立即去冰水裡打了一圈,洗了個澡,最大限度保留了口感。

初入口時帶著微微的酸甜口,接下來舌頭便被清爽的辣味包裹,但味不厚,只停留在舌根,並未隨著食物落肚一併辣入胃腸。

綠豆芽是加分項,一片毛肚配一小夾綠豆芽,一同在醬汁中翻滾均勻,隨即在口中迸發出令人愉悅的脆響。

拿來湊數的千層肚,比起毛肚滋味就差了幾分,味不夠透,但好在口感湊合。

就著一道涼拌毛肚,一碗米飯消得飛快,餘下的醬汁,煮了細面倒入拌開,又是一道夏日冷麵,一菜兩吃,划算。

毛肚可發揮的空間還有很多,如做小碗冒菜或串串,入鐵板燒或燒烤,但相較而言,都不如大片涮煮來得夠勁夠味。

增加了奇怪的知識點,毛肚照吃,火鍋照涮,才是我們成都人的真本色。

看完吃完

來留言區聊聊

你的火鍋必點菜是啥?

看完毛肚,別忘了續上今天的咖啡哦~

相關焦點

  • 火鍋裡的毛肚,鴨腸,黃喉到底煮多久比較好?
    火鍋它非常的包容,什麼菜都可以往裡面燙,但火鍋始終離不開的幾個必吃菜品,毛肚、鴨腸、黃喉這些特色菜怎麼燙才最好吃?收好這份涮燙手冊,吃遍成都火鍋都不怕!陳豔紅老火鍋鍋底菜品【毛肚】毛肚選擇很大,水發毛肚、屠場鮮毛肚、千層肚、包括陳豔紅市井火鍋還有血毛肚,雖毛肚品質不同,但涮燙時間不會有太大區別,毛肚有個吃法叫:「七上八下燙毛肚」,也就是將毛肚下鍋後,上下抖動煮約
  • 聽說毛肚、千層肚、鵝腸、黃喉跟重慶火鍋更配哦!
    毛肚吃火鍋不涮毛肚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這個毛肚也是這裡人氣超高的菜品,而且超級大一塊,比iPhone還大。涮毛肚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涮個十幾秒,吃起來口感特別爽脆。千層肚千層肚和鵝腸、毛肚比起來,更加吸汁。千層肚吃起來也是特別有嚼勁,再加上它吸汁,所以特別入味,涮久了之後,千層肚裡全是紅油湯汁,那滋味,麻辣鮮爽,真的是無敵了!
  • 毛肚、牛肚、百葉、黃喉.你們都是誰?涮火鍋4大天問,一篇講清楚
    涮火鍋的四大天問:毛肚是不是就是百葉?黑毛肚和白毛肚哪個好吃?牛肚和毛肚是不是一個東西?黃喉到底是什麼東西?吃火鍋時腦海裡浮現出這四個問題,代表你是個有求知慾的人;雖然這種求知慾往往開始於涮火鍋前,結束於吃飽後,非常的不持久。
  • 牛肚、毛肚、千層肚……這裡還有好吃又養胃的「肚」,你還不知道
    火鍋想想那些我們一起去吃火鍋的日子,老大說「我要吃牛肉」,老二說「我要吃黃喉」,老三說「我要吃鴨血」,年紀最小的老么說「我要吃牛肚、毛肚、千層肚、豬肚」各種肚,聽著聽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火鍋每次火鍋,必不可少的這些「肚」,吃的人手忙腳亂,因為真的太好吃啦,恨不得把舌頭都吞下去。但其實,還有一種好吃又養生的「肚」,我們卻不知道,因為我們吃的火鍋店裡都沒見過,它就是鹿肚。
  • 「毛肚不是肚」,那它到底是什麼?吃了10多年,今天總算明白了
    毛肚這種食材對於經常去吃火鍋的朋友來說可能不陌生,大家去吃火鍋的時候,必點的就是像毛肚、肉片這些菜,這些美食好吃是好吃,但是這些食材到底是什麼?你們知道嗎?「毛肚不是肚」,那它到底是什麼?吃了10多年,今天總算明白了肉片大家都知道,一般就是牛肉片或者羊肉片這些,但是毛肚的話就很多人不知道了,聽名字很多人就以為是牛肚,其實是不對的,毛肚可不是牛肚,而是牛胃。小編以前也不知道,但是前段時間吃這個的時候,聽服務人員介紹才知道,我們吃了這麼多年的毛肚,才總算弄明白了原來是牛胃啊。
  • 我們平時吃的牛肚、千層肚、金錢肚、毛肚竟然是它!
    牛百葉,毛肚,牛肚,金錢肚,這四個磨人的小妖精永遠讓人分不清誰是誰。哥悄悄告訴你們,其實吃了這麼多年的牛肚,竟然都是牛的胃!!!是的,你沒有看錯,你吃火鍋時候的牛肚不是牛肚,是牛的胃!牛是反芻動物,他們在休息的時候嘴不停地嚼啊嚼,是把胃中的食物再次嚼爛。而牛的胃由4個胃室組成,即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
  • 毛肚、千層肚、金錢肚……同樣是牛肚,分別來自牛的哪個胃?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牛肚,我們常見的有片狀的毛肚、絲狀的千層肚和網狀的金錢肚等。然而,最近有網友稱,這些不同樣子的牛肚,實際上是來自於牛不同的胃,這是不是真的呢?為了尋找答案,我們在出售牛肉的市場裡,找了幾種不同樣子的牛肚,可是對於各種牛肚分別長在哪裡,商戶們也看法不一。
  • 牛有4個胃,每個都能吃,最愛吃的毛肚排第3,第1個很少見
    美食君最喜歡吃牛肚、黃喉、鴨血、娃娃菜、金針菇、凍豆腐……美食君能把整個火鍋店的菜單都背下來,因為火鍋實在是太好吃了,好吃到每一樣我都喜歡!在眾多食材中,牛肚最受大家歡迎,幾乎每一桌的點菜清單上都會有。想想新鮮的牛肚在滾燙的湯底中涮熟,立即夾到有白芝麻、辣椒麵、鹽和花生碎調成的幹碟中,牛肚的爽脆加上辣椒麵的鹹、香、辣、鮮,經過唇齒間的交合,慢慢呈現出來。
  • 重慶火鍋裡的黃喉,是動物哪個部位,常吃有沒有毒呢?今天告訴你
    火鍋是起源於四川,加入牛油湯底,放入食材烹煮,現吃現燙,美味至極,重慶人對於火鍋老少皆宜,街上有一家主打四川口味的火鍋,營業到凌晨2點,每天人滿為患,人家開發的鴛鴦鍋、辣鍋、清淡鍋,的確好吃,讓人讚不絕口,我也喜歡吃火鍋,但有一個食材叫黃喉,我一直不敢點,在我的印象中,黃喉就是牛羊的氣管部位,莫名的難受,感覺根本不健康。
  • 謎單火鍋的毛肚,真的有「牛屎味」嗎?
    毛肚作為火鍋中的c位,可謂是經久不衰,無論研發了多少菜品,最受大家喜歡的還是它。毛肚實際上是牛的瘤胃,常見的做法就是在火鍋中涮燙。
  • 毛肚、金錢肚、牛百葉分別是啥?
    相信很多人在吃火鍋的時候都有過疑問,那就是毛肚、金錢肚、百葉傻傻分不清楚,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牛百葉選黑的好還是白的好?
  • 草肚、毛肚、百葉、金錢肚……牛羊的4個胃,怎麼吃才最好吃啊?
    草肚、毛肚、百葉、金錢肚……這些「肚」長得有啥區別,最適合怎麼吃?一般來說,一個器官是不是能被看作一個整體,主要是看外觀和功能關聯性,如果從外觀上能明顯地看成一個整體,如果密切關聯且距離很近,外觀上看沒有明顯的分成兩個獨立的部分,就用一個名字來命名好了。比如心臟,雖然有4個腔,但也算一個器官。
  • 優質黃喉小青頭幼苗特徵
    隨著龜文化的普及和養龜事業的發展,把黃喉小青頭當做觀賞寵物飼養的人越來越多。黃喉小青頭成龜與大青頭成龜、南石成龜的差別一般養龜人能區別,但養龜知識不豐富的人,不能區分黃喉小青頭幼苗與大青頭幼苗、南石幼苗的差別。目前在市場交易中有些商家將雜交苗冒充純種小青頭幼苗,導致市場混亂。優質小青頭幼苗特徵:1、背甲顏色黑色或青灰色(淺灰色——黃綠色——淺黃色),背脊沒有黑色縱線。
  • 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蜂,而是空中獵蜂高手
    蜂虎不是蜂,也不是猛獸,而是一類鳥的統稱,它主要的食物是蜂類,故而得名。可能我們在蜂場附近偶爾也能看到鳥類在捕食蜜蜂,但一般會覺得這對蜂群沒有什麼影響,所以平時我們會忽略這一天敵的存在。其實不然,蜂虎和普通鳥類不一樣。一旦處理不慎,它可能會給蜂群帶來滅頂之災。
  • 計翔教授據理力爭,黃喉擬水龜移出名錄
    計翔教授從兩爬學會角度據理力爭,保住了原來結果,黃喉擬水龜不在保護名錄中,坐等新名錄出臺。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計翔教授,引經據典,沉著應對,以超高的學術理論,駁斥極端保護主義觀點,保護產業。感恩計翔教授,感謝中龜協秘書長田彥強先生為行業做出的傑出貢獻!黃喉擬水龜,又名柴棺龜、石金錢龜,北種小青體色明豔,深得寵物龜愛好者喜愛,該物種的模式產地為浙江舟山群島。
  • 你知道魚狗不是狗,蜂虎也不是虎,而是鳥名嗎?
    顧名思義,魚狗就是會抓魚的「狗」,有冠魚狗、斑魚狗等,;蜂虎,就是愛逮蜜蜂、蜻蜓等昆蟲的「老虎」,有藍喉蜂虎、慄喉蜂虎等。在我國,常見的是冠魚狗和斑魚狗。冠魚狗民間喚作「花斑釣魚郎」。頭具顯著羽冠,一旦發現食物迅速俯衝,動作利落。冠魚狗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進入水中後,它的眼睛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