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不必活成父輩那樣

2020-11-09 虎嗅APP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這句話幾乎被各大公司奉為圭臬。


據尼爾森Nielsen報告,中國的90後、95後年輕人已然成為消費主力,他們成長發展的需求更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更高;90後與00後約佔中國總人口的23%,他們將主導未來5-10年的中國乃至全球消費格局。


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新一代消費群體,如何理解和俘獲他們充滿個性、與父輩大不相同的消費心理,卻是一門大學問,也是當下商業企業的普遍焦慮。

從懂新一代消費者開始


新一代消費者的偏好,其實一直都在改變。要洞察消費者的這種改變,有必要先了解下當下新一代年輕人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2020年春節期間,網易聯合安慕希做了一個針對年輕人「重啟2020,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的調查,共計收集到了超200萬個心願,排名前幾的分別是「規律作息、身體無恙」、「別過得像2019就行」、「平平安安」、「解鎖人生新技能」、「情緒自由」、「有狗、貓可吸」等。很明顯,相比父輩,當下年輕人的心願更具多元化,更加關注生活的樂趣。


不難看出,我國很多年輕人已開始不再像自己的父輩一樣,將工作、忙碌視作人生最重要的部分,甚至唯一的意義,很多的90後、95後開始選擇秉持另一種價值觀,開啟另一種更簡單、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延伸到車服務領域,年輕人也表現出與父輩大不相同的偏好。在用車方面,父輩需要成為一個「全能戰士」,會查機油、補輪胎、給車打蠟,撞車後還要懂理賠規則,在修車廠有熟人,維修靠譜還要實惠。而年輕人則不一樣,他們不想被用車問題打擾到自己,寧願多花10元錢,圖個省事,圖個開心,以此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車險購買、理賠方面,年輕人也不希望像父輩一樣,花費大量精力去比價、去做購買選擇,或浪費大量時間去提交繁瑣的理賠資料,他們希望有一個用車助手,能夠幫他們搞定這些事情,省卻不必要的麻煩。



這就是當下年輕人想活得跟父輩不一樣的的真實心理寫照。概括起來可以發現,實際上年輕人最希望做的事情、最想過的生活,是不必像父輩那樣,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隨心而快樂、簡單而便捷。而這樣的想法,又會改變很多商業規則和服務邏輯。

因客戶而變,是企業最好的生存方式


車服務市場也正因新一代消費者的改變而大受影響。在90後、00後奔湧而來的趨勢之下,如何俘獲新一代年輕消費者,迎合他們的消費需求,成為車服務行業最重要的課題。


時至今日,車服務市場依舊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買車容易,但後續養修車、買保險、理賠繁瑣,車主們缺乏一站式省心服務支持;比如愛車出現問題時,客服電話經常佔線,去修理廠又會因各類名目暈頭轉向,車主們缺乏隨時在線的用車助手;再比如車服務傳統,缺乏有趣、好玩的互動,以及智能化的體驗感。


好在任何行業從不缺乏破局者,車服務市場也出現了這麼一個平臺,由於深諳年輕消費者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述老大難問題,它就是平安產險旗下一站式車服務平臺「平安好車主」。圍繞用戶痛點,平安好車主做了三點突出的改變:


一是極簡式服務,讓車主省心省事又安心。


為契合新一代車主不想成為「全能戰士」的訴求,平安好車主通過優化覆蓋全網線上服務,與車主共享「雲生活」,從而為用戶提供一鍵盡享的車服務體系,涵蓋停車繳費、年檢代辦、優惠加油等八十多種車服務——著急見客戶,要洗車,在平安好車主直接查詢最近的汽車美容中心,一鍵下單非常便捷;查找最近的加油站、最近的停車場、一鍵直呼代駕、高效代辦年檢、呼叫道路救援等,全場景「車服務」讓每一位車主都能實現「傻瓜式」養車與用車。


二是陪伴式服務,讓車主無懼任何用車難題。


平安好車主在11月8日的「好車主歡樂夜」直播發布會首次推出吉祥物「安安」。「安安」將在平臺以客服、專家的身份,為平臺用戶解決一切用車問題,隨時隨地提供陪伴式服務,成為平臺與用戶溝通連結的橋梁,提供安全、安心的優質服務。



過往,買新車往往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但機械產品難免會經常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因此,擁有一個陪伴式的智能師傅尤為重要,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幫助車主解決任何不期而遇的難題,實現真正的樂享出行,這也正是「安安」推出的意義之一。


三是智能化服務,讓車主擁有品質服務獲得感。


要想俘獲新一代年輕人,車服務的全面性固不可少,但這還遠遠不夠,還得提供更多智能化的體驗和玩法,給新一代消費者打造更多的高品質車生活。


以平臺特色服務「車損測算」為例。過往,父輩們要熟悉修理廠規則,懂得車輛零部件構造,會討價還價,能爭取到最優性價比,但平安好車主智能車損測算的出現,讓新一代消費者完全擺脫了這一困擾。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車主只需第一時間將現場情況特別是車輛碰撞受損的情況,拍照後上傳到平安好車主APP,即可秒級生成受損報告,即刻估算來年保費,幫助客戶衡量是否需要動用商業險,同時精準生成可信賴的維修價,推薦值得信賴的修理廠,如此既省去了去多家修理廠比價的時間,又可獲得最佳維護組合套餐。



這就是平安好車主極簡式、陪伴式、智能化的服務,通過一個APP集大成的匯聚了買車洗車、上車險、辦理賠、查違章、停車繳費、智能保養等一系列功能,而這正是注重極簡主義的新一代消費者最需要的。正因為此,平安好車主APP得到新一代消費者的認可,連續兩年被「易觀之星」評為車主「最佳APP」。


截至2020年8月底,平安好車主APP已超1.1億註冊用戶,以2800萬月活用戶,位居易觀移動應用榜單汽車工具類應用第一位。

如何「撩」動新一代消費者的心?


始於2014年,歷經6年的快速發展,平安好車主成功俘獲1億用戶。光輝成績的背後,是一連串圍繞年輕用戶需求的創新,是在每一個核心環節,為用戶節約時間、讓用戶省心。


日常觀察發現,車主對用車服務最不滿意的就是理賠流程,主要集中在「慢」和「繁」兩方面:出險報案後,現場等待時間太長;理賠資料繁瑣,賠付流程複雜,賠款到帳時間太長。同時,疫情的發生,出門防護風險很大,讓理賠變得更加困難。


為此,疫情發生後,平安好車主快速響應,依託人工智慧、OCR智能單證識別等新技術,升級推出了「一鍵理賠」:用戶在行車過程中遇到剮蹭追尾等交通事故後,只需打開好車主APP,點擊「在線報案」,上傳自己拍攝的車輛損壞照片,後臺AI智能定損機器人會自動評估維修方案及金額,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後即可確認賠付,理賠款即時到帳。全程預計用時不會超過10分鐘,安全又快速,以至於有年輕小白車主直言,自從有了「一鍵理賠」,遇到交通事故,都不會六神無主了。


除了線上服務的「一鍵」化,當災難或事故來臨時,線下的極速救援和理賠服務也必不可少,這也是與「一鍵理賠」相配套的重要服務。前不久,平安與Discovery探索頻道合作拍攝了一部《重返現場》系列短片,還原了一系列真實救援案件,重現了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2020年湖北嚴重暴雨等災害場景。


其中一個主角讓人印象深刻,他叫李冬冬,是平安查勘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短片中一位客戶在野外因車胎爆胎導致車輛衝出路面而緊急求救。李冬冬和隊員極速出險,通過平安好車主APP客戶分享的實時定位及實施無人機搜索,短時間內成功在廣闊的山林裡找到了遇險車主。我們在讚嘆科技讓救援更高效的同時,也深深佩服平安產險人在災難與事故面前的沉著、專業與果敢。也正是這些微小個人的付出,才讓平安好車主理賠服務顯得更為豐滿、更加充滿溫度,使用戶線上線下都能獲得更加高效、極致的服務體驗。

線上「一鍵理賠」、線下極速救援僅僅是一個縮影,正是諸多類似的服務,構成了平安好車主極簡、便捷、貼心、零距離的服務全貌,讓「即便不見面,也很有溫度」成為可能,真正解決了車主痛點,讓用車變得更輕鬆、更簡單,而這正順應了年輕消費者不想活成跟父輩一樣的核心訴求,也成為平安好車主的致勝法寶。

結語


面對日益壯大的新一代消費群體,面對平均每6個中國人就有一個90後的現狀,不管願不願意,商業企業都要和新一代的消費者直接對話。用什麼方式去面對,哪些是有效的,如何滿足新一代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變用戶為粉絲,是商業企業及企業家們需要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唯一的路徑可能還得回歸到商業本質,回歸到用戶本身,去理解伴隨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90、00後群體。正如平安好車主,因充分意識到新一代消費者的重要性,才有後續一系列圍繞年輕用戶的創新與改變,才獲得1億用戶的青睞和認可。


展望未來,對任何商業企業而言,要想洞察未來的消費趨勢,都必須重塑對新一代消費者的看法,去感知和理解他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並用年輕的方式去與他們對話,如此才能與未來的商業對話。

相關焦點

  • 無法逾越的父輩巔峰:那些動漫主角無法超越的父輩角色盤點
    話是這麼說,但在動漫中並不都是這麼套路呈現,因為個別主角的父輩猶如妖孽般的存在,讓主角一直還活在父輩的巔峰之下。今天小編要盤點的就是動漫中那些讓主角從始至終都沒有超越的父輩角色。漩渦鳴人萬萬沒想到,曾經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的鳴人,現在都已經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
  • 楊惠妍、劉暢、宗馥莉三位千金,在父輩眼中怎樣?宗慶後這樣說!
    在這方面,香港的富豪煩惱不算太大,畢竟他們子女眾多,總會出現一個兩個能堪大任的苗子。如果出現好幾個,那可不得了,家族將更加興旺。比如吳光正的兒子吳宗權,再接了父親的班以後,僅僅通過分拆,就讓公司的市值漲了一千多億。再比如李嘉誠的倆兒子,一個給他接班,一個自己發展,現狀都還不錯。
  • 父輩愛吃肉:小康生活的甜蜜煩惱
    那時候他們總是說自己不喜歡吃肉,他們幸福地看著孩子們吃完,然後把孩子們吃剩下的骨頭再啃一遍。那時的把自己「不愛吃肉」掛在嘴邊的父輩們現在已經步入老年階段。父輩們人到老了開始喜歡吃肉了。現在生活好了,什麼時候想吃肉隨時都可以吃到,也沒有經濟壓力,也不像過去農村吃個肉還要趕集才能買得到。現在有條件了,他們卻老了,不適合吃肉了。但是他們還是想吃肉,這種想就是青少年時期留下的遺憾的延遲滿足。
  • 不動聲色,一點一滴去做,活成汪洋大海
    比如,你看月亮看幾分鐘就膩了,人家滿懷深情地看下去,寫出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了詩仙。你寫幾個字就想跑出去玩了,人家饒有興趣地寫了一天又一天,成了書法家。你每天走來走去腳摩累了還心煩,人家還追根問底研究人為什麼在冰上滑倒,結果發現了摩擦力定律。
  • 有人說你好,有人說你不好,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當他們是空氣!
    1、 有人說你好,也有人說你不好,但只要我們問心無愧,就不必在意別人的判斷。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要一味的討好他人。那樣做的話會讓你更累。當有人對你說無禮的話時,請不要在意,走開就好了!狗衝你叫喚,你不會也要回敬幾句吧!對不對2、 只要迷失方向,就不會迷失自己。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上)—美國電影《父輩的旗幟》背後的歷史
    以上內容在《父輩的旗幟》影片中有詳盡的描述,由於該片是由小說《父輩的旗幟:硫磺島戰役的英雄們》改編而來所以歷史的真實性可以確定。對於急切需要財政支援的美國政府而言,他們更該做的不是在戰爭中出生入死,而是頂著「英雄」頭銜來往巡迴於全國,推銷戰爭債券以籌集款項。扮演著「完美的英雄」,發表著感人至深的演講。據作者詹姆斯所說,他在觀看當年父親和其他兩名戰友回國的紀錄片時,他們就像50年代英國披頭四樂隊訪問美國那樣受到國民的歡迎,走到哪裡都是鮮花和讚譽。
  • 動能轉換,「功成不必在我」
    對此,我們一定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認清經濟發展大勢,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甘於做鋪墊性、長期性的工作,不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實效。  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來看,新舊動能轉換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人民群眾收入水平、消費水平提高,低效供給和中高端質量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傳統動能的支撐作用不斷下降,質量效益難以提升,這就需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 父輩不在了,孫子能不能給爺爺上墳?有哪些傳統風俗?
    有人問一個很奇怪的問題,父輩不在了,孫子就不能給爺爺上墳了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一部分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迷失,才產生如此的困惑。那我就告訴你,按中國古老的傳統風俗,父輩不在了,孫子能給爺爺上墳,也能給爺爺以上的祖先上墳。
  • 外媒:數字原生代智商低於父輩?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日報導,法國神經科學家米歇爾·德米爾熱稱,伴隨著網際網路出生和成長的數字原生代,其智商低於父輩。全文摘編如下:「Z一代」和「千禧一代」又叫「數字土著」,他們伴隨著網際網路出生和成長,身處充滿可能性、知識和娛樂的新世界中。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問世,以及後來的平板電腦和更加輕便的筆記本電腦上市,他們對於屏幕的依賴越來越強烈。
  • 餘生很貴,不必浪費時間去解釋你自己
    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必向別人解釋你自己。解釋,是這個世上,最無力的語言。餘生很貴,我們不必浪費時間去解釋你自己。1.你無法讓所有人都理解你「大人們從來沒辦法獨自理解任何事,總是需要一遍一遍地向他們解釋,這對我們孩子來說,實在太累了。」——《小王子》是啊,我們一遍一遍向不能理解你的人解釋,真的很累。事實證明,我們不是聖人,無法讓所有人都理解你。
  • 甲狀腺癌真正能活幾年?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也是甲狀腺癌的患者,去年年底剛做了手術,剛開始特別緊張,每次複查總問醫生平時要注意啥,醫生總是回答:「放鬆心態,正常生活,不必在意 據說,醫學組織會對某些疾病做跟蹤觀察,有個笑話大致是這麼講的:跟蹤甲狀腺癌患者的工作人員都去世了,而他所跟蹤的甲狀腺癌患者可能還活的好好的。可想而知,甲狀腺癌一般對壽命是沒有影響的,但我們不能也絕對的說甲狀腺癌不影響壽命,如果不治療或者不規範的治療對壽命還是會有影響的。
  • 今天我退出了42個微信群: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人到中年,正是拼搏奮鬥的年紀,每天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成了生活的常態。有時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甚至一天只吃兩頓飯,和家人外出旅遊或陪伴的時間,寥寥無幾。有時看看年邁的父母,看看皺紋日益增多的愛人,才會驚覺:原來這些年,自己一直都在奔忙的路上,卻很少陪伴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好好的拉拉呱,好好的逛逛商場,好好地吃頓飯。
  • 看過這3部英文電影的人,後來都活成了他們想要的模樣!
    毫無疑問,生活總是充滿比較,總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活成了什麼樣子,總有些人想要活成他人的樣子。小視做佩服的,還是那些堅持做自己,活成自己想要模樣的人。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才能活成心中的自己,就去看一下這3部英文電影吧。
  • 他們,笑著把hard活成easy!
    他們,笑著把hard活成easy!但是,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追夢路上我們並無不同!但天性樂觀的堯濤卻選擇自己應聘成為了一名房產中介他每天帶著客戶爬樓看房最多時一天步數可達2萬5千多步雖然辛苦但堯濤說「我的腿雖然是『軟的』但我的腰杆是硬的我一樣會活出我的精彩
  • 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飛虎隊」後人話美中友誼
    新華社紐約8月13日電通訊: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他們對父輩和抗戰老兵富於犧牲的精神和美中人民浴血抗戰中結下的友誼表示敬意:我為父輩驕傲!我愛中國!  二戰中的一抹亮色  「在中國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短短幾個月,他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對他們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中表現出的勇氣和毅力深表敬佩。」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父親在中國戰場的經歷,「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的女兒辛西婭·陳納德(中文名陳美麗)這樣說。
  • 父輩們的狂野與熱血——94年紅磡搖滾的輝煌
    搭乘地鐵、騎電動買菜、吃著9元一碗的刀削麵,現在大家看到的竇唯像我們父輩們一樣平凡而真實,但是歲月抹去了他們年輕的容貌、靈魂的躁動、滾燙的熱血,但是歲月永遠抹不去他們那一代心中的青春與輝煌。訴說、吶喊、口語、尖叫、低吟、小提琴、手鼓、三弦、笛子、超短褲、啤酒淋頭、長發披散、迷幻、悲傷、愛情、自我、迷茫、青春、熱血、狂野似乎一切的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他們的搖滾樂。這些人都是瘋子,誰能聽得懂?是他們是瘋子大眾壓抑了太久自己的靈魂?
  • 重掘澳大利亞華裔軍人史 後代望父輩貢獻得廣泛認可
    重掘澳大利亞華裔軍人史 後代望父輩貢獻得廣泛認可
  • 復旦女教授陳果: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
    01有一種累,叫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最近,偶然看了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的一節課,感觸頗深。她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到一個觀點:「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所以結論是什麼?結論是當你活成真實的你自己,還是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是你會更喜歡你自己。」有人問過陳果一個問題:「別人喜歡你和自己喜歡自己,哪個更重要?」
  • 與臭蟲共眠 為女兒還債,《生活萬歲》裡3/15,活成追光人的他們
    (文/顏小二述哲文,圖/網絡)當太陽喚醒一座城市,城市喧囂嘈雜之下,是喜怒哀樂裡沉浮的靈魂在吶喊,在歌唱,在嚎哭,在狂歡.....有這麼一批人,即便生活不成樣子,但他們依舊有心中的堅持,這份堅持可以是一種熱愛、一份嚮往、一份期待,也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