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國民黨全名叫「中國國民黨」,為何不敢強調中國?

2021-01-07 海峽導報

島內「反中」氛圍濃厚,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日前說臺灣不是「國家」,卻遭到輿論圍剿,如解讀這現像?

對此,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國民黨的問題在於沒有中心思想,不要說九二共識,「憲法」就是「一中憲法」的原則,黨的全名就叫做中國國民黨,為何不敢強調中國?是為了選票?還是為了永續生存?從歷史角度來看,選舉只是短時期,長時期來看臺灣400年的歷史離不開中國大陸。

吳昆財說,從文化認同來看,臺灣文化也是中華文化一部分,中國大陸認為臺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那就是太陽,不管你認不認同,朝太陽吐口水不會傷到太陽。

吳昆財認為,臺灣是地理名字,沒有汙辱臺灣海峽,也不是汙辱臺灣,不然民進黨就宣布「臺灣獨立」、改成「臺灣國」。國民黨不能只想著好處,不要怕被誤解,要跟老百姓講清楚,講臺灣不是「國家」,不代表國民黨不愛臺灣,有臺灣意識不代表要臺灣獨立,但這些國民黨不敢講,認同是需要不斷宣導的。 

吳昆財表示,九二共識在馬英九時代行得通,國民黨自己要有堅持,包括黨紀黨格黨魂,一個政黨裡面是敗壞掉的,有意義嗎?國民黨今天就算不講九二共識,民進黨一樣會打你,乾脆正其道而行,不要打著中國國民黨旗幟在那邊反中國。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國民黨若改名去「中國」 洪秀柱:我就來組中國國民黨!
    2020慘敗後,國民黨掀起改革聲浪,1月22日召開的中常會也順利成立改革委員會,但呈現在選民眼前的卻還是老生代打死不退、中生代不願承擔、青生代嚴重斷層等現象,前景堪憂。更嚴酷的是,當國民黨還陷在歷史糾葛與內部動亂,為黨名和「九二共識」爭執不休。
  • 找不著北的中國國民黨
    孫文學校總校長、臺灣大學教授張亞中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找不著北的中國國民黨》。作者認為:無智也生無明,中國國民黨也掉進「無明」。在「我從哪裡來」方面,從李登輝任國民黨主席開始,已經把臺灣人與中國人放在對立的狀態。馬英九任內的國民黨,既沒有對教科書撥亂反正,也對「我也是中國人」三緘其口。國民黨對於自己黨史的不在乎,更證明了對自己過去的不重視。在「我是誰」方面,國民黨很早就已經不再認識自己了,已經不止一次,中國國民黨內部有聲音認為應該把「中國」兩個字拿掉,或者換上「臺灣」兩字。
  • 中國國民黨在臺灣還有多少機會
    臺灣4年1次地區領導人選舉和縣市長選舉,兩者每隔2年輪流登場,選舉成了全民運動2020年1月份的選舉後,親民黨政黨票未及5%,未獲得選舉補貼,新黨則無當選一席民意代表,兩黨逐漸淡出臺灣政治舞臺2016年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勝出,2018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大勝,2020年民進黨再次獲勝
  • 民進黨挑動「仇中」,國民黨不努力,臺灣前途危矣
    臺灣作家曹若梅在臺灣中時撰文說,因為所謂「求和說」而拒絕出席海峽論壇的國民黨團,看似各個正氣凜然,義正辭嚴的提出訴求,包括大陸相關單位必須道歉、提出保證,以避免臺灣遭受「矮化」對待等等。試問袞袞諸公何來的底氣,如此大言不慚的自抬身價,又莽撞躁進的自斷後路?
  • 臺灣中國國民黨官網仍有「熱河」「察哈爾」地名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範凌志】「西康」、「熱河」、「察哈爾」,這些在歷史課本上出現的大陸地名,目前仍在中國國民黨官方網站中存在2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在國民黨官網「申請線上入黨及回復原籍」頁面「出生地」一欄的選擇菜單中,所謂「中國35個行省」都赫然在列,而其中的臺灣地名只有三個:「臺灣」、「臺北市」、「臺中市」。
  •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The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簡稱民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創建、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 臺學者:國民黨應團結縫合兩岸統一時間歧異
    各種不同形式、明的或暗的樣貌都不脫「臺獨」的本質,繼續走下去,只會逼死臺灣島內同胞。他認為,民進黨當局「去孫」、「去蔣」、「去中國化」,修改教育課網,直稱「全國」的中心是南投等,令人不寒而慄。清朝學者龔自珍曾說:「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 提議中國國民黨改名的「立委」又喊「兩岸斷絕」,網友:上次被批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媒不斷炒作臺灣方面宣稱有臺「駐外人員」被大陸外交官「打成腦震蕩」一事。據臺灣中時新聞網等臺媒10月20日報導,曾提議去掉國民黨黨名中「中國」二字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林為洲今(20日)又宣稱,如果對岸連「中華民國」都不承認,「那兩岸斷絕就好了,有什麼好講的」。此言一出,隨即引起島內網民批評,有人諷刺說「上次說要改名被批評還不夠嗎?」
  • 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黎建南:面對現實 國民黨勿糾結
    本屆選舉,藍綠攻守之勢分明,民進黨看似形勢大好,候選人也一直低調努力,不顯山不露水;國民黨的「總統」及「立委」選情則雙雙走低,難以讓支持者樂觀。朱立倫真的像媒體說的那樣「弱」嗎?綠營「立委」選情又呈什麼走向?本期對話臺灣名嘴,對臺灣選舉政治有著長期、深入關注的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黎建南,將與讀者分享他對2016選舉的獨特觀察。
  • 「挺吳派」再批洪秀柱:若洪連任國民黨就要關門
    (圖片來源:中評社)中國臺灣網3月30日訊 針對中國國民黨上午召開「洪主席就任黨主席一周年黨務成果報告」,提到洪秀柱過去一年力促「習洪會」、落實泛藍8縣市8項利多,以及打贏多場選戰等多項具體貢獻。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吳敦義上午在桃園受訪表示,予以尊重。他也承認,在艱苦環境中能做出這些成績,已經值得肯定。
  • 柳金財:檢視臺灣社會團體與民進黨、國民黨聯盟關係之轉變:以開放...
    但目前有關美豬美牛的兩份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未經過「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的討論與認可,這並非是經過專家與民間團體審議後的風險評估結論,而僅僅是衛福部門的委託研究案。        尤其臺當局透過媒體與網絡輿論反覆強調「要每天吃 33 片排骨吃個 5 到 10 年才會影響健康」,這種方式溝通風險,是對民主與臺灣社會共同體的撕裂與傷害。
  • 專家:國民黨在高雄臺南越來越邊緣化(圖)
    臺海網8月27日訊 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今日在海峽導報撰文:  「五都」選舉越來越激烈,國民黨在「南二都」選舉形勢更加嚴峻,面臨邊緣化危機
  • 國民黨把統派當蟑螂 美國不會派軍隊到中國作戰
    美國不會派軍隊到中國作戰前「行政院長」江宜樺22日在一場有關臺灣安全的研討會上指出,坦白說,看美國這麼多年對外包括與盟邦交流的歷史,美國賣武器可能比出兵幫對方的興趣會更大,一旦臺海有事,美國幾乎可確定不可能派地面部隊到臺灣或踏上大陸作戰。
  • 英媒:臺灣經濟事實上高度依賴大陸 國民黨諷刺蔡英文當局「親中...
    臺灣對中國大陸歷年出口佔比(依存度);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為2008至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根據資料,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951億美元增加了14%。
  • 中國國民黨花蓮縣黨部參訪團到訪廣西臨桂縣
    中國國民黨花蓮縣黨部參訪團到訪廣西臨桂縣 2013年06月27日 09:2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臨桂縣臺辦)  中國臺灣網6月27日花蓮消息  6月24日,中國國民黨花蓮縣黨部參訪團到訪廣西桂林市臨桂縣。  參訪團一行到五通鎮、會仙鎮考察臨桂縣旅遊業發展狀況,乘船遊覽了義江風光及兩岸民族建築奇觀,聆聽「侗族大歌」的天籟之音,感受瑤族長發的奇特風俗。臨桂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群山聳立、千姿百態、河塘縱橫,讓參訪團成員感受到祖國如詩如畫的自然山水景觀。
  • 國民黨高層大換血!學者嘆:恐淪為「中年大叔同溫層」
    2020年初臺灣大選慘敗的國民黨,選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積極展開各項改革,尤其「數位諸葛亮」的海選計劃,也引起了不少話題,江啟臣近期也任命了一批,部分來自學界,平均年齡50多歲的黨務高層。對此,臺師大教授範世平表示,這群人在國民黨內雖算是「青年才俊」,但他直言國民黨危機,這群人若沒辦法掌握年輕世代的想法,「仍是一群中年大叔相互取暖的同溫層。」範世平1日在臉書發文提到,自己對這群被任命的黨務高層,他雖然完全尊重支持他們看法,但嗅出國民黨新人事的危機,這群人如果跟年輕人的想法差距太大「怎麼改?才是最關鍵的,否則這些新人事,還是一群中年大叔相互取暖的同溫層。」
  • 歷史揭秘:中國國民黨派往共產國際的第三個代表團
    達林宣傳的蘇式共產主義,他建議後者先開闢一塊共產主義試驗田,如獲得成功,他孫中山再在中國推廣,這事實上是一種婉拒。到.1923年1月,孫中山同蘇俄特命駐華全權代表A.A.越飛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則索性開門見山地表明共產主義和蘇維埃制度不適合中國,因中國不具備實行這種制度的條件。他追求的僅僅是蘇俄從物力財力和人力(如派遣軍事專家和各領域的顧問)等方面幫助他實施在中國西北建軍以奪取全中國政權的龐大計劃。
  • 如果沒有了國民黨,那臺灣的第二種聲音是什麼?
    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革命實踐研究院副院長遊淑慧近日向中評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因「抗疫有成」,連帶讓民進黨當局的滿意度達到一個高點,但只要有人批評臺當局、發表不同意見,就會引來大批網軍出徵。
  • 民進黨沒烏鴉,國民黨沒鳳凰!
    為何臺灣無法建立就事論事、勇於承擔的政治文化呢?跟國、民兩大黨惡性競爭,陷入只比爛、不比好的循環有關。要從國民黨追究起,作為百年老黨,在臺灣獨大40年,國民黨的威權與醬缸文化深植臺灣,即使轉型為選舉政黨,舊文化、老習氣卻如DNA般纏繞不去。
  • 臺灣「立委」選舉:民進黨61席過半,國民黨38席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1月11日晚,2020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蔡英文獲得連任,得票817萬餘張,得票率為57.1%。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