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我們的生活,「一次性」的誘惑正在沒有節制地泛濫。
以一次性筷子、餐盒為代表的諸多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雨衣雨傘、一次性餐布、一次性塑膠袋,賓館中使用的一次性洗浴用品,以及無數具有「一次性」性質的手機電池、一次性相機、一次性水筆、飲料瓶、大型展會發放的精美宣傳材料、無節制的豪華精緻包裝如月餅盒……
種種「一次性」,舶自海外,因與國人渴望的方便、快捷、瀟灑一拍即合,故以不可思議的擴張速度,在中國迅速燎原,並且在很多方面拔得世界頭籌。
終於,中國人開始向「一次性」鄭重說「不」了!
塑料,有人稱是人類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而一次性塑膠袋是其中最肆虐也最大搖大擺招搖過市的角色。據專業部門統計,中國人每天使用塑膠袋超過30億個,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每年中國人丟棄的白色垃圾,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量。我們的青山綠水,不但受到大自然荒漠化的嚴重威脅,也被日漸膨脹的「白色垃圾」、「電子垃圾」所蹂躪。
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從6月1日起,塑料購物袋將有償使用。上海一位環保志願者將之譽為今年頭條環保好新聞。這條舉措,讓青山綠水有幸,更會讓我們的生活潔淨許多。有人估計,此舉將讓每天30億份「白色垃圾」減少2/3。
是的,會有種種不便。但是,若想根治國土汙染,還我碧水藍天,永葆子孫萬代的幸福,一時不便算得了什麼?
對人類來說,「一次性」用品的出現和泛濫,可能是一場遍及全球的生態災難。只不過,「一次性」之禍是慢性中毒式發作,讓人容易失去警覺。但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有識之士,正在舉起森林般的手臂,向「一次性」之禍宣戰——賓館不設一次性洗漱用品、餐館不再提供一次性筷子、大超市不再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中國的行動已經相對滯後,我們不能再置身事外,作為「一次性」消費大國,我們責無旁貸。
相信對塑料購物袋說「不」,只是一個美好的開端。它的意義,不僅在於直接減少「白色垃圾」,更重要的是,對大眾習以為常的「一次性」消費意識,是一次強有力的衝擊,也期望它成為一次向汙染宣戰、回歸更樸素自然生活的思想啟蒙。
事實上,「一次性」消費意識,還浸染著短視功利、漫不經心、漠視自然的種種消極心態,它們正在向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滲透,甚至侵入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快餐式閱讀讓經典成為垃圾,而垃圾變成流行;而即用即拋式愛情,使「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一些人心中竟然成了笑柄……
因此,警惕並杜絕「一次性」之禍,不但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環保使命,更是文化責任。
當然,有些「一次性」用品,比如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仍是十分必要的。但對絕大部分「一次性」說「不」,我們放棄的是物質垃圾和精神上的惰性,收穫的,可能是環境和心靈的雙重美好。
周末,讓我們提起竹編的菜籃、重拾雕花的竹筷,或拈起久違的鋼筆和毛筆,為思念的人兒寫上一封濃墨重彩的信。這是一種回歸式的體驗,絕非對現代化的背叛。
讓我們,儘量遠離「一次性」……(李泓冰 原題:向「一次性消費」說不)(編輯:付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