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機械拋光(CMP)技術、設備及投資概況
國內CMP設備的主要研發單位有天津華海清科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其中華海清科的拋光機已在中芯國際生產線上試用,2018年1月,華海清科的Cu &Si CMP設備進入上海華力。 2.1 美國應用材料 CMP設備依然是美國應用材料一家獨大,擁有全球71%的市場份額。
-
中芯國際遭斷供,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備選企業有哪些?
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SMIC)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經過多日與供貨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中芯國際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一、工藝製程篇1、中芯國際(00981)2019年第一季度,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第二代FinFET N+1研發取得突破,進度超過預期。第二季度14納米FinFET製程進入客戶風險量產階段,2019年第四季實現小批量生產。第二代FinFET N+1技術平臺已開始進入客戶導入。
-
中芯國際向美企購買半導體生產設備,美日等42國擴大限制
儘管如此,中國晶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近日就再度傳來好消息。1年70億!中芯國際購買美企生產設備:中國晶片龍頭正不斷擴產3月23日,中芯國際在公告中指出,該公司於今年2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向泛林團體提交一系列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訂單,總金額達3.97億美元(約28億元人民幣)。
-
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 製造設備是關鍵
而更著名的荷蘭ASML公司的最大股東是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是美國貝萊德集團,而且這兩大集團背後都是美國華爾街資本。如果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得以實現,那意味著全球主要的關鍵晶片製造設備企業都將對中國實施斷供可能。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將是不小的挑戰。報導稱,中芯國際也是華為的晶片供貨商之一。
-
關鍵性突破!國內首臺生產12寸矽晶圓設備試產成功
眾所周知,下半年以來,關於全球半導體晶圓缺貨的消息就不絕於耳,尤其是8寸晶圓,用行業人士的話來說,是缺得不可想像,最高漲價50%,按片賣了。為何8寸晶圓缺貨這麼嚴重?自然是因為8寸晶圓主要用於28nm以上晶片生產,而28nm以下的晶片,已經採用12寸晶圓了,這些年廠商們為了發展先進工藝,不斷的減少8寸產能,改成12寸晶圓產能,所以導致8寸缺貨了。當然,按照業內人士預測,明年下半年左右,8寸晶圓缺貨情況會緩解,畢竟現在的主流還是12寸晶圓,畢竟80%的出貨量已經是12寸晶圓了,且隨著先進工藝不斷發展,這個比例會更大,大家投產的也多是12寸晶圓。
-
國之重器突破!中國晶圓設備打破空白:遠超國外產品
中國長城表示,這標誌著,我國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技術取得實質性重大突破,相關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即將打破,開啟了我國雷射晶圓切割行業發展的序幕。 這次兩大基金增資的目標是中芯南方,也就是中芯國際與多個公司合作成立的子公司,位於上海,其14nm、12nm工藝就是中芯南方生產的,整個項目投資高達90億美元,是國內建設的最先進的晶圓廠。
-
大手筆收購樂此不疲,中芯國際去年淨賺11.6億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依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且中國區的收入(不包括技術授權收入)同比成長了24.3%。Jqaesmc14nm技術今年量產,12nm工藝取得突破在工藝製程方面,中芯國際全年投入了超過6億美元,已經完成了28nm HKC+以及14納米FinFET技術的研發,並開始相關客戶導入的工作。預計於2019年內實現生產。
-
中芯國際聯手國家隊斥500億投建12吋晶圓製造 什麼信號?
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已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公告 中芯國際(00981)購買6.2億美元生產晶圓的應用材料產品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中芯國際(00981)發布公告,公司已根據商業條款協議於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根據TrendForce統計,目前晶圓代工市場以臺廠以65%市佔居冠,其次為韓國的16%及中國的6%。中芯在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約為4%,全球排名第五,在中國地區位列第一,也是中國目前唯一在14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發展藍圖較為明確的晶圓製造商,作為中國半導體製程領頭羊,面臨上遊設備及原物料斷炊危機,將對其先進位程的發展以及中國半導體設備自製之路造成嚴重的衝擊。
-
晶圓製造主要設備市場情況
晶圓製造主要設備市場情況 根據2017年SEMI公布的數據,在集成電路製程中,晶圓製造設備投入佔比約佔設備投資的80%,而封裝、測試設備投入則佔比分別為9%和6%。在製造過程中,最主要、價值最昂貴的三類分別是沉積設備,包括PECVD,LPCVD等、刻蝕設備、光刻機,佔半導體晶圓廠設備總投資的15%、15%、20-25%。
-
目前中國這些晶圓廠不適宜進口設備!是否有備胎可尋?
FKREETC-電子工程專輯二、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FKREETC-電子工程專輯2018年第三季度,中芯寧波8吋特種工藝N1產線生產設備進廠,2018年11月2日正式投產。同日,N2產線開工建設。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晶圓代工產能方面,2017 年全球代工營收約 623 億美金,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本土晶圓代工企 業營收約 50 億美金,全球代工產值佔比約 8%,代工份額提升空間巨大。中芯國際的 28nm 製程 17Q4 量產,14nm 在 2019Q3 量產,12nm 開始客戶導入。華力微 19 年底 突破 28nm HKC+工藝,2020 年將量產 14nm。就 14 納米而言,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三星/GF 差距逐漸縮小。
-
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財報,回應華為禁令及美國出口管制影響
業績增長原因中芯國際財務長高永崗博士表示,三季度公司收入繼續創新高,達1083百萬美元, 環比增長15.3%, 同比增長32.6%;毛利為262百萬美元,歸屬於公司的應佔利潤為256百萬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653百萬美元,同創歷史新高。全年收入增長預期上修為24%到26%,全年毛利率目標高於去年。
-
中芯國際產業鏈機會深度剖析:SMIC生態圈,重構「芯」陣列
一、中芯國際上市,材料設備鏈國產替代加速 中芯國際回歸 A 股,國產晶圓製造崛起。中芯國際公布將於科創板上市,擬發行 16.86億股募集 200 億,國產晶圓製造龍頭強勢回歸 A 股,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1)40%用於投資 12 英寸 SN1 項目(中芯南方一期);(2)20%用於公司現金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3)40%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迎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晶圓代工產能方面,2017 年全球代工營收約 623 億美金,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本土晶圓代工企 業營收約 50 億美金,全球代工產值佔比約 8%,代工份額提升空間巨大。中芯國際的 28nm 製程 17Q4 量產,14nm 在 2019Q3 量產,12nm 開始客戶導入。華力微 19 年底 突破 28nm HKC+工藝,2020 年將量產 14nm。就 14 納米而言,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三星/GF 差距逐漸縮小。
-
【產業分析】#04 晶圓代工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以中芯國際為例)
中芯國際公司主要以晶圓代工模式從事集成電路製造業務,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
中芯國際CEO邱慈雲:中國企業可以做好晶圓製造
對於28納米而言,一座月產能35000片的晶圓工廠,就需要花費近50億美元。這種巨大的投入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且大規模的投入也並不能保證一家集成電路企業一定會成功。除了強有力的持續投入,還要有好的經營、管理、技術團隊,必須要有正確管理和良好的市場環境。 邱慈雲特別指出:「我們注意到現在國內有許多地方對集成電路產業熱情高漲。
-
中芯國際、臺積電、聯電、華虹密集擴產,「晶圓荒」釋放蝴蝶效應
一個是12英寸晶圓廠,用於生產晶片;另一個是12英寸大矽片,是晶圓製造的基礎原材料。這兩個重要項目的開工,為國內半導體產業注入一針興奮劑!01晶圓產能緊缺或將持續至明年下半年毋庸置疑,「缺貨」是近期半導體供應鏈的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