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河流為什麼是彎曲的?

2020-09-05 海韻教育

    我們看到的河流,特別是在平原上的河流,總是彎彎曲曲,很少有筆直的河道。

  這是為什麼呢?這得從力學上做一點解釋。

圖1 彎彎曲曲的河流

  首先我們來關注一個流體力學中的二次流現象。

  取一口寬底的圓形鍋或其他容器,裡面盛滿了水,為了觀察到二次流,水中放一些沙子或茶葉之類的示蹤物體。用勺子攪動水使它做圓形流動,這時我們會發現沙粒或茶葉會向鍋底中心集中。

  我們把在鍋內圓形流動稱為一次流,這個一次流,會引起一個如圖箭頭所示方向的二次流,由於二次流,沙粒和茶葉就會被它帶到鍋底中心。

圖2 二次流示意

  現在來看河流,假設河流原來是直的,某一時刻由於偶然的原因在一個段落產生了如圖3的彎曲。

  考慮AB截面的流動,一方面,由於河水在河岸的約束下要拐彎,所以河水作用於B岸的壓力會增大,這個壓力與河岸的曲率成正比,即愈彎曲,壓力愈大,還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即流速愈大,壓力愈大。就是說河流河岸的凹面受這個水壓力作用下會被侵蝕。

  現在把河水沿河道的流動看作一次流,由於河道是彎曲的,所以從局部上看,可以看為一個沿一段圓弧旋轉的一次流(圖3中),同樣會產生二次流,二次流會把泥沙帶到河流彎曲中心(圖3右),亦即河道的凸出的一岸(圖3左)。

  最後的結果是河岸的凸面愈來愈向外凸,河岸的凹面愈來愈向內凹,河流的彎曲便會愈來愈彎曲。

圖3 河流彎道附近的流動

圖4 河道的變化示意

  由上面的討論,河流一旦彎曲就會不斷愈來愈彎曲。圖4表示在峽谷中的一條河,隨著時間的推移,峽谷被腐蝕得逐漸變寬,形成比較廣闊的峽谷衝積地,然後又在這片衝積地上蜿蜒變化的情形。

圖5 彎曲的河道又如何變直的

  河道雖然無時無刻都在繼續彎曲,然而也有從彎曲變直的時候,如圖5,表示河道彎曲到一定程度,兩個彎曲的部分會貫通,原來的大彎河道不再走,形成一個牛軛狀的湖殘留在那裡。

  對於實際河流的河道變化,可以舉例如圖6上所示長江荊江段的河流演變來說。

  從圖上可以看出在公元1756年到1973年僅200多年之間看到變化是如何的大。至於黃河在河南孟津之後的河道變化,則要大起大落,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期間間,黃河下遊決口1590次,每次決口都會形成新的河道,歷史上大的改道有六次,河道徘徊於北到天津南到山東之間的華北大平原上。

  河道變化無疑對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一直是人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一門學科:河道演變,或河床演變,它是大學水利專業必修的課程。因為只有掌握河道演變的規律對於治理河道才會更有成效。

圖6 荊江段的河道變化

  &34;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公元前530年——前470年)說的,極言世間一切事物都在運動和變化的思想。中國古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是說河道變化的規律。大致上有一種周期變化的特點。

  我國從周朝開始,在文人雅士間就有一種習俗,稱為「曲水流觴」。在每年春天的三月三日,人們坐在曲曲彎彎的溪水邊,把盛了酒的杯子,浮在溪水面上,酒杯漂流到誰面前誰就飲酒,並且要做詩,以祈福祛災。晉朝書家王羲之所寫的傳世名篇《蘭亭序》就是記載這種盛事的。可以說在小溪邊上模擬大自然河道彎曲發抒情懷的傳統。後來人們在風景區建立一些「流杯亭」也是模擬大自然河道彎曲的一種抒懷。圖7是北京潭柘寺的流杯亭。圖8 是畫家張谷良畫的「曲水流觴圖」,畫家重現了當年王羲之「曲水流觴」的盛景。

圖7 北京潭柘寺的流杯亭

圖8 張谷良畫的曲水流觴圖

  說完了河道的彎曲,讓我們順帶談一談海岸線的問題。

  在地圖上我們看到海岸線與河道一樣,也是曲曲彎彎的。有沒有相似的道理呢?

  同樣,設海岸有了一個初始的凹面,如圖9,我們看到在海浪來臨時,由於凹面有匯集海浪能量的作用,所以在凹面的深處激起的浪花比較高,也就是海岸的凹處,會受到海水更厲害的侵蝕。於是,海岸便會凹面愈來愈凹,凸面愈來愈凸。這就是海岸線彎彎曲曲的道理。

  我們這裡說的,當然是對於由巖石組成的那些海岸來說的。對於在河口由泥沙沉積而成的海岸線變化規律比較複雜,不在這裡討論之列。

圖9 海浪衝擊海岸

圖10 曲曲彎彎的海岸線

  從上面我們討論河流與海岸線的彎曲,它們都是不同的事物。

  但我們需要動一動腦子,來思考一下,它們是否具有些什麼共同特點呢?這就是,對於一種狀態:即河流是直的,海岸線也是直的,這種狀態一旦受到擾動,就會離它偏離愈來愈大。這就是說河流與海岸線直的狀態是不穩定的。

  客觀事物的狀態可以分為三類,即穩定狀態、不穩定狀態和介於二者之間的臨界狀態。如圖11,在重力作用下的小球有三種狀態:左邊的小球處於大球的底部,對它的位置做一個小擾動,小球還會回歸到原來的狀態,所以原來的狀態是穩定的;中間的那個小球處於平面上,對它的位置做一個小擾動,小球既不遠離原來的位置也不回歸原來的位置,所以是處於一種臨界的狀態;右邊那個小球處於大球的頂部,對原來的位置做任意小的擾動,小球就會離原來位置愈來愈遠,這就是一種不穩定狀態。

  我們看到,上面所說的直的河流和直的海岸線都是不穩定的,因為對原來狀態做一個小擾動,就會愈來愈彎曲,與原來的狀態差別愈來愈大。

圖11 小球的三張狀態

  在現實中,穩定和不穩定狀態的例子是很多的。在重力作用下的水平面是穩定狀態的例子,不管怎樣擾動,等擾動因素去掉後由於水的粘性,水又會趨於水平。讀者不妨思考在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中,穩定、不穩定和臨界的各種例子,以加深對這類問題的理解。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河流為什麼是彎曲的?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解釋這個問題的
    用茶杯中水和茶葉的運動方式來描述河流,從而很清晰合理的解釋了河流為何總是選擇彎曲的路徑這一問題。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人走進了城市,每天面對的都是鋼筋混凝土,所以對河流的印象反而越來越模糊了。但你總會在電視或者照片上看到過河流吧,你回想一下,你見過一條筆直的河流嗎?其實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沒有筆直的河流,即使在某種原因下,出現了一條比較直的河流,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河流必將變成彎曲的。下面我們就來逐步探討這個問題。
  • 為什麼河流都是彎曲的?從愛因斯坦的茶葉悖論講起
    這時如果把畫面聚焦到奔騰不息的河流上,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它們的河道大都是蜿蜒曲折的。我國黃河上遊的唐克和長江中遊的荊江,更是出現了九曲迴腸的震撼景觀。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多數河流都是彎彎曲曲的呢?早在1926年,愛因斯坦就曾寫過一篇論文來探討河流的彎曲問題。
  • 時空為什麼彎曲?
    我們認識的時空是人類視角(光速)時空,時空彎曲是由大質量天體產生,(愛因斯坦的理解)與速度有關嗎?這說不同速度視角時空彎曲是不一樣的,時空彎曲與速度有關。愛因斯坦為統一萬有引力廣義相對論理解說時空彎曲了,牛頓直說萬有引力是物質屬性必然有的。時空彎曲後就可沒有萬有引力,衛星一直沿著彎曲時空做直線勻速直線運動。時空彎曲解釋萬有引力是掩耳盜鈴嗎?時空彎曲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既然相對論說明了引力是時空彎曲,為什麼還沒有把引力廢除?
    依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質量會引起時空彎曲,這是萬有引力的本質。有人認為時空彎曲是引力的本質,引力就是假象,應該廢除引力。這是誤解了相對論,時空彎曲是本質,但是引力也不是假象。力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引力完全符合力的定義,物質通過萬有引力互相吸引,就是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
  • 為什麼是彩色的?為什麼總是彎曲?
    形狀彎曲,色彩豔麗。東亞、中國對於七色光的最普遍說法是(從外帶內):紅、橙、黃、綠、 靛、藍、紫。當陽光經過水滴時,它會被折射、反射後再折射出來。在水滴內經過一次反射的光線,便形成我們常見的彩虹(主虹)。
  •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地貌。
  • 自然界很多流淌了幾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河流,為什麼會消失?
    與河流的形成和消失關聯度最密切的要素是「氣候」,主要是氣候中的降水情況,一個區域的氣候如果趨向於溼潤,降水量增多,地表河流數量也就會增加,會形成新的河流;而當一個區域的氣候如果趨向於乾旱,降水量減少,或者蒸發量增加,地表河流數量也就會減少,現有的河流就很有可能消失。
  • 質量導致空間彎曲,而彎曲的空間又決定了物質的運動
    早在1915年才華橫溢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發表廣義相對論中就已經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這部著作也成為了目前我們理解宇宙的方式,關於相對論認為,我們所處的時空就像一種網狀物,而巨大的質量如恆星和行星會使網狀物發生彎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向地面墜落,造成這種彎曲的就是物體的質量,事實上我們自己的身體,一個撞球甚至一隻蝴蝶都會使得時空彎曲,但這些質量和那些巨大的天體相比微乎其微。
  • 愛因斯坦說引力使光線彎曲,地球上的光線為什麼沒有發生彎曲?
    所以不能說能讓光發生彎曲的引力有多大,而是說讓光發生彎曲的時空扭曲曲率需要多大。等效原理光線在引力場中彎曲源於《廣義相對論》,而《廣相》又基於《等效原理》,等效原理其實就是一個在電梯稱體重的故事。慣性場:如果電梯處於加速上升的狀態,那麼光線在電梯內的軌跡就會發生彎曲,但在電梯之外的人看來,光線是同一高度進出的。引力場:如果電梯處於恆星當中,因為恆星中具備向下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那麼光線在電梯內的軌跡也會發生向下彎曲,在引力場外的人看來,光線發生了向下偏移。
  • 河流是如何塑造「牛軛湖」的?
    牛軛湖是河跡湖的一種,是自然界中河流在其演化過程中的產物,是流水侵蝕和沉積的結果。那麼河流是如何形成牛軛湖的呢?牛軛湖牛軛湖多出現在地形平坦地區,比如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流由於受地轉偏向力、水流速度、地質情況及植被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步形成彎曲的河曲。
  • 極簡科普:廣義相對論第一講,空間是如何彎曲的
    這種視覺上的差別,就是空間彎曲的最直觀的體現。我們所說的時空的彎曲是指物理上的彎曲。這種彎曲,是可以精確測量的。如果讀者有一把直尺,可以用它去測量平面上線段的長度。但是,如果要測量的線段,位於一個球面上的話,這個直尺肯定沒辦法測量長度。如果要測量球面上兩點的距離,那要用一個彎曲的弧度和球面的弧度一致的尺子去測量。
  • 自然界很多流淌了幾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河流,為什麼會消失不見?
    同樣道理,我們地球本身也在不停的動態變化之中,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也在不停的變化之中,也就是說地形、氣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都是在變化中的,那麼屬於水文要素的「河流」也是在變化之中。河流是地表徑流的一種,是指一定區域內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下,沿著狹長的凹地進行經常性或者是間歇性的流動的水流。
  • 彎曲時空,引力退散
    其實不一定,比如足球是由一塊一塊很小的、比較平的皮子縫起來的,但是縫起來之後,就形成了一個表面彎曲的、球形的足球。我們的空間也是這樣,我們考慮空間中每一點很小的具有不同運動狀態的體積元,把它們粘回來,我們發現最後的空間其實是彎曲空間。不均勻的引力場導致了空間的彎曲。其實彎曲的不只有空間,彎曲的是整個時空。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的相關考點
    一、河流與等高線地形圖  1、河流與等高線彎曲的關係:河流在山谷中發育,等高線彎曲處指向高值區。  2、河流與地勢高低的關係:河流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  3、河流與等高線疏密的關係:等高線密集,水流速度快,水能豐富;等高線稀疏,水流速度慢,航運條件較好。
  • 河流地貌的發育
    >考點1 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1.河流侵蝕地貌、在凸岸堆積,                         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               使河流更為彎曲,河谷拓寬                      成熟期(C)以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為主       河谷展寬,橫剖面呈寬而淺的槽型提示:如何分析河水對兩岸的侵蝕作用?
  • 真的是時空彎曲產生引力嗎?
    導讀:真的是時空彎曲引力嗎?這個問題不值得懷疑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所以說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對的理論,卻解釋錯了,就是不能用時空彎曲解釋引力的成因!你知道為什麼嗎?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贊同引力是由時空彎曲產生的。而是把引力產生的根源歸結為時空,即右邊的質量分布項,但它表示的是時空分布,即時空場。說到時空場,我問你一個問題:引力場和電磁場有什麼不同?我的意思是引力場和電磁場哪個是平直的場,哪個是彎曲的場?這個問題絕對有意思,你慢慢想。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沒有引力「F」,為什麼大家說它是引力方程呢?這個問題留給你。
  • 【歸納加強】高考地理有關中國河流熱點問題匯總,影響河流含沙量的...
    含沙量:大、小  有無結冰期(凌汛):有、無、長、短  三、河流的水系特徵  水系形態、支流、湖泊  河流流程、流向、水系歸屬  流域面積、支流排列形式  河道(河谷寬窄、河床深淺、河流彎曲係數)  河網密度  熱點問題1:地形對水文的影響  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由高處向低處流
  • 彩虹為什麼總是彎曲的?
    光穿越水滴時彎曲的程度,視光的波長(即顏色)而定——紅色光的彎曲度最大,橙色光與黃色光次之,依此類推,彎曲最少的是紫色光。每種顏色各有特定的彎曲角度中的紅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藍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種顏色在天空中出現的位置都不同。若你用一條假想線,連接你的後腦勺和太陽,那麼與這條線呈42度夾角的地方,就是紅色所在的位置。
  • 為什麼質量會彎曲空間,空間中究竟是什麼被彎曲了?
    事實上,質量不會真的彎曲空間。 集中的能量對周圍的空間有影響。正如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中所說:「引力場的能量和任何其他能量都是等效的。」 像地球這樣的大質量物體之所以有引力,是因為物質是能量的集中,因此得到公式E=mc 。
  • 河流地貌與其它地貌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經常、最活躍的地貌作用,它貫穿於河流地貌的全過程。無論什麼樣的河流均有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類型。河流一般可分為上遊、中遊與下遊3 個部分。由上遊向下遊侵蝕能力減弱,堆積作用逐漸增強。河流根據平面形態、河型動態和分布區域的不同,有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