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為什麼是彎曲的?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解釋這個問題的

2020-12-05 超哥的科學世界

說起愛因斯坦,大家一定會想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這些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物理學理論。但實際上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遠不止這些,其中就包括我們下面要說的茶杯理論,這是他在1926年的一篇科學院報告中提到的。用茶杯中水和茶葉的運動方式來描述河流,從而很清晰合理的解釋了河流為何總是選擇彎曲的路徑這一問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蜿蜒的河流

我們知道,世界上每一個偉大的文明都起源於河流,如古埃及的尼羅河、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中國的黃河等等。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人走進了城市,每天面對的都是鋼筋混凝土,所以對河流的印象反而越來越模糊了。但你總會在電視或者照片上看到過河流吧,你回想一下,你見過一條筆直的河流嗎?其實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沒有筆直的河流,即使在某種原因下,出現了一條比較直的河流,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河流必將變成彎曲的。下面我們就來逐步探討這個問題。

蜿蜒的河流

愛因斯坦的茶杯理論

我們先給出茶杯理論,然後再根據這個理論解釋實際存在的自然現象。一杯茶水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你可以做這樣一個思想實驗:當你用茶匙充分攪動時,茶水會旋轉起來並最終達到一個穩定狀態(攪動速度穩定),同時液面的中心會凹進去。此時你拿出茶匙,等待旋轉的茶水停下來。當茶水靜止以後,茶葉會聚集到茶杯底部的中心位置。這一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呢?

茶水旋轉時受力分析

看上圖,當茶水以某一固定角速度旋轉時,茶水液面中心會凹陷下去。我們選取一小塊液體進行受力分析,由於此時處於平衡狀態,所以這一小塊液體受到的離心力(慣性力)與其所受的液體壓力差是相等的,可以得到已下關係式:

mrω^2(離心力)=F1-F2=(P1-P2)*S;

P1和P2為兩側壓強,S為側面面積。

其中:P1=ρgh1,P2=ρgh2;

代入:mrω^2(離心力)=Sρg(h1-h2)>0;

可得:h1>h2;

h1-h2=(mrω^2)/(Sρg);

從上面的式子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首先,當茶水旋轉且保持平衡狀態時,距旋轉中心越遠液面越高;其次,旋轉的角速度越快,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所以當茶水旋轉時,茶水的液面必然是一個彎曲的曲面(實際上是一個拋物面),且最低點就在茶杯的中心位置。

杯底摩擦力導致的渦流

如上圖所示,將茶匙取出茶杯,茶水會因茶杯內壁摩擦力慢慢停止轉動。在此過程中,由於相對於液面來說,杯底的摩擦力較強,所以杯底液體的角速度會快速降低。但由於此時液面的彎曲所產生的液體壓力變化較小,所以杯底部分的離心力小於液體壓力差,即液體將從茶杯外側向中心流動,液面部分則相反。從而在茶水中產生渦流。所以當茶水停止轉動時,茶葉集中在茶杯底部的中心位置。

茶葉的位置變化

河流為什麼是彎曲的

由於地質的不均勻(河床的形狀由當地的地形及地質決定)和地球自轉(科裡奧利力)導致沒有絕對筆直的河流。即使再直,也必然會存在哪怕是一點點的彎曲。而只要存在彎曲,就必然產生上面所說的渦流。在河道彎曲的位置,泥土(就像茶杯中的茶葉)會從河床的一側移動到另一側(從彎曲的外側向彎曲的內側移動)。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是一點點的彎曲,最終也會變成蜿蜒的河流。而河流彎曲的曲線,就是我們上一篇文章中介紹的歐拉曲線

河道彎曲處河床截面圖

下面這張圖,是真實的河床形狀演變過程。你會發現,正是由於渦流造成的泥土移動,使得河床的一側總是非常陡峭,而另一側卻非常平緩。

一條真實河流的河床演變

愛因斯坦通過一個平日時常發生的現象,清晰明確的解釋了河流為何總是彎曲的問題。就像他能夠通過思想實驗和紙筆找到宇宙天體運行的規律一樣,充分體現出愛因斯坦超乎常人的智慧。這種以小見大、化繁為簡的思考方式,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培養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河流都是彎曲的?從愛因斯坦的茶葉悖論講起
    這時如果把畫面聚焦到奔騰不息的河流上,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規律,它們的河道大都是蜿蜒曲折的。我國黃河上遊的唐克和長江中遊的荊江,更是出現了九曲迴腸的震撼景觀。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多數河流都是彎彎曲曲的呢?早在1926年,愛因斯坦就曾寫過一篇論文來探討河流的彎曲問題。
  • 科普:河流為什麼是彎曲的?
    我們看到的河流,特別是在平原上的河流,總是彎彎曲曲,很少有筆直的河道。  這是為什麼呢?  考慮AB截面的流動,一方面,由於河水在河岸的約束下要拐彎,所以河水作用於B岸的壓力會增大,這個壓力與河岸的曲率成正比,即愈彎曲,壓力愈大,還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即流速愈大,壓力愈大。就是說河流河岸的凹面受這個水壓力作用下會被侵蝕。
  • 愛因斯坦說引力使光線彎曲,地球上的光線為什麼沒有發生彎曲?
    引力和光扯上關係是源於《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描述了引力其實是時空扭曲的產生的現象,並非是力的作用,約翰·惠勒,解釋時空幾何時說:「質量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質量如何運動。」1919年,愛丁頓團隊拍攝了日食太陽的照片,發現了星光偏轉證實了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中彎曲空間是如何形成的呢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給出時空與物質之間的關係和它們的運動規律。通常情況下,時空彎曲的量級是很小的。只有在黑洞或其他強引力場情況下,才有大的彎曲。 當你第一次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見到「彎曲空間"這個字眼時,恐怕是會感到困惑的,真空怎麼能是彎曲的呢?你怎樣能使它彎曲起來呢?
  • 時空為什麼彎曲?
    我們認識的時空是人類視角(光速)時空,時空彎曲是由大質量天體產生,(愛因斯坦的理解)與速度有關嗎?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秒,物體如果達到7.9千米/秒的速度,它就會永遠地繞地球運行而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我們也之稱為環繞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物體如果達到這個速度,將會逃離地球的束縛飛向星際空間(太陽系之內),我們也之為脫離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千米/秒,若是要到太陽系外去旅行那就要達到這個速度。
  • 時空彎曲產生引力改為引力使時空彎曲,能不能解釋相對論的問題?
    詭異相對論實際上,相對論不是簡單的E=mc2,它只是當年狹義相對論發表後,愛因斯坦幾個月後做的一點補充,但由於簡潔明了而深入人心。同學們誤會很深啊,真正的廣義相對論涉及許多微分方程、洛倫茲變換和其他複雜的數學表達形式,當年愛因斯坦都需要和其他數學家合作才弄了出來發表。
  • 為什麼愛因斯坦都解釋不了的萬物,《宇宙的琴弦》有可能解釋?
    1、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質告訴空間如何彎曲,空間告訴物質如何運動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空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在廣義相對論看來,空間就像是一張非常巨大的、平滑的膜,就像家裡的保鮮膜,而且這個膜是有彈性的。那我們將一顆球放在這個巨大的膜上,膜就會凹下去。在這裡,膜就相當於空間,球就相當於太陽、地球這些星球。
  • 當光子沒有質量時,黑洞是如何彎曲光的軌跡的?
    是以一種類似於溫度變化的方式導致聲波彎曲的,通過羅德·納夫的海波物理,你可以知道空氣中的聲波在晚上是如何向下彎曲的,原因是靠近地面的冷空氣密度更大。你所在的房間裡沒有可檢測到的潮汐力,所以也沒有可檢測到的時空彎曲,但是你的鉛筆還是會掉下來,這是很容易被發現。愛因斯坦也沒有說「光遵循測地線」。測地線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它實際上並不存在。然而,造成光線彎曲的物理現象確實是存在的。
  • 太空是真空,為什麼地球大氣卻沒有被吸走?愛因斯坦又怎麼解釋?
    其實還不行,因為只能用萬有引力解釋氣體被吸引在地球上不夠直觀,為什麼氫氣就容易逃逸,而氧氣則會留在地球上呢?廣義相對論下的引力與時空其實在牛頓萬有引力中解釋地球為什麼會吸引住大氣,為什麼又有大氣從地球逃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完全不夠直觀,因為需要理解一個天體引力的過程,但很多朋友仍然無法理解一個氣球為什麼在真空中不會散開
  • 愛因斯坦鮮為人知地質研究:河流侵蝕巴爾定律
    在地質學領域,他還曾研究過巴爾定律,並對河流的侵蝕機制提出了個人見解。或許很多人都未曾聽說過巴爾定律,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該定律並未在現實世界中發揮實際的作用;二是卡爾·恩斯特·馮·巴爾(Karl Ernst von Baer)和愛因斯坦一樣,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太過突出,以致掩蓋了在地質學上的工作。
  • 用時空彎曲解釋一起出發的小球與子彈為何分道揚鑣
    如果我們說重力不是一種吸引力而是空間的彎曲,為什麼從槍口某一角度射出的高速子彈和以同樣角度拋出的低速小球,它們掉落的運動軌跡不同?如果說重力真的是空間扭曲的表現,並且物體都簡單地跟隨空間本身的彎曲掉落,為什麼物體各自有自己的掉落軌跡這是個好問題,直指愛因斯坦理論的核心——為什麼重力是時空的彎曲而不只是空間的彎曲。下圖展現了問題描述的場景:小球與子彈沿同一路徑開始運動(自人的頭頂水平地開始運動)。不出所料,它們的軌跡很快就會出現差異——相比小球,子彈落至地面前經過的水平距離會比小球更遠。
  • 真的是時空彎曲產生引力嗎?
    導讀:真的是時空彎曲引力嗎?這個問題不值得懷疑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所以說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對的理論,卻解釋錯了,就是不能用時空彎曲解釋引力的成因!其實稱為愛因斯坦場方程更嚴謹,教科書也是這麼寫的,不會寫成引力場方程。你知道為什麼嗎?
  • 太空是真空,為什麼地球的大氣沒有被吸走?愛因斯坦又怎麼解釋?
    牛頓萬有引力最輝煌的時代要將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我們必須要來捋一捋引力的認知歷史。哥白尼發現了數千年以來日心說的BUG,推出了偉大的日心說,將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提升了一個層次!但經典力學很快就顯現出疲態,因為經典力學的根基出現了問題。
  • 時空彎曲是廣義相對論核心,理解了空間彎曲,如何理解時間彎曲?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我們描述了一種不同於牛頓定律的新的引力觀,根據愛因斯坦的觀點,引力實際上就是空間和時間的彎曲。在牛頓的引力理論裡,太陽將地球限制在固定的軌道上,依靠的是一根「看不見的繩子」。似乎從太陽或者地球生出了一根隱形的「引力之繩」,將兩者拴在了一起。
  • 光一直都直線傳播,愛因斯坦說會被引力彎曲,愛因斯坦錯了嗎?
    光直線傳播這個事實應該在小學的科學課中就有說明了,假如你問小學生光是直線還是曲線傳播時,他會明確告訴你是直線!但愛因斯坦又明確無誤的告訴大家,光線會被引力場彎曲,並且在1919年的日食觀測中證明,那麼光線到底是直線傳播還是曲線傳播?
  • 如何理解空間彎曲
    為了不讓物質在這個無形且無限的三維空間中迷失,並能清晰地標識彼此及其位置關係,人們從中抽象出幾何數學,並將開放的坐標架設在特定的對象點上。無論是建立在基於平面的歐氏幾何、還是基於雙曲面的羅氏幾何,或者基於球面的黎曼幾何,探討的重點是抽象的幾何面上的相關性質,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基於三維空間現實物體的投影,所做的變換等操作都局限在其幾何面上。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光線彎曲的?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原因在這裡
    這些問題直截了當地點中重力的運作原理。今年,2019年,是紀念廣義相對論被證實100周年。1919年5月29日發生日全食時,兩支獨立的隊伍成功地測量了太陽邊緣附近恆星的位置。通過當時最高水平技術得到的觀察結果,他們確定了遠處的星光是否會受到太陽引力影響而產生彎曲,以及彎曲的程度。這個結果震驚了許多人,但愛因斯坦已經知道答案是什麼,具體如下。
  • 為什麼質量會彎曲空間,空間中究竟是什麼被彎曲了?
    事實上,質量不會真的彎曲空間。 集中的能量對周圍的空間有影響。正如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中所說:「引力場的能量和任何其他能量都是等效的。」 像地球這樣的大質量物體之所以有引力,是因為物質是能量的集中,因此得到公式E=mc 。
  • 愛因斯坦這樣解釋光速恆定問題 一大波圍觀網友來襲
    小編喊你看網友神評論啦~百聞神評論,精選每日用戶熱評,為你分享網友最新鮮、最犀利的觀點~下面給大家分享的熱點話題是【愛因斯坦這樣解釋光速恆定問題】,此消息一經曝出,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截止目前點擊量已達9122,1921位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態度~快來圍觀,前排搶個沙發吧~光的速度,不管觀測者的運動狀態如何,永遠都是每秒30萬公裡,為什麼?
  • 為什麼光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光又是怎麼被重力彎曲的?
    如果光子無質量,為什麼光會受到重力的影響? 光在時空中傳播,時空可以被扭曲和彎曲,所以光在大質量物體存在時應該會下降和彎曲。這種效應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引力透鏡效應是由引力引起的光的彎曲。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首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回答了這個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光線大致直線,但會因重力而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