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先,教學在後。這是學校的育人理念,也是師曉琴秉持的育人理念。
「通過對我家樓下餐館的觀察,從商業學的角度來分析,我認為疫情對餐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哄搶板藍根『』喝生雞蛋治療新冠』……面對這些看似搞笑的小段子,作為高中生,我們要冷靜對待,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給社會添亂。」
「有國外媒體說『中國製造了新冠』。那麼,現在我們就站在全球視野來看新冠,用事實來證偽。」
疫期第一節在線課,師曉琴班上的學生各自呈現了約10分鐘的PPT展示。本來,師曉琴布置任務時是「主題不限」,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談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是繞不開的話題,關係個人,關係民族、國家。作為高中生,這是他們社會責任的擔當。作為國際部的高三學生,這更是他們國家責任的擔當。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國際部的學生對出國深造有些猶豫。
師曉琴一邊讓同學評論、討論,一邊認真地記錄同學們的發言。課間休息時,師曉琴把自己對同學們所談主題的理解發到群裡。
和同學們一樣,師曉琴也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全球應急公共事件。作為班主任,師曉琴希望通過師生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理性思考、樹立積極的價值觀,適應疫情帶來的變化。
疫情改變了學習方式,也促進了孩子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我非常喜歡居家學習,因為節省了很多時間。」一名學生對師曉琴說,居家學習節省了很多用在路上的時間,特別是每天往返學校的時間。這樣,他就有了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
師曉琴說,疫情期間,學校的在線課程也不會安排得很滿,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己安排,自主管理就突顯出來了。
今年6月,石室中學國際部的學生在參加全球統考後,陸續收到了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全球都還處於疫情期間,大家都不能出去,不少學生就購買了在線課程,在家自學。
「在高二時,我就會給他們推薦一些優質的在線課程,沒想到在非常時期,他們如此自覺自主地選擇了在線學習。」師曉琴感到非常欣慰。
複課之後,學生又回到了熟悉的教室,但師曉琴認為,在線學習正在改變未來教育。
首先,必須承認,課堂教學是主體,在線教學是輔助。教育服務的是人,是人對人的影響。「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教育需要現場感。穿上校服,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就有文化的浸潤和情感的交流。老師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也把他自己的人格、價值觀一起傳承給學生。
其次,教師要擁抱現代技術,讓直播教學不再是難題。師曉琴認為,在平常教學中,知識體系較完整的內容,可以做成小視頻或者微課進行在線教學,這樣,學生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反覆觀看。
教師具備在線教學的能力,在課堂教學時,藉助現代技術,利用大數據去分析學生的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獲得,這是師曉琴心目中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的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