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教師專訪視頻——師曉琴
師曉琴
成都市石室中學教師
31歲,四川省中小學「雲教網課你最紅」教師展評活動金獎獲得者。
六千多名老師提交了上萬節網課,成都市石室中學國際部英語教師師曉琴為何能夠脫穎而出?
學生說:「師老的課,用數學的方法、英語的模式,成功地打開了一扇通往高中英語的大門。」
評委說:「在師老師的課堂裡,我們看到了未來教育的模樣。」
好奇心驅使下不斷解鎖新技術
「曉琴,快來幫我看看,word文檔怎麼轉化成PDF啊?」
「曉琴,原來格式刷這麼方便啊。謝謝你,我又get到一個新技能。」
「曉琴啊,在PPT裡怎麼插入連結啊?」……
在辦公室裡,只要一遇到跟電腦相關的問題,同事們就會習慣性地喊「曉琴」,而師曉琴也樂於給大家解決「小麻煩」,跟大家分享自己運用軟體、網站的一些心得。
平常,師曉琴會用WPS做課件、在百度文庫下載資料、在騰訊下載視頻等,為了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師曉琴成了常用軟體、網站的會員。
對新鮮事物,師曉琴總是習慣性地想去了解。
接到學校教師發展中心推薦自己參加這次展評活動的通知時,師曉琴還從未用過騰訊課堂。於是,師曉琴花了將近兩天的時間來研究騰訊課堂。基本學會操作後,師曉琴就試錄、觀看、改進,循環往復,直至嫻熟運用。
「技術對我來說不是最大的問題。」給學生的東西,師曉琴總是追求完美。日常教學課件,師曉琴不會滿足於下載一個模板、添加一些文字和圖片,總是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從而加入自己的設計。
此次參評課件,直觀形象、化繁為簡,評委點頭稱讚,同行讚不絕口。「課件是我自己一頁一頁設計製作的,斷斷續續花了大約一個星期,按照學生在終端可能看到的效果,設想怎樣會更吸引學生的目光。」
師曉琴說,線下課堂,可能會通過肢體語言、現場感等去吸引學生,但在線上,即便老師在屏幕這端很活躍,但學生的感受卻來自老師的語音語調,更多的直觀感受來自一張幻燈片或者一個視頻、一幅圖片。
數學與英語的跨學科融合
在《數學象限觀下的高中英語語法》一課中,師曉琴藉助數學學科的象限思想,以數形結合的方式,將英語語法知識系統地展示給學生。
「中考之後,進入高中的學生會感到自己的語法知識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感覺什麼都知道,具體到某個知識點也可以說清楚,但總體上卻很混亂。」師曉琴說,她用數學象限將中學英語語法分區、歸類,英語語法在學生腦海裡就有了框架,形成了系統。
上完這堂課,有學生說,師老的課,讓我們知道學科知識也是可以跨界的,可以藉助其他學科知識來幫助我們學習,而不是英語學科就只有英語學科的知識。「感覺思維一下被打開了,在運用了學科跨界的方法後,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更透徹了。」
「數學語言和英語語言都是線性語言,思維方式非常相近。」師曉琴說,她在思考,能不能把英語的語法要素放到數學的象限裡呢。查閱專業文獻,師曉琴沒有找到可用的相關論述。但師曉琴還是想嘗試一下。
師曉琴備了一套包含6節課時的內容,將學生在初中已學的語法、高中即將要學到的語法要素羅列出來,按照數學象限的劃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在直播課上,師曉琴全程用英語講語法。
「平常我們可能不會用英語去講英語語法,因為那樣會很生澀。但外國人用自己的第一語言講英語語法就會很簡單,就像我們用漢語講漢語語法一樣。我就想讓學生跳到英語的思維方式去理解英語語法,畢竟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去理解英語語法,中間總感覺隔了一層。」這是師曉琴的思考,也是她的嘗試。
「對於這樣的嘗試,我沒有太大的把握,但這也是我教學六七年來的一個思考,正好藉此機會梳理,也正如學校對我們青年教師的要求,固化自己的教學成果。」盡心盡力做好之後,師曉琴沒想到會得到評審老師和上課學生的一致認同。
拓展學生自由獨立的學習時空
教育在先,教學在後。這是學校的育人理念,也是師曉琴秉持的育人理念。
「通過對我家樓下餐館的觀察,從商業學的角度來分析,我認為疫情對餐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哄搶板藍根『』喝生雞蛋治療新冠』……面對這些看似搞笑的小段子,作為高中生,我們要冷靜對待,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給社會添亂。」
「有國外媒體說『中國製造了新冠』。那麼,現在我們就站在全球視野來看新冠,用事實來證偽。」
疫期第一節在線課,師曉琴班上的學生各自呈現了約10分鐘的PPT展示。本來,師曉琴布置任務時是「主題不限」,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談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是繞不開的話題,關係個人,關係民族、國家。作為高中生,這是他們社會責任的擔當。作為國際部的高三學生,這更是他們國家責任的擔當。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國際部的學生對出國深造有些猶豫。
師曉琴一邊讓同學評論、討論,一邊認真地記錄同學們的發言。課間休息時,師曉琴把自己對同學們所談主題的理解發到群裡。
和同學們一樣,師曉琴也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全球應急公共事件。作為班主任,師曉琴希望通過師生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理性思考、樹立積極的價值觀,適應疫情帶來的變化。
疫情改變了學習方式,也促進了孩子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我非常喜歡居家學習,因為節省了很多時間。」一名學生對師曉琴說,居家學習節省了很多用在路上的時間,特別是每天往返學校的時間。這樣,他就有了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
師曉琴說,疫情期間,學校的在線課程也不會安排得很滿,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己安排,自主管理就突顯出來了。
今年6月,石室中學國際部的學生在參加全球統考後,陸續收到了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全球都還處於疫情期間,大家都不能出去,不少學生就購買了在線課程,在家自學。
「在高二時,我就會給他們推薦一些優質的在線課程,沒想到在非常時期,他們如此自覺自主地選擇了在線學習。」師曉琴感到非常欣慰。
複課之後,學生又回到了熟悉的教室,但師曉琴認為,在線學習正在改變未來教育。
首先,必須承認,課堂教學是主體,在線教學是輔助。教育服務的是人,是人對人的影響。「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教育需要現場感。穿上校服,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就有文化的浸潤和情感的交流。老師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也把他自己的人格、價值觀一起傳承給學生。
其次,教師要擁抱現代技術,讓直播教學不再是難題。師曉琴認為,在平常教學中,知識體系較完整的內容,可以做成小視頻或者微課進行在線教學,這樣,學生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反覆觀看。
教師具備在線教學的能力,在課堂教學時,藉助現代技術,利用大數據去分析學生的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獲得,這是師曉琴心目中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的理想狀態。
來源丨「雲教網課你最紅」活動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