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民族地區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2020-12-02 人民網

原標題:加強民族地區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洞察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深入闡明了綠色發展的重大意義,為正確處理民族地區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係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民族地區生物遺傳資源合理利用制定科學的發展政策、採取科學的保護措施指明了前進方向。

  生物遺傳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有了綠水青山,才會有生物遺傳資源的多樣性。我國是生物遺傳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的高等植物、脊椎動物種群位居全球前列。我國民族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生物遺傳資源的總量及分布在全國佔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如野生稻遺傳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南部和西南部少數民族地區。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民族地區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把生物遺傳資源寶庫的「綠水青山」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的「金山銀山」。

  堅持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優先的原則。生態資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這就要求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民族地區要把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放在更加優先、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生物遺傳資源的經濟增長模式,牢固樹立生態政績觀,完善綠色發展考核機制,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承受的範圍內,給生物遺傳資源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其次,要加大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力度,深入開展生物遺傳資源調查,制定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利用規劃,加強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種源繁育中心等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的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生物遺傳資源對外輸出審批制度,加大對生物剽竊活動的打擊力度,構建嚴密的生物遺傳資源保護體系。最後,要進一步加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意識,深入開展生物遺傳資源教育,充分利用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等媒介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讓民族地區幹部群眾充分認識生物遺傳資源的重要價值,不斷提高保護生物遺傳資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樹立生物遺傳資源合理開發的理念。「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要求我們充分認識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創造條件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生物遺傳資源作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也是現代生物產業發展的基礎,具有巨大的科研價值和商業開發價值。民族地區是生物遺傳資源的「寶庫」,但開發利用不夠充分。為補足這個短板,一方面,民族地區要積極推進現代生物產業的發展,聚焦本地區生物資源優勢,制定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長期規劃,出臺鼓勵生命科學研究、促進現代生物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營造產業創新發展環境,著力培育依託當地資源、掌握核心技術的生物醫藥產業、生物農業產業。另一方面,民族地區要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構建生物遺傳資源科技創新體系和惠益分享體系,為當地傳統種質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的轉化提供支撐。特別是要建立健全惠益分享機制,從制度層面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權益,不斷增強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走生物遺傳資源保護開發法治化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這一重要論述明確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當前,民族地區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與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密、法治不嚴格、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是要健全生物遺傳資源管理體制。探索成立專門的遺傳資源管理部門、建立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實現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管理、研發方面的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形成專門機構主抓、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破除多頭管理、協調不夠、力量分散等弊端。二是要建立生物遺傳資源法規體系。遵循保護優先、持續利用、公眾參與、惠益分享、損害擔責的原則,出臺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範生物遺傳資源的保存、採集、研究、開發、貿易、交換、進出口等活動,特別要把民族地區在使用地方優良傳統作物品種方面的傳統技術和傳統知識納入立法保護範疇。三是嚴懲破壞生物遺傳資源的行為。探索建立生物遺傳資源督察機制,定期開展專項行動,依法嚴懲各類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生物遺傳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作者:何平,系中南民族大學民族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加強我國戰略生物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生物資源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的重要戰略資源。對生物資源的收集、保藏、保護、開發與利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 生物多樣性專欄(1)| 生物遺傳資源,你了解多少呢?
    生物遺傳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遺傳資源,隨著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各國農業、醫藥、化工、環保等產業對生物遺傳資源的依賴日益加重,生物遺傳資源在解決糧食、健康和環境問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資源爭奪的新領域。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新增各類開發建設利用規劃應與優先區域保護規劃相協調。在優先區域內全面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嚴守生態紅線。根據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研究制定保護和管理措施,形成「一區一策」,努力做到區域內自然生態系統功能不下降,生物資源不減少。
  •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如何監管「基因編輯」?官方回應
    司法部、科技部負責人表示,《條例》從源頭上防止非法獲取、利用人類遺傳資源開展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國務院今年還將加快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和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與《條例》共同構成全過程監管鏈條。資料圖。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
  • 怎樣保護好我們的生物資源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又是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60周年,「自然保護區是重要生物資源的戰略儲備庫,對國家和民族的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智說。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20世紀中期以來,受到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該地區生態系統發生了大面積退化。2005年8月,我國啟動實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總體規劃》,開始應急式保護。
  • 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踐行者植物醫生 將出席COP15大會
    人民日報海外版——生物多樣性植物醫生深知企業是開發和利用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主體,也是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早在2017年,在中國民族植物學創始人、植物醫生首席科學家裴盛基教授的倡議下,雲南生物與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心與植物醫生聯合發起「生物多樣性-高山植物保護行動」,旨在保護、傳承與發展民族生物文化資源,實現民族生物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探索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新方法、新途徑。
  • 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雲南不僅具有豐富的野生生物遺傳資源,而且是不少栽培植物的多樣性中心或起源中心,如雲南是中國擁有3種野生稻原產地的兩個省份之一;雲南還是茶的原產地,茶種資源佔全世界的82.5%…… 二是特有性。雲南是世界很多物種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具有顯著的特有現象,一些植被類型和眾多生物物種只分布於雲南,是我國特有物種分布最多的地區。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促進綠色發展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鼓勵環境友好型的生物資源開發和可持續利用,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協調。第三章 物種和基因多樣性保護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野生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資源的保護,完善就地保護、遷地保護、離體保存相結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和保護網絡,對珍稀瀕危物種、極小種群物種實施搶救性保護,對雲南特有物種和在中國僅分布於雲南的物種實施重點保護。
  • 元陽縣民族中學舉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講座
    2020-11-30 07:18:29 來源: 一覽曉天下 舉報   11月25日,元陽縣民族中學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校園巡迴講座
  • 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現狀與保護
    1990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甘肅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07年公布了《甘肅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第二批)》,共將23種水生野生動物列入名錄。2017年甘肅省農牧廳印發了《甘肅省黃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201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都為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 薛達元|新形勢下應著重防範生物物種資源流失
    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薛達元教授強調,有必要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生物安全風險的綜合社會治理。讓生物物種資源領域有法可依,防止生物物種資源流失,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物種主權和生物資源安全。
  •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保存與發掘利用
    幹細胞等人類遺傳資源是關係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戰略資源,隨著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問世,以幹細胞為基礎的再生醫學已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加強微生物和細胞資源的保護、收集及開發利用,對我國搶佔世界生物技術創新高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野生植物保護|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82屬的300多種蘭科植物含有多糖類、茋類、酚類、萜類、生物鹼類、黃酮類和甾醇等有效成分,可作藥用。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2017年對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進行評估時,結果顯示,蘭科是其中滅絕種類最多的科(4種滅絕、1種地區滅絕)和受威脅種數最多的科(653種)。
  • 知名生物科技公司宣布海外業務獨立!遺傳資源新規影響有多大?
    新公司成立了新的董事會,成員來自於美國、愛爾蘭和英國等地區的投資者,同時,新公司的CEO將由Rob Brainin擔任,Brainin在給媒體的郵件中表示,「Genuity Science不再是藥明康德或任何無錫企業的子公司」。除此之外,Genuity Science還公布了新的logo和網址。
  • 中國科學院生物資源目錄發布
    近兩年,我國在基因編輯、合成生物技術、微生物組學技術等基礎和共性技術方面形成了雄厚的技術積累;在生物標本館、植物園、生物遺傳資源庫、模式與特色動物資源、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資源和網絡數據信息平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建設進展;並在國際上牽頭提出了微生物、幹細胞等領域的一系列重要標準。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在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編目的同時,雲南省深入開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畜禽品種遺傳資源、極小種群物種及一些重要物種的專項調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先後建立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雲南滇金絲猴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臺。建設雲南自然保護區、雲南植物標本等一批資料庫,為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形成有力支撐。
  • 李克強: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地方政績考核
    生物資源是重要的經濟和戰略資源,生物工程處在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生物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資源的擁有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誌。隨著基因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生物遺傳資源越來越具有重要價值,成為世界各國資源爭奪的新領域。我國傳統中藥大多來源於動植物。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有賴於各類生物競相繁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多樣性世界。
  • 專家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智慧
    為此,要減輕對生物多樣性的壓力,恢復生態系統,可持續地利用生物資源,並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提供充足的資金,加強能力,將生物多樣性問題和價值納入主流,有效執行適當的政策,並根據健全的科學和預防辦法進行決策。「愛知目標」的具體內容。「愛知目標」圍繞五個戰略主題,並提出了2011-2020年的20個具體目標。
  • 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新聞發布
    歡迎你們參加由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這裡舉行的七姊妹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新聞發布會。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是人類衣、食、住、行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恩施州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是華中地區重要的「動植物基因庫」。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