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纓整冠之態,勿以施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勿以用之救死扶傷之日。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1、
說起來,古時,士大夫之間的交往是令人嚮往的:流觴曲水、飲酒賦詩彰顯著那個時代的精神追求。
至於雪夜訪戴雖興至而起,興落而歸,然其浪漫、自由每多令人感懷矣。
今時,很多人感慨我們已經失去了過去的那種雍容,大聲豪氣,仗義江湖雖然亦是一種風景,然而卻很難令人找到自己的靈魂歸宿。
甚至有的時候這種所謂的瀟灑自在反而成為了混亂和喧囂的代名詞。
家敗人離者有之,沉迷忘返者有之。
昔日的秦音漢語何在?
2、
古人之所以推崇士大夫而不是讀書人是有原因的。
讀書人雖鋒芒畢露、意氣風發,然總給人感覺少了幾分沉穩。
士大夫階層則不然,他們有的本身就是出自權貴之家,有的則經過科舉的層層歷練,有的則是經年老吏。
也許有人會說,鋒芒畢露有什麼不好。
果敢、堅毅、執著這些都是一個民族該有的氣質。然自隋朝以後,社會就呈現出一種相對平行的結構。自由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果真任由讀書人肆意妄行,則有可能對國家造成極大的傷害。
3、
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事,非常之事亦必待非常之人。
一件事情要想成功,有諸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有的時候還要加上一點點運氣。
其實說起來就算這些條件全部滿足,大多數情況之下,我們也是動不得的。試想,百人之中嚮往新業的不過二三子,如何動得?
一腔熱血固然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正是因為對一件事情飽含著嚮往,才願意傾心相顧。友情如此、事業如此、愛情也是如此。
然而人和事業畢竟不是矛盾的。事業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來考慮事情,若只是在一時一地中拼搏尚且可以發憤圖強,然而用之治國理事則必然壞事。
4、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實齊家不過小試牛刀,這樣在風雲際會之時才不會過於執拗,非要用自己的意志來改變什麼。
說起來非常之人當有非常之功,那時候自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又哪裡需要用口舌與人辯解?
就如明代的于謙一樣,雖知必定粉身碎骨,然其振臂一呼,天下響應,是非常之人非常之勇也。
而那些平素好有感而發、慷慨激昂之輩卻啞口無言、於時事無益,惜哉。
5、
任事者,身居其中。就是要突破自己的狹隘,隱去自己的立場。
十年寒窗苦讀,絕不僅僅是讀書而已。
在某個時刻,你會有一種幻覺,那些故事裡的人物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他們都有些精神不正常?
沒有人說的清楚。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首先講的其實是讀書人的修行。
在打敗自己之後,你才明白,原來肩上的擔子極重。
本文作者「獨孤劍俠」,意在用文字解讀社會生活,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