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事者,身居其中:士大夫精神是一種靈魂歸宿

2020-12-05 公務員面試真題解析

結纓整冠之態,勿以施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勿以用之救死扶傷之日。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1、

說起來,古時,士大夫之間的交往是令人嚮往的:流觴曲水、飲酒賦詩彰顯著那個時代的精神追求。

至於雪夜訪戴雖興至而起,興落而歸,然其浪漫、自由每多令人感懷矣。

今時,很多人感慨我們已經失去了過去的那種雍容,大聲豪氣,仗義江湖雖然亦是一種風景,然而卻很難令人找到自己的靈魂歸宿。

甚至有的時候這種所謂的瀟灑自在反而成為了混亂和喧囂的代名詞。

家敗人離者有之,沉迷忘返者有之。

昔日的秦音漢語何在?

2、

古人之所以推崇士大夫而不是讀書人是有原因的。

讀書人雖鋒芒畢露、意氣風發,然總給人感覺少了幾分沉穩。

士大夫階層則不然,他們有的本身就是出自權貴之家,有的則經過科舉的層層歷練,有的則是經年老吏。

也許有人會說,鋒芒畢露有什麼不好。

果敢、堅毅、執著這些都是一個民族該有的氣質。然自隋朝以後,社會就呈現出一種相對平行的結構。自由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果真任由讀書人肆意妄行,則有可能對國家造成極大的傷害。

3、

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事,非常之事亦必待非常之人。

一件事情要想成功,有諸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有的時候還要加上一點點運氣。

其實說起來就算這些條件全部滿足,大多數情況之下,我們也是動不得的。試想,百人之中嚮往新業的不過二三子,如何動得?

一腔熱血固然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正是因為對一件事情飽含著嚮往,才願意傾心相顧。友情如此、事業如此、愛情也是如此。

然而人和事業畢竟不是矛盾的。事業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來考慮事情,若只是在一時一地中拼搏尚且可以發憤圖強,然而用之治國理事則必然壞事。

4、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實齊家不過小試牛刀,這樣在風雲際會之時才不會過於執拗,非要用自己的意志來改變什麼。

說起來非常之人當有非常之功,那時候自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又哪裡需要用口舌與人辯解?

就如明代的于謙一樣,雖知必定粉身碎骨,然其振臂一呼,天下響應,是非常之人非常之勇也。

而那些平素好有感而發、慷慨激昂之輩卻啞口無言、於時事無益,惜哉。

5、

任事者,身居其中。就是要突破自己的狹隘,隱去自己的立場。

十年寒窗苦讀,絕不僅僅是讀書而已。

在某個時刻,你會有一種幻覺,那些故事裡的人物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他們都有些精神不正常?

沒有人說的清楚。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首先講的其實是讀書人的修行。

在打敗自己之後,你才明白,原來肩上的擔子極重。

本文作者「獨孤劍俠」,意在用文字解讀社會生活,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天道》人物分析——王明陽,什麼是靈魂歸宿感
    王明陽被抓捕歸案後,審訊遇到了麻煩,任何人都無法撬開王明陽的嘴,王明陽自視清高,孤芳自賞,覺得這些警察沒有資格和他說話,他們不理解他的精神世界,不理解他的生存藝術在這種情況下,芮小丹請教丁元英,丁元英說這個人需要一個句號,就是一個靈魂歸屬感,是人性本能的需要,王明陽不需要懺悔,只需要懺悔的理由。芮小丹準備了三天,三天後與王明陽長達8個小時的審訊,終於讓王明陽臣服了,王明陽交代了一切。
  • 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他到底是「士大夫」還是「現代派」?
    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他到底是「士大夫」還是「現代派」?在通行說法中,他常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受到左翼文學的影響對於「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稱號,孫鬱指出汪曾祺身上同時具有現代性,而楊早則認為該稱號是一種誤讀,直言「汪曾祺是一個現代派」。
  • 《索拉裡斯》,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討的卻是靈魂的歸宿與生命的意義
    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早已經上映,其中圍繞著冷戰陰影的隱喻不言而喻。01、對苦難的追尋:生命的意義與信仰的偏執相融合,探索人類靈魂的最終歸宿塔可夫斯基對於苦難有超越常人的理解,一方面來源於東正教的影響,在《聖經》中有記載「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由此可知,苦難的經歷與生命的內涵緊密相連。
  • 士大夫階層是怎樣形成的?
    這就是法家為吏之道的實質內容,也是文吏政治的基本精神。法家這種關於「為吏之道」的理論及其構建的文吏政治體系,既適合當時各國富國強兵、鞏固政權的需要,又具有管理日益複雜的社會事務的效能。事實上,他對自己「建定法度」與「初平法式」的功績並非鼓吹,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自我滿足與自我欣賞,所以要求後世「永承重戒」、「後嗣循業」。而且,他本人確信,只要他的承繼者按他制定的法度行事,便能「化及無窮」、「長承聖治」。
  • 等離子體與靈魂精神
    為了獲得充足的能量,我們必須投入自己的個人能量並指導我們的意識,來推動我們的精神發展。我們在物質世界裡保持自己的能量,同時引導更多的能量來擴展我們的意識。這是一種我們必須學會與神的源場建立和交換能量的方式。當我們冥想並耐心地構建我們的內在能量,達到內心的平衡時,就能停止能量的洩露和浪費。
  • 經濟學模型的精神與靈魂
    這種多元知識體系的精巧整合,使得模型形神兼備,構成了經濟學模型的精神。 經典的模型所以謂之經典而彌久不衰,是因為其能解決現實問題,能指導人們對經濟現象作出相對可靠的認識和判斷,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普適性。經濟模型是根植於現實的,是活生生的,是有生命的,這是經濟學模型的靈魂之所在。
  • 春去春回,花開花落,流浪的心,何處是歸宿?
    流浪的心,一直在尋找歸宿,春去春回,花開花落,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季節,總是在尋找心的方向,總是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若一個人的心一直在流浪,無處安放,不管漂泊流浪到哪裡,內心都是孤獨寂寞的。世上的路都是人一步步走出來的,只要你不放棄心中的夢想,心中那丁香般的姑娘,定會在小巷的盡頭,對你回眸一笑,流浪的心終會找到自己的歸宿,只要你不放棄希望。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有多少事能如人所願,流浪的心一直在尋找。
  • 人死後靈魂去哪裡,靈魂進入平行宇宙(人類靈魂真實存在)
    人死後靈魂去哪裡?科學證實人的靈魂會進入另一個平行宇宙中。人死後靈魂去哪裡?科學和心裡學家 Robert Lanza 認為人不存在死亡,那僅僅就是身體的死亡而已,我們的精神能量會永遠存在,一旦我們的身體死亡,我們的精神能量就會被釋放出來,你可也以叫這種物質靈魂。科學家稱當我們的軀體死亡時,我們的精神能量(假設這種物質存在)可以在量子水平上一直存在。
  • 動漫中的靈魂轉移者,你的戰鬥力也是屬於我的!
    我們都知道生物都是有生命的,而構成生命需要的是血肉,然而生物並非單純是血肉構成的,驅動我們行動的是生物的意志、精神、魂魄、思想等,這些我們無法用過肉眼看到,但是我們都相信這是存在的,而他們被我為「靈魂」。
  • 為什麼汪曾祺被人們稱為是「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其實關於「士大夫」的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八十年代初。汪曾祺當時復出文壇,以《受戒》、《大淖記事》、《異秉》等作品震動文學界。他的老友林斤瀾給他張羅了個作品研討會,會上幾個北京的青年學者給汪曾祺定了個位:「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 同是亡國時,為何南宋士大夫殉國的較多?而明朝士紳投清的較多?
    而南宋和明朝在滅亡時期的各種現象,也都經常被歷史愛好者們拿出來比較,分析,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嘛,其中,兩個朝代主要掌權階級不同的表現,更是重點關注話題。在南宋和明朝滅亡之際,南宋士大夫們的堅決抵抗和明朝大部分士紳階層的妥協,這一鮮明對比,一直讓人疑惑不解,都是傳承的同樣的思想,學的都是理學,表現為何卻大相逕庭?
  • 宋朝祖制不殺士大夫?這是謊言,看趙匡胤和趙光義的行為就知道了
    喜歡宋朝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這個朝代有個特點,就是主導權力和輿論的文官集團一直在鼓吹不殺士大夫及文官,並美其名曰「祖制」,從宋朝立國三百多年的實際情況來看,不殺士大夫及文官這個政策還執行得比較徹底。但這種做法正確與否?
  • 「擁有超越年齡的智慧」,8個特徵,判斷你是否擁有一顆老靈魂!
    因為對於擁有老靈魂的人來說,他們無法從世俗認定的金錢,權力,以及成功中,獲得滿足和意義,相反,他們渴求靈性的成長,精神的豐潤。所以,很多社會人追求向上爬,而老靈魂們,終其一生,尋求「心靈的歸宿」。這些老靈魂們,有一些是與生俱來,就與眾不同,擁有成熟的心智;還有一些,是後天通過靈性修煉,精神覺醒,成長為老靈魂的。但不管是哪一種,他們大致擁有這8種,異於常人的特質。
  • 《廢都》揭露物質主義的罪孽與鞭撻精神文化的墮落
    賈平凹在談到《廢都》等作品創作的動機和動力時,曾憤激地指出:「社會發展到今日,巨大的變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質主義的罪孽並存,物質主義的致愚和腐蝕,嚴重地影響著人的靈魂,這是與藝術精神格格不入的,我們得要作出文學的反抗,得要發現人的弱點和罪行。」這樣的話用在當時的年代合適,用在現在的年代,更加合適。二、廢都「廢」的是什麼?
  • 是一種精神升華,還是吃飽了撐的
    肉對於古代人來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食品,飯桌上你可以看不到素菜,但是葷菜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宋朝時期很多的士大夫。追求素食為主,以吃素為一種光榮的事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宋朝士大夫為什麼推崇吃素呢?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經歷了陳橋兵變,然後再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的。
  • 用完美的劇情,帶你來段真正的靈魂之旅
    《靈魂之橋》的故事就發生在一顆火箭製造技術發達的星球上。人們信奉叫做「地球教」的宗教,「地球教」的首領是被稱作「女巫」的祭司。這顆星球來自星際旅行者的探險活動,居民也都是昔日殖民探險者的後裔,對他們而言,地球不過是一個符號,一系列傳說,一個遙遠的起源之地。也因此,他們的歸宿不在腳下的大地,而是在銀河。
  • 如此簡單,教你弄清楚意識、思想、靈魂、精神的概念和之間的聯繫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的確電腦中有很多遊戲、很多電影、很多好玩的程序,那這臺電腦就有一個有趣的靈魂,然而你買電腦的時候也會看外觀,纖薄、靈動、光彩、流線你都會考慮,所以有趣的靈魂也要有一個美觀的軀殼。這樣來比較,那靈魂就是存在的,靈魂只是一種信息團,不是實體,也不是電磁波,只是附著在物質上的信息。
  • 宇宙的最終歸宿是什麼?黑洞?大撕裂?還有一種解釋令人恐懼!
    行星的歸宿取決於它所在星系的恆星,當恆星走到生命盡頭,變成一顆紅巨星時,離得較近的行星將會被吞噬,離得較遠的行星將變得異常寒冷,並脫離恆星的引力,在宇宙中「孤獨」地「流浪」。恆星的歸宿無非有三種,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 舊巷子裡的貓:我很自由,卻沒有歸宿
    靈魂自由,卻沒有歸宿。你的路上,寂寞,無法擺脫。」我們都是在深夜裡偷偷崩潰過的俗人,像舊巷子裡的貓,很自由但沒有歸宿。從小就覺得貓是很精明的動物,尤其是眼睛,給人一種看透世事冷峻感。也許你皺皺眉頭,就會在它心裡留下很大一塊傷痕,它就會小心翼翼地揣摩你的心思。我不愛貓,也不反感貓。加菲貓裡有一段,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天,加菲貓走丟了,被賣給了一家寵物店。他怕喬恩找不到他而著急,他非常痛苦。終於有一天,喬恩走進了寵物店,看到了加菲貓,欣喜若狂,將他買回家中,結局圓滿。
  • 《人民的名義》首席策劃矯健:勝天半子是一種極致精神
    「這部戲在創作初期都沒有將我的小說放在其中,直到2015年9月,劇本創作到一半時,老周突然打電話跟我要《天局》的電子版,當時他很著急,並沒有細說其中緣由,只說要用,我便找給他了。」矯健告訴記者,自己和普通觀眾一樣,直到劇集開播後才知道自己的小說竟然成為了周梅森的一枚重要棋子。  「我不得不說,老周對我的小說很了解,對我想表達的思想更是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