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金文婷 馬玉燕 SIFIC感染官微
作者:金文婷 馬玉燕
審閱:胡必傑 潘珏
一、病史簡介
男性,50歲,四川人,定居在上海,2019-11-27入中山醫院感染病科
主訴:咳嗽、咳痰2月餘
現病史:
患者2019年9月因鄰居裝修吸入大量塵土後出現流涕、咽痛,伴咳嗽、咳白痰,無發熱咯血。起初未在意,11月起咳嗽加重,故2019-11-05就診外院,查WBC 9.48*10^9/L,N 6.97*10^9/L,CRP 52.43mg/L,自身抗體陰性,胸部CT:右肺下葉內基底段結節伴空洞形成;先後予頭孢唑肟+帕珠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抗感染,咳嗽略好轉,但開始出現痰中帶血。11-11複查 WBC 13.89*10^9/L ,CRP 0.89mg/L,11-12複查胸部CT:右肺下葉病灶較前增大,空洞較前增大,建議上級醫院就診。
11-15 至我院胸外科門診,查CEA等腫瘤標誌物陰性,G試驗、隱球菌莢膜抗原陰性,T-SPOT A/B 1/21,建議左下肺病灶穿刺或支氣管鏡下活檢明確病灶性質。
11-18 至我感染病科門診,查WBC 13.61X10^9/L,N 10.1X10^9/L,Eos% 2.4%,ESR 57mm/H,CRP 125.5mg/L;胸部CT:右肺下葉病灶和空洞較前進一步增大;痰塗片找細菌、真菌、抗酸桿菌(-),痰細菌、真菌培養(-),為明確病灶性質收住入院。
病程中患者飲食、睡眠尚可,體重變化不明顯。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2月餘,服用坎地沙坦8mg+比索洛爾1# qd控制血壓;發現血糖升高1月,隨機血糖最高20mmol/l,口服伏格列波糖0.2mg tid、二甲雙胍0.25g tid、諾和銳30 早晚20u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
二、入院檢查( 2019-11-27入院)
【體格檢查】
T:36.9℃ P:72次/分 R:20次/分 BP:124/84mmHg
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膚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及囉音。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WBC 7.16X10^9/L, N 59.8%, Eos % 11.0%,Hb 126g/L, PLT 166X10^9/L;
炎症標誌物:hs-CRP 5.5 mg/L,PCT 0.05ng/mL,ESR 63mm/H,鐵蛋白 1709 ng/mL;
糖代謝:糖化血紅蛋白 11.5%; 隨機血糖 6.8mmol/L;
生化:白蛋白 40g/L, ALT/AST 42/20 U/L, Scr 78μmol/L,LDH 290U/L;
免疫球蛋白全套:補體C3 1.42 g/L,餘基本正常;
心功能:BNP 729pg/L, TnT 0.021 ng/ml;
自身抗體:抗核抗體 1:320,餘陰性。
細胞免疫:正常;
【輔助檢查】
心超:1.左室內徑正常上限,左室壁增厚伴左室整體收縮活動減弱,EF 40%;2.左房增大伴輕度二尖瓣反流。
三、臨床分析
病史特點:患者中年男性,有糖尿病史,病程2個月,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無發熱、盜汗等全身毒性症狀,血沉升高,白細胞、CRP無持續升高,胸部CT示右下肺空洞性病灶,常規抗感染治療(��-內醯胺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無效,病灶及空洞反逐漸增大,並出現痰中帶血。病因及病原體方面考慮如下:
肺膿腫:本例胸部CT示右下肺空洞病灶,11-18胸部CT似見液平,需要考慮肺膿腫。引起肺膿腫的常見病原體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或厭氧菌,通常急性或亞急性病程,全身毒性症狀明顯,咳較多膿痰,伴血白細胞和中性粒、以及CRP等炎症標誌物明顯升高,該患者呈亞急性發展過程,無膿痰,全身毒性症狀不明顯,血白分不高,常規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故細菌性肺膿腫可能性小。
肺真菌感染:麴黴、毛黴等可引起慢性進展的空洞性病灶,通常為大量吸入黴菌孢子所致。該患者有糖尿病基礎、血糖控制不佳,病前有明顯的塵土吸入史,有咯血,毒性症狀不明顯,右下肺空洞病灶,需考慮真菌感染可能。可行痰真菌培養、經支氣管鏡或經皮肺穿刺活檢行組織病理、真菌塗片+培養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肺諾卡菌感染:多見於免疫功能受損和糖尿病患者,通常亞急性起病,部分可有高熱、炎症標誌物明顯升高,可合併皮膚軟組織、中樞神經系統等感染。病理表現為化膿性或肉芽腫性病灶,可行痰或肺活檢標本進行塗片及培養、宏基因二代測序(mNGS)等檢查。
肺結核:慢性病程的右下肺空洞病灶,需要考慮肺結核,但患者T-SPOT、痰找抗酸桿菌陰性,目前證據不足,可行肺活檢病理和微生物檢查以明確或排除診斷。
肺癌:患者中老年男性,有咳嗽咳痰,後出現痰中帶血,全身毒性症狀不明顯,右下肺空洞病灶,需考慮腫瘤性病變可能,但患者病灶增長速度較快,不符合腫瘤特性。
四、進一步檢查、診治過程和治療反應
2019-11-27 胸部CT:右下肺病灶較11-18片縮小;
11-29 支氣管鏡:各葉段支氣管腔通暢,於右下肺後基底段行支氣管衝洗,同時外周超聲結合透視下活檢鉗抵右肺下葉後基底段病灶處行TBLB及刷檢。術後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抗感染;
11-30 BALF、肺組織: 塗片找細菌、真菌、抗酸桿菌陰性;初步病理:肉芽腫性病變,伴大片壞死;
11-31 BALF mNGS結果:檢出小孢根黴核酸序列2條;
12-03 氣管鏡TBLB塗片:見少量菌絲樣物,真菌感染不除外。肺組織mNGS:檢出小孢根黴序列65條。
12-03 微生物實驗室報告:11-28送檢痰及肺組織28℃、35℃ SDA平板均見白色、絨毛狀菌絲向四周蔓延生長,酚棉蘭染色鏡下見粗大菌絲,無分隔,包囊梗頂端球形孢子囊。MALDI-TOF鑑定:小孢根黴複合群;
12-03 予以泊沙康唑混懸液 200mg(5ml) qid po,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2-05 複查hs-CRP 2.9mg/L,ESR 44mm/H,出院繼續泊沙康唑治療。
出院後隨訪
2019-12-06 肺組織病理:肉芽腫性病變,伴大片壞死,PAS、六胺銀染色陽性,結合形態,符合毛黴感染。
出院後遵醫囑服用泊沙康唑,咳嗽咳痰好轉,無咯血。2020-01-02 複查WBC 5.12X109/L,N 60.5%,Eos% 3.7%,ESR 32mm/H,hs-CRP 8.3mg/L,PCT 0.05ng/mL,BNP 1757pg/ml,胸部CT:右側胸腔積液,右下肺病灶似較2019-11-27片縮小,未見明顯空洞。予以胸腔引流,胸水常規:WBC 1083/mm3,L 87%,胸水微生物檢測均陰性;考慮胸腔積液與心功能不全有關,01-06未見引流液流出,予拔除胸腔置管,考慮心功能不全引起可能大,繼續泊沙康唑抗真菌、改善心功能、控制血糖等治療。
2020-2-26 門診複查,咳嗽咳痰好轉,查WBC 8.18*10^9/L,Eos 3.3%,ESR 36mm/h,CRP 18.4mg/L,複查胸部CT:右側胸腔積液較前減少,右下肺病灶似較2020-01-02片吸收,未見明顯空洞。
2020-06-01 隨訪,無明顯咳嗽咳痰,4月初已自行停用泊沙康唑。複查WBC 8.97*10^9/L,Eos 1.2%,ESR 16mm/h,CRP 2.1mg/L,胸部CT右下肺病灶明顯吸收,右側胸腔積液吸收。
五、最後診斷與診斷依據
最後診斷:
肺毛黴病(小孢根黴)
2型糖尿病
心功能不全
診斷依據:
患者中老年男性,有糖尿病史,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無明顯升高,胸部CT示右下肺空洞病灶,常規抗感染(��-內醯胺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治療無效,病灶逐漸增大並出現痰中帶血。入院後咳痰和肺組織真菌培養,均為小孢根黴;BALF、肺組織mNGS均檢測到小孢根黴序列;肺組織病理示肉芽腫性病變,伴大片壞死,PAS、六胺銀染色陽性,結合形態,符合毛黴感染;予以泊沙康唑治療後肺內病灶逐漸縮小,故考慮該診斷成立。
另外,患者糖化血紅蛋白11.5%,隨機血糖20mmol/L明顯升高,故2型糖尿病診斷明確。患者心超提示EF 40%,有活動後胸悶氣促,反覆胸腔積液,考慮心功能不全診斷明確。
六、經驗與體會
小孢根黴(Rhizopus microsporus) 是一種絲狀真菌,屬於接合菌綱-毛黴目-毛黴科-根黴屬,是廣義的「毛黴」之一。根黴屬在33-40℃時生長良好,48℃時不生長,主要有匍匐菌絲向四周蔓延生長,菌落開始為白色,老熟後灰褐色至黑色,絨毛狀。鏡下見菌絲無隔膜、有分枝和假根,營養菌絲體上產生匍匐枝,匍匐枝的節間形成特有的假根,從假根處向上叢生直立、不分枝的孢囊梗,頂端膨大形成圓形的孢子囊,囊內產生孢囊孢子。孢子囊內囊軸明顯,球形或近球形,囊軸基部與梗相連處有囊託。根黴的孢子可以在固體培養基內保存,能長期保持生活力。
毛黴病是第二常見侵襲性絲狀真菌病,僅次於麴黴病。引起毛黴病的常見病原體,包括毛黴屬、根黴屬、橫梗黴屬 (原名 犁頭黴菌屬),常見危險因素為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糖尿病、移植、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常見的臨床類型有鼻眶-腦型(27-39%),肺型(20-30%),皮膚型(19-26%),播散型(3-15%)和胃腸型(7-8.5%)。
肺毛黴病通常是一種迅速進展的感染,發生於細支氣管及肺泡吸入孢子,可導致肺炎伴梗死和壞死,感染可蔓延至相鄰結構(如縱隔和心臟)或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多數患者存在發熱伴咯血(有時可為大咯血),胸部影像通常無特異性,可表現為實變、磨玻璃滲出、結節、腫塊、空洞、縱膈淋巴結腫大、暈輪徵等,部分患者可合併胸腔積液;實驗室檢查通常白細胞不高,Eos可升高(無明確免疫抑制者升高更明顯),CRP升高不明顯,ESR升高為主。近年來部分肺毛黴感染患者毒性症狀不明顯,進展緩慢,呈慢性低毒性過程,原因不明,推測與不同種毛黴感染有關。該患者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發病前有可疑鐵鏽塵土吸入,胸部影像表現為結節伴空洞,空洞逐漸增大伴液平,符合肺毛黴病的影像學,且該患者血沉明顯升高,入院時有Eos升高,符合毛黴病的特點。患者11-27胸部CT較外院11-18片有所縮小,期間未進行抗感染治療,可能與引起感染的病原體毒力不強、血糖控制和自身免疫功能改善等因素有關。
肺毛黴病的診斷仍具挑戰性,由於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特點無特異性,以及缺乏有效的血清標誌物,因此,最終診斷的關鍵是微生物學或組織病理學證據。有研究顯示組織標本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具有最高的診斷率,其次是臨床標本的直接鏡檢或培養。因此,積極的組織活檢對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毛黴病藥物治療方面,兩性黴素B(脂質製劑)是初始治療的首選藥物,泊沙康唑或艾沙康唑可用作對兩性黴素B有反應的患者的降階梯治療,也可用作對兩性黴素B無反應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的補救性治療。因考慮兩性黴素B毒副作用較大,起效慢,需長期住院,患者心功能不全,文獻顯示泊沙康唑補救治療肺毛黴病中效果可,故該患者初始治療即選擇泊沙康唑,肺內病灶逐漸吸收,治療有效。
參考文獻
[1] Jiwon J, Mi Young K. et al. Comparison of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in pulmonary mucormycosis and invasive pulmonaryaspergillosis.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15; 684:e11-18.
[2] Arunaloke C, Rungmei S. K. et al CavitaryPulmonary Zygomycosis Caused by Rhizopus homothallicus. JOURNAL OF CLINICALMICROBIOLOGY, May 2010, p. 1965–1969.
[3] Jo-Anne H, Roberta S. et al. PosaconazoleIs Effective as Salvage Therapy in Zygomycosis: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of 91Case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42:e61–5.
[4] Min Peng,Hua Meng.et al. Pulmonary mucormycos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Infection volume2017; 45:443–448.
上海中山醫院感染病科
高級專家、普通和專病門診時間
高級專家門診(東院區:斜土路1609號)
胡必傑教授: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潘珏主任醫師: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感染病科普通門診(西院區:醫學院路136號)
周一至周六全天
肺外結核專病門診(西院區:醫學院路136號)
周一、周三、周五下午
真菌感染專病門診(西院區:醫學院路136號)
周一、四上午
淋巴結腫大專病門診(西院區:醫學院路136號)
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