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全球首例!區分MPLC與肺內轉移有必要!

2020-11-30 騰訊網

多原發性肺癌(MPLC)是指同一患者同時發生兩種或兩種以上原發肺癌的情況,根據發生時間的不同,可分為同源肺癌(sMPLC)和異源肺癌(mMPLC)。

隨著高解析度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肺癌篩查項目的增加,近年來,MPLC發病率一直在上升。

雖然MPLC的診斷標準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還沒有黃金診斷標準

2020年8月12日,《胸腺癌》期刊報導了一位患有四種肺癌的患者(腫瘤1,命名為T1, 7年前位於右中葉;腫瘤2,命名為T2,位於左肺下葉;腫瘤3和腫瘤4分別命名為左上葉T3和T4)。

根據多基因靶向測序發現,兩個腫瘤(T1和T2)都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L858R/T790M突變,說明這兩個腫瘤可能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但這3個腫瘤(T2-T4)按現行診斷標準診斷為mMPLC。

案例分析

一名從不吸菸的49歲中國女性,因健康體檢發現多個肺結節(左上葉兩個結節和左下葉一個結節)於2019年11月13日入住北京海澱醫院胸外科。常規檢查未發現遠處轉移。

此前,患者於2011年12月被診斷為右中葉IIb期(pT1N1M0)低分化肺腺癌(混合亞型)(腫瘤1,命名為T1)。

當時接受了右中部肺葉切除治療和4個周期培美曲塞‐順鉑化療(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順鉑75 mg/m2第1天,21天為一個周期)。

圖註:雙側肺多髮結節的示意圖和胸部CT圖像。

此次,她接受了左上葉和左下葉的楔形切除術,並通過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進行了淋巴結清掃。術後各病灶病理亞型分別為左側上半部病變為以腺泡為主的腺癌(腫瘤3,命名為T3)和非典型腺瘤性增生(腫瘤4,命名為T4),左下病變為微浸潤腺癌(腫瘤2,命名為T2)。未見淋巴結轉移。

對包含808個致癌基因的大樣本進行了下一代測序(NGS)測試,用於對所有可用腫瘤和匹配的血液樣本進行分子測試。

結果發現三個腫瘤(T1, T2和T3)中均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L858R單一突變。T1和T3病灶表現出不同的主要組織學亞型,因此被認為是單獨的原發性肺癌。

在T4和其他病變之間未發現共享突變,所以說明T4來源於一個獨立的克隆來源。有趣的是,T1和T2都有EGFRL858R/T790M突變,提示這兩個病變可能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然而,根據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等指南,這3個病變(T2‐4)被診斷為mMPLC(pT1bN0M0,IA2期)。

由於腫瘤仍處於早期階段,患者沒有接受輔助治療,但繼續通過每三個月定期去醫院進行監測。到目前為止,未發現復發或轉移

圖註:患者診治過程

討論

1、一方面,根據目前的診斷標準,這三種腫瘤(T2-T4)均可診斷為mMPLC;另一方面,EGFR T790M突變的初治非小細胞肺癌很少見,只有約2%的EGFR突變肺癌患者有報導。此外,在暴露於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之前,約有0.5%的EGFR突變陽性患者報告了EGFR L858R/T790M的並發突變。

在本報告中,T1和T2有相同的EGFR L858R/T790M突變,提示這兩個病變可能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但是,儘管有了這些證據,仍不確定T2是否為肺內轉移(IM),需要結合患者的預後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長期隨訪和生存數據對於證實這些觀察也至關重要。

2、據了解,這是首例在初治非小肺癌(NSCLC)患者中含有EGFR L858R/T790M突變的異位肺腺癌。綜合的臨床和分子分析可能有助於區分MPLC和IM。由於MPLC的診斷標準尚不明確,因此在今後的研究中應予以重視。

參考來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

End

【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肺轉移瘤的13個不典型表現
    當惡性腫瘤已確立又出現肺內單髮結節時診斷既要區分其良、惡性質,還需鑑別是孤立性轉移還是第二原發腫瘤,Cahan曾報導肺第二原發腫瘤發概率: (1)原發腫瘤為鱗癌時,肺內腫瘤多為原發; (2)原發為腺癌時肺內原發和轉移的概率各半; (3)原發為軟組織肉癌
  • 全球首例HIV活體捐獻器官手術成功 第一個HIV捐腎臟案例
    至誠網(new.zhicheng.com)3月29日訊  3月29日凌晨,記者獲悉,約翰·霍普金斯醫療集團(JHM)宣布,全球首例HIV-HIV活體腎移植手術近日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完成!這意味著HIV不再是器官捐贈的障礙,將為眾多需要移植的HIV感染者帶來希望。
  • 生命學院白凡課題組與合作者報導肺內亞實性結節基因組突變特徵與...
    肺內亞實性結節也稱為肺磨玻璃結節,指在高解析度薄層CT影像上肺支氣管及血管結構未被遮擋,但局灶或多灶CT密度增加,呈類似「磨玻璃」狀的結節。影像學表型為肺內亞實性結節的腫瘤是一類較獨特的肺腺癌病灶,病理上通常包括早期肺腺癌和癌前病變,並可根據CT特徵分為純磨玻璃結節(pGGN)和混合型結節(PSN)兩類,其基因組特徵和臨床決策指標的分子基礎迄今鮮有研究。
  • 應用案例│重磅!全球首例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源點火測試成功
    ▲ 全球首例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源點火測試成功離子推進系統在空間飛行時,一般都採用連續推進方式,一次工作幾百上千小時。為了縮短到探測目標的飛行時間和節省推進劑,大多採用離子推進系統推進與其它行星引力輔助作用相結合的軌道轉移方式。大功率電推進可應用於通信衛星、深空探測任務、在軌服務飛行器等,小功率電推進可用於商業小衛星變軌、衛星星座編隊飛行等,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效益。離子推力器的主要突出優點為:高效率、高比衝、長壽命。
  • 如何區分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這樣做可以幫助降低腫瘤轉移風險!
    怎麼區分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呢?專家教你如何區分。;而惡性腫瘤會從局部病灶脫落,隨著血管和淋巴管進行轉移,可能腫瘤的原發灶很小,但也可能向其他臟器轉移。可以這樣講:腫瘤不可怕,可怕的是腫瘤轉移! 有什麼辦法能夠降低腫瘤轉移的風險嗎? 早發現早治療 早發現早治療是決定癌症病人預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體檢和癌症篩查是很有必要的。
  • 全世界首例!大猩猩陽性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來,全球已累計有超過9005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不僅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也能夠感染寵物、家畜和野生動物。在過去一年,就已出現了越來越多「人傳動物,動物互傳」的現象。全球首例!
  • 肺癌患者人體冷凍待覆活 被轉移到-196℃液氮罐中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6月24日對外披露,該院實施的中國首例異地轉運,實現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濟南完成,這是該院生命延續研究計劃中最完整、最全面、最具挑戰性的典型案例。2018年6月19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離別探望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72歲罹患肺癌的志願者劉愛慧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 全球首例 美2大猩猩確診新冠肺炎
    美國加州官員今天表示,聖地牙哥動物園(San Diego Zoo)園內至少有兩隻大猩猩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這是第一波巨猿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案例。全球首例 美2大猩猩確診新冠肺炎。(圖/美聯社) 法新社報導,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表示,兩隻大猩猩上周開始咳嗽,經篩檢證實染疫,另有第3隻大猩猩也已出現症狀。
  • 哈工大微衛星獨立完成世界首例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等飛行
    (吉星攝)哈工大微衛星獨立完成世界首例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中新網哈爾濱6月15日電(記者 史軼夫)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由該校自主研製的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二號」已進入環月軌道,搭載的沙特相機等載荷全部正常開機,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
  • 全球首例!北京協和攜手春富研究院成功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小晴的案例成為全球首例通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案成功治療罕見病LPI繼發SLE的病例。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探索,它的成功將為眾多罕見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更是一次跨學科的創新與合作,讓免疫科醫生對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免疫缺陷病有了信心。罕見+疑難,全球不超過10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
  • 全球首例!北協和南春富聯合治癒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小晴的案例成為全球首例通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案成功治療罕見病LPI繼發SLE的病例。 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探索,它的成功將為眾多罕見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更是一次跨學科的創新與合作,讓免疫科醫生對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免疫缺陷病有了信心。
  • 臺灣蝙蝠驗出「新型麗沙病毒」 全球首例
    據報導,「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施泰華指出,麗沙病毒並非法定動物傳染病,但有人畜共通的風險,目前沒有人類感染案例。已經通報「疾病管制署」「林務局」、蝙蝠保育團體及動物防疫機關共同倡導防範,並加強發現地點蝙蝠採樣及疫情調查。    「防檢局」呼籲民眾不要接觸野生動物,避免感染機會。
  • 肺轉移瘤 VS 十種不典型 CT 表現
    肺轉移瘤典型表現為隨機分布的多發邊緣光滑、大小不等的球形結節(血行轉移)和小葉間隔串珠狀增厚(淋巴道轉移)。符合上述表現的轉移瘤一般認為比較典型,多能明確診斷,但臨床常常遇到不典型肺轉移瘤,需與其他病變鑑別。常見的不典型表現有單發肺轉移、空洞性肺轉移瘤、肺轉移瘤並鈣化或骨化、轉移瘤內含氣支氣管徵、慄粒型轉移、肺炎型肺轉移、轉移結節周圍模糊影、轉移瘤並發氣胸、腫瘤性動脈栓塞、支氣管內膜轉移等。
  • 全球首例口服藥物治癒的愛滋病患者出現?
    醫谷微信號:yigoonet近日,《Science》發表的一篇名為 「An intriguing—but far from proven—HIV cure in the 『Sao Paulo Patient』」的研究文章稱,一位被稱為「聖保羅病人」的HIV感染者似乎通過藥物治療的手段清除了體內所有的愛滋病毒,其有望成為繼「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之後世界上第三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也或將是全球首例口服藥物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 全球首例!少女每天玩手機10小時變色盲:過馬路不分紅綠燈險被撞
    10月1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高雄出現了全球首例因玩手機變後天色盲患者。報導中指出,一名高雄高中女生每天玩手機超10小時,夜裡常關掉室內大燈躺在床上看視頻。隨後多次過馬路時將綠燈看成黃燈,險些被車撞。
  • 最新全世界疫情地圖 全球19個國家確診案例7907例
    截至2020年1月30日18時20分,全球範圍內共有19個國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案例共計7907例,死亡170例,治癒139例。  印度、菲律賓、芬蘭確診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1月30日,印度衛生部表示,印度出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系一名在武漢讀書的印度學生,目前正在醫院隔離治療。
  • 「穿刺」檢查會導致腫瘤轉移? 腫瘤醫院:尚無穿刺轉移案例
    腫瘤醫院:尚無穿刺轉移案例 李國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主治醫師 2016-11-17 12:56 來源:澎湃新聞
  • 全國首例「人體冷凍」案例引發關注 人體冷凍真的能讓人「復活」嗎
    2017年5月10日晚,山東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桂軍民和剛剛做完人體低溫保存手術的妻子展文蓮進行最後的告別,隨後,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至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兩天前,展文蓮因肺癌去世。
  • 全球首例: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全球首例: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8日訊(晶報記者 範劭華)家住湖北宜昌的王芳芳
  • 【資訊】全球首例陰莖移植手術細節揭秘
    而在全球,這種儀式容易引發併發症的事實正逐漸獲得重視。南非有很多學校專門教授「成人禮」的重要性,在這裡,年輕男子也接受必要的性教育和婚姻家庭價值觀的薰陶。學習結束時他們必須接受包皮環切術,安德烈醫生表示:「從初衷來說,這個儀式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