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如何「水美魚肥客似雲來」

2021-01-15 新華網

    「如果說基礎研究是水,那麼應用研究就是魚,而基於理論的開發探索,則是建起熱鬧的魚市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曾用這樣的比喻,闡述基礎研究在國家科技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上海創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大框架下,怎樣更好地激發活力,提升策源能力?如何令水更美,魚更肥,魚市場客似雲來?處於創新探索前沿的高校科研院所,面對的是一道長期大題。

    理論到應用,橋怎麼搭路怎麼通

    「在科技發展的當下,數學家有責任參與,一定要站在浪尖上,站在浪潮的前沿,反之,如果沒有數學等基礎科學研究的參與,很難達到真正預想的原始創新效果。」去年2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名單,其中一家落戶上海,由2011年成立的上海數學中心牽頭,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設分中心。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坦言,在今天高科技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怎樣發展應用數學及數學的應用,已成為全球許多國家共有的新課題。

    今天的應用數學,基於計算機提供的極為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將許多過去只能局限於理論研究的問題直接用數值求解,極大地開拓了應用數學的功能和研究領域。近年來,包括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算法的飛速發展,即為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這一巨大的科技突破,一方面得益於今天計算機計算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依賴於過去半個多世紀數學理論的發展。

    然而,數學等基礎科學研究如何更好地參與科技創新,國內外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面臨同樣的兩個門檻。首先是數學基礎研究,解決問題的周期比較長,研究者習慣的節奏與現今的應用需求有一定距離;同時,工程問題的研發與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兩者「語言」不同,找到它們的關聯、做好前期的梳理準備並不容易。

    在海外,一些實力雄厚的新經濟企業的做法是直接從一流大學挖人,甚至是整個團隊直接遷移。在我國,「從理論到應用,這座橋怎麼搭起來,這條路怎麼讓更多的人走通,產生更大的生產力、創新輻射力,這是我們需要深思和實踐的」。

    最近,李駿跟著科研人員跑了兩趟飛機發動機研發現場。設計時如何把發動機葉片重量減下來,同時保持強度以適應發動機燃燒產生及超音速旋轉帶來的高溫高壓,研發人員特別希望能得到數學家們的指點、幫助。這個過程的描述需要十幾個方程聯合起來一起研究,而數學家們對此雖有一定的了解,但與解決問題還差得很遠。與此同時,也有專家期待,在機制保障和企業合作中,能夠更多些風險共擔。「比如,家裡人讓我去買醬油,買錯了可以怪我,但是基礎研究的應用、落地不是買醬油,希望能有更多些風險共擔和容錯空間。」

    如何「搶」到全世界最好的年輕人

    盤點上海科技研發家底,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初具規模。在光子領域,硬X射線、軟X射線裝置加快建設,光源二期首批線站、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即將建成,將與上海光源、活細胞成像、神光等設施初步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數量和投資總額全國領先。

    在許多科學家眼中,「硬體」很重要,而人更加重要。復旦發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李粵江說,眾所周知,世界上最著名的創新地都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大學,例如矽谷有史丹福大學等,波士頓有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相關片區還有大量優質高校匯聚。高校在引領區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通過培養具有前瞻性的高質量人才,有效助推了區域騰飛。

    「科技創新力的競爭,核心在於人,尤其是基礎研究領域。」他說,能不能吸引戰略科學家來引領,能不能集聚最優秀的青年人才來傳承,是在科技發展中擁有可持續發展力的關鍵所在。

    採訪中,一位科學家直言,當前我國和美國、歐洲等地的頂尖大學在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方面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可以得到全世界最好的年輕人,進入他們的培養體系,吸收養分的同時激發更大創新活力。這一差距需要正視,一方面有其歷史原因,同時也可看出科研隊伍建設及科研支持方面的優勢。「『學術品牌』的建立,向心文化的積澱,同樣需要時間和耐心。」他說,「基礎研究發展,要讓人覺得,來這裡讀博士做科研,有最好的小環境、能取得全世界領先的成果,這樣的吸引力,也是創新策源力的核心之一。」吸引最好的年輕人,應從留住自己的好學生開始。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長聘教授沈俊太介紹,他所在的領域,目前正在探索從兩個維度進行青年人才評估方面的改革。縱向上,基於長聘體系,拉長時間軸,三年一次的考核,可以對其研究的學術價值進行較為準確的判斷。「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叫半衰期。把這一概念引入評估領域,我們重視論文發出來是熱一段時間就沉寂了,還是影響力可在業界持續很久。」他認為,研究工作能否源源不斷產生學術影響力,而不僅是蹭熱點拼絕對引用數,應該是科研評價的重要指標。橫向上,將國際通用的「同行評議」機制進一步完善。如,年輕人如果需要獲得晉升,不僅需要通過匿名評審,而且寄送申報材料的對象,包含國內外在該專業方向上的專家。如此,不僅更加公正客觀,也激勵其做更多有影響力的工作。(記者 彭德倩)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創新如何做到「水美魚肥客似雲來」
    原標題:上海科技創新如何「水美魚肥客似雲來」   「如果說基礎研究是水,那麼應用研究就是魚,而基於理論的開發探索,則是建起熱鬧的魚市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曾用這樣的比喻,闡述基礎研究在國家科技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 看科技如何賦能融媒體創新——甘肅科技集團總經理吳樹宏一行來...
    在「新甘肅雲」指揮中心了解相關情況新甘肅客戶端9月9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今天上午,甘肅科技集團總經理吳樹宏一行來到甘肅日報社、甘肅新媒體集團參觀交流,深入了解甘肅日報社、甘肅新媒體集團新媒體建設情況,以及科技賦能融媒體發展在甘肅的探索、成果、模式和經驗。
  • 陽明山行間,依依雲間影,似有故人來
    ,似有故人來文大大仁館杜鵑花      【大仁館主要為八角攢尖頂建築,由盧毓駿教授設計,現為藝術學院、外國語文學院所在。路過的人兒,似萬年相逢曾相識之感,似有故人來之勢,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心起喜悅感。也許這是回歸本心的迫切感。       行走在陌生的小道上,遇見陌生又熟悉的人兒,幾分愜意!櫻花似景宜人,思花多情,能否知曉觀賞的人兒的心?落紅非無情物,化作春泥成膏滋。
  • 國藥集團如何利用雲擴RPA重塑生產力,釋放創新價值?
    國藥試劑是中國化學試劑行業的領先者,一直致力於化學試劑行業的發展和創新。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作為雲擴的創新合作夥伴,也是雲擴的全新智能生產力產品線第一批使用者。在數位化時代,國藥化學試劑通過RPA+AI充分蓄力,將每個員工的創造性盡情釋放。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資料來源:量子位  雲從科技在AI四小龍中絕對算是異類。  首先是年輕,雲從從創立到上市,僅5年時間。與經常一起比較的AI四獸等公司相比,都要更年輕,更快實現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落地。  可以說在AI這樣的技術創新周期——中國有機會可以站在全球技術創新同一起跑線時,既離不開學研領域的博士、教授們,也離不開網際網路發展浪潮裡浸潤後的產品人才。  相比其他三家創始人的海歸背景,雲從科技創始團隊的中科院背景也使得這家公司有了更多本土色彩。
  • 創新科技大會「城市智慧魔方」來了 看聯想如何「玩轉」城市?
    繼10月25日,聯想官宣劉建宏會出席其一年一度的創新科技大會智慧城市分論壇後,26日聯想服務事業部再放出第二張倒計時海報。海報信息量豐富,以詞雲的形式放出了「智能變革」「城市智慧魔方」「廈門」「劉建宏」「RISE」等關鍵詞。其中,「城市智慧魔方」作為一個新的詞彙最受關注。有行業人士猜測,聯想服務恐怕將推出一款名為「城市智慧魔方」的智慧城市「作業系統」。
  • 科技創新
    特稿  「科技戰線廣大幹部員工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戰略,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戰略謀劃、完善科技創新治理、優化創新生態等多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呈現新亮點。」1月11日集團公司2021年科技委員會會議,對「十三五」及2020年的科技創新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 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首發江蘇,看創新強省如何緊抓新「基」遇
    未來,站在新基建、十四五規劃的風口,江蘇如何在以往省域優勢與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抓住雲、5G、AI的機遇,實現新一輪的創新增長,再次主動謀篇、先行一步?緊抓新「基」遇,聚焦工業網際網路今年3月,國家發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號召,在「新基建」七大板塊中,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將持續引領和推動製造領域新一輪升級。
  • 【科技日報】開放科學數據,助推科技創新
    當前,世界各科技強國已經把科研信息化作為21世紀科技創新的戰略舉措。在我國,科研活動信息化已是提高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作為中國科技的「國家隊」,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視科學數據在科研發現、信息化建設中的創新及應用。上世紀70年代,中科院開始建設專業資料庫。1982年科學資料庫被列入中科院「七五」和後十年的10項重大基本建設項目。
  • 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戀上「雲」建設
    該如何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呢? 「雲」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接入口,不約而同為多家企業看好。深圳以騰訊、華為、金蝶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都在爭相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推手,並且紛紛布局投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雲基礎設施建設中。業界有專家預計,今年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將達到數千億元。
  • 雲米科技 為極致淨水而來
    6月13日,雲米科技在成都舉辦首場品牌暨新品發布會,會上發布多款淨水器產品。此次發布會雲米科技公布7項領先黑科技和5大顛覆式創新設計。儘管成立時間才兩年,但云米超能淨水器系列產品已獲得142項核心專利授權,申請專利數量高達400多項。零部件的創新比例超過90%。
  • 蘇寧世茂璀璨雲著|黑科技來襲,打造震撼的互動體驗
    走進來這一瞬間,我徹底震撼了!原來璀璨雲著的售樓處「玩」得完全不一樣。不像售樓處,更像一個高級體驗的科技藝術館售樓處的內部就像一個充滿黑科技的「黑匣子」,巨大弧面屏以及3D折面屏,通過感應人的運動,屏幕出現不規則的變幻,有時似流沙有時似煙花,忽快忽緩。
  • 華雲科技:「黨建+科技」驅動創新引擎
    華雲科技:「黨建+科技」驅動創新引擎 來源:​中國電力報 2020-11-17
  • 解讀疫情下的杭州創新樣本,雲棲小鎮舉辦城市數智治理雲峰會
    極速申報的500元員工租房補貼的技術「基因」 當雲仰科技CEO方彥彬出場時,網友紛紛為他貼上tag「終於來了,那個極速的500塊錢租房補貼!」「板凳搬來,坐等吃500塊錢瓜」。 近日,「親清在線」系統以500塊租房補貼刷屏網絡,不過論其根本,為的還是助力小微企業度過疫情難關。
  • 新增院士陸夕雲:力學攀登者 創新越重嶺
    「入選院士,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陸夕雲坦言,未來要繼續傳承中國科大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讓科學研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國計民生。基礎研究「攀高峰」力學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工程領域中,是研究物質機械運動規律的科學,大到航天科技應用,小到基本粒子運動,都要用到力學知識。遇見恩師童秉綱,陸夕雲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 數字新基建下雲基礎架構的創新和未來
    來源:36氪如何抓住數位化機遇?12月19日至20日,由騰訊主辦的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辦。作為一年一度的技術論壇,Techo Park匯聚全球各界行業專家和技術愛好者,共同探討前沿技術走向和應用創新。
  • 美國男子拍到罕見弧狀雲 似巨型捲軸懸於海上
    美國男子拍到罕見弧狀雲似巨型捲軸懸於海上 (1/3) "← →"翻頁
  • 科技雲報導:突破臨界點,雲原生ERP異軍突起
    科技雲報導原創。自上個世紀90年代Gartner提出ERP概念以來,ERP就成為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信息化的重要選擇。進入新世紀以來,「ERP已經過時了」、「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之類的言論甚囂塵上。
  • 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全新升級上線 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
    為助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https://doaj.istic.ac.cn)已於近期完成升級改版,並將於11月25日在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的「科技期刊開放雲論壇暨期刊開放研討會」上全新亮相。
  • 利劍出鞘,中國電子云,來了!
    「新基建」、「雙循環」、「China Built」就是兩個大局觀下的具體策略,特別是圍繞著自主科技創新、突破核心關鍵技術以及把握全球科技產業話語權等,舉全國之力而創中國科技產業自強獨立,已經成為國人對百年大變局的期待。2020年9月9日,中國電子云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