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朝的總年
關於夏朝的總年,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471年。《古本竹書紀年·夏紀》說:「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無王』是指太康失國後的后羿、寒浞統治時期),用歲四百七十一年。」《今本竹書紀年》也從此說。此外,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認為夏朝的起訖時間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也是471年。
(二)432年。《帝王世紀·第三·夏》說:「自禹至桀,並數有窮(即后羿、寒浞),凡十九王,合四百三十二年。」《冊府元龜》、《稽古錄》、《編年通載》、《資治通鑑外紀》、《繹史》皆從此說。
(三)459年。《文獻通考·卷二百五十·帝系考一》說:「夏一十七世,共四百五十九年,首丁巳,盡乙未,內寒浞篡位四十一年。」《皇極經世書》也同此說。當然,與其它史書不同的是,它們將大禹攝政的時間也計入了夏朝的總年。
(四)439年。《綱鑑易知錄·卷二·夏紀》說:「夏十七主,計四百三十九年。」《皇王大紀》、《資治通鑑前編》皆同此說。
二、古文獻記載的諸位帝王在位年數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表五
[注] 該表中某位帝王的在位年數標註為「-」的,有兩種情況。一是該史書對他未作記載,比如后羿、寒浞,在《史記》中就是這種情況。二是該史書對他雖有記載,但未載明其在位年數,比如帝啟、帝太康、帝仲康等,在《史記》中就是這種情況。
三、夏朝世系圖
1)大禹(黃帝之玄孫,昌意之曾孫,帝顓頊之孫,鯀之子,姒姓,名文命,字密,號夏后氏,前2205年-前2198年在位)
2)帝啟(姒姓,名啟,一名建,一名餘,前2197年-前2189年在位)
3)帝太康(姒姓,名太康,前2188年-前2160年在位。太康去洛水之南打獵,被后羿阻擋,無法回國,史稱太康失國。)
4)帝仲康(姒姓,名仲康,前2159年-前2147年在位)
5)帝相(姒姓,名相,一名相安,前2146年-前2119年在位。帝相即位後,被后羿驅逐,後為寒浞所弒。)
6)帝少康(姒姓,名少康,前2118年-前2058年在位。少康討滅寒浞,中興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7)帝杼(姒姓,名杼,前2057年-前2041年在位)
8)帝槐(姒姓,名槐,一名芬,前2040年-前2015年在位)
9)帝芒(姒姓,名芒,前2014年-前1997年在位)
10)帝洩(姒姓,名洩,前1996年-前1981年在位)
11)帝不降(姒姓,名不降,一名北成,前1980年-前1922年在位)
12)帝扃(姒姓,名扃,一名禺,一名高陽,前1921年-前1901年在位)
13)帝廑(姒姓,名廑,一名頊,一名董江,前1900年-前1880年在位)
14)帝孔甲(姒姓,名孔甲,前1879年-前1849年在位)
15)帝皋(姒姓,名皋,一名皋苟,前1848年-前1838年在位)
16)帝發(姒姓,名發,前1837年-前1819年在位)
17)帝桀(姒姓,名癸,一名履癸,前1818年-前1766年在位。帝桀無道,為成湯所敗,放逐於南巢。)
參考書目:
1.《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2.《帝王世紀》 [晉]皇甫謐著(訓纂堂叢書,貴築楊氏刊)
3.《竹書紀年》[梁]沈約注(上海涵芬樓影印天一閣刊本)
4.《欽定四庫全書 皇極經世書》[宋]邵雍著 [清]呂光復等校
5.《稽古錄點校本》[宋]司馬光著 王亦令點校(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12月第1版)
6.《欽定四庫全書 資治通鑑前編》[宋]金履祥著 [清]潘廷筠等校
7. 《冊府元龜》[宋]王欽若等編纂 周勳初等校訂(鳳凰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8.《欽定四庫全書 皇王大紀》[南宋]胡宏撰 [清]範來宗等校
9.《繹史》[清]馬驌撰 王利器整理(中華書局,2002年1月第1版)
10.《綱鑑易知錄》 [清]吳乘權等輯 劉韶軍等譯(中華書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